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通过对急性轻型高原病(急性高原反应,AMS)及高原肺水肿( HAPE)的临床症状、心率( HR)、动脉氧饱和度( SaO2)及白细胞( WBC)计数的分析,探讨上述指标对HAPE早期预警的意义。方法以628名初入昆仑山的驻训人员为研究对象,按照急性高原病路易斯湖评分系统( LLSS)和临床出现的呼吸系统症状评分的总分归入:A组(健康组,评分<3分),B组( AMS组,至少1次评分>3分,排除HAPE)、C组( HAPE组),比较各组临床症状发生情况及HR、SaO2,并对部分对象进行WBC计数分析。结果 C组呼吸系统症状发生率及WBC计数较B组明显升高(P<0.05);初入高原3 d内,A、B两组平均HR呈逐渐下降趋势,而C组平均HR却逐渐上升,且在第3天较A、B两组明显升高(F=6.37,P<0.05);C组SaO2在第1、2、3天明显低于A、B两组(F=8.21,F=8.77,F=9.58,P<0.01)。结论初入高原人群中,出现呼吸系统症状、WBC计数升高、HR无适应性下降及SaO2显著减低(>30%)者发生HAPE的风险明显增加,这些变化对早期识别预警HAPE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红景天对高原去势大鼠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影响及红景天抗高原组织缺氧和预防高原骨质疏松症的效果。方法:本实验在高原建立了切除卵巢诱发绝经后骨质疏松症Wistar大鼠模型,分为A组(假手术或正常组),B组(切除卵巢组),C组(切除卵巢+尼尔雌醇组),D组(切除卵巢+红景天混合饲料组),E组(切除卵巢+红景天浸液组)。术后置海拔3100m高原饲养3个月后,测定血清IL-6和TNF-α含量,观察红景天对高原去势大鼠骨质疏松症的预防作用。结果:术后3个月,A组、C组、D组和E组IL-6和TNF-α血清含量均显著低于B组。鳍论:红景天能降低体内血清IL-6和TNF-α含量,具有抑制骨吸收促进骨形成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高原低氧环境对去势大鼠骨密度、生物力学和骨组织病理变化影响及复方红景天对其保护作用。方法:选用Wistar雌性大白鼠120只,高、平原各60只。分别摘除卵巢或假性去卵巢。分为A组(假手术组),B组(切除卵巢组),C组(切除卵巢+尼尔雌醇组),D组(切除卵巢+红景天混合饲料组)。每组15只,高原组术后在海拔3100m地区饲养,术后3个月处死,取出实验鼠的腰椎和股骨,行骨密度和生物力学测定,常规石蜡切片,HE染色观察腰椎和股骨骨组织病理学变化。并与平原组进行对照。结果:高原B组腰椎和股骨骨密度和生物力学值与A组比较显著降低。与C和D组比较也有明显降低。C、D组腰椎和股骨骨密度和生物力学值与A组比较统计学处理无明显差异,平原组B组腰椎和股骨骨密度和生物力学与A组比较显著降低,与C和D组比较也明显降低。C和D组腰椎和股骨骨密度和生物力学值与A组比较无明显差异。高原A、B、C和D组腰椎和股骨骨密度和生物力学值(除股骨生物力学部分内容外)与平原相应组比较均明显降低。骨组织学观察:高原B组股骨和腰椎与A组比较骨皮质变薄,骨髓腔扩大,骨小梁分布稀疏,骨小梁变细,见断裂现象。平原B组股骨和腰椎组织变化同高原B组。结论:高原环境可引起骨密度、生物力学改变,复方红景天具有明显抑制骨吸收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氧疗对移居海拔3700 m高原人体缺氧损伤的预防作用。方法 对海拔3700 m居住1年以上的120名男性青年随机分为A组(吸氧30 min/d,n=40)、B组(吸氧1 h/d,n=40)、C组(不吸氧,n=40),吸氧流量为2 L/min,连续吸氧30 d。检测吸氧前、吸氧15 d、30 d和停氧15 d慢性高原病(CMS)症状评分、睡眠质量评分、血红蛋白(Hb)浓度、HR、血压、呼吸频率、Sa O2和1000 m跑成绩。结果 B组吸氧15 d和30 d时与吸氧前比较,睡眠质量评分降低(P<0.05 or P<0.01)。A组与B组比较,吸氧15 d和30 d时的CMS症状评分、睡眠质量评分均降低(P<0.05或P<0.01);A组、B组吸氧30 d时和与吸氧前比较,Sa O2均升高(P<0.01)。A组、B组与C组比较,吸氧15 d、30 d及停氧15 d时,CMS症状评分降低、Hb浓度降低、Sa O2升高(P<0.05或P<0.01)。结论 长期低浓度氧疗,可预防慢性高原病,改善高原睡氧眠质量,稳定或减轻Hb浓度增加。每天吸氧1 h要优于30 min。停止吸氧15 d后,生理指标恢复到吸氧前的水平。  相似文献   

5.
