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是一种重要的神经递质,具有调节脑血管张力、抑制血小板聚集等保护作用,同时过量的NO具有神经毒性作用。现在发现有3种酶可以催化NO的生成,即神经型一氧化氮合酶(neuronal nitric oxide synthase,nNOS)、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dothelial nitric oxide synthase,eNOS)、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ducible nitric oxide synthase,iNOS)。笔者通过大鼠弥漫性脑损伤模型,研究NO在弥漫性脑损伤中时程变化及3种NOS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通过体内和体外实验探讨高渗造影剂泛影葡胺对肾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旨在为造影剂肾病的发病机制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大鼠肾动脉内皮血管环在含不同剂量高渗造影剂泛影葡胺的培养液中孵育1h,检测培养液中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和内皮素(endothelin-1,ET-1)的含量。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分析大鼠尾静脉注射泛影葡胺24h后,肾小球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内皮型一氧化氮合成酶(endothelia nitric oxide synthase,eNOS)和ET-1的表达变化。结果 泛影葡胺对NO分泌没有影响,而ET-1分泌增加,且呈剂量依赖性。大鼠尾静脉注射泛影葡胺24h后,肾小球内皮细胞ET-1表达显著增强;而eNOS表达没有变化。结论 高渗造影剂泛影葡胺可以影响肾血管内皮功能,导致ET-1合成和分泌增加,这一作用可能与造影剂引起的肾血管收缩和急性肾功能不全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估吸入一氧化氮(NO)治疗室间隔缺损患者术后重度肺动脉高压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0年10月我院收治的32例室间隔缺损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患者术后吸入NO前后的心率、平均动脉压、中心静脉压、动态肺顺应性及氧合指数的变化。结果 32例患者在其他治疗不变的前提下,经过吸入NO治疗后,患者心率、血压无明显改变,动态肺顺应性比治疗前明显改善(0.30±0.03vs0.38±0.09,P〈0.05),氧合指数比治疗前明显增高(296.3±55.64vs378.5±61.32,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吸入NO对治疗室间隔缺损术后肺动脉高压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4.
低氧性肺动脉高压是缺氧环境下一种常见的临床症状,其主要特征为肺血管收缩反应增强和肺血管结构重构,是许多高原病的重要发病机制之一。肺血管内皮细胞产生的一氧化氮作为一种气体信号分子,具有舒张血管平滑肌,减少肺血管阻力作用。目前研究认为一氧化氮信号通路与低氧性肺动脉高压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而寻找新型一氧化氮途径靶点药物也已经成为治疗此类疾病的研究热点。本文对低氧性肺动脉高压与一氧化氮信号途径关系的最新研究进展做一概述。  相似文献   

5.
一氧化氮(NO)也即血管内皮舒张因子(EDRF),在高原肺水肿(HAPE)发病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从NO的产生、作用、调节;内源性NO减少与HAPE的关系;外源性NO对HAPE的作用;NO临床应用存在的问题及研究启示等4个方面进行了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6.
《高原医学杂志》2009,(4):44-44
肺动脉高压(PH)是多种心肺疾病的常见并发症,其严重程度往往决定预后。一氧化氮(NO)/环磷酸鸟苷(cGMP)信号通路功能障碍在PH的病理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因此,重建NO/cGMP功能对于此类患者十分重要。外源性NO吸入虽然对PH有效,但常引发不良反应,在体内,内源性NO由一氧化氮合酶催化产生,并通过第二信使cGMP发挥作用,后者由磷酸二酯酶(PDE)水解失活。  相似文献   

