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研究北京市大气可吸入颗粒物(PM10)对HLF细胞增殖、周期、凋亡以及细胞内钙离子浓度变化的影响.[方法]以人胚肺成纤维细胞(human lung fibroblast,HLF)为模型,PM10终浓度分别为25、50、100、200、400μg/ml,染毒20~24 h,用MTT法测试PM10对HLF增殖的影响,用流式细胞法测试细胞内钙离子浓度和细胞周期,以AnnexinV-FITC/PI双染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结果]PM10浓度<25 μg/ml刺激HLF增殖,使S期缩短,但随着PM10浓度增加,抑制细胞增殖作用增强,S期、G2/M期细胞明显增多,当PM10浓度>100μg/ml,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随着PM10浓度增加细胞凋亡增加,存在剂量-反应关系.PM10作用于HLF 1 h可引起细胞内钙浓度明显增加,有剂量-反应关系,随着作用时间的延长细胞内钙浓度进一步升高,发生钙超载.[结论]PM10对HLF有一定毒性,具有低浓度刺激细胞增殖、高浓度抑制增值的双向作用;使细胞阻滞在S期和G2/M期,并可诱导细胞凋亡.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影响细胞内钙离子浓度变化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大气颗粒物PM10和PM2.5对人肺成纤维细胞及其分泌肿瘤坏死因子(TNF-a)、白细胞介素6(IL-6)和白细胞介素8(IL-8)的影响.方法 于冬季采暖期采集颗粒物样品PM10和PM2.5,实验细胞为传代培养的人肺成纤维细胞,用剂量分别为25、50、100、200μg/ml的PM10和PM2.5对人肺成纤维细胞染毒24 h.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微量酶反应比色法测定细胞毒性;放射免疫法测定炎性因子TNF-a、IL-6和IL-8.结果 25、50、100、200μg/ml的PM10作用于人肺成纤维细胞24 h后产生一定的毒性作用,低剂量时刺激细胞增殖,高剂量时抑制细胞增殖,各浓度时细胞存活率分别为118.80%,120.47%,107.42%,95.97%.25、50、100、200μg,/ml的PM2.5作用24 h后亦对人肺成纤维细胞产生一定的毒性作用,亦表现为低剂量时刺激细胞增殖,高剂量时抑制细胞增殖,各浓度时细胞存活率分别为107.81%,101.48%,91.86%,81.35%.PM10和PM2.5能刺激人肺成纤维细胞分泌炎性因子TNF-a、IL-6和IL-8,尤其200μg,/ml浓度时与对照组相比,各炎性分子浓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大气颗粒物PM10和PM2.5对人肺成纤维细胞有一定毒性作用;PM10和PM2.5染毒24 h后能诱导人肺成纤维细胞分泌炎性因子TNF-a、IL-6、IL-8.  相似文献   

3.
大气PM_(10)对两种不同细胞分泌炎性细胞因子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大气可吸入颗粒物(PM10)对小鼠肺泡巨噬细胞(RAW264·7)和人肺成纤维细胞(HLF)分泌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和白细胞介素8(IL-8)的影响。方法颗粒物样品采自北京市城区采暖期。两种染毒途径:(1)不同剂量的PM10直接对HLF染毒;(2)PM10首先作用于RAW264·7细胞,染毒一定时间后的细胞上清液再作用于HLF细胞。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微量酶反应比色(MTT)法测定细胞毒性;放射免疫法测定炎性因子TNF-α、IL-6和IL-8。结果PM10作用24h后,表现为低剂量时刺激细胞增殖,而高剂量时抑制细胞增殖,细胞存活率随浓度增加而降低(P<0·01);PM10能刺激HLF分泌炎性因子TNF-α、IL-6和IL-8,且有剂量-反应关系(P<0·05);巨噬细胞上清液亦能刺激HLF产生TNF-α、IL-6和IL-8,且其产生量高于PM10作用于HLF产生的量(P<0·05)。结论大气可吸入颗粒物PM10对HLF有一定毒性作用;PM10染毒24小时后能诱导人肺成纤维细胞分泌炎性因子TNF-α、IL-6和IL-8;巨噬细胞上清液亦能刺激人肺成纤维细胞释放上述三种炎性因子,其产生量高于PM10。