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鼻内窥镜下SLT接触式激光治疗鼻后部出血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995年1~7月,我们应用鼻内窥镜明规出血部位,结合SLT接触式激光治疗鼻后部出血20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收治的鼻后部出血20例中,男12例,女8例;年龄21~78岁,病史1~3年。出血部位:下鼻甲后端鼻一鼻咽静脉丛8例,鼻中隔后上部筛后动脉处5例,蝶窦前壁出血3例,鼻中隔后上及中鼻甲后端小毛细血管瘤4例。20例均有反复多次大量出血史,出血量100~500ml/次,门诊行后鼻孔填塞效果较差而收治入院。2止协方法及效果病人取平卧位,头稍抬高,2%地卡因加肾上腺素(1%。~3%)进行粘膜表面麻醉。用4mm30o或0”易内窥镜,…  相似文献   

2.
鼻内镜下低温等离子射频治疗鼻出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低温等离子射频与传统烧灼法治疗鼻出血的机制一样:破坏出血点组织,使血管封闭或凝血而达到止血目的。我科自2003年9月至2005年3月在鼻内镜下采用低温等离子射频双极电凝治疗鼻出血,取得良好的效果,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收集2003年9月至2005年3月在鼻内镜下采用低温等离子射频双极电凝治疗鼻出血并完成随访的病例58例。男性46例,女性12例,年龄33~65岁,平均47岁。其中曾行前鼻孔填塞者16例,后鼻孔填塞者5例,化学烧灼者3例。出血原因:鼻腔黏膜干燥及糜烂者7例,用力擤鼻及过度挖鼻者6例,单纯高血压动脉出血者8例,高血压合并血管曲张者10例,单纯血管曲张者11例,鼻中隔偏曲者9例,再生障碍性贫血者1例,原因不明者6例。58例患者中有10例合并糖尿病。出血部位:鼻中隔前端出血27例,鼻中隔后端出血11例,鼻中隔偏曲凸面和嵴突处9例,下鼻甲后端5例,鼻中隔后端和下鼻甲后端均有出血者4例,中鼻甲前部游离缘出血1例,下鼻甲和鼻中隔前端均有出血者1例。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鼻窦内窥镜下诊治鼻出血的应用价值及其适应证。方法 :回顾分析 2 2 6例非外伤鼻出血患者经鼻窦内窥镜检查的临床资料。结果 :出血部位 :中鼻道 5 2例 ,中鼻甲 6例 ,鼻中隔后段 4 4例 ,下鼻甲后端 5 7例 ,鼻底部 6例 ,鼻中隔前上端 2 8例 ,部位不明确 3 3例。鼻窦内窥镜下鼻腔填塞 12 6例 ,微波、激光、烧灼 78例 ,手术 4 2例。患者均获得满意的止血效果。结论 :鼻窦内窥镜检查鼻出血 ,诊断准确 ,治疗方便 ,效果好。  相似文献   

4.
鼻窦内窥镜下微波治疗鼻出血54例(摘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科于 1998年 1月至 2 0 0 0年 3月对门诊及住院的 5 4例鼻出血患者行鼻窦内窥镜下微波止血 ,报告如下。5 4例中男 38例 ,女 16例 ,年龄 17~ 6 8岁 ,平均年龄 45年。出血部位 :鼻中隔中后部 19例 ,中鼻甲 6例 ,下鼻甲中后端14例 ,Woddruff静脉丛 15例。治疗方法 :用 1%地卡因和 1%麻黄素棉片充分收缩麻醉鼻粘膜 ,边吸引边行鼻窦内窥镜检查 ,寻找出血部位 ,确定出血部位后 ,用微波探头先在出血点周围环形烧灼 ,再烧灼出血部位的血管 ,封闭血管。术后无需鼻腔填塞。结果 ,一次治疗止血者 5 0例 ,治愈率 92 .5 9%。另 4例因血流急 ,出血量多…  相似文献   

