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手术切除是肝内胆管细胞癌首选的治疗方法,也是唯一可能的治愈手段。R0切除是影响肝内胆管细胞癌手术预后的重要因素,在保证R0切除和手术安全性的基础上,切缘距离应>10 mm。淋巴结是否转移是肝内胆管细胞癌手术最重要的预后因素之一,淋巴结清扫能改善患者的预后,术后辅以系统治疗可以延长患者的生存期。对于起始不可切除的肝内胆管细胞癌患者,辅助化疗是一个可能获得根治性手术切除机会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2.
目的淋巴结转移是肝门胆管癌一种主要的不良预后因素。肝门部淋巴首先流向胆总管旁淋巴结,之后流向胰头上后淋巴结,以及门静脉和肝总动脉旁淋巴结,并可通过肝总动脉淋巴结、胰后淋巴结或直接转移至腹主动脉旁淋巴结。目前,对于Bismuth I/II型肝门胆管癌患者的常规根治性切除术中包括了对肝门部(主要是肝十二指肠韧带周边)淋巴结的清扫,但是否应增加对腹主动脉旁淋巴结的清扫,以及其对患者预后的影响尚无研究。方法 2005年~2009年在我院行根治性切除术治疗的72例I/II型肝门部胆管癌患者,在切除肿瘤的同时,35例患者在对肝门区域淋巴结清扫的同时,将胰结肠韧带切开,暴露腹主动脉,对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进行清扫,另37例未清扫。结果与37例未行腹主动脉旁淋巴结清扫患者比,35例进行了清扫的患者1 a、2 a和3 a肿瘤复发率分别为22.9%、40.1%和65.7%,均明显低于未清扫组的45.9%、62.2%和91.9%(P0.05),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65.7%、40.0%和17.1%,总生存率分别为74.3%、60.0%和31.4%,均明显高于未清扫组(分别为35.1%、16.2%和2.7%和59.5%、40.5%和13.5%,P值均0.05)。结论腹主动脉旁淋巴结清扫可降低Bismuth I/II型肝门部胆管细胞癌患者术后肿瘤复发率,延长患者生存期。  相似文献   

3.
目的 淋巴结转移是肝门胆管癌一种主要的不良预后因素。肝门部淋巴首先流向胆总管旁淋巴结,之后流向胰头上后淋巴结,以及门静脉和肝总动脉旁淋巴结,并可通过肝总动脉淋巴结、胰后淋巴结或直接转移至腹主动脉旁淋巴结。目前,对于Bismuth I/II型肝门胆管癌患者的常规根治性切除术中包括了对肝门部(主要是肝十二指肠韧带周边)淋巴结的清扫,但是否应增加对腹主动脉旁淋巴结的清扫,以及其对患者预后的影响尚无研究。方法 2005年~2009年在我院行根治性切除术治疗的72例I/ II型肝门部胆管癌患者,在切除肿瘤的同时,35例患者在对肝门区域淋巴结清扫的同时,将胰结肠韧带切开,暴露腹主动脉,对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进行清扫,另37例未清扫。结果 与37例未行腹主动脉旁淋巴结清扫患者比,35例进行了清扫的患者1 a、2 a和3 a肿瘤复发率分别为22.9%、40.1%和65.7%,均明显低于未清扫组的45.9%、62.2%和91.9%(P<0.05),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65.7%、40.0%和17.1%,总生存率分别为74.3%、60.0%和31.4%,均明显高于未清扫组(分别为35.1%、16.2%和2.7%和59.5%、40.5%和13.5%,P值均<0.05)。结论 腹主动脉旁淋巴结清扫可降低Bismuth I/II型肝门部胆管细胞癌患者术后肿瘤复发率,延长患者生存期。  相似文献   