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北京城区大气细颗粒物(PM2.5)对肺腺癌细胞(A549)的损伤作用及NF-κB表达的影响.方法 以终浓度为25、50、100、200μg/ml的PM2.5染毒A549细胞24 h,采用MTT法测定细胞毒性,以ELISA法检测核因子-κB(NF-κB)的活性,以Western blot方法检测核内NF-κB p65亚基的表达,以硝酸还原酶法检测NO的含量.结果 PM2.5对A549细胞产生了低剂量促进细胞增殖、高剂量抑制细胞增殖的双向作用.随着染毒浓度的增加,PM2.5诱导NF-KB的活性在细胞核中表达升高,而在细胞质中逐渐降低,且呈明显的剂量-反应关系(P<0.01).100μg/ml的PM2.5可引起细胞核内NF-KB p65亚基的显著高表达.各剂量PM2.5染毒细胞24 h可引起NO表达量明显增加(P<0.01).结论 PM2.5可引起A549细胞的炎性损伤,诱导细胞质中有活性的NF-KB向核内转移行使其调控炎性反应的功能.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氢醌(HQ)对人胚肺成纤维(HLF)细胞DNA损伤和微核形成情况。方法分别用不同剂量的HQ处理HLF细胞1 h,继续培养24 h后进行微核试验;处理HLF细胞2 h后直接用彗星试验检测DNA损伤。结果各剂量组的微核率为2‰~9‰(P<0.05),核异常率为3‰~13‰(P<0.05)。相关分析表明,存在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其中20、40和80μmol/L剂量组的微核率和核异常率显著增加(P<0.05)。各剂量组细胞DNA拖尾率和彗星尾长均有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其中20~80μmol/L剂量组的拖尾率和彗星尾长明显增加(P<0.05);且随着HQ剂量的增加,高度、重度DNA损伤的比例也逐渐增加。结论似乎HQ可致HLF细胞DNA损伤和细胞微核形成。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大气中的PM2.5对HTR8-SVneo细胞的毒性作用。方法:采用0,30,60,120和200 μg/mL 5个浓度的PM2.5对HTR8-SVneo细胞染毒24 h,以0 μg/mL浓度为对照组,其余浓度为不同剂量PM2.5染毒组,通过CCK-8细胞增殖毒性检测试剂盒测定细胞存活率;激光全息细胞分析及成像系统观察细胞3D形态及动态监测24 h内各组细胞数量变化;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生长周期;彗星试验检测细胞DNA损伤水平;活性氧簇(ROS)检测试剂盒测定细胞内ROS水平。结果:60,120和200 μg/mL浓度组细胞存活率及增殖能力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PM2.5可使HTR8-SVneo细胞的生长周期阻滞在G2/M期(P<0.05或P<0.01);不同浓度PM2.5染毒组彗尾DNA百分比均高于对照组(P<0.01),且呈剂量依赖性。各浓度染毒组细胞中ROS的产生均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PM2.5对 HTR8-SVneo细胞有一定毒性作用,造成DNA的损伤,阻碍细胞生长周期,这种毒性作用可能与氧自由基的产生增多有关。  相似文献   

7.
探讨烹调油烟中大气细颗粒物PM2.5(FPCOF)对人肺癌上皮细胞(A-549细胞)抗炎因子IL-10分泌的影响。分别用不同浓度的FPCOF对细胞进行染毒,于12 h、24 h和36 h后用MTT法测细胞存活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染毒24 h和36 h的细胞上清中IL-10的浓度。结果 :(1)FPCOF作用于A-549细胞24 h和36 h后,细胞存活率随染毒浓度升高而降低,100μg/ml PM2.5+10 mmol/L NAC组存活率高于100μg/ml PM2.5染毒组。(2)FPCOF对A-549细胞作用24 h后,对抗炎因子IL-10的影响不明显;作用36 h后均可见IL-10水平增高,100μg/ml PM2.5+10mmol/L NAC组IL-10浓度低于100μg/ml PM2.5染毒组。提示FPCOF促进A-549细胞中抗炎因子IL-10分泌,其表达要迟于FPCOF对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抗氧化剂NAC对A-549细胞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8.