刘兴太  王世鑫 《武警医学》1999,10(12):685-689
目的 了解经空运进驻高原急性高原病症状发生频率 ,比较LakeLouiseAMS症状评分系统与尹昭云等症状评分方法对判定经空运进驻高原急性高原病发病率和严重程度的差异。方法 采用随机抽样确定高原组和对照组。运用症状调查法调查急性高原病的主要症状 ,同时运用LakeLouiseAMS症状评分系统和尹昭云等症状评定方法对其进行判定。结果 经空运进驻高原急性高原病的前 1 6个症状为口渴、头昏、头痛、呼吸困难、鼻出血、头晕、咳嗽、睡眠障碍、食欲减退、恶心、烦躁不安、胸闷、乏力、心悸、食欲增加、气急。LakeLouiseAMS症状评分系统与尹昭云等症状评分法显著相关 (r =0 .85 71 3 ,P <0 0 1 ) 。LakeLouiseAMS症状评分系统判定AMS发病率为 5 1 1 %,尹昭云等症状评分方法判定AMS发病率为 1 1 7%;同时前者轻度反应者和重度反应者也显著高于后者。结论 LakeLouiseAMS症状评分系统过高地估计了AMS的发病。而尹昭云等症状评分方法能较准确地估计经空运进驻高原AMS的发病率及其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慢性缺氧和营养不良对膈肌肌电图(EMGdi)和膈肌功能的影响及三普红景天保护膈肌功能的作用;方法:将32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慢性缺氧组(模拟海拔5000m,每日8小时,A组)、营养不良组(每日进正常食量1/2,B组)、缺氧加红景天组(缺氧方法同A组,每日缺氧前灌服三普红景天1.0g·kg-1,C组)和正常对照组(D组),每组8只。5周后在麻醉下测体重、EMGdi和膈肌功能,处死后测膈重;结果:B组体重低于A、C、D组50%,其膈肌显著变薄,面积缩小,重量减轻。A、B组EMGdi的H/L、Fc和电刺激时膈肌最大收缩力、最大强直收缩、疲劳指数均较C、D组显著降低,强直收缩时间和疲劳时间较C、D组显著缩短,A组与C、D组和B组与C、D组之间比较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均<0.01),A组与B组和C组与D组比较无显著差异;结论:慢性缺氧和营养不良能明显引起膈肌疲劳,三普红景天具有明显保护缺氧性膈肌疲劳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加强急进高原部队管理 预防急性高原病的发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高山高原地域辽阔 ,海拔 30 0 0m以上区域占全国总面积六分之一。根据高原环境的特点及其对人体的影响 ,积极作好高原病防治 ,对保持部队战斗力 ,减少非战斗减员 ,保障训练和作战任务的顺利完成 ,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就如何加强急进高原部队管理 ,预防急性高原病 (AMS)的发生作一简要综述。平原人快速进驻海拔 30 0 0m以上地区时 ,因高原低氧常发生头昏、头痛、恶心、呕吐等一系列临床症候群 ,我国称急性高原反应 ,即急性高原病或轻型急性高原病 ,国外称良性AMS。急性高原病的临床症状有头昏、头痛、恶心、呕吐、心慌、气短、失…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南极考察队员在南极高原环境下心肺功能相关指标变化和AMS,为南极昆仑站考察的医疗保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检测考察队员在南极内陆高原地区呼吸、心率、血氧饱和度变化和AMS,根据Lake Louise Consensus(LLSS)急性高原病症状评分和判定方法,判定AMS.结果:随着海拔梯度的升高,Lake Louise Consensus(LLSS)急性高原病症状评分分值增大和人数增加,且发生冻伤、紫外线灼伤、咳嗽、腹痛及腹泻等与高原相关的问题.结论:南极冰穹A地区恶劣的自然环境下,酷寒、缺氧是考察队员们面临的最大问题,防治AMS是队医主要的任务.  相似文献   

9.