7.
一氧化氮(NO)是调节心血管系统功能重要的细胞信使分子。本文回顾了近年来一氧化氮、一氧化氮合酶及其同功酶在心肌缺血再灌注中的变化和作用的研究进展,并对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腺病毒介导的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 NOS)基因转移对野百合碱诱导的大鼠肺动脉高压及肺血管结构重塑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24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对照(C)组、野百合碱(M)组、野百合碱Lac Z(M-Lac Z)组和野百合碱e NOS(M-e NOS)组。M-e NOS组经气道注入5×10~9PFU/ml的Ad CMVe NOS 600μl,M-Lac Z组给予等量Ad CMVLac Z,C组和M组应用等量生理盐水。3 d后,M组、M-Lac Z组和M-e NOS组大鼠腹腔内注射野百合碱60 mg/kg(应用生理盐水稀释至1 ml)制备肺动脉高压模型,C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3周后测定平均体循环血压(MSAP)、平均肺动脉压(MPAP)、心率(HR)、肺小血管肌化程度(肺小血管中肌性动脉所占比例)和右心室肥厚指数[右心室/(左心室+室间隔)],并行肺组织e NOS免疫印迹检测和一氧化氮(NO)、白细胞介素6(IL-6)含量测定。结果 M-e NOS组大鼠MPAP、肺小血管肌化程度、右心肥厚指数和IL-6含量明显低于M组和M-Lac Z组,明显高于C组(P<0.05)。C组e NOS蛋白与NO含量明显高于M组和M-Lac Z组,明显低于M-e NOS组(P<0.05)。各组MSAP和H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腺病毒介导的e NOS基因转移可上调肺组织e NOS表达,增加NO含量,减少IL-6释放,发挥选择性肺血管扩张和抗炎作用,进而减轻野百合碱诱导的大鼠肺动脉高压和肺血管结构重塑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以往认为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是存在于烟雾、臭氧和酸雨中的、污染空气的有毒成分。然而自从1987年发现哺乳动物血管内皮细胞能合成内源性NO以来,NO的生理和病理作用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已证实NO有广泛的功能包括血管调节、神经传导、宿主防御及细胞毒性作用。  相似文献   

10.
一氧化氮(NO)的发现奠定了细胞信息传递的全新概念,即一个细胞产生的气体信号可穿透细胞膜调节另一个细胞的功能。NO具有独特的理化性质和生物学特性。体内NO是由L-精氨酸与O2在NO合酶(NOS)的作用下合成的。NOS主要有3种亚型,即内皮型(eNOS)、神经元型(nNOS)和诱导型(iNOS),它们受Ca2+/钙调蛋白、磷酸化和NO的调节。NO生物学作用广泛,且具有双向性。NO在体外可引起细胞的辐射敏感性,但在体内主要具有辐射防护作用。  相似文献   