可吸入颗粒物PM10对细胞间隙连接通讯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研究直径≤10 μm的可吸入大气颗粒物(PM10)对细胞间隙连接通讯的影响,探讨PM10的非遗传毒性作用.[方法] 用大流量采样器,采集城区交通干道旁约18 m高度处大气中的PM10.超纯水超声提取、低温真空冷冻干燥制备PM10悬液.采用细胞代谢协同试验和染料划痕试验观察PM10对中国仓鼠肺成纤维V79细胞以及人肺成纤维细胞间隙连接通讯的影响.[结果] PM10抑制V79细胞的代谢协同作用, 使V79-细胞的存活率增高,在1.0~100 mg/L剂量范围内,与对照组比较,克隆形成数明显增高,有剂量-反应关系(r=0.94, P<0.05).细胞划痕实验结果显示,在PM10 1.0~100 mg/L剂量范围内,在人肺成纤维细胞中荧光染料扩散距离随剂量的增加而减小(7.5~21.61 mm),与对照组(26.56 mm)比较,差异显著.[结论] PM10能抑制细胞间隙连接通讯,提示可能在癌症的发生过程中起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9.
以某电机厂电焊尘采集物为受试物(受试物浓度分别为100.00μg/ml、200.00μg/ml、300.00μg/ml、400.00μg/ml、500.00μg/ml、0.00μg/ml),用噻唑蓝(MTT)染色的方法检验作用12 h、24 h、36 h的细胞相对存活率;单细胞凝胶电泳技术检测作用2 h、4 h、8 h的细胞DNA损伤情况。结果显示,随着染毒时间的延长和染毒剂量的增加,细胞存活率下降,在浓度为500.00μg/ml的颗粒物作用细胞36 h后,细胞的存活率仅为19.02%;电焊尘颗粒物的各浓度组在不同时间诱导的细胞拖尾率和尾部DNA含量均高于阴性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电焊尘颗粒物可以降低哺乳动物细胞的相对存活率,并导致NIH/3T3细胞不同程度的DNA损伤。 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1(PARP-1)特异性抑制剂N-(6-氧-5,6-二氢菲啶-2-羟基)-N,N-二甲基乙酰胺-盐酸(PJ34)对氢醌(HQ)所致人胚肺成纤维细胞(HLF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将离体传代培养的HLF细胞分为阴性对照组、阳性对照组(HQ组)、3个PJ34组和3个PJ34 HQ组。按PJ34不同浓度(0.5、1.0、2.0μmol/L)分为PJ34的Ⅰ、Ⅱ、Ⅲ组,作用4 h后检测结果;按PJ34的Ⅰ、Ⅱ、Ⅲ组浓度及作用4 h后再分别加入HQ(80μmol/L)分为PJ34 HQ的Ⅰ、Ⅱ、Ⅲ组,作用24 h检测结果;HQ组仅用HQ24 h处理。采用PARP-1单克隆抗体荧光标记,流式细胞术检测HLF细胞中PARP-1蛋白表达、细胞凋亡和细胞复制后期(G2)细胞数情况,噻唑蓝(MTT)比色法测定HLF细胞相对存活率。结果各组给予不同剂量的PJ34 4 h后,HLF细胞的存活(增殖)明显受抑制(P<0.05),随着PJ34浓度的增加,其抑制作用进一步增强;PARP-1蛋白表达阳性的HLF细胞百分数均明显低于阴性对照组(P<0.01);流式细胞术检测显示HQ作用24 h后均可引起HLF细胞的调亡,可出现明显的亚二倍体峰,且随着PJ34预处理浓度的增加,其峰值也逐渐增加;HQ可导致细胞周期出现G2期阻滞,PJ34 HQⅠ、Ⅱ、Ⅲ组G2期阻滞减少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或P<0.01)。结论PARP-l抑制剂PJ34明显抑制HLF细胞PARP-1表达,增加HQ所致细胞凋亡,并通过诱导HLF细胞凋亡抑制其增殖。  相似文献   

11.
