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36例高原肺水肿呼吸支持临床分析。方法:选取5年来我院收治的36例高原肺水肿患者根据病情采取不同的呼吸支持方法,监测患者治疗前后的心率(HR),氧合指数(OI),血氧饱和度(SpO2)和氧分压(PO2),以及患者的临床症状,机械通气时间,住院天数。结果:患者均于30min~2h内临床症状明显改善,肺部啰音明显减少或消失,均痊愈,14例无创通气治疗患者治疗2小时后各项指标均有显著改善,平均机械通气治疗时间18小时,住院时间(4.5±0.8)天,治疗48小时后胸片均有改善,9例有创通气患者上机时间(3.68±0.96)天。结论:高原肺水肿及时,适时准确的实施不同的呼吸支持治疗能够有效缓解病情。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高原肺水肿继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氧动力学变化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采用右心漂浮导管及热稀释法,对8例高原肺水肿继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进行了氧动力学监测,并提出治疗方法。结果:监测开始时,右房压(RAP)、肺动脉平均压(mPAP)、肺循环阻力指数(PVRI)、肺内分流(Qs/Qt)明显增加,心输出指数(CI)、氧输送(DO2)、氧耗量(VO2)、氧摄取(O2ext)、氧合指数(PaO2/FiO2)明显减低;监测结束时,RAP、mPAP、PVRI、Qs/Qt明显减低(P〈0.05),而CI、DO2、VO2、O2ext、PaO2/FiO2明显增加(P〈0.05),8例患者全部存活。结论:高原肺水肿继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时氧动力学已发生明显紊乱,病情危重,治疗的关键是早期机械通气,提高氧输送,改善组织氧合。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CVVH)联合机械通气治疗高原肺水肿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入住ICU符合高原肺水肿诊断标准的患者56例,随机分为2组:A组27例,采用常规治疗 机械通气;B组29例,采用常规治疗 机械通气 CVVH。分别观察2组患者在氧合指数、吸入氧浓度、动脉血氧分压、PEEP水平、心率、血压及病死率等方面的差别。结果:B组患者加用CV-VH后,各项指标经统计学处理显示:病死率,B组与A组比较,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0.05):其他指标B组与A组比较,差别均有高度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CVVH疗法可有效清除高原肺水肿患者血管外肺水和各种应激激素、致炎介质,明显改善了高原肺水肿患者肺部氧合功能及血流动力学指标,提高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高频振荡通气(HFOV)联合珂立苏治疗新生儿重症胎粪吸入综合征(MAS)的疗效及并发症。方法本院43例MAS患儿随机分成控制性机械通气(CMV)组23例和HFOV组20例。HFOV组应用高频振荡通气,CMV组常规机械通气,两组均联合应用肺表面活性物质珂立苏治疗。监测两组通气治疗0、2、12、24、48h后反映肺氧合功能的指标吸入氧浓度(FiO2)、氧合指数(OI)、动脉血氧分压/动脉肺泡氧分压(a/ApO2)的变化,比较两组患儿的呼吸机使用情况、住院时间、并发症及临床转归的差异。结果两组患儿联合珂立苏通气治疗后反映肺氧合功能的各参数在不同时间点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但HFOV组在时限和程度上要比CMV组显著;HFOV组上机时间、氧疗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比CMV组短,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HFOV组肺气漏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CMV组(P〈0.05),而病死率与Ⅲ度以上颅内出血的发生率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高频振荡通气联合珂立苏治疗重症MAS,肺氧合功能改善快,上机时间、氧疗时间和住院时间缩短,并发症减少,可作为一种更安全有效的抢救性措施。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鼻塞持续气道正压(CPAP)对小儿高原肺水肿的治疗作用,观察其在治疗小儿高原肺水肿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分析以鼻塞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12例由内地进入海拔2 200m以上高原的急性高原性肺水肿患者与既往12例同类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治疗组12例患儿应用NCPAP治疗的疗效显著,疗程较对照组明显缩短。结论:鼻塞式CPAP治疗小儿高原肺水肿,疗效肯定,是一种无创、安全、有效的通气方式。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综合治疗和盐酸纳洛酮与山莨菪碱联合治疗高原肺水肿的疗效。方法:把2005年9月-2010年11月收治的62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30例,治疗组32例。对照组综合治疗中的血管扩张剂使用酚妥拉明,5mg~10mg稀释于5%葡萄糖100mL缓慢静点。治疗组综合治疗中的血管扩张剂用山莨菪碱10mg静推,根据病情(10—30)min^-1,连用(3—5)次,并同时加用纳洛酮,首剂静脉注射(0.4~0.8)mg,之后每半小时给0.4mg,连用3次后每隔6小时用1次,连续使用8次。治疗组及对照组62例患者均痊愈出院,两组无l例死亡,治愈率为100%,治疗组平均住院天数(3±0.4)天,对照组平均住院天数(6±0.2)天。结论:盐酸纳洛酮与山莨菪碱救治高原肺水肿疗效肯定,见效快,缩短了平均住院天数。  相似文献   

7.
