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体外膜肺氧合(ECMO)在心脏骤停患者中的治疗作用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应用体外膜肺氧合(ECMO)治疗的心脏骤停16例患者,采用治疗前后自身对照的方法,监测ECMO治疗前、ECMO治疗后10 min, 1 h, 6 h, 12 h, 24 h患者的心率、平均动脉压、中心静脉压(CVP);并抽取桡动脉血检测动脉血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血氧饱和度、酸碱度、动脉血乳酸含量等指标。结果 平均动脉压在ECMO治疗后10 min比ECMO治疗前明显升高(P<0.001),ECMO治疗后1 h比ECMO治疗后10min有所升高(P<0.05);CVP在ECMO治疗后10 min比ECMO治疗前,ECMO治疗后1 h比ECMO治疗后10 min有所降低(P<0.05);经ECMO治疗后10 min动脉血氧分压、血氧饱和度较ECMO治疗前明显上升(P<0.01),pH明显升高(P<0.01),动脉血乳酸含量明显降低(P<0.01)。结论 ECMO治疗可辅助心脏维持有效的血液循环,明显改善低氧血症,为大脑提供稳定的氧合血灌流,对心肺脑复苏有利。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连续性血液净化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血流动力学及氧代谢的影响.方法 选择ARDS患者21例,应用连续静脉,静脉血液滤过联合血浆置换进行治疗,治疗期间用Swant-Ganz漂浮导管监测血流动力学变化并检测氧代谢指标.结果 与连续性血液净化前比较,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后,平均动脉压回升,心率下降,肺动脉压及肺动脉楔压也明显降低,动脉血氧分压明显上升(P<0.05).氧供及氧耗均有所增加(P<0.05),动脉血乳酸含量明显降低(P<0.05).氧摄取率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 连续性血液净化可改善ARDS患者的全身血流动力学状况,提高患者的氧供,但对氧摄取率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体外膜肺氧合(ECMO)在失血性心脏骤停中应用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例因失血性休克致心脏骤停行ECMO治疗的患者。监测ECMO治疗前、ECMO治疗后10min,原发病解决后ECMO治疗1h、6h、12h、24h的心率、平均动脉压、中心静脉压(CVP);并抽取桡动脉血检测动脉血氧分压、动脉血乳酸含量。并且统计辅助时间。结果平均动脉压在ECMO治疗后10min比ECMO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原发病解决后ECMO治疗1h比ECMO治疗后10min有明显升高(P〈0.05);CVP在ECMO治疗后10min比ECMO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ECMO治疗后1h比ECMO治疗后10min显著升高(P〈0.05);经ECMO治疗后10min动脉血氧分压较ECMO治疗前明显上升(P〈0.05),动脉血乳酸含量明显降低(P〈0.05),平均辅助时间(23.5±7.1)h。结论失血性心脏骤停行ECMO治疗的辅助时间短,心功能恢复快,成功率高,ECMO在失血性心脏骤停中应用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4.
目的建立大鼠体外膜氧合(ECMO)辅助下的心肺复苏(ECPR)模型。方法选取8只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经尾动脉及右颈外静脉插管建立ECMO,窒息法致心脏骤停,随后ECMO辅助下对大鼠进行心肺复苏,转机1 h,监测呼吸、血流动力学及血气指标。结果成功在ECMO辅助下对窒息心脏骤停大鼠进行了心肺复苏,成功率87.5%,其呼吸、血流动力学稳定,血气结果良好,模型建立成功。结论该模型运行稳定,成本低廉,可用于研究ECPR相关器官保护。  相似文献   

5.
