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目的探讨经尿道等离子前列腺电切术(PKRP)在前列腺穿刺活检阴性的前列腺增生症患者中,诊断前列腺癌的重要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50例行经尿道等离子电切术(PKRP)患者.按不同的治疗措施随机分为两组:组1PKRP术前行经直肠超声(TRUS)前列腺穿刺活检阴性者,其中术后证实为前列腺癌者为组1A,术后证实为良性前列腺增生者为组1B;组2PKRP术前未行穿刺活检者。同时检测所有患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直肠指检(DKE)、前列腺切除量、术后病理、TRUS穿刺活检结果。结果两组对前列腺癌的检出率(组1:14%,组2:8.5%)有显著性差异(P〈0.05)。其中组1中A组和B组间前列腺体积、移行区体积,PSA和PSAD值无显著性差异(P〉0.05):TRUS低回声区发生率两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异常直肠指检(DIKE)有显著性差异(P〈0.05)。前列腺癌的检出率与PSA值呈正相关性。结论经尿道等离子前列腺电切术(PKRP)对疑有前列腺癌和良性前列腺增生症患者都具有良好手术效果和安全性,而且对诊断前列腺活检穿刺阴性的前列腺癌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PKRP与TURP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比较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双极电切术(PKRP)与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BPH)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130例BPH患者随机均分成PKRP组和TURP组,比较两组术中出血量、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最大尿流率(Qmax)、剩余尿量(PVR)、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生活质量评分(QOL)。结果所有病例均获随访3个月,PKRP组同TURP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留置导尿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IPSS、QOL、Qmax、PVR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1),但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KRP与TURP治疗BPH疗效相近,但PKRP比TURP并发症更少,恢复更快,更安全,是经尿道治疗BPH的理想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腔内剜除(PKEP)与开放手术(0P)治疗大体积良性前列腺增生(BPH)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60例有症状的BPH〉100g患者分成两组,分别行PKEP和0P术。结果PKEP组与0P组比较,手术时间、术后血钠、前列腺切除重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血红蛋白下降量、膀胱冲洗时间、留置导尿管时间、住院天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3个月,两组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生活质量评分(QoL)、最大尿流率(Qmax)、剩余尿量(PVR)较自身术前显著改善(P〈0.01),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KEP治疗大体积前列腺增生能达到与开放手术前列腺切除完全相同的治疗效果,同时具有手术安全性高、患者痛苦小、并发症少、术后恢复快等优点,对治疗大体积BPH提供一种新的选择。  相似文献   

4.
目的:在哺乳类动物中,只有人类老年男性和老年雄性犬可自发发生良性前列腺增生(BPH),两者的发病机制相似。在对老年雄性犬BPH动物模型病理学和血生化分析基础上,研究犬BPH组织中雄激素(睾酮、双氢睾酮)水平、5α-还原酶活性。方法:选择6~13岁杂种老年雄性家犬,经肛门指检、直肠探头超声和手术直观下测量前列腺体积,后经病理确认7只BPH和5只无BPH老年雄性犬为实验对象。前列腺组织制备匀浆,放射免疫法测定睾酮和双氢睾酮水平,酶化学分析法测定5α-还原酶2个同功酶活性。结果:与无BPH犬相比,BPH犬血中睾酮及雌二醇(E2)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前列腺组织中睾酮水平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双氢睾酮水平升高(P〈0.05),5α-还原酶Ⅱ型同功酶活性显著升高(P〈0.01)。结论:自发性BPH犬前列腺组织中5α-还原酶活性升高,双氢睾酮积蓄,是人类BPH研究有用的实验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复方雪参胶囊联合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症(BPH)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13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5例与对照组65例,治疗组口服复方雪参胶囊+非那雄胺+多沙唑嗪,对照组服用非那雄胺+多沙唑嗪,分别于治疗180d后比较两组的病情程度改善情况及IPSS评分、QOL评分、最大尿流率、膀胱残余尿及前列腺体积的变化。结果治疗组IPSS积分下降了42.05%(P〈0.01),QOL评分下降1分(P.〈0.05),前列腺体积减少20.0%(P〈0.05),膀胱残余尿下降41.48%(P〈0.01),最大尿流率提高4.9ml/s(P〈0.01)。对照组IPSS积分下降了27.86%(P〈0.01),QOL评分下降1.2分(P〈0.05),前列腺体积减少19.15%(P〈0.05),膀胱残余尿下降27.96%(P〈0.01),最大尿流率提高2.9ml/s(P〈0.05)。两组间IPSS评分、膀胱残余尿、最大尿流率及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期间均无严重不良事件发生。结论口服复方雪参胶囊是良性前列腺增生症的有效辅助治疗方法。无严重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6.