雾化吸入L-精氨酸对高原肺水肿患者NOS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左旋精氨酸(L-Arg) 对高原肺水肿治疗前后一氧化氮合酶(NOS)的影响;方法:在海拔3700m处采用氧气驱动雾化吸入L-Arg(L-Arg组)治疗高原肺水肿患者9例,并与吸入低浓度一氧化氮(NO)混合气治疗8例高原肺水肿(NO组)作对照,分别检测血中NO及NOS含量;结果:吸入NO组和L-Arg组治愈后较治疗前NO、NOS均增高显著(P<0.05或P<0.01);NO组与L-Arg组比较治疗后NO吸NOS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L-Arg可提高高原肺水肿患者NOS活性,是一种很有前途的治疗高原肺水肿的药物,且经济简便,易于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鼻塞持续气道正压通气联合大剂量沐舒坦治疗重症新生儿肺炎的疗效。方法:重症肺炎新生儿9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50例,对照组46例。两组在相同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给予双管鼻塞式CPAP通气,其参数设定为流量6-8L/min,吸入氧体积分数(FiO2)0.4~0.6,压力0.67~1.067kPa,治疗组在CPAP基础上,静脉输注沐舒坦30mg/(kg·d),分四次由输液泵输入,至少5min/次观察两组治疗1、12、24、48、72h后临床表现及血气变化,比较PaO2及PaCO2、OI变化。结果:治疗组50例经治疗后,呼吸困难明显减轻,血PaO2升高,PaCO2下降,氧合参数明显增加,治疗组总有效率90%;对照组总有效率78%,两组疗效及血气、氧合指数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双鼻塞式CPAP联合大剂量沐舒坦能改善通气及氧合。早期应用可避免气管插管、减少机械通气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 总结和探讨严重胸腹伤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机械通气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分析90例严重胸腹伤并发ARDS的诊治经过.根据机械通气策略和方法的不同将本组病例分成两组:传统机械通气组38例,肺保护性通气组52例.比较两组通气时间、氧合状况、呼吸机相关肺损伤(VALI)发生率及病死率.结果 传统机械通气组通气时间平均(7.56±2.49)天,氧合指数为276.58±24.20,VALI发生率44.74%,病死率34.21%;肺保护性通气组通气时间平均(5.47±2.81)天,氧合指数为362.38±27.66,VALI发生率19.23%,病死率13.46%.与传统机械通气相比,肺保护性通气治疗能缩短通气时间,改善氧合状况,降低VALI发生率及病死率.结论 对严重胸腹伤并发ARDS患者,肺保护性通气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传统机械通气,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脉搏轮廓温度稀释连续心排血量监测技术(PICCO)在肺水肿危重患者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 采用前瞻性临床观察研究方法,将54例肺水肿危重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7例.观察组采用PICCO对患者血流动力学变化进行监测,并进行早期积极的液体容量管理;对照组行中心静脉导管留置,根据中心静脉压(CVP)指导液体容量管理.比较两组治疗第1、2、3d的血流动力学参数变化、机械通气时间、住ICU时间、APACHEⅡ评分及28 d病死率等.结果 治疗第2、3d,观察组心率(HR)、CVP及心排量指数(CI)与第1d相比显著改善,且HR及CI指标明显优于同一时间对照组(P<0.05);治疗第2、3d,观察组全心舒张末期容积指数(GEDVI)、胸腔内血容量指数(ITBVI)及血管外肺水含量指数(EVLWI)与第1d相比均显著改善(P<0.05);观察组机械通气时间及住ICU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APACHEⅡ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28d内无死亡病例,对照组死亡3例,观察组28d病死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ICCO监测指导肺水肿危重患者早期液体管理,能有效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及ICU住院时间,有助于肺水肿危重患者救治.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不同生理等效高度的富氧环境对大鼠急进高原肺水肿的防护作用。方法50只雄性Wistar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地面对照组、缺氧组、富氧1组、富氧2组及富氧3组,每组10只。除地面对照组外,分别将各实验组大鼠置于实验舱内,均以10m/s的速度上升至气压高度6000m,上升同时缺氧组输入空气,富氧1组和富氧2组分别输入氧浓度35%和30%的富氧气体,富氧3组则每4h交替输入空气与35%富氧气体,流量均为7L/min。24h后实验舱下降至地面,处死大鼠,测肺部含水率及病理学效应,测肺组织匀浆中的内皮素-1浓度和-氧化氮合酶活力。结果地面对照组大鼠肺含水率最低(0.80%±0.01%),与其它各组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缺氧组最高(0.83%±0.01%),与地面对照组和富氧3组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个供氧组居中,其中富氧3组以o.81%土0.01%显著低于富氧1组和富氧2组(P〈0.05)。病理结果表明各实验组出现了不同程度肺水肿表现,由重至轻依次为缺氧组、富氧2组、富氧1组和富氧3组。