干姜附子汤对窒息型大鼠心肺复苏后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干姜附子汤对心脏骤停后心肺复苏大鼠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探讨干姜附子汤温通心阳的作用。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干姜附子汤组,每组8只,采用窒息法制作大鼠心脏骤停后心肺复苏动物模型。利用BL-420F生物信号机能实验系统记录造模前、复苏后5min、10min、20min、30min、40min、50min、60min、90min、120min各组大鼠心率(HR)、左心室收缩压(LVSP)、左心室舒张末期压(LVEDP)、左心室内压最大上升速率和左心室内压最大下降速率(±LVdp/dtmax)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变化。结果:干姜附子汤可明显加快心肺复苏后大鼠的心率(HR),提高左心室收缩压(LVSP)、左心室内压最大上升和下降速率(±LVdp/dtmax),并降低左心室舒张末期压(LV-EDP)。结论:干姜附子汤对窒息型大鼠心肺复苏后血流动力学的改善显著,这与其温通心阳的作用一致,并表明干姜附子汤对心脏骤停急救动物模型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参附注射液治疗心脏骤停(cardiac arrest,CA)患者脑复苏后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和S-100B蛋白的变化,评价其对预后的影响。 方法 将106例浙江省人民医院收治的心脏骤停后出现自主循环恢复的患者分为2组,每组5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脑复苏治疗,保持机体低亚温。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参附注射液治疗。于心肺复苏后0.5、2、12、24 h,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2组患者血清NSE和S-100B蛋白的水平。于心脏骤停后12、24、48、72 h检测2组患者脑氧代谢指标水平;采用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估患者昏迷状态。记录2组患者复苏有效率及病死率。 结果 心肺复苏后,2组NSE、S-100B蛋白的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心肺复苏后2、12、24 h,治疗组NSE、S-100B蛋白的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同期的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脏骤停后12、24、48、72 h,2组患者动静脉血氧含量差(Ca-jvO2)、脑氧摄取率(CERO2)显著降低,颈静脉球部血氧饱和度(SjvO2)、GCS评分显著升高(P<0.05);心脏骤停后48、72 h,治疗组Ca-jvO2、CERO2、GC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同期的水平,SjvO2显著低于对照组同期的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有效率(67.92%)显著高于对照组(45.28%),病死率(69.81%)显著低于对照组(88.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530、5.736,P<0.05)。 结论 参附注射液能使心脏骤停患者脑复苏后的血清NSE、S-100B显著降低,有助于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脂质体前列腺素E1(lip-PGE1)对油酸诱发急性肺损伤(OA-ALI)犬血流动力学、氧动力学和呼吸力学的影响.方法 12只杂种犬经戊巴比妥钠静脉麻醉和经口气管插管,经右股静脉插入Swan-Ganz浮漂导管,经右股动脉插入动脉导管.经Swan-Ganz管CVP端注入油酸0.09 ml/kg建立ALI模型.将犬随机分成对照组(C组)机械通气+静脉注射0.9%盐水;lip-PGE1组机械通气+静脉注射0.025 蘥*kg-1*min-l lip-PGE1.测定致伤前(基础)、治疗开始(0 min)和治疗后60 min的血流动力学、氧动力学和呼吸力学数据.结果 lip-PGE1组平均动脉压和平均肺动脉压60 min较0 min明显降低(P<0.05),心输出量显著升高(P<0.05),动脉氧分压和氧合指数显著升高(P<0.01).lip-PGE1组氧供60 min较0 min组和C组60 min显著升高(P<0.01),氧耗60 min较0 min明显升高(P<0.05).lip-PGE1治疗60 min后呼吸力学变化不显著.结论小剂量lip-PGE1能显著增加OA-ALI犬的心输出量,降低平均肺动脉压,改善氧合指数、增加氧供和氧耗.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体外膜肺氧合(ECMO)在心脏手术后心肺复苏困难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 2011年1月至2013年8月,27例成年心脏手术后心脏骤停患者因心肺复苏困难应用ECMO救治,男性19例,女性8例,年龄42~76(60±8)岁,其中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20例,瓣膜手术5例,心包剥脱术及房颤射频消融术各1例。全部患者均经应用药物、实施电除颤及心脏按压等措施抢救无效紧急建立ECMO辅助。结果 27例患者心肺复苏(CPR)时间35~190 min(中位时间90min),ECMO辅助后全部患者均恢复自主心律,ECMO辅助时间13.5~207 h(中位时间95 h),监护室停留时间1~20 d(中位时间7 d)。21例(77.8%)患者成功撤离ECMO辅助,其中13例(48.1%)存活出院。6例患者未脱离ECMO,8例成功脱机后因中枢神经系统损伤或感染诱发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ECMO辅助24 h后患者平均动脉压(MAP)、血乳酸(Lac)、正性肌力药物评分(IS)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等指标持续好转。存活组与死亡组之间在年龄、肾功能衰竭需透析(CRRT)治疗人数、复苏后即刻MAP以及复苏72 h后IS、LVEF等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结论 ECMO可以提供紧急循环支持,挽救部分成年心脏术后心脏骤停而常规方法复苏困难的患者的生命,积极防治多脏器功能衰竭及脑损伤对改善预后有益。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瑞芬太尼对颅脑手术患者脑血流及脑氧代谢的影响。方法:将2010年6月~2012年12月的60例颅脑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芬太尼组)30例和观察组(瑞芬太尼组)30例,然后将两组患者麻醉前及麻醉后10min、30min、停药后5min的大脑中动脉血流动力学指标、脑血管血液动力学指标及脑氧代谢指标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麻醉后10min、30min、停药后5min的大脑中动脉血流动力学指标波动幅度小于对照组,而脑血管血液动力学指标及脑氧代谢指标也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瑞芬太尼对颅脑手术患者脑血流及脑氧代谢的影响更为积极,对于此类患者的应用安全性相对更高。  相似文献   

10.
