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目的 探讨宫腔镜下宫腔粘连分离术(TCRA)诊治宫腔粘连(IUA)的疗效.方法 宫腔镜下TCRA术诊治IUA患者34例(其中16例术中使用透明质酸),随访术后月经情况,根据随访结果评价疗效.结果 所有患者手术顺利完成,术后随访9~30个月.34例中,有效19例(55.9%),术中宫腔内使用透明质酸患者有效率高于单纯手术分离患者(75.0%vs.38.9%)(P<0.05);轻度粘连的IUA患者效果更优.结论 宫腔镜下TCRA术是有效的诊治IUA手段,透明质酸能够有效预防术后宫腔再粘连.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官腔镜的检查和手术,对异常子宫出血进行正确的诊断和治疗,达到直观、准确、微创、并发症少、恢复快、效果显著的目的。方法自2013年1月一2013年6月,本院共接诊异常子宫出血患者255例,进行官腔镜诊治者112例。结果112例官腔镜检查病例中,发现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59例,黏膜下子宫肌瘤5例,子宫内膜息肉15例,流产不全6例,节育器异位3例,子宫内膜癌2例,官腔部分粘连3例,子宫内膜炎19例。官腔镜检查后行诊断性刮宫83例,不全流产清宫术6例。官腔镜手术26例:黏膜下肌瘤摘除术5例、子宫内膜息肉电切术12例、异位节育器取出术3例、宫腔粘连分解术3例、不全流产官腔镜下电切术3例。112例进行官腔镜诊治的患者出血量5—50Inl,5例发生宫颈牵涉综合征,经应用阿托品1mg肌内注射后缓解,无宫颈裂伤、子宫穿孔及感染的发生。结论对于异常子宫出血患者,进行官腔镜的检查,可直观病灶的大小、形状、部位、血流情况等,并根据宫腔镜探查情况予以相应的处理,从而达到微创、痛苦小、恢复快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杜或华  朱绍密  魏璐 《现代医药卫生》2011,27(23):3536-3537
目的:评价戊酸雌二醇用于官腔镜术后防止官腔粘连(intrauterine adhesion,IUA)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20例IUA及36例子宫纵隔患者行官腔镜检查和治疗后,放置宫内避孕环,术后给予抗生素预防感染3d.术后随机分为3 mg组,6 mg组,9 mg组,分别给予戊酸雌二醇每日口服3 mg、6 mg、9 mg,每日3次.定期随诊,治疗结束后复查肝功,并在官腔镜下行取环术.结果:每日口服戊酸雌二醇9 mg组月经恢复率最高,较其余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组肝功均正常;2次官腔镜检查3 mg组有6例再次粘连,其余两组均无粘连.结论:戊酸雌二醇用于官腔镜术后防止IUA是有效的药物选择,每日9 mg口服效果最佳,而不良反应无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4.
宫腔镜在诊治宫腔粘连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5年5月至2006年10月,我院收治36例官腔粘连患者均行官腔镜治疗,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1999年以来,我们对经官腔镜、彩超联合检查证实为官腔粘连症的病例在官腔镜直视下分离粘连处,辅以中西药治疗,取得了满意效果,现将诊治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中国医药科学》2017,(14):86-89
目的探讨宫腔粘连分离术后两种防粘连方法的临床效果,为临床提供指导。方法以来我院接受宫腔粘连分离术的90例患者(2010年10月~2016年10月)作为本次研究的观察对象,对90例宫腔粘连分离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合术后防粘连使用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两组,其中48例患者术后放置宫内节育器(A组),42例患者术后宫内节育器+放置球囊支架(B组),两组宫腔粘连分离术患者均随访3个月,研究对比两组宫腔粘连分离术患者的临床疗效、宫腔恢复情况及月经情况。结果 B组宫腔粘连分离术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2.86%,显著高于A组(7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宫腔粘连分离术患者的再粘连率为11.90%,显著低于A组(37.50%),(P<0.05);B组宫腔粘连分离术患者的月经好转率为85.71%,显著高于A组(6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宫腔粘连分离术后患者采取球囊支架预防再粘连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戊酸雌二醇对官腔粘连患者子宫内膜基质金属蛋白酶(MMP-9)表达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2年10月至2014年10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官腔粘连患者12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A、B、C三组,每组各42例,三组患者均采用官腔镜官腔粘连分解术治疗,术后根据官腔深度放金属圆环及分别口服戊酸雌二醇3 mg/d、6 mg/d和9 mg/d,对比术前术后月经改变及官腔恢复情况,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子宫内膜MMP-9表达情况.结果 C组较A、B组有效提高官腔粘连术的治疗效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后三组患者子宫内膜组织中MMP-9表达均显著提高,其中C组患者提高的幅度大于A组及B组,B组提高的幅度大于A组(P<0.05).结论 戊酸雌二醇能显著改善官腔粘连患者术后效果,提高患者子宫内膜组织中MMP-9表达并呈剂量依赖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宫腔镜下宫腔粘连分离术(TCRA)联合球囊支架放置治疗宫腔粘连(IUA)的临床疗效分析。