急性高原病是指由平原进入高原或由高原进入更高海拔地区,在短期内(数小时至数日)发生的各种临床综合征,分为急性轻型高原病(急性高原反应)、高原肺水肿和高原脑水肿。高原高寒、低压、缺氧环境所引起的急性高原病严重影响进驻高原部队官兵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降低了部队的战斗力。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高原去势大鼠骨代谢变化。方法:选用纯种Wistar雌性大白鼠,随机分为A组(假手术组或正常组)、B组(切除卵巢组)、C组(切除卵巢+尼尔雌醇组)。术后在海拔3100m青海海北州高原饲养。3个月后,应用放射免疫分析法和化学发光免疫法分别测定实验大鼠血清IL-6和TNF-α的含量和尿DPD排泄浓度。并与平原(海拔1500m)作对照。结果:高原A、B和C组血清IL-6、TNF-α和尿DPD值与平原相应组比较均显著高于平原组(P〈0.01)。高原B组与A、C组比较:IL-6、TNF-α血清含量和尿DPD排泄浓度值均显著增高(P〈0.01)。结论:高原缺氧和因缺氧对机体巢功能的影响均可引起血清IL-6、TNF-α含量升高和尿DPD排泄浓度增加。提示高原缺氧和缺氧对卵巢的影响均可引起骨代谢异常。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沙美特罗替卡松粉吸入剂(SM/FP)预防急性高原病(AMS)的效果。方法34名男性官兵随机分为SM/FP组(n=18)和对照组(n=16),均自海拔1400m历时5d进入海拔5200m高原。从进驻5200m当天开始,SM/FP组每天早晚吸入SM/FP(沙美特罗100μg,丙酸氟替卡松200μg),对照组喷人生理盐水,连续5d。按国军标GJB1098-91《急性高原反应的诊断和处理原则》标准,观察第1、3、5d急性高原反应的严重程度、SaO2和心率;进驻海拔5200m第5d采血,检测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血乳酸(BLA)、一氧化氮(NO)及其合酶(NOS)。结果进入海拔5200m第1、3、5d时,SM/FP组急性高原反应分值较对照组降低(P〈0.01),SaO:增高(P〈0.05),HR无显著差异(P〉0.05);SM/FP组较对照组SOD、NO、NOS增高,MDA、BLA降低(P〈0.01或P〈0.05)。结论吸入SM/FP可改善高原低氧血症,降低急性高原反应的发病率,增强机体抗氧化酶活性和乳酸清除能力。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β-胡萝卜素、大豆肽和蚕蛹蛋白对提升高海拔地区移居人群体力作业能力的影响。方法在海拔5100 m将40名青年随机分为4组,分别为β-胡萝卜素组、大豆肽组、蚕蛹蛋白组、对照组(口服安慰剂)。于服用前运动前、服用前运动后、服用后运动后分别检测血液生化指标。结果⑴服用后与服用前比较,β-胡萝卜素组VO2max、静息SaO2增高,蚕蛹蛋白组和大豆肽组VO2max、PWC170、台阶指数、静息和运动后SaO2均增高,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0.01)。与对照组比较,服用后运动后3组SaO2均增高,蚕蛹蛋白组和大豆肽组台阶指数增高,大豆肽组VO2max增高,有显著性差异(P〈0.05,P〈0.01)。⑵服用后运动后与服用前运动后比较、与对照组服用后运动后比较,ALT、AST、TB、DB均降低,有显著性差异(P〈0.05,P〈0.01);NOS、NO、SOD均增高,MDA降低,有显著性差异(P〈0.05,P〈0.01);Glu均增高,BUN、BLA降低,有显著性差异(P〈0.05,P〈0.01)。