康志敏  马小宁  陈浩  王生池 《重庆医学》2012,41(19):1980-1981
目的探讨心肺复苏早期经颈动脉输注冰盐水降温对脑复苏的影响。方法 60例院内心脏骤停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于心肺复苏开始10min内经颈动脉输注4℃冰盐水诱导降温持续至自主循环恢复后30min。两组于自主循环恢复0.5h内即开始进行常规亚低温治疗至72h观察期结束,控制肛温在33~35℃,对比两组患者心脏骤停后0、4、24、48、72h动脉血乳酸浓度、格拉斯哥评分(GCS)。结果两组患者复苏后0h各项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4、24、48、72h实验组血乳酸水平、GCS评分与对照组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心肺复苏早期颈动脉输注冰盐水可以迅速降低大脑局部温度,降低代谢和耗氧量,减轻缺氧对脑组织的损伤,改善神经功能预后。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四逆汤对心脏骤停、心肺复苏后患者心功能不全的治疗作用及对PiCCO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将63例心脏骤停、心肺复苏后恢复自主循环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3例及对照组30例。对照组常规予亚低温脑保护、呼吸机辅助呼吸,维护器官功能、抗生素防治感染、营养支持等治疗,治疗组则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鼻饲四逆汤治疗。[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的APACHE II评分较前降低,而CI、GEF均较前明显升高,EVLWI较治疗前降低(P〈0.05)。[结论]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四逆汤可改善心脏骤停、心肺复苏后患者心功能,可能是防治心脏骤停、心肺复苏后心功能不全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2.
冯春晶 《当代医学》2021,27(35):105-107
目的 探究七氟醚复合麻醉、异丙酚复合麻醉对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血流动力学及脑氧饱和度的影响,为临床麻醉医师选择合理麻醉方案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19年1—12月于本院接受妇科腹腔镜手术的8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与B组,每组40例.A组采用七氟醚复合麻醉,B组采用异丙酚复合麻醉,比较两组血流动力学指标、脑氧饱和度.结果 A组插管即刻、插管后5 min、切皮时、气腹5 min呼吸末二氧化碳分压水平均低于B组(P<0.05);A组插管即刻、插管后5 min、切皮时、气腹5 min平均动脉压高于B组(P<0.05);术前、麻醉5 min后、插管即刻、插管后5 min、气腹时、放气腹时、拔管5 min后,A组脑氧饱和度均高于B组(P<0.05).结论 在妇科腹腔镜手术过程中,七氟醚复合麻醉与异丙酚复合麻醉均具有显著的临床麻醉效果,但七氟醚复合麻醉相较于异丙酚复合麻醉,患者血流动力学更稳定,脑氧饱和度更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犬心脏停搏复苏后脑氧供需变化及高血压性再灌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犬心脏停搏(cardiac arrest,CA)复苏后再灌流期间脑氧代谢情况变化及高血压性再灌流的影响.方法建立犬电击引起室颤(ventricularfibriHation,VF)性CA 8 min后开胸心肺复苏(CPR)模型,动物随机分两组:正常血压性再灌流(NT)组(n=6),高血压性再灌流(HT)组(n=6),在自主循环恢复(ROSC)后,MAP在NT组维持于CA前基础值水平,而HT组维持于基础值的110%~115%.取动脉血及脑矢状窦血行血气分析,观察CA前及CA再灌流后30、60、120、240 min的脑动脉-矢状窦氧含量差(ca-ssDO2)及矢状窦氧分压(PssO2)变化.结果与基础值比较,CA后再灌流30min,NT组Ca-ssDO2显著下降(P<0.05),PsO2显著升高(P<0.01),直至再灌流240 min,Ca-ssDO2升高显著(P<0.01),PssO2下降显著(P<0.01).两组间比较,再灌流30min,HT组Ca-ssDO2下降显著(P<0.01),PssO2升高显著(P<0.01),但此后4 h内两组脑氧代谢值差别不显著(P>0.05).结论CA复苏后脑氧供需关系失衡,高血压性再灌流进一步增加CA后早期脑氧供应.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评估心肺复苏前室颤时的冠脉灌注压和室颤波形对自主循环恢复的预测价值.方法 将20头家猪采用体外电击法制备动物室颤模型,室颤维持8 min后依次给予2 min心肺复苏和电除颤.将实验后的动物分为自主循环恢复组和自主循环未恢复组.记录室颤时的血流动力学以及室颤波的平均频率和振幅.结果 自主循环恢复组的血流动力学、室颤...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比较反比通气与常规容量控制通气(常规通气)时氧代谢、心排血功能、呼吸动力学和氧代谢的变化,探讨反比通气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复制犬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模型,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通气组和反比通气组,机械通气6 h后测定氧转运、氧消耗、氧合指数、心排指数、吸气峰压、平均气道压、气道阻力、胸肺动态顺应性等.结果 反比通气组氧转运、氧消耗、氧合指数、心排指数、平均气道压和胸肺动态顺应性显著高于常规通气组,气道峰压、气道阻力显著低于常规通气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反比通气在氧代谢、心排血功能、呼吸动力学、氧代谢方面优于常规通气,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瑞芬太尼对腹腔镜子宫肌瘤患者围术期脑氧代谢平衡及子宫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取2009年8月~2011年11月于本院进行腹腔镜子宫肌瘤手术的8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芬太尼组)43例和观察组(瑞芬太尼组)43例,将两组患者麻醉前及麻醉后10min、20min、30min的脑氧代谢平衡及子宫血流动力学指标进行分析及比较。