方法139例宫腔粘连患者,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60例)和实验组(79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宫腔镜下宫腔粘连分离术治疗,实验组患者采用宫腔镜下宫腔粘连分离术联合球囊支架放置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治疗疗效及随访复发率、妊娠率。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7.4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3.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期间,实验组患者复发率1.27%明显少于对照组的13.33%,妊娠率22.7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00%,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宫腔粘连患者的治疗中,采取宫腔镜下宫腔粘连分离术联合球囊支架放置治疗,可以获得较高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降低随访复发率,提升患者妊娠率,效果理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宫腔镜下宫腔粘连分离术治疗月经量少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在2007年5月至2011年5月间到我院诊治的73例月经量少患者,对所有患者采用宫腔镜下宫腔粘连分离术进行治疗,跟踪观察所有患者的诊治过程,同时记录所得实验数据。结果所有患者均经宫腔镜下宫腔粘连分离术治疗后病情好转,没有患者出现并发症。手术后5个月对患者进行随访观察,痊愈41例,显效15例,好转11例,无效6例,治疗有效率为91.8%。结论临床上采用宫腔镜下宫腔粘连分离术治疗的效果较为显著,对于患者病情的改善有较大的帮助,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人工流产及刮宫术后宫腔粘连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效果.方法 于2006年1月-2008年1月期间我科诊治54例宫腔粘连患者,并对其进行追踪随访.结果 宫颈粘连11例及宫腔轻、中度粘连33例均分离至宫腔形态完全恢复正常;重度粘连10例中9例在B超引导下宫腔形态基本恢复正常,1例合并子宫腺肌病行子宫切除术.所有患者均随访3个月以上,无并发症发生;术后月经改善有效率为97.50%,腹痛改善有效率为100%;2例治疗1年后妊娠,并足月顺产健康婴儿.结论 宫腔粘连重在预防,同时需及时诊断,早期治疗,以保障妇女的心身健康.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阴道超声检查对晚孕分娩后胎物残留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8例临床可疑晚孕分娩后宫内胎组织残留的超声诊断结果,并与清宫术后病理检查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208例患者中有50例行清宫,超声诊断结果与清宫术/病理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中无1例患者需对胎组织残留进行诊刮。结论阴道超声检查可作为晚孕分娩后宫内胎组织残留诊断和随访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2.
张红燕  严勤 《现代医药卫生》2006,22(10):1428-1429
目的:总结24例子宫腔填塞纱条治疗前置胎盘剖宫产术中大出血的临床经验。方法:对1996年3月~2005年10月用子宫腔填塞纱条治疗前置胎盘剖宫产术中大出血24例进行分析。结果:24例前置胎盘剖宫产术中大出血纱条填塞子宫腔后均成功止血,24~36小时后阴道顺利取出,未发生阴道大出血。产后42天随访子宫复旧良好。结论:子宫腔填塞纱条是治疗前置胎盘剖宫产术中大出血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3.
吴竞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8):468+470-468,470
目的探讨空心钉内固定术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于2008年6月至2011年6月收治的60岁以上的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64例,其中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组36例(A组),空心钉内固定术治疗组28例(B组),两组患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对两组患者手术及术后功能恢复情况进行跟踪随访,术后平均随访时问26.3个月。随访内容包括:受伤至手术时间、并发症、扶双拐下地活动时间及功能评价。结果 Harris功能评分,A组优19例,良10例,优良率80.6%;B组优12例,良5例,优良率60.7%。结论老年性股骨颈骨折的手术治疗方法应结合患者年龄、移位程度、患者的一般情况,基础疾病及患者经济状况等综合作出决定。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经阴道腔内三维超声(3D-TVS)自由解剖成像(Omniview)技术在诊断宫腔疾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8年6月-2020年6月入院手术的80例宫腔疾病患者,所有患者术前均行二维超声(2D-TVS)与3D-TVS检查,并在3D-TVS基础上利用Omniview技术容积数据进行三维重建成像,将临床病理检查的结果作为金标准,评价腔内三维超声在宫腔疾病中的诊断效果。结果:80例患者手术病理结果为:子宫内膜息肉18例、黏膜下子宫肌瘤19例、子宫内膜增生26例、宫腔粘连15例、子宫内膜癌2例。两种检查方法对子宫内膜息肉、子宫内膜增生、子宫内膜癌诊断的灵敏度和特异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D-TVS Omniview对黏膜下子宫肌瘤、宫腔粘连诊断灵敏度显著高于2D-TVS(P<0.05),但特异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D-TVS Omniview对宫腔疾病诊断的约登指数均高于2D-TVS,其技术效果和真实性高于2D-TVS。