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 结合病例和综合文献探讨内脏反位的成年人肝移植的可行性和方法.方法 1例45岁内脏反位的男性患者,因肝内多发结石、梗阻性黄疸、门脉高压、肝硬化所致进行性肝功能衰竭,于2004年7月在我院行肝移植.术前行CT三维重建和血管造影检查进行解剖学定位.手术采用改良背驮式移植方式,供肝顺时针旋转45度,使供肝左叶朝向受者左结肠旁沟,右叶正好位于受者的左上腹,供肝上下腔静脉与受者腔静脉行端-侧吻合,供肝的肝下下腔静脉连续缝合后关闭.结果 患者术后恢复顺利,随访75个月,移植肝脏的血流和功能均正常.结论 内脏反位成年人进行肝移植是安全和可行的.精确的解剖、完善的术前准备和恰当的手术时机、方式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2.
内脏反位病人不多见,而此种病人行肝移植手术更少见。此综述就是就内脏反位病人行肝移植手术时的处理方式进行了初步研究。  相似文献   

3.
正全内脏反位是一种罕见的先天性解剖异常,表现为右位心、正常腹部器官镜像和其他先天性异常,又称镜面人,发生率约0. 01%[1]。患有这种疾病的潜在供者通常因解剖学问题而未能成功捐献。迄今为止,虽然镜面人作为受者行肝移植成功案例较多[2-3],但是镜面人作为供者捐献肝脏成功行肝移植罕有报道。2018年3月,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移植外科成功实施1例全内脏反位供者供肝移植,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1例全内脏反位肝移植患者围术期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1例全内脏反位行肝移植患者实施整体护理,结果恢复良好,肝功能明显好转,术后29d出院。提出术前予以周密准备及心理支持.术后对呼吸及循环系统和排斥反应的严密监护以及早期预防感染是保证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对1例全内脏反位行肝移植患者实施整体护理,结果恢复良好,肝功能明显好转,术后29 d出院.提出术前予以周密准备及心理支持,术后对呼吸及循环系统和排斥反应的严密监护以及早期预防感染是保证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患者,女,36岁,2年来反复出现上腹间歇性胀痛不适,向背部放射,一直以为胃病,未予重视,近2d病情突然加重,自服止痛片治疗无效,出现发热畏寒及剧烈恶心呕吐,在当地医院抗炎治疗效果不佳,于2007年5月6日入院。入院后查上腹部CT发现患者部分内脏反位(见图1),胃、肝脏、脾脏、下腔静脉与正常脏器呈镜影分布,而脾脏为多个,十二指肠降部位于右侧,腹主动脉位置基本正常,  相似文献   

7.
腹腔镜切除左位胆囊尤其是内脏全部反位型左位胆囊的报道少见,经验也较缺乏。2003年我院肝胆外科中心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遇到内脏全部反位型左位胆囊2例。现将经验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8.
病人 女 ,18岁。查体 :口唇发绀 ,杵状指、趾 ,心尖搏动位于第 5肋间左锁骨中线外 1cm ,右侧心前区可扪及收缩期震颤 ,右侧第 3、4肋间闻及 3/VI级收缩期杂音 ,P2 减弱。心电图示右位心 ,双室大 ,伴劳损 ,多发房性早搏伴预激综合征(A型 )。心脏超声示内脏、心房反位 ,心尖指向右侧。右房4 2mm× 4 5mm ,与腔静脉相连 ,左房 34mm ,与肺静脉相连 ,房室连接一致 ,右室 30mm ,主动脉骑跨 4 0 % ,肺动脉内径 10mm ,室间隔缺损 (室缺 ) 14mm。肺动脉瓣增厚 ,回声增强 ,开放受限。多普勒超声检查示室缺回声处探及双向分流 ,宽 1…  相似文献   

9.
我院普外科于2011年12月13日接诊一例不完全内脏反位合并肠系膜脂膜炎患者,将诊治体会报吿如下。病例患者,女性,30岁,已婚,教师。因"下腹痛半月余"入院。患者自诉半月前下腹疼痛,后自觉疼痛加重,来我院超声检查示右上腹实质性包块(肿瘤病变可能),CT进一步检查示腹腔脏器反位,右上腹囊性占位(见图1),为求进一步治  相似文献   

10.
正全内脏反位在临床极其少见,而同时合并食管癌者更为罕见。我科1998年1月~2013年4月共收治全内脏反位合并胸段食管癌7例,所有患者均行外科手术治疗。现将结果报道如下。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7例患者中,男性5例,女性2例,年龄52~71岁,平均年龄63.5岁。胸中段6例,胸下段1例。术前均行电子胃镜及病理检查确诊为食管鳞状细胞癌。其中合并高血压  相似文献   