结果观察组麻醉后10min、20min、30min的脑氧代谢平衡及子宫血流动力学指标的波动幅度均小于对照组,麻醉后不同时段两组各指标比较,P均〈0.05,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瑞芬太尼在腹腔镜子宫肌瘤手术中的应用效果要好于芬太尼,其对患者的脑氧代谢平衡及子宫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更小,安全性也更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心肺复苏对心脏骤停大鼠脑神经元线粒体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建立大鼠室颤法心脏骤停模型,缺血组心跳停止15 min,不行心肺复苏,复苏组心跳停止10 min,行5 min心肺复苏.15 min末处死动物,分离提取海马脑组织线粒体,用Clark氧电极法检测线粒体呼吸功能,线粒体内、外膜试剂盒测定线粒体膜完整性,电镜观察线粒体超微结构.[结果]心脏骤停后,缺血组和复苏组的线粒体外膜完整率、内膜膜电位、呼吸控制率均较假手术组明显降低(P<0.01),复苏组结果高于缺血组(P<0.01),形态学比较各组间无显著差异.[结论]心脏骤停早期,神经元线粒体损伤以功能性为主,形态学改变不明显,心肺复苏可改善缺血神经元的线粒体功能,减轻脑线粒体损伤.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丁苯酞对窒息性心脏骤停大鼠早期心肺复苏的影响.方法:健康SD大鼠153,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心脏骤停复苏组、丁苯酞干预组,各53.监测各组大鼠血流动力学指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炎症因子,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相关因子.结果:3组大鼠自主循环恢复后,随时间推移,心率、平均动脉压均呈现出明显增加态势(P<0.05~P<0.01),实验中不同时间点心率与平均动脉压增加幅度均为丁苯酞干预组>心脏骤停复苏组>假手术组(P<0.05~P<0.01).3组大鼠实验20 min时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6、细胞黏附因子-1均较实验前增加(P<0.05),白细胞介素-10、超氧化物歧化酶均较实验前降低(P<0.05);实验20 min时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6和细胞黏附因子-1均为假手术组大鼠>心脏骤停复苏组>丁苯酞干预组(P<0.01);实验20 min时白细胞介素-10和超氧化物歧化酶为丁苯酞干预组>心脏骤停复苏组>假手术组(P<0.05~P<0.01).结论:对窒息性心脏骤停大鼠实施早期心肺复苏时,丁苯酞可改善血流动力学指标,减轻炎症反应,能提高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抑制细胞黏附因子-1表达.  相似文献   

19.
阮云  陈文斌 《中外医疗》2016,(22):144-146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在脊柱手术围术期对患者血流动力学和脑氧代谢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该院2015年5月—2016年5月脊柱手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麻醉)30例,实验组(右美托咪定)30例,观察整个围术期的血流动力学变化情况以及脑组织的氧代谢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整个围术期血流动力学指标(MAP、HR)相对于对照组患者变化稳定,观察组患者Da-jvO2相对于对照组患者降低,脑氧代谢降低,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右美托咪定可以维持脊柱手术围术期血流动力学稳定,降低脑氧代谢,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20.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5):95-98
目的 观察早期机械通气在心肺复苏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评价其对患者血气指标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选择本院2017年2月~2019年3月收治的心脏骤停(CA)患者60例为本次研究对象,根据插管成功时机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为CA发生5 min后插管成功,观察组在5 min内插管成功,对比两组患者心肺复苏时间、复苏成功率、复苏后血气指标、血流动力学指标及7 d生存率。结果 复苏效果:观察组复苏成功率为24.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67%,观察组复苏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气指标情况:观察组复苏后血乳酸(BLA)含量、二氧化碳分压(PaCO2)低于对照组,酸碱值(pH)、动脉血氧分压(PaO2)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流动力学:观察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数据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7 d生存率:观察组7 d生存率为10.00%,高于对照组的3.33%,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机械通气在心肺复苏患者中应用效果肯定,能够有效改善患者血气指标,提升7 d生存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