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探讨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检测沙眼衣原体(CT)的临床应用及其意义.方法:将超高倍多媒体显微仪检测法(MMDI)和荧光定量PCR结果一致作为判定衣原体是否感染的扩大金标准,取符合扩大金标准判定的宫颈棉拭子标本纳入FISH技术检测.结果:130例样本中MMDI和荧光定量PCR检测均为CT阳性的有52例,CT阴性的有78例.FISH技术检测阳性的46例,阴性84例.FISH技术检测CT的灵敏度为84.62%,特异度为97.44%,阳性预测值为95.65%,阴性预测值为90.48%.结论:成功构建了FISH技术检测沙眼衣原体的技术平台,该技术弥补了MMDI特异性低及PCR可视性不足的缺点.  相似文献   

2.
荧光定量PCR和超高倍显微诊断系统检测沙眼衣原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崔鲂  王东平 《西部医学》2006,18(1):98-99
目的探讨荧光定量PCR和超高倍显微分析仪活体检测泌尿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的诊断价值。方法应用荧光定量PCR和MMDI法对40例患者进行沙眼衣原体(CT)检测,并将两种方法进行比较。结果两者均阳性18例(45.0%);两者阴性19例(47.5%),荧光定量PCR阳性、MMDI阴性2例(5.0%);荧光定量PCR阴性、MMDI阳性1例(2.5%)。两法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cNewmar检验,P=1.000)。结论实验证明荧光定量PCR和MMDI均能很好地检测沙眼衣原体。MMDI是检测沙眼衣原体的一种快速、直观的诊断方法,而荧光定量PCR检测较为客观。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超高倍显微仪和荧光定量PCR(FQ-PCR)检测宫颈分泌物沙眼衣原体(CT)和解脲支原体(UU)的应用。方法:采用FQ-PCR法,对超高倍显微仪检测143例CT/UU阳性患者的宫颈分泌物进行检测。结果:FQ-PCR检测,CT阳性率26.57%(38/143),UU阳性率40.56%(58/143);CT、UU两者阳性率9.79%(14/143)。结论:柳州地区妇科泌尿生殖道感染患者中,CT、UU合并感染者占有一定的比例,FQ-PCR和超高倍显微仪检测CT、UU具有敏感性和特异性好的优点。但各自都有自己的优缺点。  相似文献   

4.
精液衣原体、支原体测定对男性不育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文 《中国厂矿医学》2003,16(6):501-502
目的 :探索男性不育患者精液衣原体、支原体感染对精液生物学参数的影响。方法 :使用荧光定量PCR技术测定精液衣原体、支原体 ,采用超高倍显微镜检查精液质量。结果 :2 60例不育患者沙眼衣原体 (CT)阳性率为 14 .6% ,解脲支原体(UU)阳性率为 3 8.8% ,二者同时阳性占 7.3 % ,CT、UU总阳性率为 60 .8% ,而 2 0例健康对照组中仅UU阳性 1例 ,总阳性率为 5 % ,不育症中CT、UU阳性组较之阴性组精液液化时间明显延长 (P <0 .0 0 1) ,精子活动率降低 (P <0 .0 1) ,活动力得分减少(P <0 .0 0 1)。结论 :CT、UU感染是男性不育的主要病因之一。  相似文献   

5.
荧光PCR法检测泌尿生殖道沙眼衣原体、解脲支原体感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采用荧光PCR技术检测泌尿生殖道分泌物中沙眼衣原体(CT)和解脲支原体(UU),探讨检测CT和UU最佳方法。方法 应用荧光PCR技术、CT抗原法和UU培养法同时检测75份标本。结果 75份标本中,荧光PCR检测CT阳性率10.6%,与CT抗原法比较符合率98.7%;荧光PCR检测UU阳性率22.7%,与UU培养法比较,符合率100%。结论 荧光PCR是检测CT和UU一个较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解脲支原体沙眼衣原体与妊娠结局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宝珠 《河北医学》2006,12(5):401-402
目的:探讨解脲支原体、沙眼衣原体感染与妊娠结局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对200例孕妇的宫颈分泌物进行UU-DNA及CT-DNA检测.结果:200例孕妇中UU阳性率为32.5%,CT阳性率为25%,CT及UU双重感染率为10%.孕妇UU阳性和(或)CT阳性组与阴性组比较,其早产、胎膜早破、产褥病、低出生体重、新生儿肺炎的发病率高,差异有显著性.结论:解脲支原体、沙眼衣原体感染可引起不良的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超高倍多媒体显微诊断仪在快速检查泌尿、生殖道支原体、衣原体感染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 2 4 5例临床诊断疑似支原体、衣原体感染的泌尿、生殖道分泌物标本 ,用超显微诊断仪直视活体检查 ,同时用培养法和免疫法分别检查支原体和衣原体作对照。【结果】超显微诊断仪检查支原体、衣原体阳性189例 ,检出率为 77 2 % ;培养法支原体阳性 99例 ,免疫法衣原体阳性 5 8例 ,对照法支原体、衣原体总检出率为 6 4 1%。超显微诊断仪法对支原体、衣原体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法 (P <0 0 1) ,且诊断敏感性达 94 6 %。【结论】该法操作简单、检测快速、诊断符合率较高 ,不失为一种新的快速、有效的初筛检测技术。  相似文献   