董泽红 《中国保健》2009,(15):580-581
目的:观察情绪因素对慢性前列腺增生症(BPH)患者下尿路症状评分的影响。方法:选择86例BPH患者,入选对象在开始治疗前接受汉密尔顿抑郁量表和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量表(IPSS)评估。结果:86例BPH中存在抑郁情绪者30例(抑郁情绪组),患病率34.88%,无抑郁情绪者56例(对照组),抑郁情绪患者IPSS各症状评分和IPSS总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0.01)。结论:抑郁情绪可加重BPH患者的下尿路症状。  相似文献   

7.
陶鹏辉 《健康必读》2009,8(1):23-24
目的 探讨血清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TPSA)、游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FPSA)、F/TPSA比值联合检测在前列腺癌(PC)和良性前列腺增生(BPH)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化学免疫发光法检测52例前列腺癌患者和64例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血清TPSA和FPSA含量,同时计算F/TPSA的比值。并以40名正常健康人作比较。结果 前列腺癌组TPSA和FPSA均显著高于前列腺增生组(P〈0.01)。PC组F/TPSA比值则明显低于BPH组和正常人组(P〈0.01)。结论 TPSA、FPSA、F/TPSA比值联检可明显提高对PC和BPH诊断的准确性和特异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比钬激光前列腺剜除术(HoLEP)和经尿道前列腺汽化电切术(TUEVP)治疗合并糖尿病的前列腺增生症(BPH)的效果。方法将72例合并糖尿病的BPH患者分成2组,分别行HoLEP和TUEVP.记录2组患者围手术期和术后指标并做统计学分析。结果2组手术前后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生活质量评分(QQL)、最大尿流率(Omax)、剩余尿(RUV)比较均得到明显改善(P〈0.01),术后平均膀胱冲洗时间、置管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和术后并发症.HoLEP组小于TUEVP组(P〈O.05)。结论HoLEP治疗合并糖尿病的前列腺增生症的近期疗效与TUEVP相似。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恢复时间明显少于TIIFVP是比较理想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
李旭 《现代保健》2014,(4):30-31
目的:分析前列腺炎并列前腺增生的临床特点。方法:将160例前列腺增生症患者按照是否合并前列腺炎分为BP-BPH组和BPH组,分析前列腺炎与前列腺增生的关系、临床特点。结果:BP-BPH组平均病史、前列腺总体积及移行带体积均明显高于BPH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P-BPH组IPSS、QOL、AUR发生率及BHP相关手术率均明显高于BPH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P-BPH组Qmax明显低于BPH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列腺炎可能是BPH的诱发因素之一,其可能会加重患者下尿路症状,增加并发症和相关手术的风险。  相似文献   

10.
经直肠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诊断老年前列腺癌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经直肠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在老年前列腺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对60例疑诊为前列腺癌的老年患者,进行前列腺结节CDFI检测及穿刺.结果 经直肠CDFI检测60例前列腺结节中42例有血流显像,占70.0%;18例无血流显像,占30.0%.前列腺癌患者共30例,28例有血流显像,占93.3%,2例无血流显像,仅占6.7%.30例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患者14例有血流显像,占46.7%.CDFI检测结果:前列腺癌患者收缩期血流峰值流速(Vs)为(20.52±4.11)cm/s,阻力指数(RI)为0.70±0.06;BPH患者Vs为(13.87±2.56)cm/s,RI为0.68±0.04.两者Vs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R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DFI的灵敏度0.87,特异度0.57,阳性预测值0.70.结论 经直肠CDFI检测对诊断老年前列腺癌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单纯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增高大前列腺体积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患者的诊治。