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CyclinE在肝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应用同一组织连续切片免疫组化SABC法 ,检测CyclinE在 45例肝细胞癌 (HCC)及 3 0例癌旁肝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资料的关系。其中门静脉癌栓形成者 12例 ,有转移者 11例 ,肝内肿瘤播散或有卫星结节者 12例 ,肿瘤包膜侵袭者 19例 ,以上 4项中有任何 1项阳性或 1项以上阳性者归入侵袭转移组。结果 CyclinE在HCC组织中阳性表达率 3 5 .6% (16/ 45 ) ,癌旁肝组织无阳性表达。CyclinE表达与年龄、性别、乙肝表面抗原、血清甲胎蛋白、肿瘤大小、包膜形成、肝外转移及癌灶数目无关 (P >0 .0 5 ) ,与组织分化 ,癌栓形成有关 (P <0 .0 5 )。CyclinE在侵袭转移组较非侵袭转移组表达增高 (P <0 .0 5 )。.结论 CyclinE与肝细胞癌的发生 ,分化及侵袭转移有关 ,检测其表达有助于协助临床诊断治疗及判断预后。  相似文献   

2.
目的 检测肝细胞癌(HCC)组织中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的表达。方法 用免疫组织化学(SP)的方法,检测51例HCC中β-HCG的表达。结果 51例HCC中有42例呈阳性,占82%;β-HCG的表达与血清AFP水平、肿瘤大小、单发或多发、是否伴有肝硬化和坏死、分化程度、门静脉癌栓形成、复发、肝外转移等均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 HCC组织可以表达β-HCG,这种表达与肝癌的生物学行为可能无明显关系。  相似文献   

3.
应用分子杂交法,研究c-met mRNA在人肝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Northern blot结果表明,癌组织中有16例表达,癌周肝中有12例表达。c-met在肝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与癌周肝组织中的表达无显著差异(P>0.05)。经统计学处理发现c-met和HCC分化程度、分期、大小、HBsAg、AFP、门静脉癌栓间无显著相关(P>0.05)。研究结果表明.c-met基因可能在肝癌形成及转移过程中起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抑癌基因PTEN与MMP-9在肝细胞性肝癌(HCC)中表达意义及两者与肝癌侵袭性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67例HCC及癌旁组织中PTEN与MMP-9表达,并分析两者与肝癌临床病理特征、侵袭性的关系。结果HCC中PTEN表达强度明显弱于癌旁组织,而MMP-9阳性表达强度明显高于癌旁组织,且两者间呈负相关;肝癌组织分化程度、侵袭性与PTEN表达呈负相关,而与MMP-9表达呈正相关。结论PTEN、MMP-9的表达一定程度上反映HCC分化和侵袭性强弱;PTEN缺失可引起MMP-9表达增加,在HCC侵袭、转移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5.
CD146与VEGF在人肝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该研究旨在观察人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组织中CD146与VEGF的表达及其关系,探讨它们在HCC中与血管生成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60例HCC癌组织及癌旁肝组织中CD146、VEGF的表达情况,用CD34标记免疫组化法检测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分析它们的表达与临床病理指标的关系.结果 CD146、VEGF在癌组织中的阳性率分别为66.67%和63.33%,而在癌旁组织中的阳性率分别为30%和33.33%,癌组织与癌旁组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癌组织的MVD为54.92±8.55/200倍视野,癌旁组织的MVD为21.36±6.63/200倍视野,两者差异有显著性(P<0.05).与癌旁组织相比,癌组织中CD146、VEGF表达及MVD明显增加.CD146在人肝癌组织中的表达与临床分期、门静脉癌栓及肝外转移明显有关,而与术后复发、肿瘤个数、肿瘤直径、血清AFP水平及肿瘤分化程度无明显关系.VEGF在人肝癌组织中的表达与术后复发、肝外转移、临床分期、门静脉癌栓、肿瘤直径相关,而与肿瘤个数、血清AFP水平及肿瘤分化程度无明显关系.在癌组织中MVD与CD146、VEGF的表达呈正相关,CD146与VEGF亦呈正相关.结论 肝癌组织中CD146及VEGF高表达,与肿瘤血管形成和转移密切相关,分析它们的表达有助于综合判断HCC的预后.  相似文献   

6.