3D-TVS Omniview技术对黏膜下子宫肌瘤和宫腔粘连分型诊断的灵敏度要显著高于2D-TVS(P<0.05)。结论:3D-TVS Omniview技术诊断宫腔疾病具有较高灵敏度和特异度,在黏膜下子宫肌瘤及宫腔粘连的诊断方面优于2D-TVS,可作为宫腔疾病检查的首选方式。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TV-CDFI)及经腹部彩色多普勒超声(TA-CDFI)诊断宫内残留物的临床价值.方法 运用经TV-CDFI及经TA-CDFI诊断宫内残留物98例,并与清官后病理结果对照.结果 98例宫内残留物全部经清官术后病理证实.超声诊断与病理诊断的符合率TV-CDFI为97.9%,误诊2例;而TA...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宫内节育器(IUD)异位的诊治及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5月—2011年10月宫内节育器异位2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21例中有6例为哺乳期上环,2例为人工流产后上环。宫内节育器深嵌入子宫肌层及浆肌层13例,异位于肠管5例,异位于阴道后穹窿1例,部分异位于大网膜1例,子宫肌瘤变性误诊为宫内节育器异位1例。21例患者术后均恢复良好。结论:宫内节育器异位的主要原因是操作者技术不熟练,上环过程中忽略患者主诉及术后未能严密随访所致;特殊时期(哺乳期、早孕流产、引产后)上环应警惕子宫穿孔;IUD异位无论有无症状一经确诊均应及早取出;绝经后妇女最好在绝经后半年至一年内取出;上环后应及时随访;应注重综合检查,选择适宜的手术方式,避免严重并发症;加强基层计划生育工作者的业务培训、诊断水平与责任感。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对比分析临床对于女性生殖器结核患者采用经宫腔注药和全身给药两种治疗方法的疗效以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择本院2005年2月~2007年6月收治的60例女性生殖器结核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过程中用药的方式将其分为两组,即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患者采用宫腔注药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全身给药治疗,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治疗的效果.结果 治疗组疗效明显好于对照组(P < 0.05),治疗组患者未出现临床不良反应,对照组部分患者出现一过性轻微的胃肠道反应,未出现其他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临床对于生殖器结核女性患者采用宫腔注药治疗的效果明显优于全身给药治疗,不良反应发生率极低,同时为临床上采用局部治疗法治疗该类患者提供临床依据,安全、有效、简单、经济的局部治疗促进女性生殖器结核患者尽早的康复,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对中、重度宫腔粘连患者电切术后综合分析,探讨宫腔粘连电切术后防止再次粘连的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48例因宫腔粘连行宫腔镜宫腔粘连电切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宫腔粘连以月经异常为主要表现,占87.5%(42/48)。宫腔操作次数越多,发生重度粘连的机会越大(P<0.05)。术后门诊随访48例患者月经恢复情况,术后3个月复查宫腔镜了解患者宫腔恢复情况,治疗总有效率为79.1%(38/48)。术前宫腔粘连程度越重,治疗效果越差(P<0.05)。结论宫腔镜下宫腔粘连电切术是治疗宫腔粘连的有效方法,术后通过放置宫内节育器、宫腔球囊以及给予人工周期能有效防止再次宫腔粘连,如何防止重度宫腔粘连者再次粘连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9.
影响异位妊娠因素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英 《现代医药卫生》2011,27(5):672-674
目的:分析异位妊娠的影响因素,为预防异位妊娠发生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7年7月~2009年6月收治的126例异位妊娠患者,以同期157例正常妊娠妇女为对照,对可能影响异位妊娠的临床因素(年龄、吸烟、流产史、紧急避孕史、宫内节育、月经紊乩、妇科炎症史、下腹部手术史)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年龄、流产史、紧急避孕史、宫内节育、妇科炎症史均是影响异位妊娠的因素,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流产史和妇科炎症史是影响异位妊娠发生的最危险因素.结论:异位妊娠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防治妇科炎症、减少流产次数是有效降低异位妊娠发病率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β-HCG、孕酮与子宫内膜厚度联合用于早期异位妊娠诊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6月至2013年6月我院收治的96例疑似异位妊娠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成三组:异位妊娠组32例,常规宫内妊娠组32例,异常宫内妊娠组32例,测定其血清β-HCG、孕酮值和子宫内膜的厚度。结果三组在β-HCG、孕酮及子宫内膜厚度方面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项指标联合应用可将诊断准确性提高至93.69%。结论测定β-HCG与孕酮值能够初步诊断是否妊娠,联合检测子宫内膜厚度能够预测孕卵着床部位,动态监测则能够诊断其是宫内还是宫外妊娠,避免将宫内早孕、流产等误诊成异位妊娠,有效防止了误治,足可见其在临床诊断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