方法选取大前列腺体积(〉75ml)伴单纯PSA增高(〉4.00ng/ml,无其他前列腺癌迹象)的BPH患者共71例,采取B超引导下经直肠前列腺穿刺活检,分别在术后1周、1个月、3个月复查血清PSA。结果穿刺活检发现前列腺癌8例(11.27%),BPH63例(88.73%)。所有BPH患者均行耻骨上前列腺摘除术,术后病理检查均为BPH,术后1周有31例(49.21%)PSA降至正常[平均PSA(2.89±0.71)ng/ml,P〈0.01];1个月有46例(73.02%)PSA降至正常[平均PSA(2.36±0.65)ng/ml,P〈0.01],3个月有61例(96.83%)PSA降至正常[平均PSA(2.12±0.36)ng/ml,P〈0.01],1例PSA6.77ng/ml,1例PSA18.34ng/ml。2例PSA仍高患者予重复穿刺,1例为BPH,予继续观察,1例为前列腺癌。结论单纯PSA增高大前列腺体积BPH患者穿刺活检阳性率低,可不予行前列腺穿刺活检而直接行耻骨上前列腺摘除术,术后定期复查血清PSA可预防前列腺癌的漏诊。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移植肾慢性排斥反应的诊断价值。方法对98例肾移植患者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其中移植肾慢性排斥反应组(排斥组)66例,肾移植术后正常组32例,测量两组移植肾的最大血流速度(Vmax)、搏动指数(PI)、阻力指数(RI),分析搏动指数与血肌酐(Scr)的关系。结果排斥组与正常组的Vmax分别为(20±7)cm/S、(23±5)cm/S,P〈0.05;排斥组与正常组的阻力指数分别为1.25±0.21、0.67±0.13,P〈0.01;搏动指数分别为1.65±0.63、0.75±0.11,P〈0.01;随着阻力指数增大对慢性排斥反应诊断敏感性下降,而特异性上升;血肌酐随阻力指数增大而升高。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能反映移植肾的血流信息及其与肾功能的关系,有助于移植肾慢性排斥反应的诊断。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知柏地黄丸联合高选择性α1,受体阻滞剂坦索罗辛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症(BPH)的临床疗效。方法门诊BPH患者11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口服知柏地黄丸,联合服用坦索罗辛。对照组仅每晚睡前服用坦索罗辛。均治疗8周。观察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夜尿次数、尿流、排尿情况、生活质量(QOL)评分、射程等症状变化及国际前列腺症状(IPSS)评分、前列腺体积及残余尿变化。结果患者治疗后肝肾功能均无异常。治疗8周后两组患者的夜尿次数多、尿流细、射程短、排尿无力等症状均有不同程度好转。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QOL和IPSS评分均降低(P〈0.05),残余尿显著减少(P〈0.05)。治疗组治疗后IPSS、残余尿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知柏地黄丸与坦索罗辛联合应用治疗BPH,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主观症状与客观指标,无明显毒副作用。提示两种药物联合应用治疗良性BPH较为理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经直肠超声对弥漫浸润型前列腺癌与前列腺增生的鉴别作用。方法选取2010年6月—2013年5月我院收治的经临床病理确诊的24例弥漫浸润型前列腺癌和46例前列腺增生患者进行分析,进行经直肠超声检查,分析患者前列腺的边界、形态、内部回声、血流情况、血流阻力指数(RI)等。结果前列腺癌组和前列腺增生组超声特点存在相同点和不同点,两组在边界形态、内外腺界限、回声均匀程度上存在显著差异(P〈0.05),在血流丰富程度、RI上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直肠超声检查对前列腺边界、内外腺关系、内部回声均匀程度,能够对弥漫浸润型前列腺癌与前列腺增生进行有效的鉴别,具有重要的临床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血清总前列腺特异抗原(tPSA)、血清游离PSA与总PSA比值(f/tPSA)、前列腺体积(PV)及前列腺特异抗原密度(PSAD)在早期前列腺癌(PCa)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52例BPH患者和49例PCa患者的血清PSA值及相关检测结果。经直肠超声(TRUS)测定前列腺体积(PV),并计算f/tPSA和PSAD值。比较BPH和PCa组间血清tPSA、f/tPSA、PV和PSAD检测结果间的差异,分析这四项指标的ROC曲线下面积、诊断敏感性和诊断特异性的差异。结果PCa组患者tPSA、PSAD明显高于BPH组(P〈0.05),而f/tPSA、PV中PCa组患者明显低于BPH组(P〈0.01或P〈0.05)。ROC曲线下面积,血清tPSA(0.8013)、f/tPSA(0.7390)、PV(0.5613)三者检测诊断价值较低,PSAD(0.9214)值的检测诊断价值较前三者明显,即PSAD〉tPSA〉f/tPSA〉PV。当PSA取正常值高限4ng/ml时,诊断敏感性为91.49%,诊断特异性为51.05%,当f/tPSA取临界值0.16时,诊断敏感性57.78%,诊断特异性为78.72%,当PSAD取临界值0.15时,诊断敏感性88.24%,诊断特异性为81.52%。