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探讨用尿沉渣分析仪和显微镜检测肾性血尿过程中非红细胞因素的干扰和不同时间段对不同电导率尿液检测红细胞结果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92例肾性血尿中,非红细胞因素对机检产生干扰、机检与显微镜检测红细胞数量的差异;观察其中80例门诊肾性血尿标本,不同电导率尿液在不同时间段检测对红细胞检出结果的影响。结果 92例肾性血尿中,10例(10.86%)尿液标本机检结果存在完全或部分的非红细胞因素的干扰;机检与显微镜检测红细胞数量存在差异(P<0.01);低电导率尿液中的红细胞随时间的推移,数量明显减少。结论肾小球肾炎病人的尿液应在留尿后立即上机检测和显微镜检验,并将二者结果综合分析。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肾性血尿(G.N)与非肾性血尿(N.G)进行临床鉴别诊断。方法:尿沉渣镜检为血尿的51例肾性血尿标本和65例非肾性血尿标本分别采用相差显微镜观察尿中红细胞形态。Sysmex UF-1000i全自动尿沉渣分析仪检测尿红细胞均一性和非均性分布;尿红细胞微柱凝胶直接抗人球蛋白法检测被免疫球蛋白致敏的尿红细胞。结果:相差显微镜法特异性为83.0%,敏感性为84.3%;Sysmex UF-1000i全自动尿沉渣分析仪的特异性为66.2%,敏感性为90.2%;尿红细胞微柱凝胶直接抗人球蛋白法的特异性为70.8%,敏感性为86.3%;三种方法联合检测的特异性为70.9%,敏感性为96.1%。Sysmex UF-1000i全自动尿沉渣分析仪检测法与尿红细胞微柱凝胶直接抗人球蛋白法组合,其特异性为73.8%,敏感性为88.2%。结论:三种方法对判断肾性血尿准确性存在差异,以相差显微镜法的特异性最高,两两组合中,相差显微镜法联合尿红细胞微柱凝胶直接抗人球蛋白检测的敏感性最高。  相似文献   

3.
三种方法检测尿变形红细胞的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血尿是泌尿系统疾病的主要症状之一。血尿可分为肾小球性血尿和非肾小球性血尿两种,鉴别两者血尿有助于确诊血尿的来源和部位。根据尿中红细胞形态的变化可以间接判断血尿的来源。目前用于检测尿变形红细胞的方法主要有相差显微镜、UF-100尿沉渣分析仪法、全自动血球分析仪法等。本文用三种方法对48例肾性血尿和73例非肾性血尿进行检测,比较三种方法的优缺点。如何正确选用、合理分析,对辅助临床诊断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范宏兵 《华夏医学》2007,20(6):1361-1362
尿液红细胞形态检测是诊断血尿来源的重要手段,被称为“体外的肾活检”。目前鉴别血尿来源的方法很多:有普通显微镜、相差显微镜、电镜、血液分析仪、尿沉渣分析仪等。电镜由于价格昂贵,难以普及于临床;血液分析仪测定尿红细胞体积有客观、快速、重复性好的特点,但易受其他微粒的干扰,尿中管型、大量结晶等容易使仪器堵孔;1995年日本推出的以流式细胞技术为原理的尿液分析仪U F-100,可将尿中成分做荧光染色后加以识别,是目前较为推崇的检测方法。笔者收集本院256份血尿标本(其中肾性血尿110例,非肾性血尿146例),同时用U F-100尿沉渣分析仪…  相似文献   

5.
新鲜尿液的红细胞形态和泌尿系统疾病有关,根据血尿来源不同可分为肾性血尿、非肾性血尿和混合性血尿。通过尿红细胞形态观察来判断肾小球性血尿与非肾小球性血尿,对临床诊断有实际意义。现对。肾内科及泌尿外科的109例血尿患者进行比较,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全自动尿沉渣分析仪对尿中红细胞来源鉴别的临床价值。方法:用AVE-763尿沉渣分析仪分别检测肾小球性(肾性)和非肾小球性(非肾性)红细胞的大小、形态和色度的改变。结果:肾性红细胞大小、形态有明显改变,色度分析结果明显减弱,非肾性红细胞的形态、大小和细胞色度与正常红细胞相似,没有明显改变。正常红细胞放置时间较长后引起细胞皱缩性改变,虽然大小、形态发生了改变,但色度确有所增强。结论:红细胞形态和大小改变不能说明红细胞来源于肾脏,只有同时红细胞色度减弱时才能认为红细胞来源于肾脏。  相似文献   