PM10诱导人胚肺成纤维细胞自由基产生与其凋亡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以人胚肺成纤维细胞(HLF)为模型,探讨大气可吸入颗粒物(PM10)诱导细胞超氧阴离子和羟自由基产生以及二者与细胞凋亡的关系及低聚壳聚糖(COS)对PM10抗性作用.方法 用高铁细胞色素C还原法和细胞色素C氧化法分别测定超氧阴离子和羟自由基,用Annexin V/PI双染测定细胞凋亡.结果 PM10能诱导HLF细胞产生超氧阴离子和羟自由基,随PM10浓度增加,二者的产生量增加,均存在明显的剂量-反应关系(P<0.01);加入COS后两种自由基产生量明显低于不加者(P<0.05),说明自由基可被COS所淬灭;PM 10可诱导HLF细胞凋亡增加,但COS对PM10诱导HLF凋亡和死亡未见明显的保护作用(P>0.05).结论 PM10能诱导HLF产生超氧阴离子和羟自由基增加,可能通过多种途径诱导HLF凋亡,其机制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沙尘暴和正常天气细颗粒物(PM2.5)及其水提取物和有机提取物对大鼠肺泡巨噬细胞的细胞毒性和DNA的损伤作用。[方法]沙尘暴和正常天气PM2.5于2004年3月采集自甘肃省武威市和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细胞毒性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分析法观察,细胞DNA损伤用单细胞凝胶电泳(SCGE)技术检测。[结果]沙尘暴和正常天气PM2.5及其水提取物和有机提取物均对大鼠肺泡巨噬细胞产生一定的细胞毒性,且随剂量的增大而增强;然而,沙尘暴与正常天气之间除了包头沙尘暴PM2.5有机提取物之外,余差异均无显著性。正常天气PM2.5和沙尘暴PM2.5水提取物和有机提取物均可引起细胞DNA损伤,且随剂量增加而损伤增大;正常天气PM2.5比沙尘暴PM2.5水提取物和有机提取物对细胞DNA损伤作用更大。不论正常天气PM2.5还是沙尘暴PM2.5,其有机提取物对DNA的损伤作用均比水提取物作用更强,表明PM2.5中引起DNA损伤的主要化学物是有机化合物种类。武威与包头两城市工业水平不同,大气污染程度不同,但两地沙尘暴PM2.5及其水提取物和有机提取物对细胞DNA的损伤作用,在两地之间并无明显差异。[结论]正常天气PM2.5和沙尘暴PM2.5及其水提取物和有机提取物均可引起DNA损伤,且正常天气PM2.5的损伤作用更强;然而不同地方沙尘暴PM2.5毒性作用未见差异,推测其所含遗传毒性化学物可能类似。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人群PM2.5暴露对外周血淋巴细胞DNA的损伤作用。[方法]选择不吸烟或戒烟半年以上且家庭中也无人吸烟的男性交通警察107人为高暴露组,普通社区男性居民101人为低暴露组。使用个体采样器24h连续监测两组的PM2.5暴露情况,并采集血液进行淋巴细胞彗星试验(单细胞凝胶电泳试验),以判断两组的DNA损伤情况。[结果]高暴露组PM2,日平均暴露浓度为(115.40±46.17)μg/m^3,高于低暴露组的(74.94±40.09)μg/m^3(P〈0.01)。高暴露组彗尾率(15.20±3.46)%和Olive尾矩1.25±0.29高于低暴露组的(10.05±3.45)%和0.86±0.22(P〈0.01)。DNA损伤程度随着PM2.5日均暴露量增大而增加(OR=1.032,P〈0.01),未发现年龄与工龄对DNA损伤程度的明显影响。[结论]在正常大气暴露下,PM2.5浓度升高能导致人群DNA损伤程度增加。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北京市大气颗粒物PM_(10)和PM_(2.5)对人肺成纤维细胞(HLF)间隙连接通讯(GJIC)及间隙连接蛋白(Cx43)的影响。[方法]颗粒物样品采自北京市城区采暖期,实验细胞为HLF。采用划痕染料标记示踪法(SLDT)测定HLF的GJIC的水平;蛋白免疫印迹(weslen bloting)法观察HLF细胞膜上Cx43的表达。[结果]细胞划痕实验结果显示,PM_(10)和PM_(2.5)均可抑制细胞间荧光扩散,抑制作用随剂量增高而增强;蛋白免疫印迹结果显示,PM_(10)和PM_(2.5)可使细胞膜Cx43表达减少,减少量随浓度的增高而增加。[结论]北京市大气颗粒物PM_(10)和PM_(2.5)能抑制HLF的GJIC,抑制的机制可能与Cx43表达抑制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PM2.5对人绒毛膜外滋养细胞HTR8-SVneo存活率以及迁移与侵袭能力的影响,寻找PM2.5致不良妊娠结局可能的机制。方法:不同浓度PM2.5染毒HTR8-SVneo细胞建立实验模型,CCK8(Cell Counting Kit-8)法分析细胞增殖情况,最终选取0、30、60、120和200 μg/mL 5个浓度进行后续实验,其中以0 μg/mL染毒组为对照组。