4.
《临床肝胆病杂志》2021,37(8):1929-1933
肝内胆管细胞癌(ICC)是第二大原发性肝癌,极易发生淋巴结转移。淋巴结转移的发生不仅影响患者的预后,还决定患者治疗方案的选择。归纳并总结近年国内外ICC的相关文献,阐述了预测ICC淋巴结转移的血清学指标及影像学指标;可接受根治性手术切除患者的在选择淋巴结切除术及术后辅助治疗方面存在的争议;不可手术的晚期ICC患者接受新辅助治疗的研究进展。以期为ICC患者的治疗及淋巴结转移的预测作好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5.
《肝脏》2020,(6)
目的 研究肝内胆管细胞癌患者EGFR和Her-2表达水平评估预后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77例肝内胆管细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患者预后情况分组。单因素分析肝内胆管细胞癌患者预后情况与病理特征及实验室指标的关系,同时将有差异的信息纳入logistic模型行多因素分析。结果 经单因素分析,预后不良组淋巴结转移、TNM分期Ⅲ或Ⅳ级、EGFR阳性、Her-2阳性患者显著多于预后良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淋巴结转移、TNM分期Ⅲ或Ⅳ级、EGFR阳性、Her-2阳性是肝内胆管细胞癌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EGFR、Her-2呈高表达可能促进肿瘤细胞的生长,是影响肝内胆管细胞癌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分析CD90在人肝内胆管细胞癌中的表达及与淋巴结转移和预后不良的关系。方法 收集2013年3月-2016年3月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手术切除的肝内胆管细胞癌组织标本49例及其癌旁正常组织49例,另选取40例正常肝组织作为对照。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所有标本CD90表达情况,并分析肝内胆管细胞癌患者CD90表达与临床指标、生存预后的关系。计量资料2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2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3组间比较及进一步两两比较均采用Kruskal-Wallis H检验。采用Kaplan-Meier曲线分析术后复发及生存情况,并应用log-rank检验进行比较。结果 肝内胆管细胞癌组织CD90中强度阳性表达率为65.31%,癌旁正常组织CD90中强度阳性表达率为30.61%,正常肝组织CD90中强度阳性表达率为0,肝内胆管细胞癌组织中CD90蛋白中强度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癌旁正常组织与正常肝组织(P值均<0.05)。CD90蛋白表达与肝内胆管细胞癌患者TNM分期及肝门淋巴结转移有关(χ^2值分别为12.837、17.824,P值均<0.001)。CD90蛋白阴性/弱阳性表达患者术后无复发生存率及总体生存率均显著优于中/强阳性表达患者(χ^2值分别为3.845、4.152,P值分别为0.025、0.021)。结论 CD90在人肝内胆管细胞癌组织内高表达,且与患者肝门淋巴结转移及不良预后有关,在肿瘤发生发展及转移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原发性肝癌发病隐匿,早期无特异性症状,多数患者确诊时已属中晚期,符合根治性切除术的患者20%-40%.目前外科切除仍是原发性肝癌主要根治性治疗手段,但由于肝功能失代偿、肿瘤体积过大、剩余肝体积过小、肝内多发转移、癌栓侵及大血管或胆管、远处转移等因素限制手术切除或肝移植.近年来,随着原发性肝癌发生、发展机制研究的不断深入...  相似文献   

8.
肝内胆管细胞癌(ICC)是仅次于肝细胞癌的第二大原发性肝恶性肿瘤,其恶性程度高、患者预后差,外科根治性手术切除是治疗ICC的惟一有效手段。淋巴结转移是影响ICC患者预后不良的重要因素之一,有无淋巴结转移不仅可以评估患者预后,还可以指导手术方案及术后辅助治疗方案的选择,因此术前对淋巴结转移状态进行评估具有重要意义。根据影像学检查指标、血清肿瘤标志物或细胞分子标志物等,在ICC术前淋巴结转移评估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以影像学检查指标如CT、MRI、PET/CT等,血清学肿瘤标志物如CA199、癌胚抗原、CA199联合SⅡ或D-二聚体等,以及两项联合,均体现出对淋巴结转移的预测极高的应用价值,细胞大分子如ECM1、CD90、AngPTL4亦被证明与淋巴结转移高度相关,而有关EUS-FNA的研究较少,是否能对淋巴结转移进行准确评估仍有待进一步证明。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甲状腺乳头状癌淋巴结转移特点及手术清扫范围的选择。方法选取行手术治疗的210例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回顾性分析甲状腺乳头状癌颈部淋巴结转移情况与临床病理资料的相关性、术前超声结果、术后石蜡病理检查结果及淋巴结清扫范围。结果 210例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均采取颈部淋巴结清扫术,40例单纯采取Ⅵ区淋巴结清扫,其中16例发生淋巴结转移;24例单纯采取侧颈区淋巴结清扫,其中9例发生淋巴结转移;146例采取Ⅵ区淋巴结联合侧颈区淋巴结清扫,其中45例Ⅵ区和侧颈区同时出现淋巴结转移,25例出现Ⅵ区转移而未见侧颈区淋巴结转移,28例出现跳跃式侧颈区淋巴结转移而无Ⅵ区转移。男性、年龄45岁、侵袭至甲状腺被膜、肿瘤直径10.0 mm、术前超声提示颈部淋巴结转移阳性者发生淋巴结转移的概率更高。结论性别、年龄、肿瘤大小及被膜的侵袭情况均与甲状腺乳头状癌颈部淋巴结转移具有密切的相关性;中央区淋巴结转移可作为侧颈区淋巴结转移的主要危险因素,当出现中央区淋巴结转移时建议同时行侧颈区淋巴结清扫;甲状腺乳头状癌较为容易发生颈部淋巴结转移,多发生在Ⅵ区,建议行首次手术的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采取原发病灶切除联合Ⅵ区淋巴结清扫。  相似文献   