8.
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男性三种标本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1256例前列腺液、尿道分泌物、精液标本解脲支原体(UU)和(或)沙眼衣原体(CT),了解三种标本感染UU、CT的情况。方法:对2007年1256例怀疑感染UU或CT的患者和不孕不育症患者标本检测。结果:149例前列腺标本中UU阳性率为42.3%(63/149)、136例前列腺标本CT阳性率为19.9%(27/136);361例尿道分泌物UU阳性率为21.1%(76/361)、346例尿道分泌物CT阳性率为10.4%(36/346);141例精液UU阳性率为11.3%(16/141)、123例精液CT阳性率为7.3%(9/123)。结论:三种标本的UU、CT阳性率相差显著,P<0.005。前列腺标本检测的阳性率明显高于尿道分泌物标本,精液检测的阳性率最低。不同类型的标本检测的UU、CT的结果有很大的差异,送检的标本最好是前列腺液。  相似文献   

9.
罗云  蒋锦程 《中国热带医学》2008,8(6):1030-1031
目的调查深圳地区不孕妇女的生殖道沙眼衣原体(CT)和解脲支原体(UU)感染;比较荧光定量PCR法与UU培养或金标法检测CT的敏感性。方法219例不孕妇女患者取宫颈分泌物,用荧光定量PER法检测219例分泌物标本UU的DNA,同时对196例标本进行CT的DNA检测。另选68例正常体检女性作为对照组;同时采用支原体培养药敏试剂盒进行UU培养以及金标法检测CT,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荧光定量PCR检出UU阳性率39.7%(87/219),CT阳性率44.9%(88/196),分别高于对照组(P〈0.05)。同时,培养法检出UU阳性率为29.7%,金标法检测CT阳性率为27%,与PER相比,P〈0.05。结论输卵管不孕妇女生殖道UU和CT检出率较高,荧光定量PCR具有敏感性高和特异性强的特点,对不孕患者CT和UU的诊疗具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沙眼衣原体(CT)和解脲支原体(UU)生殖道感染与女性不孕症的关系。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FQ-PCR),对185例不孕症患者(观察组)和100例正常体检者(对照组)宫颈分泌物标本中的沙眼衣原体和解脲支原体进行检测。结果:不孕症患者中CT阳性率为28.65%、UU阳性率为37.84%、CT且UU阳性率为11.35%、CT或UU总阳性率为55.14%,对照组CT阳性率为8.00%、UU阳性率为15.00%、CT且UU阳性率为2.00%、CT或UU总阳性率为21.00%。两组比较CT阳性率、UU阳性率、CT且UU感染率以及CT或UU总阳性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与UU单独感染或混合感染与不孕症有关,可能影响正常受孕,且UU感染较CT感染与不孕症关系更加密切。  相似文献   