内皮素-1浓度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地面对照组一氧化氮合酶活力最高,为(1.49土0.24)U/mg,与其它各组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缺氧组最低,为(0.78±0.28)U/mg,富氧1组和富氧3组一氧化氮合酶活力较强,分别为(1.06±0.17)U/mg、(1.09土0.20)U/mg,与缺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6000m停留24h后大鼠出现了高原肺水肿。氧浓度为35%富氧环境(生理等效高度约2500m)能够有效预防肺水肿,而氧浓度为30%的富氧环境(生理等效高度约3500m)防护效果不显著。4h间断供给含氧35%气体同样可以有效预防大鼠在6000m出现的高原肺水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早期重症康复护理在高海拔地区机械通气患者中的临床应用疗效。方法:收集2019年7月—2021年1月我院EICU的136例重症机械通气患者,随机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各68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康复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基础上通过评估后实施早期四级康复方案,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后的生命体征变化、不良事件发生率、谵妄发生率、ICU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和肌力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护理后的生命体征(心率、呼吸频率、血压水平、氧饱和度)比较,康复组患者较对照组患者更平稳(P <0.05);康复组患者ICU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患者,且肌力优于对照组患者,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康复组不良事件发生率、谵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重症机械通气患者在ICU实施早期重症康复护理可以明显提高治疗效果,缩短患者机械通气时间及ICU的住院时间,改善患者的四肢肌力,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对急性高原性肺水肿危重患者行无创正压通气后的相关临床资料进行分析 ,评价无创正压通气在治疗急性高原性肺水肿危重患者的临床意义及探讨呼吸治疗策略。方法 :分析以无创正压通气治疗 2 0例由内地进入海拔 2 2 0 0m以上高原的急性高原性肺水肿患者与既往 2 0例同类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2 0例患者通过无创正压通气后病情迅速好转 ,2例患者出现气胸等并发症 ,经过调整通气压力 ,适当提高吸入氧浓度后气胸等并发症逐步好转。结论 :与非机械通气治疗相比无创正压通气提高了疗效 ,缩短了住院时间 ,两者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 ,急性高原肺水肿危重患者进行无创正压通气时应选择最佳的通气压力 ,以避免气胸及纵隔气肿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日的:探讨高原肺水肿(high altitude pulmonary edema,HAPE)的早期干预措施及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急进高原地区发生急性高原肺水肿的患者60例,并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治疗组30例。入院行胸片、动脉氧分压、脑钠肽(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BNP)及心脏彩超(据三尖瓣返流测肺动脉收缩压)检查。根据胸片渗出程度比较动脉氧分压水平,比较两组治疗后Ⅰ型呼吸衰竭发生率,并进行动脉氧分压、BNP及肺动脉收缩压相关性分析。结果:①急进高原肺水肿患者氧分压的高低与肺水肿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轻度、中度、重度之间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胸片提示渗出越严重,氧分压越低;②对照组Ⅰ型呼吸衰竭发生率高于治疗组(P〈0.05),提示高压氧治疗可以明显改善预后,减少并发症的发生;③急进高原肺水肿患者入院氧分压和BNP及肺动脉收缩压均呈负相关。结论:急性高原肺水肿患者胸片渗出越重,动脉氧分压越低,尽快行高压氧治疗改善预后及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并且入院动脉氧分压和BNP及肺动脉收缩压均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肺保护性通气策略在治疗高原儿童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00年1月—2010年1月我省妇女儿童医院收治的35例ARDS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机械通气模式的不同分为肺保护性通气组和传统通气组。观察两组患儿的呼吸机参数设置、血气分析、氧合指数、并发症及死亡率等。结果:肺保护性通气组VT显著下降,PEEP显著升高,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的发生率为5%(1/20),明显低于传统通气组40%(6/15),两组氧合指数比较有明显差异。结论:肺保护性通气策略治疗高海拔地区儿童ARDS较传统方法降低了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的发生率,且能改善氧合,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总结早期机械通气联合气道持续负压吸引技术在治疗严重肺挫伤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 48例严重肺挫伤机械通气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机械通气+持续负压吸引气道管理技术(持续组)20例和机械通气+间断负压吸引气道管理技术(间断组)28例,机械通气模式采用同步间歇指令通气(SIMV)+压力支持通气(PSV)+呼气末正压通气(PEEP),比较两组动脉血气、机械通气时间、相关并发症等指标的变化. 