10.
胰腺癌是所有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中患者预后情况最差的之一,总体5年生存率仅约5%,即使进行了根治性切除,患者5年生存率也仅为20%左右。复发和转移是影响胰腺癌患者术后生存的最关键因素,其中易发生淋巴结转移是胰腺癌的重要特点,因而淋巴结的清扫范围一直是胰腺癌根治术的一个热点问题。对胰腺癌根治术淋巴结清扫范围的历史与现状进行了总结,认为规范化的淋巴结清扫是改善胰腺癌术后患者预后的关键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1.
李光  金保庚  孙健  向从明 《山东医药》2006,46(33):49-50
回顾性分析31例阴茎癌的临床资料。鳞状细胞癌30例,鳞状上皮乳头状瘤1例;行阴茎部分切除术28例,阴茎全切并尿道会阴造口术3例;同时或二期行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17例。28例获得随访,行阴茎部分切除术者1、2、5a生存率分别为89.2%、82.1%、71.4%。认为阴茎部分切除治疗Ⅰ、Ⅱ期阴茎癌合理有效,有明显转移者应积极行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  相似文献   

12.
食管癌根治术中的淋巴结清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蒋仲敏 《山东医药》2000,40(2):44-44
食管是一具有较丰富淋巴组织的器官,癌细胞较早期即可发生远处淋巴管的癌转移。因此,手术完整切除肿块的同时进行彻底的淋巴结清扫,是减少复发、转移及提高生存率的重要环节。食管癌手术中如何进行淋巴结清扫,清扫到多大范围为适宜,笔者的体会是将淋巴结分为三组:食管旁淋...  相似文献   

13.
胆囊癌的扩大根治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对中晚期胆囊癌积极进行外科治疗的价值.方法对34例中晚期胆囊癌,除行胆囊切除外,行肝段切除7例,半肝切除1例,肝门部胆管切除高位胆肠内引流4例,肝段切除加肝门部胆管切除高位胆肠内引流6例,肝部分及胰头十二指肠切除(HPD)16例.其中28例同时作肝十二指肠韧带淋巴结清扫(骨骼化),1例同时作肾门淋巴结清扫,1例同时作右半结肠切除,2例作受累的右肝动脉切除结果手术均顺利完成,并发胆漏6例,其中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1例;经引流愈合5例,1例并发应激性溃疡出血.12mo前手术者17例,10例仍存活,其中2例存活已超过30mo,最长达48mo.17例12mo内手术者16例仍存活.结论对中晚期胆囊癌患者进行积极的外科治疗,能改善其生活质量,延长其生存期.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转录因子Twist及皮黏附分子E-cadherin在人肝内外胆管细胞癌、癌旁和正常胆管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收集2008-01/2009-03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肝胆外科和胰腺外科中心手术切除的胆管细胞癌患者49例,其中肝内胆管细胞癌(intrahepatic cholangiocarcinoma,ICC)29例.肝外胆管细胞癌(extrahepatic cholangiocarcinoma,ECC)20例:另取24例癌旁组织(ICC与ECC各12例)、20例正常的胆管组织作为对照.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Twist及E-cadherin的表达,分析其临床病理意义.结果:Twist蛋白在ICC及ECC中表达明显强于癌旁组织或正常胆管(79.31%,80.0%vs20.83%,1 5.0%,均P<0.05):E-cadherin在ICC及ECC中表达明显弱于癌旁组织或正常胆管组织(44.83%,40.0%vs 95.24%,100%,均P<0.05),组间表达差异有显著性:Twist和E-cadherin在胆管细胞癌中表达呈高度负相关(r=0.67,P<0.01);Twist蛋白表达水平与年龄、性别及组织病理分级无关(P>0.05).而与CA19-9水平、肿瘤浸润及淋巴结转移有关(P<0.01).结论:Twist与E-cadherin的异常表达与胆管细胞癌的发生发展相关;Twist可能参与了胆管细胞癌浸润转移的过程.  相似文献   