结论β-胡萝卜素、大豆肽和蚕蛹蛋白均可提高高原机体作业能力,增强机体抗氧化作用,延缓运动性疲劳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溶栓胶囊对急速进入高原人群血氧饱和度(SaO2)的影响,了解药物对急性高原缺氧的预防效果。方法将330名进藏新兵按双盲法随机分为三组,溶栓胶囊组110名设为A组,进入高原前后7 d口服溶栓胶囊;红景天组110名设为B组,进藏前后7天服用红景天胶囊;医用淀粉胶囊组110名设为C组,进入高原前后7 d口服医用淀粉胶囊;测定进藏前后SaO2变化情况,并进行比较。结果溶栓胶囊和红景天胶囊均能够提高进藏人群的SaO2,与医用淀粉胶囊组的SaO2存在明显差异,但均不能达到进藏前水平。结论溶栓胶囊可适当提高进入高原人群的SaO2,从而发挥预防急性高原缺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在高原服用富氧水对移居青年心肺功能的影响。方法:对进驻海拔3700m1年的10名青年在服用富氧水前和服用富氧水(每次500mL,一日2次)15天后分别用EGM-II型踏车功量计做坐位踏车运动,初始负荷功率为50W,每3min递增50W,以60r/min连续踏车至200W,3min后终止。用直线回归法计算每位受试者功率200W时的心率(HR)及血氧饱和度(SaO2),记录运动终止5min后恢复HR,按公式计算心功能指数。结果:服用富氧水15天后,心功能指数增高,功率200W时SaO2增高;功率200W时的HR和运动终止5min恢复HR降低,差别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服用富氧水能提高高原移居青年的心肺功能。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沙美特罗替卡松粉吸入剂对初入高海拔地区青年一氧化氮(NO)和一氧化氮合酶(NOS)的影响,为预防和治疗急性高原病提供新的措施。方法:将34名受试者随机分为沙美特罗组(n=18)和对照组(n=16),自海拔1400m历时5天进入5200m,从进入海拔5200m当天开始,沙美特罗组每天早晚各2次吸入沙美特罗替卡松粉1个剂量(沙美特罗50μg,丙酸氟替卡松100μg),对照组用同样的方法吸入喷完的沙美特罗替卡松粉吸入剂的空准纳器。第5天清晨空腹采肘静脉血检测一氧化氮(NO)、一氧化氮合酶(NOS)指标。结果:沙美特罗组较对照组NO增高,差异显著(P〈0.05),NOS两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吸入沙美特罗替卡松粉吸入剂可提高进驻高原者的抗氧化活力,改善高原低氧环境体内氧化与抗氧化之间的平衡紊乱。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心理应激对模拟高原低压低氧环境下大鼠肺损伤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Con组)、低氧组(Hy组)、心理应激(2次/d)组(Ps1组)、心理应激(2次/d×2d)组(Ps2组)、心理应激(2次/d)+低氧组(Ps1+Hy组)和心理应激(2次/d×2d)+低氧组(Ps2+Hy组)。通过测定大鼠右肺湿/干比值、全湿肺/体重比值、右肺含水比值、血管“袖套”面积和血管“袖套”面积/血管面积的比值来评定肺损伤的程度。结果:与Con和Hy组比较,Ps2+Hy组的右肺湿/干比值、肺湿重/体重比值、血管“袖套”面积和血管“袖套”面积/血管面积比值均显著增高(P分别〈0.01,0.05)。结论:心理应激可加重急性低压低氧环境导致的大鼠肺损伤。  相似文献   

17.