11.
目的用实时荧光定量PCR(FQ—PCR)技术准确定量检测非淋菌性尿道炎(NGu)中解脲支原体(UU)、沙眼衣原体(CT)基因,进一步了解UU、CT感染情况,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采用FQ—PCR技术检测标本1235份。结果UU阳性率是27.5%,其中男性UU阳性率是12.4%,女性UU阳性率是42.0%。CT阳性率是12.1%,其中男性CT率是11.2%,女性CT率是13.2%。UU感染率在男性、女性患者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而CT感染率在性别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UU、CT基因具有操作简单、反应时间短、重复性好、结果客观准确、敏感性和特异性好等优点,其结果对临床诊断、治疗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培养法、聚合酶链反应(PCR)和荧光定量PCR(FQ-PCR)在解脲支原体检测中的诊断价值和治愈判定价值.方法:对240例疑诊非淋菌性尿道炎(NGU)者,取尿道或宫颈内分泌物,同时进行培养、PCR和FQ-PCR法检测,并对三种方法均阳性的78例患者作治疗后的随访检测.结果:以2种以上(包括2种)检测方法检测的阳性结果为真阳性,2种检测结果均为阴性则定为真阴性.培养法的敏感性为78.57%(88/112),特异性为100%(128/128);PCR的敏感性为96.43%(108/112),特异性为93.75%(120/128);FQ-PCR的敏感性为100%(112/112),特异性为100%(128/128).78例确诊患者经有效治疗后1周、2周、3周随访检测显示:培养法阴转快,1周的阴转率即为100%(78/78);PCR和FQ-PCR阴转均慢,2周后的阴转率分别为69.23%(54/78)和74.36%(58/78).结论:培养法的特异性高,但敏感性低,必然产生假阴性;PCR敏感性高,但特异性稍差,易产生假阳性;FQ-PCR特异性和敏感性均好,适宜于推广运用.但在治愈判定中,培养法的价值更大,PCR和FQ-PCR的作用有限.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实时荧光PCR技术检测男性性病尿道炎及男性尿道炎后综合征(MPUS)患者的病原体的临床价值。方法用实时荧光PCR法对718例男性性病尿道炎及MPUS患者尿道分泌物或前列腺液同时作淋球菌(NG)、沙眼衣原体(Ct)、解脲支原体(UU)检测。结果52.2%的淋病患者并发Ct、UU感染。非淋菌性尿道炎(NGU)患者Ct、UU阳性率68.2%,Ct阳性率31.1%、UU阳性率42.6%,5.4%患者Ct、UU合并感染。MPUS患者NG、Ct、UU阳性率仅为10.2%。结论实时荧光PCR技术灵敏度高,特异性强,对男性性病尿道炎及MPUS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肺结核56例痰标本FQ-PCR检测价值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不同检测方法对肺结核的诊断价值。方法:以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法、痰直接涂片找抗酸杆菌法、痰结核杆菌培养法对56例确诊肺结核患者痰标本检查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荧光定量PCR法检出结核杆菌阳性率显著高于痰涂片抗酸染色和培养法(P<0.05),其他非肺结核结果阳性率仅为2.7%,特异度较高。结论: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法对肺结核诊断方面灵敏度及特异度较高,同时反映抗结核治疗过程中痰标本中的结核杆菌的数量变化,对抗结核药物疗效有良好的监控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反向线点杂交技术(RLB)、实时荧光PCR(FQ-PCR)及培养法在检测泌尿生殖道淋病奈瑟菌(Neisseria gonorrhoeae,NG)感染中的应用情况。方法同时采集158例患者2份泌尿生殖道标本,提取其中1份标本NG-DNA,PCR扩增NG 16SrRNA基因,然后与固定在尼龙膜上的特异性寡核苷核探针反向线点杂交;同时运用FQ-PCR检测NG的感染情况;另1份标本及时进行NG巧克力培养。结果 PCR扩增NG 16SrRNA基因的片段长度为412bp,具有较好的特异性,RLB检测158例标本中NG阳性为45例,阳性率为28.48%;FQ-PCR检测NG阳性为50例,阳性率为31.65%,二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培养法检测NG阳性为25例,阳性率为15.82%,明显低于RLB和FQ-PCR(P〈0.01)。结论与培养法相比,RLB与FQ-PCR在检测NG方面具有简便、快速且敏感性高等优点,且二者无明显差别。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技术在肾结核病理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收集我院泌尿外科通过后腹腔镜技术或开放技术行肾切除术后石蜡组织标本5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以术前尿结核分枝杆菌培养结果为金标准,并结合术后病理诊断结果,将研究对象分为结核肾病组25...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本室利用TaqManMG技术建立的HSV-2实时定量PCR法进行方法学评价及临床应用。方法收集60名近期有流产史妇女的全血及血清标本,分别用FQ—PCR和ELISA法同时检测,并进行比较;另对FQ—PCR从重复性、灵敏度、线性范围、特异性几方面进行方法学评价。结果对60份临床标本检测,ELISA法的阳性率为16.7%,FQ—PCR法的刚性率为31.7%,明显高于前者(P〈0.05)。FQ—PCR法的重复性较好[批内CV(变异系数)值为2.29%,批间CV值为4.76%]、线性范围好(4.75×10^1-10^6copies/μl,r=0.998)、灵敏度达到47.5copies/μl、特异性较好(对HSV—1、Vero细胞、巨细胞病毒、弓形虫等尢特异性扩增)。结论实时PCR测定HSV-2方法比传统的ELISA法更快速灵敏,是较有发展前途的新技术。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估18F氟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18F-FDGPET/CT)在诊断宫颈癌原发灶和盆腔淋巴结转移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7例宫颈癌患者病历资料,将治疗前18F-FDGPET/CT检查结果与术后病理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宫颈癌原发灶18F-FDGPET/CT检查阳性55例,阴性2例,诊断敏感度96.5%(55/57)。22例经手术治疗患者中,9例(9/22,40.9%)经手术病理证实盆腔淋巴结转移。18F-FDGPET/CT诊断宫颈癌盆腔淋巴结转移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66.7%(6/9)、92.3%(12/13)、81.8%(18/22)、85.7%(6/7)、80.0%(12/15)。结论18F-FDGPET/CT诊断宫颈癌原发灶具有极高的敏感度,能有效地检出宫颈癌原发灶;诊断宫颈癌盆腔淋巴结转移特异度较高,但敏感度一般,特别是短径<1.0cm淋巴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