结论PSA、f/tPSA和PSAD都是前列腺癌早期诊断穿刺或随访的指标,提高前列腺癌的诊断敏感性和特异性,其中PSAD较PSA和f/tPSA具有更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增高在老年男性前列腺疾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96例临床检测血清PSA〉4ng/ml老年男性患者前列腺按病理诊断分为3组:良性前列腺增生(BPH)47例、前列腺癌前病变(PPC)23例、前列腺癌(PCa)26例。经直肠B超检测前列腺体积,分析各组患者血清PSA、游离PSA与血清PSA比值(FPSMPSA)、PSA密度(PSAD)等计量资料以及分区域计数资料与病理诊断结果关系。结果 各组患者血清PSA、FPSA/PSA、PSA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将患者按PSA、PSAD、FPSA/PSA值大小分区,各组患者在各区间人数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按血清PSA〉20ng,/ml并FPSA/PSA〈0.25、PSA为10~20ng/ml并FPSA/PSA〈0.15标准判断PCa,特异性为66.7%,灵敏度为85.7%。结论 PSA是早期诊断PCa的重要线索,结合FPSA/PSA比值对早期诊断PCa有较大意义,PSAD可以作为PCa早期诊断的辅助指标。  相似文献   

17.
比较经直肠超声引导前列腺神经阻滞术和直肠内灌注2%利多卡因凝胶在前列腺穿刺活检术中的镇痛疗效。结果,两组患者平均疼痛评分(VAS)分别为1.2分、2.6分,差异具有高度显著性意义(t=4.73,P〈0.01)。两组患者均未出现局麻药的不良反应。故经直肠超声引导前列腺神经阻滞术的镇痛疗效明显优于直肠内灌注2%利多卡因凝胶,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脐血流检测妊高征及胎儿宫内发育迟缓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刘凤芝 《中国妇幼保健》1999,14(10):643-644
为总结彩色多普勒超声脐血流检测分析妊高征(PIH)及胎儿宫内发育迟缓(IUGR)等病理情况时脐动脉血流的变化,采用脐血流检测仪对148例正常孕妇及32例PIH、30例IUGR孕妇进行收缩期最大血流速度/舒张期末血流速度的比值(S/D),阻力指数(RI),波动指数(PI),快速血流量比(FVR)的测定。结果:IUGR组病例S/D比值,PI、RI值均明显高于正常组(P<0.01),FVR值明显低于正常组(P<0.05),妊高征组S/D比值,PI、RI值有增高明显的趋势(P<0.01),FVR值下降,有统计学差异(P<0.05)。脐血流检测是预测胎儿宫内状况的一种安全、可靠、实用的监测方法,及时判断胎儿宫内安危对于指导PIH及IUGR的治疗和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郝华光 《健康必读》2008,7(4):129-130
目的观察补肾化瘀消瘕汤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症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治疗组予以补肾化瘀消瘕汤(处方:炙黄芪、熟地、当归、泽兰、生牛膝、三七粉、仙灵脾、甲珠、蟅虫、鹿角胶、水蛭、生牡蛎、肉桂、枸杞子等。)治疗;对照组给予非那雄胺片治疗。30天为1个疗程,两组均治疗2个疗程后进行疗效观察。结果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2.86%;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为67.50%,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I—pss评分、L、前列腺体积均有改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或非常显著性意义(P〈0.05,P〈0.01);两组I—Pss评分、L、治疗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尤于对照组。两组治疗前后肝功能、肾功能、心电图均未见异常。结论补肾化瘀消瘕汤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症,能显著改善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且不良反应率低。  相似文献   

20.
经颅多普勒监测重型脑外伤病人的颅内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经颅多普勒(TCD)在重型脑外伤病人颅内压(ICP)监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18例重型脑外伤病人,应用TCD检测大脑中动脉(MCA)的收缩峰流速(Vs)、舒张期速度(Vd)、平均血流速度(Vm)、血管搏动指数(PI)、阻力指数(RI)。同时记录ICP及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结果 随着ICP升高,PI、RI增大,Vd减慢,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I〉1.5的病人预后不良(P〈0.05)。结论 TCD可以无创监测脑外伤病人ICP的升高,对临床治疗和预后评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