目的平原Wistar大鼠急进海拔4300 m高原后,给予红景天药物干预,观察大鼠生理和病理状态变化情况。方法将21只成年健康Wistar大鼠按体质量随机分为高原缺氧组(空白组)、高原缺氧+乙酰唑胺组(对照组)、高原缺氧+红景天组(给药组),急进高原后连续给药5 d后,取眼眶静脉丛血分析其主要生化指标,同时解剖大鼠,取腹主动脉血分析其主要血气指标,完整摘取肝脏和肺组织进行病理切片观察。结果与空白组相比,对照组HB、Hct、CCl-、CCa2+均显著性升高(P〈0.05),ALT、ALP、pH、CHCO3-、BB、BE均显著性降低(P〈0.05或P〈0.01),给药组ALT、ALP、ALB、UREA均显著性降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给药组pH、CHCO3-、BB、BE均显著性上升(P〈0.05),ALP、Urea、HB、Hct、CCa2+均显著性下降(P〈0.05)。病理结果显示,高原缺氧对大鼠肝、肺损伤严重,红景天和乙酰唑胺给药组损伤均比空白组小。结论红景天具有一定的抗缺氧反应作用,能够减轻急进高原大鼠的病理损伤,但不能完全避免损伤,说明红景天治疗高原反应有一定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高压氧(HBO)预处理对高原人体血气和血乳酸的影响。方法:对海拔3700m的10名已习服男青年,于HBO预处理前(A组)、预处理后(B组)3h分别检测血气和血乳酸(BLA)。结果:B组较A组PaO2、PaCO2、SaO2增高,AaDO2、BLA降低,有非常显著性差别(P〈0.01),pH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BO预处理可改善高原缺氧人体气体交换,增强氧合功能,加速体内堆集乳酸的清除。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黄芪、余干子、三七3种药物对提高高海拔地区军事作业能力的影响。方法:选择32名已习服5 100m高原半年以上的男青年,随机分为黄芪组、余干子组、三七组及对照组。测定服药前、后体能指标,观察血液生化各项指标。结果:运动后,对照组总胆红素(TB)、直接胆红素(DB)、丙二醛(MDA)、血乳酸(BLA)等指标显著增高(P〈0.05),一氧化氮合酶(NOS)、葡萄糖(GLU)显著降低(P〈0.05);黄芪组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台阶指数均显著增高,BLA显著降低,NOS、GLU显著增高(P〈0.05);余干子组SaO2、最大耗氧量(VO2max)、台阶指数均显著增高,BLA显著降低(P〈0.05);三七组NOS显著增高(P〈0.05)。结论:黄芪、余干子、三七均具有抗疲劳、提高高原人体运动能力的作用,减轻低氧环境对脏器的损害,而黄芪、余干子此方面的功效较明显。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高压氧、山莨菪碱和地塞米松对高原冲击伤的治疗作用。方法 SD大鼠清醒状态下置于高原冲击伤实验平台内,减压至海拔3500m维持6h,然后用BST-Ⅰ型生物激波管致伤,冲击波超压峰值为(343.5±4.176)kPa,伤后按下述分组处理:A组为对照组,不给予任何处理,B、C、D为处理组,分别于伤后0.5h和3h给予高压氧(2个标准大气压)、山莨菪碱(1mg/kg)和地塞米松(1mg/kg)、高压氧与山莨菪碱和地塞米松联合应用处理。观察大鼠伤后6h的死亡率、动脉血气变化和肺形态学改变。结果 A、B、C、D组的死亡率分别为40.7%、17.4%、24.0%和14.3%,D组与A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PaO2分别平均为(65.250±11.311)、(82.286±5.908)、(72.625±11.783)和(85.125±7.322)mmHg,B组、D组与A组比较P<0.01;SaO2分别平均为(90.5±4.840)%、(95.429±1.339)%、(93.625±2.925)%和(95.750±0.661)%,B组、D组与A组比较P<0.01,C组与A组比较P<0.05;肺出血和肺水肿程度,B组、D组与A组比较有所减轻,C组与A组比较有所加重。结论高压氧、山莨菪碱和地塞米松及高压氧与山莨菪碱和地塞米松联合应用对高原冲击伤大鼠的治疗有效,其中以高压氧与山莨菪碱和地塞米松联合应用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