5.
鼻内窥镜下诊治难治性鼻出血68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难治性鼻出血常见的出血部位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经内窥镜诊治的难治性鼻出血68例的临床资料,分析其出血部位及治疗效果。结果:出血部位在下鼻道顶部占27.9%(19/68)、嗅裂鼻中隔占20.7%(14/68)、中鼻道后上部占16.1%(11/68)、中鼻甲后端蝶腭动脉区和鼻中隔后端均为10.3%(7/68)、鼻咽顶占5.9%(4/68)、Woodruff静脉丛和部位不明均为4.4%(3/68)。1次治愈59例(86.7%),2次9例(13.3%),随访1~3个月均无复发。结论:应用鼻内窥镜检查鼻腔深部的出血并在镜下电凝或填塞止血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6.
69例鼻出血鼻内镜下查找出血部位临床分析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目的:探讨≥40岁鼻出血患者的常见鼻出血部位。方法:表面麻醉下行鼻内镜检查,查找出血部位。结果:69例接受了鼻内镜检查,出血位于下鼻道穹窿顶17例,鼻底1例,中甲前端对应中隔部位包括嗅裂前段鼻顶17例,中鼻甲下缘1/2处1例,中鼻道后端3例,利特尔区2例,即查到出血部位的共41例占59%(41/69)。未查到出血部位的28例,占41%(28/69)。结论:≥40岁鼻出血患者的鼻出血部位并不是吴氏鼻一鼻咽静脉丛和鼻中隔后部动脉,而是来自下鼻道穹窿顶的颌外动脉分支和中鼻甲对应的鼻中隔及嗅裂前段的鼻顶等部位的筛前动脉出血。  相似文献   

7.
硬管内窥镜治疗鼻出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顽固性鼻出血绝大多数是因为出血部位深而影响了止血。鼻出血的治疗方法主要有:前后鼻孔填塞,动脉结扎,动脉栓塞。这些止血法不是失败率高就是并发症多或并发症严重。而软管鼻咽镜附吸引器和电烙器在鼻出血治疗中有效,但尚未广泛应用。尽管有人报道,前鼻腔及间接鼻咽镜检查下电烙术可以控制后鼻孔出血,但许多病人需作鼻中隔成形术。应用硬管内窥镜对6例顽固性鼻出血行全麻下电烙术,6例病人中4男2女,年龄在30~60岁,其中4个病人出血部位在下鼻甲后下方,1人  相似文献   

8.
鼻内窥镜下微波治疗慢性鼻塞200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往对于慢性鼻塞常规行下鼻甲部分切除术和鼻中隔粘骨膜下部分切除术治疗 ,但只能解决鼻腔通气的前中部分阻塞 ,对伴有下鼻甲后端增殖性病变疗效欠佳。 1 997~ 1 999年 ,我们采用鼻内窥镜下微波治疗慢性鼻塞患者 2 0 0例 ,获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临床资料2 0 0例中 ,男 1 0 7例 ,女 93例 ;年龄 1 6~ 6 7岁。均为单纯性鼻塞。经鼻内窥镜检查 ,双侧慢性肥厚性鼻炎 91例 ,变应性鼻炎 6 7例 ,单纯性下鼻甲后端增殖性病变 2 6例 ,鼻中隔偏曲并有下鼻甲后端不同程度增殖性病变 1 6例。1 .2   治疗方法鼻内窥镜 (St…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寻成人严重鼻出血位置分布规律及有效微创处理方法。方法:通过鼻内镜观察成人严重鼻出血位置,并以微创手段进行止血。结果:129例成人严重鼻出血患者出血部位:鼻中隔嗅裂区及鼻顶前端68例(52.7%);下鼻道后端穹隆部37例(28.7%);蝶筛隐窝下方10例(7.8%);利特尔氏区8例(6.2%);中隔后上端5例(3.9%);部位不明1例(0.8%)。查明出血部位的128例患者为动脉出血,均予电凝止血。结论:绝大多数患者出血部位在鼻中隔嗅裂区、鼻顶前端和下鼻道后端穹隆部;鼻内镜下绝大多数出血部位均可发现;鼻内镜下电凝止血创伤微小,效果确切。  相似文献   

10.
参照上海市第二人民医院耳科的方法(孙近仁,等.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 1980;(3):184)自制止血消炎药膜,治疗可见出血点的鼻衄50例,其中发生于鼻中隔易出血区30例、鼻中隔其他部位13例、下鼻甲5例、中鼻甲1例、鼻息肉摘除术创面1例,治疗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1.
笔者于1996年以来在界内窥镜下应用微波凝固治疗顽固性鼻衄107例,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107例中,男58例,女49例。年龄17-78岁,平均年龄45岁。出血部位;右侧鼻腔50例,左侧鼻腔48例.双侧9例。鼻中隔前部对例,中部27例,后部11例,下鼻道10例,中鼻道6例,下鼻甲后部12例,嗅裂区10例。1.2手术方法:患者取坐位,清理鼻腔内血凝块,用1%地卡因加少许0.1%肾上腺素行鼻腔内表面麻醉后,插入鼻内窥镜,自前向后依次检查鼻中隔、下鼻道、下界甲、中鼻道、中鼻甲及嗅裂,寻找出血部位,若鼻腔进行性出…  相似文献   