肝细胞癌syndecan-1和EMMPRIN的表达及其临床病理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carcinoma,HCC)syndecan-1和EMMPRIN蛋白表达的临床病理意义。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51例HCC组织中syndecan-1和EMMPRIN的表达,分析两种表达与HCC患者血清AFP水平和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单发还是多发、肿瘤大小、有否合并肝硬化、肿瘤坏死、组织分化程度、门静脉癌栓形成、肝外转移和预后等生物学行为的关系。结果51例HCC组织中,syndecan-1和EMMPRIN阳性率均为55%;在42例癌旁肝组织中上述两者的阳性率分别为55%和50%。HCC组织中syndecan-1表达与癌细胞的高分化和无肝外转移密切相关(P分别为0.001和0.014)。HCC组织中EMMPRIN蛋白的表达与各临床病理指标均无关(P>0.05)。结论HCC组织中syndecan-1表达可能影响肿瘤侵袭和转移的能力,而EMMPRIN在HCC组织中的表达可能对肿瘤侵袭和转移的作用不大。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在肝癌中的表达及与肝癌侵袭转移的关系.方法 收集非肝癌的肝脏组织15例,肝癌并伴门静脉转移的癌组织30例,按病理分化程度分为3组:低分化组、中分化组和高分化组.采取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肝癌组织中α-SMAmRNA的表达和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检测α-SMA在癌组织及门静脉癌栓组织的表达.结果 RT-PCR结果显示α-SMA在所有肝癌组织中均呈阳性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显示α-SMA在对照肝脏、肝癌组织和门脉癌栓组织的表达值分别为125.69±29.17、187.43±17.66、218.70±13.52,方差分析显示α-SMA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门脉癌栓组表达最高;按照肝脏病理分为3组:低分化组、中分化组和高分化组,表达值分别为237.14±25.83、190.57±19.90、165.67±22.64,方差分析显示α-SMA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低分化组表达最高.结论 α-SMA在肝癌中表达明显增加,特别是门静脉癌栓组及低分化组,与肝癌的侵袭、转移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肝细胞癌 (HCC)中FHIT基因的表达。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 (SP法 )检测 4 0例HCC及其癌旁组织、32例肝外伤后正常肝组织中FHIT的表达情况。结果  4 0例HCC中有 1 1例FHIT表达缺失 ,而相应的癌旁组织中只有 2例FHIT蛋白表达缺失 ;正常肝组织中全部呈阳性表达 ;HCC组织中FHIT蛋白缺失率显著高于相应癌旁及正常肝组织 (P <0 .0 1 ) ,并与肿瘤的病理学分级、TNM分期、门静脉癌栓及HBsAg阳性表达有密切关系 (P <0 .0 5 )。结论 FHIT蛋白的缺失与HCC的发生、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肝细胞癌(HCC)中诱骗受体3(DcR3)表达和意义及与细胞凋亡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二步法和TUNEL技术对62例HCC组织和配对癌旁组织、15例正常肝组织进行DcR3和细胞凋亡检测.结果 44例HCC中DcR3表达、阳性表达率为70.97%,配对癌旁组织为20.96%,正常肝组织无阳性表达,HCC中DcR3表达明显高于其他组(P<0.01),门静脉癌栓形成组中DcR3表达高于阴性组(P<0.01).HCC、癌旁和正常肝组织凋亡指数(AI)分别为3.52±1.65、6.08±1.71和6.87±1.78,HCC与后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DcR3阳性表达组中AI明显低于阴性组(P<0.01).结论 DcR3在HCC呈稳定高表达,与癌细胞凋亡相关,可能参与HCC的发生和影响肿瘤的预后.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纤黏连蛋白(fibronectin,FN)和张力蛋白同源基因蛋白(phosphatase and tensin homology deleted on chromosome ten,PTEN)在原发性肝细胞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s,HCC)组织中的表达及与其临床病理特征间的关系。方法采用Western blot及免疫组化方法检测83例HCC组织及其癌旁组织、47例肝硬变组织和11例正常肝组织中FN及PTEN的表达情况,并分析FN及PTEN的表达与HCC临床病理特征间的关系。结果 HCC癌组织中FN蛋白表达阳性率明显高于癌旁组织、正常肝组织及肝硬变组织(P0.05),而PTEN蛋白的表达结果与之相反(P0.05);癌旁组织中FN蛋白表达阳性率亦高于肝硬变组织及正常肝组织(P0.05),PTEN蛋白的表达结果与之相反(P0.05)。在合并癌栓、伴淋巴结转移、AFP阳性及肿瘤病灶多发的HCC癌组织中FN蛋白表达阳性率较高(P0.05),而FN蛋白在HCC癌组织中的表达与患者性别、年龄、HBs Ag状态、肿瘤分化程度及大小均无关(P0.05)。在高-中分化HCC、合并癌栓、AFP阳性、伴淋巴结转移和肿瘤直径≥2 cm的HCC癌组织中PTEN蛋白表达阳性率较低(P0.05),而PTEN蛋白在HCC癌组织中的表达与患者性别、年龄、Hbs Ag状态及肿瘤数目无关(P0.05)。结论 FN和PTEN在HCC癌组织中异常表达,其在HCC的发生、发展和侵袭转移中可能起一定的促进或抑制作用。两者异常表达可作为HCC恶性程度和侵袭转移的分子生物学标志物。  相似文献   

11.