激光全息细胞分析及成像系统分析细胞迁移力;Transwell侵袭实验分析细胞侵袭力;qPCR和Western Blot分别检测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MMP9及其组织抑制剂TIMP1、TIMP2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明胶酶谱法检测细胞分泌的明胶酶MMP2和MMP9活性。结果:PM2.5对HTR8-SVneo细胞增殖有显著抑制作用(P<0.05);PM2.5使HTR8-SVneo细胞迁移距离和穿膜细胞数均减少(P<0.05);qPCR和Western Blot结果显示,PM2.5使HTR8-SVneo细胞MMP2、MMP9、TIMP1及TIMP2的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升高(P<0.05), 且MMPs升高程度低于TIMPs;明胶酶谱结果显示,HTR8-SVneo细胞MMP9活性在30、60、120和200 μg/mL染毒组均升高(P<0.05)。结论:PM2.5在造成HTR8-SVneo细胞损伤的同时,可能通过打破MMPs/TIMPs的动态平衡影响人绒毛膜外滋养细胞HTR8-SVneo的迁移与侵袭力,从而造成不良妊娠结局,而具体信号机制有待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索五味子乙素(Schisandrin B,Sch B)是否可以降低PM2.5对人早孕胎盘绒毛膜外滋养层(human trophoblast HTR-8/SVneo,HTR)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方法:体外实验以HTR细胞为载体,利用MTS细胞增殖实验检测不同浓度的细颗粒物(PM2.5)、Sch B单独给药以及PM...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胆红素拮抗间二硝基苯(m-DNB)诱导大鼠肝细胞DNA氧化损伤作用。[方法]原代培养大鼠肝细胞与不同剂量m-DNB孵育,细胞色素C还原法和电子顺磁自旋捕获法观察m-DNB染毒大鼠肝细胞超氧阴离子自由基()和羟自由基(OH?)生成;以单细胞凝胶电泳和氚胸腺嘧啶(3H-TdR)掺入法分别观察m-DNB对大鼠肝细胞DNA损伤和合成抑制情况,分析胆红素干预对以上情况的影响。[结果]随m-DNB剂量增加,大鼠肝细胞和OH?水平、DNA受损细胞数和细胞DNA断裂程度增加,3H-TdR掺入量下降,具有较明显的剂量-反应关系(P<0.01)。10μmol/L胆红素干预可明显减低m-DNB致大鼠肝细胞和OH?水平、降低DNA受损细胞数和细胞DNA断裂程度、拮抗m-DNB对大鼠肝细胞DNA合成的抑制(P<0.01)。[结论]胆红素可拮抗m-DNB诱导大鼠肝细胞活性氧导致的DNA氧化损伤、减轻m-DNB对大鼠肝细胞DNA合成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以苯并(a)芘诱导小鼠前胃癌模型,研究番茄红素对前胃癌小鼠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将120只昆明种小鼠随机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损伤组[苯并(a)芘组]、番茄红素高剂量组[20 mg/kg+苯并(a)芘]、番茄红素低剂量组[5 mg/kg+苯并(a)芘]。番茄红素组与损伤组给予苯并(a)芘,建立前胃癌模型,观察不同浓度的番茄红素对小鼠前胃癌形成的作用。24周后,观察小鼠前胃癌形成情况,检测血清及肝匀浆中超氧化物岐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力和丙二醛(MDA)的含量,同时检测淋巴细胞DNA氧化损伤情况。结果番茄红素具有明显的抗肿瘤作用,给予番茄红素后能降低小鼠前胃癌肿瘤直径[模型组(0.33±0.20)cm,番茄红素高剂量+苯并(a)芘组(0.12±0.04)cm],提高小鼠血清和肝匀浆中SOD活力[损伤组血清中为(47.18±3.27)U/ml,肝匀浆中为(39.83±6.63)U/mg.Pro;番茄红素高剂量组血清中为(67.27±9.38)U/ml,肝匀浆中为(54.49±4.86)U/mg.Pro]、GSH-Px活力[损伤组血清中为(170.63±15.25)U/ml,肝匀浆中为(54.60±5.19)U/mg.Pro;番茄红素高剂量组血清中为(184.22±13.81)U/ml.Pro,肝匀浆中为(66.78±11.97)U/mg.Pro],降低MDA含量[模型组血清中为(11.08±1.82)nmol/mg,肝匀浆中为(12.47±2.62)nmol/mg.Pro;番茄红素高剂量组血清(7.63±0.85)nmol/mg,肝匀浆(8.28±1.74)nmol/mg.Pro]和减少淋巴细胞DNA的氧化损伤的作用,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番茄红素对苯并(a)芘诱导的小鼠前胃癌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对细胞DNA氧化损伤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