12.
难治性鼻出血多指前鼻镜检查不能明确出血部位,用传统的前后鼻孔填塞不能控制的鼻出血[1].我科2010年12月至2012年12月对108例难治性鼻出血患者采用鼻内镜下电凝止血联合微填塞为主的综合治疗措施,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108例患者中,男68例,女40例;22 ~ 89岁,均为单侧鼻出血,前鼻镜下未能窥及出血点.其中明确的鼻出血原因为:高血压46例,服用阿司匹林引起14例,鼻腔小血管瘤12例,鼻中隔棘突6例,鼻腔鼻窦出血坏死性息肉4例,急性鼻炎2例,鼻腔干燥引起14例,原因不明10例.出血部位:下鼻道47例,鼻中隔后部34例,嗅裂区鼻顶12例,中鼻道8例,下鼻甲内侧面3例,中鼻甲2例,蝶腭动脉孔处2例.本组资料不包括外伤性鼻出血、恶性肿瘤及血液疾病所致鼻出血.  相似文献   

13.
2002年12月以来,我们在纤维鼻咽喉镜引导下对30例鼻腔后部出血进行YAG激光治疗,取得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本组30例病人中,男21例,女9例;年龄52~78岁,平均18.4岁。Woodruff区出血者19例,鼻中隔后端出血5例,鼻咽顶部出血2例,鼻咽侧壁蝶腭动脉分支出血4例。伴高血压病16例,糖尿病3例,心血管疾病6例,脑血管疾病后遗症1例,肺心病2例。1.2治疗方法采用纤维鼻咽喉镜,YG-100A型Nd:YAG激光手术器,激光光纤直径0.3 mm,波长1.06μm,光斑直径0.3 mm,光纤末端输出功率控制在15~35 W。病人取半坐位,鼻腔检查前部均看不到出血…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难治性鼻出血位点与年龄相关的分布特点及规律。方法 回顾性分析住院治疗的149例难治性鼻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按年龄分为青年组(≤39岁)、中年组(40~59岁)、老年组(≥60岁),分析其出血部位的特点及规律。结果 149例患者中,男性110例,女性39例;年龄 18~87岁,平均(53±14)岁;青年组36例,中年组52例,老年组61例。149例患者均行鼻内镜下鼻腔探查止血术。其中明确出血部位后行电凝止血或微填塞145例,并记录出血部位;未明确出血部位患者4例。三组患者最常见出血部位依次为:青年组:下鼻道穹窿22例(61%),中鼻甲后段13例(36.1%),嗅裂区中隔面1例(2.7%);中年组:下鼻道穹窿23例(44.2%),中鼻甲后段10例(19.2%),嗅裂区中隔面17例(32.7%);老年组:嗅裂区中隔面37例(60.6%),中鼻甲后段15例(24.6%),下鼻道穹窿7例(11.5%)。结论  难治性鼻出血患者中,青、中年患者出血部位以蝶腭动脉分支出血居多;老年患者出血部位以筛前动脉、筛后动脉分支出血居多。随年龄增长蝶腭动脉分支出血比例减少,筛前动脉、筛后动脉分支出血机会增加。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40岁以上顽固性鼻出血的常见部位及鼻内镜下电凝止血治疗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04年12月~2012年12月共380例40岁以上的顽固性鼻出血的临床资料,鼻内镜下寻找出血点,电凝出血点或者电凝出血点加局部微填塞,统计出血部位及术后疗效。结果随访1个月鼻腔同一部位未再出血为治愈标准,337例一次治愈(88.68%),34例一个月内复发再次行鼻内镜术治愈(8.94%),6例行第3次鼻内镜止血术治愈(1.57%),1例行筛前动脉结扎治愈(0.26%),2例行上颌动脉栓塞治愈(0.52%),鼻腔出血的部位统计为:下鼻道穹窿后部173例(45.52%),鼻中隔顶后部56例(14.73%),鼻中隔前部39例(10.26%),嗅裂27例(7.10%),中鼻甲根部17例(4.47%),鼻底部11例(2.89%),鼻顶部7例(1.84%),下鼻道穹窿部4例(1.05%),鼻咽侧壁1例(0.26%),1例来自蝶窦开口(0.26%),44例出血部位不明(11.57%)。结论40岁以上的顽固性鼻出血常见的部位依次为下鼻道穹窿部、鼻中隔顶后部、鼻中隔前部、嗅裂附近;鼻内镜下对顽固性鼻出血的治疗效果良好,副作用小,恢复快,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微型电动切削器治疗慢性肥厚性鼻炎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科自 2 0 0 1年 10月开始 ,在鼻内镜下利用微型电动切削系统行功能性下鼻甲微创手术 ,治疗慢性肥厚性鼻炎 ,取得较好效果。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慢性肥厚性鼻炎患者 4 2例 ,男 2 8例 ,女 14例 ;年龄 16~ 5 8岁 ,平均 38.6岁。病程 2~ 2 0年 ,平均6年。均为下鼻甲肥厚肿胀引起鼻腔堵塞或伴有鼻中隔偏曲。 7例曾行微波治疗 ,4例曾行下鼻甲硬化剂注射 ,3例鼻中隔矫正术或下鼻甲部分切除术后复发。均为长期门诊药物治疗鼻塞症状无改善或加重者。均已排除下鼻甲明显水肿、息肉样变和明显“桑椹样”肥厚改变患者。1.2 手术方…  相似文献   