11.
王安琪  汤睿  卢倩 《器官移植》2024,(2):270-275
全内脏反位(SIT)是一种非常罕见的先天性疾病,在人群中发病率极低,不患病的SIT人群与普通人没有差别。但是当此类人群患病时,由于缺少对此类人群的认识,导致在对SIT人群进行诊断及治疗非常困难,尤其是SIT人群合并终末期肝病需要进行肝移植手术时,无论是SIT人群作为肝移植的供者或受者,对于外科医师而言都是巨大的挑战。本文通过查阅国内外近些年发表的SIT肝移植相关个案报道,对SIT肝移植在国内外的发展历程,SIT肝移植的关键步骤、预后及术后并发症等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2.
<正>全脏器反位(situs inversus totalis,SIT)是一种先天性胸腔及腹腔器官的完全性倒转镜像位,非常罕见,也就是俗称的“镜面”人。SIT合并外科疾病的发生率较低,迄今暂无证据表明内脏转位患者胆囊结石的发生率高于正常人群。在镜面人中行微创手术的病例虽然不断有报道,但总体例数不多。左位胆囊患者在解剖上存在其特异性,因此术中极易损伤血管、胆管,给微创手术操作增加了难度。我科行腹腔镜全内脏反位胆囊切除手术一例,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全内脏反位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一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临床资料:病人,女,72岁。因“左中上腹疼痛12h,向背部放射,伴呕吐”于2005年5月11日入院。查体辅助检查提示全内脏反位及胆囊炎,胆囊结石(左位),经抗炎、补液、解痉等治疗症状缓解后,于2005年5月18日在全身麻醉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术中见胆囊及肝脏位于左上腹,脾脏位于右上腹,腹腔脏器全反位,仍以脐下戳孔为观察孔,腋前线肋下3cm戳孔为操作孔,剑突下3~5cm稍偏左戳孔及左锁骨中线肋下5cm戳孔为辅助操作孔。  相似文献   

14.
内脏反位是一种罕见的解剖结构异常,合并胆囊疾病需要手术治疗的患者更加少见,对这样的患者实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时需要对常规手术方法进行调整.本文回顾国内外关于对内脏反位患者施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报道,对不同医疗中心的手术方法进行分析和综述.  相似文献   

15.
16.
内脏反位是一种罕见的解剖异常,发生率为1/5 000~1/20 000[1]。本人于2003-2008年间成功对2例内脏反位患者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例1,女,48岁,因"发现胆囊息肉  相似文献   

17.
正全内脏反位又称"镜面人"或"镜像人",是指人的心脏、肝脏、脾脏、胆囊、肾脏、胃、肠等器官的解剖位置与正常人完全相反。此种病例极其罕见,我院肝胆胰外科最近收治一例全器官反位合并胰腺癌的患者,现报道如下。病例患者,男,47岁,于2015年7月28日因"反复上腹部不适2个月,加重伴巩膜黄染10余天"入院。查体:全身皮肤、巩膜黄染;胸廓无畸形,心脏听诊位于右侧胸腔;腹软,肝脾肋下未及,上腹部轻压痛无反跳痛及肌紧张,肝上界位于  相似文献   

18.
内脏反位俗称“镜面人”,是指身体内各内脏器官的解剖位置与正常人左右相反,如镜子中的影像一样。内脏反位在临床上较为罕见,而合并胆囊病变者更为罕见。2019年6月笔者在山东大学齐鲁医院进修期间收治1例全内脏反位患者并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总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正>1病例资料患者,女,30岁,因“发现甲状腺右叶结节20+d”入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院(简称“我院”)。入我院前25 d患者行甲状腺超声检查发现甲状腺右侧叶下份一囊实性混合回声结节,大小为19 mm×10 mm×10 mm。实验室检查:甲状腺功能无异常,血清降钙素及癌胚抗原水平分别为490.50 ng/L(参考范围<6.40 ng/L)和11.70μg/L(参考范围<5μg/L)。在专科医生建议下患者行超声引导下甲状腺右叶下份结节细针穿刺活检,病理结果示:查见少量非典型上皮细胞。甲状腺右叶结节穿刺降钙素洗脱液检查:>200 000.00 ng/L。初步诊断考虑甲状腺右叶髓样癌,遂入我院治疗。患者自诉无颈部红肿、疼痛,无饮食增加、易怒、多汗怕热、心动过速,无肢体乏力、怕冷、精神淡漠及下肢水肿,无吞咽困难、呼吸困难、声音嘶哑等。  相似文献   

20.
<正>全内脏反位(situs inversus totalis,SIT)是一种少见的先天发育结构异常,胸腹腔脏器及血管分布呈镜像反位状态,据报道内脏反位的发生率约1/10 000左右[1]。国内外文献多报道全内脏反位行胸腹部外科及血管介入手术,鲜有全内脏反位脊柱疾患病例报道[2~4]。本科成功对1例全内脏反位腰椎椎管狭窄症患者行腰椎融合术,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