11.
缺氧性肺动脉高压大鼠肺血管内皮凋亡及一氧化氮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慢性缺氧所致肺动脉高压时电镜下肺动脉内皮的形态改变、循环内皮细胞(CEC)数量及形态变化、一氧化氮(NO)和酯质过氧化物(LPO)的变化。方法:应用肺动脉微飘浮导管技术、透射电镜技术、细胞分离技术等。结果:缺氧后血管内皮细胞落成为循环内皮细胞。缺氧2w后,血CEC、NO、MDA升高;缺氧4w组各值与缺氧2w组及与正常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缺氧可能通过增加氧自由基、NO释放,加重肺动脉高压血管内皮的损伤、凋亡和脱落。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初步探讨内源性NO在全氟异丁烯(perfluoroisobutylene,PFIB)急性吸入性肺损伤中的作用。方法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和PFIB染毒后1,2,4,8,16和24 h活杀组,每组4只大鼠。其中PFIB染毒组行全身暴露动态吸入PFIB染毒(剂量为140 mg/m3×5 min),对照组行过滤空气暴露。分别在染毒前(对照组)与染毒后相应时间点,收集右肺组织、血清及左肺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ronchoalveolar lavage fluid,BALF)等标本,3H-精氨酸法测定肺组织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及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活力,酶法测定BALF及血清中NO(NO2-/NO3-)含量。结果肺组织eNOS活力在染毒后8 h内呈下降趋势,而iNOS与之相反,呈逐渐上升趋势,但与对照组比较,均没有显著差异;8 h后两者逐渐恢复至染毒前水平。血清及BALF中NO含量变化与iNOS活力相似。结论内源性NO及其合酶在PFIB急性吸入染毒前后变化不明显,在PFIB急性吸入性肺损伤中的作用尚不明确,其病理学意义有待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3.
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是一种高度弥散的自由基,是生物体内重要的第二信使和神经递质。NO在神经递质释放、血压调节、免疫排斥、炎症反应、细胞功能及信息传递等方面有着广泛的作用。近年来,NO在骨科领域的研究也取得一些成果,其中包括骨组织的发生、骨改建、骨代谢、骨关节炎等方面。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雷米普利对野百合碱诱导的肺动脉高压大鼠肺组织中一氧化氮(NO)和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活性的影响.方法 雄性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野百合碱组、雷米普利组(n=20).野百合碱组和雷米普利组一次性颈部注射野百合碱60mg/kg后,雷米普利组用雷米普利灌胃4周,野百合碱组生理盐水灌胃4周;对照组颈部注射生理盐水后再用生理盐水灌胃4周.4周后测定大鼠的右室收缩压(RVSP)和右心室肥厚指数(RVHI),运用图像分析软件测定肺小动脉管壁厚度(WT)占动脉外径(ED)的百分比(WT%)及管壁面积(WA)占血管总面积的百分比(WA%);检测肺组织中NO浓度.Western blotting分析肺组织中eNOS、P-Ser1177-eNOS的表达和蛋白激酶B(Akt)的磷酸化水平.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野百合碱组RVSP、RVHI、WT%、WA%明显升高(P<0.05),肺组织中NO浓度、eNOS、P-Ser1177-eNOS和Akt磷酸化水平显著降低(P<0.05);雷米普利干预后RVSP、RVHI、、WT%、WA%明显降低(P<0.05),肺组织中NO浓度、eNOS、P-Ser1177-eNOS和Akt磷酸化水平明显升高(P<0.05).结论 雷米普利可抑制野百合碱诱导的肺动脉高压及肺血管重构,机制可能与其能使eNOS活性和NO生成增加有关.  相似文献   

15.
高压氧对脑梗塞患者血浆一氧化氮、内皮素-1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脑梗塞患者血浆一氧化氮(NO)、内皮素-1(ET-1)含量的变化以及高压氧(HBO)对其影响。方法选取脑梗塞患者60例,每日1次给予HBO治疗,用硝酸还原酶法、放免分析法测定治疗前后观察组及对照组NO、ET-1含量的变化。结果HBO治疗前脑梗塞患者血浆ET-1的含量较对照组明显升高,而NO的含量则显著降低(P〈0.01),高压氧治疗3个疗程后,ET-1明显下降(P〈0.01),NO升高(P〈0.01)。结论HBO对脑梗塞患者血浆ET-1、NO含量的调节,有利于受损血管内皮的修复,从而改善血管的舒缩功能,有利于脑梗塞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富氧吸人对大鼠模拟急性高原肺水肿的防护作用.方法 将44只健康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4组,分别为对照组、低压低氧组、连续富氧组、夜间富氧组,每组11只.除对照组外,其余3组均置于模拟6000 m海拔高度的低压舱中48 h.富氧干预48 h后,测定各组大鼠的肺湿干比、肺泡灌洗液(bronchoalveolar lavage fluid,BALF)血清和肺组织匀浆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含量、一氧化氮合酶(nitric oxide synthase,NOS)及肺组织病理学改变.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低压低氧组大鼠BALF蛋白浓度及肺湿干比显著升高(P<0.01)、血清及肺组织匀浆中NO 含量、NOS降低(P<0.01).病理学显示低压低氧组大鼠有肺泡间隔增宽、间质充血、炎细胞浸润等间质性肺水肿表现.连续富氧及夜间富氧均可降低肺泡灌洗液的蛋白浓度及肺湿干比,提高大鼠血清和肺组织内的NO含量、NOS活性,减轻肺泡间隔增厚、炎细胞浸润及肺泡出血,且连续富氧组与夜间富氧组各项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富氧吸人可以通过提高体内的NO含量、NOS活性来防护大鼠急进高原肺水肿,夜间富氧与连续富氧防护效果无明显差别.  相似文献   