15.
<正>目前原发性肝癌占我国恶性肿瘤发病率第4位,占死亡率第2位~([1])。原发性肝癌(PLC)以肝细胞癌(HCC)为主,胆管细胞型肝癌(ICC)占PLC的5%~25%。ICC是由肝内胆管被覆上皮发生的一种原发性肝癌,起源于二级以上的肝内胆管上皮恶性肿瘤~([2])。本病症状隐匿,早期难以发现,根治性切除机会较少,进展快,预后差,本文试对其诊治的研究进展作一概述。一、病因及相关危险因素1.肝内胆管结石病ICC与肝胆管结石的关系密切。在肝胆管结石高发地区(如东亚地区),ICC发病率也偏高。国外报道肝内胆管结石并发ICC的发病率为2%~  相似文献   

16.
对于分化型甲状腺癌的原发灶切除范围,废弃小于一侧腺叶的手术方式已达成共识,分歧在于是否应对所有病例均行全甲状腺切除或近全甲状腺切除术。关于颈淋巴结清扫术,切除原发灶同时清扫中央区淋巴结以及对临床颈淋巴结阳性病例行颈淋巴清扫术已达成共识,但对临床颈淋巴结阴性病例是否进行颈淋巴结清扫还存在分歧,目前不做清扫术者占主流。  相似文献   

17.
《肝脏》2017,(12)
正肝脓肿和肝内胆管细胞癌是肝脏占位性疾病中发生率次于肝细胞癌的两类疾病,两者有时并存症状易掩盖另一种疾病造成诊断漏诊或延误,本文就2015年1月至2017年4月我科诊治的肝脓肿合并肝内胆管细胞癌的7例临床资料进行总结,以提高肝脓肿合并肝内胆管细胞癌的诊治水平。资料和方法一、一般资料7例患者中其中男性5例,女性2例,年龄48~69岁,平均58岁。既往病史肝内胆管结石肝左外叶切除1例,占14.3%;  相似文献   

18.
刘国河 《山东医药》2007,47(6):42-43
对无法行根治性切除的32例肝门部胆管癌行肝内胆管—空肠间置管内引流治疗。结果为手术后的血总胆红素、谷丙转氨酶、碱性磷酸酶明显下降(P<0.01),且无并发症发生。认为肝内胆管—空肠间置管内引流是一种操作简便、减黄效果明显、安全可靠的姑息性手术。  相似文献   

19.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并发乳糜漏3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发生乳糜瘘的报道较少,我院曾确诊3例。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2006年7月~2008年6月本院共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67例,术后出现乳糜漏3例,男2例、女1例,年龄51—62岁。胰头癌1例,胆管癌2例。均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并扩大清扫淋巴结。切除范围包括胆囊、胆总管、胃远端、十二直肠、胰头、空肠上端。淋巴结清扫范围包括胰十二指肠前方和后方的淋巴结、幽门淋巴结、胆管淋巴结、胰头上方和下方淋巴结、胰体淋巴结。吻合顺序为胰肠、胆肠、空肠侧侧、胃肠吻合。腹腔内常规放置2根引流管(放置于胆肠吻合口和胰肠吻合口附近)。  相似文献   

20.
胰腺癌扩大根治手术与血管骨骼化问题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胰腺癌确诊时大约有50%-90%患者的肿瘤已发生转移, 除通过血液循环向远处如肺部转移、淋巴结转移外, 胰腺癌腹腔神经丛侵犯转移发生率也高达70%. 胰腺癌的主要治疗措施是根治性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也有的手术方案还建议切除胰腺周围沿动脉血管分布的神经丛和其他软组织, 全部切除胰周区域的神经纤维板, 即所谓的血管骨骼化. 目前关于扩大淋巴结清扫术是否能提高患者生存期的认识尚不一致, 但是对选择的合适患者如淋巴结阳性?栽 者应当考虑实施扩大淋巴结清扫术, 这有可能延长淋巴结阳性患者的生存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