7.
免疫荧光细胞染色对肾性和非肾性血尿的鉴别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徐焰  丁振若  苏明权  郑善銮  于文彬 《医学争鸣》2002,23(17):1596-1596
0 引言 我们用荧光标记的兔抗人 Ig抗体 (抗 Ig A抗体 ,抗Ig G抗体 )对尿中红细胞上 Ig染色方法来区别肾性与非肾性血尿 ,同时和尿沉渣形态学检查结果相比较 .1 材料和方法1.1 材料 标本来源 :取自 1999- 0 9/ 2 0 0 0 - 0 4西京医院住院患者 ,留取的早晨中段尿 ,经德国 miditron M尿化学分析仪和尿沉渣镜检共同确定 .血尿标本 170 (男 92 ,女 78)例 ,年龄4~ 70岁 . 130例确诊为肾炎 ,4 0例确诊为泌尿道疾病 .确诊肾炎的患者中 ,包括 80例肾小球肾炎 ,2 5例紫癜性肾炎 ,10例狼疮性肾炎 ,5例肾病综合征 ,5例隐匿性肾炎 ,5例急性肾衰…  相似文献   

8.
血尿是泌尿系统疾病常见的临床表现,对血尿来源的判断,一直为临床所关注,近年来国内外学者用相差显微镜与普通显微镜检查尿中红细胞的形态来鉴别“肾性血尿”和非肾性血尿的报告较多,但其诊断临界值差异较大,为求其较一致的诊断临界值,我们对临床160例确诊血尿患者,用普通显微镜作红细胞形态检查,鉴别血尿来源,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高海锋 《实用医技杂志》2008,15(23):3074-3075
目的:通过尿中红细胞形态的描述来探讨其与血尿来源的关系,以确定是肾性血尿或非肾性血尿,并参照全自动尿沉渣分析仪UF50作对比,分析其非均一红细胞的一致性,同时确立本地区判断非均一红细胞比率的界限值。方法:运用相差显微镜对尿中红细胞分型,将其分为均一红细胞血尿、非均一红细胞血尿和混合性血尿;并使用统计学原理分析各参数。结果:肾性血尿131例中,非均一红细胞的例数为117例,非均一红细胞比率为89.3%;非肾性血尿137例中,非均一红细胞的例数为22例,非均一红细胞比率为16.1%。且镜检与全自动尿沉渣分析仪UF50结果具有高度的一致性。结论:通过对尿中红细胞形态的描述,可判断其来源是肾性血尿或非肾性血尿;本地区判断非均一红细胞比率的界限值为75%;并可借助全自动尿沉渣分析仪对其进行快速鉴别。  相似文献   

10.
UF-100尿沉渣分析仪鉴别血尿来源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UF-100全自动尿沉渣分析仪对不同血尿来源鉴别的临床价值。方法:用Sysmex UF-100尿沉渣分析仪对100例肾性血尿样本和130例非肾性血尿标本进行检测。结果:UF-100尿沉渣分析仪诊断肾性血尿的敏感性为92%,特异性为83.4%;阳性预测值94.8%,阴性预测值100%。结论:UF-100沉渣分析仪是一种快速、灵敏度和特异性较高的鉴别血尿来源的仪器,对血尿来源的鉴别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1.
92例无症状性血尿病因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林秀冰 《海南医学》2005,16(2):59-59
目的 通过对尢症状性血尿患儿临床分析,探讨无症状性血尿的病因。方法 对92例无症状性血尿患儿进行尿红细胞形态检查,尿钙定量、细菌学、X线、B超、彩超、CT检查以及肾活检。结果 92例中有50例肉眼或镜下血尿,尿红细胞形态均为正形,为非肾性血尿;42例肉眼或镜下血尿患儿,在相差显微镜观察下,尿红细胞形态为畸形,为肾性血尿,其中12例有肾活检,可确诊。结论 无症状性非肾性血尿以特发性高钙尿症占多数,而无症状性肾性血尿的病因复杂,确诊有赖肾活检。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利用血细胞分析仪对尿红细胞平均体积、分布宽度的检测,结合显微镜下尿红细胞形态分析鉴别血尿来源的应用价值.方法 利用KX-21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将测定红细胞平均体积、分布宽度;显微镜下对尿红细胞形态分析.结果 230例血尿标本中119例红细胞平均体积为(71±3)fl,分布宽度为(6±3.5)%;同时镜检红细胞形态均为畸形,大小不等,多样形占94%以上,这119例标本临床诊断为肾小球血尿;另外111例测的红细胞平均体积(94.7±7.03)fl,分布宽度为(15.9±4.55)%,镜检红细胞形态正常者占96.6%,其临床诊断为非肾小球血尿.结论 利用血细胞分析仪鉴别血尿来源协助临床诊断诊治,其方法简便,结果可靠.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血液分析仪检测尿红细胞平均体积对鉴别血尿来源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按照纳入排除标准收集关于血液分析仪检测尿红细胞平均体积用来鉴别血尿来源的文献22篇,采用Meta分析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肾小球性血尿患者尿红细胞平均体积值小于非肾小球性血尿患者,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不同文献报道尿红细胞平均体积的结果间存在显著异质性(P〈0.001)。结论所评价的文献提供的诊断性试验评价指标欠缺,用尿红细胞平均体积诊断血尿来源的标准尚不统一,不能肯定其临床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4.
尿沉渣分析仪鉴别红细胞来源与镜检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UF-50尿沉渣分析仪鉴别血尿来源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用SysmkeUF-50尿沉渣分析仪对53例已确诊的肾性血尿和70例非肾性血尿标本进行检测,统计红细胞各项数据,并将仪器红细胞提示信息与显微镜检查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肾小球性血尿标本的红细胞平均前向散射强度(RBC-MFsc)分别为(53.7±13.1)和(111.8±15.9)(P<0.01)、红细胞平均前向散光分布宽度(RBC-FscDW)分别为(34.2±10.9)和(18.8±9.6)(P<0.05)、70%红细胞前向散射光强度(RBC-P70-Fsc)分别为(50.8±8.8)和(117.5±5.2)(P<0.01)。结论尿沉渣检测红细胞来源用于肾性与非肾性血尿的鉴别在临床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戴宁 Loew.  H 《浙江医学》1995,17(4):255-256
肾脏和泌尿道疾患均可引起尿中蛋白质增加。大量蛋白尿多半来自肾小球疾病,对中、小量蛋白尿要确定其来自肾脏或肾后病变,往往较困难。笔者应用连续聚丙烯酰胺梯度凝胶微电泳(PAGE)检测尿巨球蛋白以鉴别肾性和肾后性蛋白尿,具有较高敏感性和特异性,现报告如下。 材料和方法 标本来源:蛋白尿标本来自经肾活检确诊的肾小球疾病患者(肾性蛋白尿组)21例,男12例,女9例,年龄18~62岁,平均36.8岁。其中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6例,IgA肾病5例,膜  相似文献   