结果 通气6,24 h后,观察组与对照组PaO2分别为(100.36±5.90) mmHg、(105.34 ± 7.40) mmHg、(75.36±8.95) mmHg、(76.36±8.35) mmHg(P <0.01),通气24 h后,两组氧合指数(PaO2/FiO2)分别为(283.50±15.20) mmHg、(201.50±10.20)mmHg(P <0.01);两组机械通气时间及通气48 h后PEEP水平分别为(3.2±1.1)d∶(6.5±2.8)d、(4.5±2.3)cmH2O∶(8.5±2.5)cmH2O(P<0.01).两组相关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严重肺挫伤患者早期机械通气联合气道持续负压吸引技术能持续保持呼吸道通畅,改善氧合指数,降低PEEP水平,利于较早拔管,但并不能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及肺不张等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早期行气管切开术在救治严重创伤患者的相关指标及临床价值。方法收集我科在2002~2007年行气管切开术的293例严重创伤患者(ISS评分≥25分),伤后1周内行气管切开术为早期组,〉1周为晚期组,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相关指标。结果早期组使用机械通气时问(9.83±1.37)天,晚期组(19.28±1.65)天(P〈0.01);早期组在ICU治疗时间(13.94±1.25)天,晚期组(24.32±1.51)天(P〈0.01);早期组总住院时间(78.17±12.32)天,晚期组(83.53±10.26)天(P〉0.05);早期组肺部感染率16.4%,晚期组17.1%(P〉0.05);早期组死亡率21.2%,晚期组18.3%(P〉0.05)。结论在救治严重创伤患者时,应根据患者的病情适时早期选择气管切开术,可缩短患者使用机械通气的时问和在ICU的治疗时间,但在肺部感染率、总住院时间以及死亡率上,时机选择的早晚则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珂立苏治疗足月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临床疗效。方法对符合足月新生儿RDS诊断标准、且家长同意 使用外源性肺表面活性物质(PS)的患儿,根据家长意愿分为两组,即珂立苏治疗组55例和固尔苏治疗组47例。在相同的综合治疗基础上比较两组患儿补充外源性PS制剂前后的血气变化、主要呼吸机参数、机械通气时间、氧疗天数、住院天数、住院费用以及并发症等情况。结果给予PS制剂后8h、24h、48h两组患儿的氧合及通气功能(PaO2﹑Pa-CO2)明显改善(P〈0.01),主要呼吸机参数(PIP﹑PEEP、FiO2)等指标均明显降低(P〈0.01),使用珂立苏或固尔苏患儿在各观察点上述指标比较均无差异(P〉0.05)。两组患儿的机械通气时间珂立苏组(163.61±76.81)h,固尔苏组(188.57±76.74)h(t=1.560,P=0.122);氧疗天数珂立苏组(11.58±4.64)d,固尔苏组(11.93±4.39)d,t=0.372,P=0.710;住院天数珂立苏组(20.72±6.06)d,固尔苏组(20.14±4.77)d,t=0.212,P=0.832;住院费用珂立苏组(32758.41±10451.24)元,固尔苏组(35980.24±9855.57)元,前者节约9.0%(t=2.084,P=0.037)。两组患儿并发症(MOSF、PPHN、急性肾衰、肺出血、DIC等)发生率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国产肺表面活性物质珂立苏治疗足月新生儿RDS与进口固尔苏具有相似的疗效,但珂立苏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住院费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高频超短波治疗对高原肺水肿病程的影响。方法:将中度高原肺水肿91例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对照组)50例和常规治疗加超短波组(观察组)41例。对照组使用吸氧(2L/min),以及呋塞米、地塞米松和氨茶碱静脉注射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高频超短波治疗(20min/次,1次/d),观察两组的治愈时间及治疗60h的治愈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治愈时间和治疗60h治愈率差异非常显著(P〈0.01)。结论:常规加高频超短波治疗高原肺水肿可缩短病程,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高原肺水肿(HAPE)继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心脏标志物及心功能变化。方法:选取5年来我院收治的24例高原肺水肿继发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作为实验组,同时选取24例初进玉树地区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结果:24例实验组患者肌酸激本科同工酶(CK-MB),心房利钠素(BNP)值均有明显增高,LVEF明显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别有显著性差异(P〈0.001)。结论:CK-MB、BNP、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可作为高原肺水肿继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的心脏功能障碍的重要检测指标,对判断病情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