17.
大鼠缺氧性肺动脉高压时内皮素和一氧化氮的变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探讨缺氧性肺动脉高压 (HPH)时内皮素 1(ET 1)和一氧化氮 (NO)的变化及其关系 ,作者测定了HPH大鼠血浆及肺匀浆中二者的含量 ,用免疫组化检测ET 1、原生型及诱生型一氧化氮合酶 (cNOS、iNOS)在肺内的表达和分布 ,并观察一氧化氮合酶 (NOS)抑制剂亚硝基左旋精氨酸甲酯 (L NAME)对ET 1含量的影响。结果发现 ,HPH组血浆ET 1和NO含量及肺匀浆中NO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 .0 5 ) ,肺血管内皮、支气管粘膜上皮和血管、支气管平滑肌中ET 1和iNOS的表达明显增强 ,cNOS的表达明显减弱 ,应用L NAME后血浆和肺匀浆中ET 1含量升高 (P <0 .0 5 )。提示正常时NO可能具有抑制ET 1分泌的作用 ,缺氧时增高的ET 1对HPH的形成可能具有一定的意义 ,而iNOS的诱导表达则可能是机体对慢性缺氧的功能性适应  相似文献   

18.
吸入一氧化氮治疗肺切除术后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出现的原因包括严重创伤、休克、感染、大手术、中毒、药物过量等,其基本病理改变是肺间质和肺泡水肿以及肺泡不张引起的一系列病理生理变化,如肺泡毛细血管膜的弥散功能减低、肺顺应性降低、肺内分流增加以及通气,血流比率失调等。因此肺水肿是导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形成的一个重要因素,而肺切除术是引起非心原性肺水肿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防治肺动脉高压,纠正低氧血症是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治疗的关键。常用的治疗方法包括机械通气、皮质激素、抗生素、利尿剂的使用以及透析等。近年来一氧化氮在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方面已显示了其不可代替的优势。动物实验和临床研究已经证实在肺动脉高压的各种病理状态下,一氧化氮是一种选择性的肺血管扩张剂,而不影响全身血压。吸人一氧化氮可选择性地降低肺动脉压并提高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病人的动脉氧合,并选择性地扩张通气肺泡中的肺血管而增加动脉氧分压,从而提高整个通气,血流比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先天性心脏病(CHD)合并肺动脉高压(PH)患者手术前后尾加压素Ⅱ(UⅡ)及一氧化氮(NO)的变化。方法 52例左向右分流型CHD患者,按肺动脉收缩压(PASP)分为3组。分别测定各组手术前后UⅡ及NO含量,并比较两者的变化;分析两者与肺动脉压力(PAP)的关系。结果 ①术前UⅡ含量各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UⅡ与PAP无关(P=0.0937)。②术前NO含量随PAP增高而减低,与PAP呈负相关(r=-0.7348,P=0.0271)。③术后各组UⅡ无明显改变(P均〉0.05)。④术后各组NO均呈升高趋势。其中无和轻度PH组术后7dNO与术前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中重度组手术前后差异无显著性(P=0.061)。结论 UⅡ含量与PH程度无明显关系;NO含量随PH程度加重而降低,在PH的形成和血管重建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近期的一些研究证实,吸入低浓度一氧化氛(NO)有扩张肺血管的作用。考虑到CO和NO的理化性质相似,因此我们设想低浓度的CO对大鼠成体肺血管亦有和NO相同的作用。本研究用雄性大鼠高体的经盐水灌注的具有正常肺动脉压(CON)和肺动脉高压(ALT)的肺脏.以确定CO(200和1000PPm)对于由低氧和血管紧张素1导致肺血管收缩有无调节作用。将大鼠暴露于模拟高原(4572m;43(hamH(57.ZkPa),32~48天)造成肺动脉高压,测试低浓度CO对重建的肺血管床的调节作用。肺动脉高压组大鼠的右室肥厚和红细胞增生反映了模拟高原暴露导致的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