16.
<正>临床试验鉴别血尿来源一般采用普通光学显微镜检查尿液红细胞形态作为鉴别指标,但这种方法的可靠性易受尿液标本采集、离心标准、观察视野等因素的影响。笔者采用Sysmex-UF-50型全自动尿沉渣分析仪对肾性血尿和非肾性  相似文献   

17.
<正> 近年来,我们通过用尿液自动分析仪检测尿常规,在对所有标本进行尿沉渣镜检时发现,有二例肾性血尿中出现多种形态异常的红细胞,如锯齿形、环形、影形、铃形、棘形(其形态似乎在环形红细胞的基础上同时伴有胞质囊泡状突起,有人描述为葫芦状突起,酵母菌样发芽状突起),其中将棘形红细胞均误认为真菌孢子。分析原因有:①棘形红细胞与真菌孢子形态很相似,用普通显微镜较难鉴别。②对肾性血尿中红细胞的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Tamm-Horsfall(THP)免疫荧光染色法和相差显微镜法在肾性血尿诊断中的意义。方法:对诊断明确的30例肾小球性血尿和25例非肾性血尿同时进行尿红细胞THP免疫荧光检测和相差显微镜形态检测,比较两种方法在确定血尿来源的差异,并对血尿严重程度与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做相关分析。结果:在30例肾小球性血尿中,红细胞THP检测法确定肾小球性血尿28例,2例与诊断不符;在25例非肾小球性血尿中,红细胞THP检测法确定为非肾小球性血尿22例,3例与诊断不符。红细胞THP检测法灵敏度为93.3%、特异性为88.0%、准确性为90.9%、漏诊率为6.7%、误诊率为12.0%。尿红细胞的形态检测法敏感性为80.0%、特异性为72.0%、准确性为66.3%、漏诊率为20.0%、误诊率为28.0%.血尿严重程度与肾脏损害程度不相关。结论:尿红细胞THP免疫荧光法在检测血尿来源方面具有准确、客观的优点,可在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鉴别肾性和非肾性血尿患者,采用尿液红细胞形态分型法,分析其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8月至2017年7月收治的122例肾性疾病患者作为研究组,另选122例非肾性疾病患者作为对照组,分析尿液红细胞形态和数量。结果肾性血尿患者尿液红细胞中的异常形态数量在80%以上,形态变化在2种以上;非肾性血尿患者尿液红细胞中的异常形态数量在20%以下,形态变化在2种以下。结论对尿液红细胞形态和分型进行鉴别,能够有效区分肾性和非肾性血尿患者,该鉴别方法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0.
尿红细胞体积测定对肾小球性和非肾小球性血尿的鉴别价值高岩1王敬东2梁弘纲1我们用血球计数器检测51例血尿标本尿红细胞体积(MCV)以鉴别肾小球性血尿(G-HMT)和非肾小球性血尿(NG-HMT),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51例病人根据临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