17.
我科自 1997年 6月至 2000年 6月在鼻内窥镜下用 YAG激光对43例鼻深部出血患者进行了治疗。男32例,女11例;年龄29~71岁,平均51.05岁。左侧鼻出血21例,右侧18例,双侧2例。治疗前28例曾行鼻腔填塞,其中有9例曾行后鼻孔填塞,均未能止血。病史3~16天,出血次数5~22次。出血部位:下鼻道内及Woodruf静脉丛17侧,鼻中隔中、后段及上部12侧,中鼻道内7侧,中鼻甲前上筛前动脉分布区5侧,下鼻甲后端2侧,鼻后孔缘1侧,鼻阈后上鼻腔顶部夹缝内1侧。伴发疾病:高血压16例,尿…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慢性鼻炎的无痛微创治疗方法。方法287例慢性肥厚性鼻炎患者,均在鼻内镜直视下取双侧下鼻甲及中鼻甲前、后端共8点黏膜下消融术。结果经术后6~12月随访,所有患者均取得满意效果,仅3例患者因未定期复查出现鼻中隔与鼻甲黏连。结论鼻内镜直视下低温等离子鼻甲减融术是治疗慢性肥厚性鼻炎的有效方法,且并发症少,无痛微创。同时还可同期行鼻中隔黏膜下切除术、息肉摘除及筛窦开放术。  相似文献   

19.
鼻内镜下微创治疗鼻中隔偏曲伴下鼻甲肥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微创治疗鼻中隔偏曲伴下鼻甲肥大的疗效。方法对我科199例鼻中隔偏曲伴下鼻甲肥大采用鼻内镜手术,行鼻中隔矫正术;用4mmStryher微型电动切割器作下鼻甲黏膜下部分切除术。结果随访6~30个月,该方法对199例均能彻底地矫正鼻中隔偏曲,尤其是高位、后段的鼻中隔偏曲,能安全有效地减少下鼻甲体积,满意地改善病人的鼻腔通气,防止术后鼻腔干燥结痂及并发萎缩性鼻炎。仅有1例病人术后并发鼻中隔穿孔。结论该方法与传统的鼻中隔矫正术及下鼻甲手术比较,更加安全有效,既能保持疗效持久,又能保存下鼻甲的正常功能,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Woodruff′s区位于下鼻道后端外侧壁上 ,是后鼻孔出血的最常见部位。常用的袋状前鼻孔填塞法因下鼻甲阻隔 ,常不能控制该区出血 ,不得不改行后鼻孔填塞。我们对袋状填塞法稍做改进 ,以层袋状填塞法从前鼻孔处理该区出血 ,效果满意 ,患者痛苦小。1 资料与方法1 .1   临床资料Woodruff′s区活动性出血未控制者 2 8例 (31侧 ) ,男 1 7例 ,女 1 1例 ;年龄 40~ 85岁 ,平均约 55岁。其中已行前鼻孔填塞者 1 4例 ,已行前后鼻孔填塞者 1 0例。1 .2   处理方法嘱患者轻轻擤净鼻腔血块 ,头稍低 ,使出血从前鼻孔流出 ,而不向后流入鼻咽部。保持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