NET-1、PCNA在肝细胞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2.
肝细胞癌Tenascin蛋白和微血管密度检测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细胞外基质Tenascin(TN)在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中的表达,探讨TN对HCC肿瘤微血管生成、浸润、转移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63例HCC癌组织、癌旁组织及15例肝炎后肝硬化组织、10例正常肝组织中TN表达,同时检测HCC组织微血管密度(CD105-MVD),分析TN表达与HCC病理学特点及肿瘤微血管生成的关系.结果:HCC组织TN阳性率65.1%,癌旁组织69.8%,肝硬化组织20.0%,正常肝组织无阳性表达;HCC组织及癌旁组织TN表达阳性率及表达强度评分显著高于肝硬化组织及正常肝组织(χ2=27.67,P<0.01;F=12.82,P<0.01);HCC组织TN表达阳性率与癌旁组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25,P>0.05);TN表达与HCC的组织学分级,病灶数量,有否包膜浸润、肿瘤转移及肿瘤微血管生成密切相关.结论:HCC组织TN的表达上调促进了肿瘤的新生血管形成,导致术后肿瘤的早期复发和转移;HCC组织TN检测可有效反映其恶性程度、浸润、转移及预后.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micro RNA-616(mi R-616)在肝细胞癌(HCC)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实时定量PCR检测80例HCC患者的肿瘤组织与癌旁组织标本,以及正常肝细胞与不同分化程度的HCC细胞mi R-616表达;分析mi R-616表达与HCC患者临床病理因素及预后的关系;观察HCC细胞过表达或抑制mi R-616表达后侵袭及转移能力的变化。结果:与癌旁组织比较,HCC组织中mi R-616的表达明显升高,且复发患者明显高于非复发患者,有转移患者明显高于无转移患者(均P0.05);所有HCC细胞株的mi R-616表达均明显高于正常肝细胞,且在高侵袭性HCC细胞株中的表达明显高于低侵袭性HCC细胞株(均P0.05);mi R-616表达与HCC患者是否存在门静脉癌栓、Edmondson-Steiner分级、TNM分期有关(均P0.05);mi R-616表达是影响HCC患者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mi R-616高表达患者的总生存率和无病生存率均明显低于mi R-616低表达患者(均P0.05)。HCC细胞过表达mi R-616后侵袭迁移能力明显增强,mi R-616表达抑制后侵袭迁移能力明显减弱(均P0.05)。结论:mi R-616在HCC中表达升高,且mi R-616高表达与HCC不良预后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4.
RhoC基因在肝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RhoC基因与肝细胞癌 (HCC)的发生发展和侵袭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RT PCR)在半定量水平检测 2 5例HCC及其相对应的癌旁肝组织和 4例门静脉主干癌栓或肝外转移灶中RhoCmRNA的表达 ;同时采用PCR产物单链构象多态性 (PCR SS CP)银染法检测RhoC基因的突变情况。结果本组 2 5例HCC中RhoCmRNA的表达较癌旁肝组织高 ,其光密度比值分别为 1 8± 1 1和 1 0± 0 7,P <0 0 1,差异有显著意义 ;4例门静脉主干癌栓或肝外转移灶中的RhoCmRNA的表达较相对应的肝内肝癌病灶高 ,其光密度比值分别为 3 3± 0 5和 2 0± 0 7,P <0 0 1,差异有显著意义 ;将 2 5例HCC分为RhoC基因过表达组和高表达组后发现 ,过表达组中肝癌细胞分化较差 ,静脉受侵严重 ,且以结节性肝癌居多 (P <0 0 5 ) ;而 2 5例HCC经PCR SSCP银染法分析未发现异常泳动条带。结论RhoC基因与HCC的发生发展和侵袭转移密切相关 ,且可能是通过表达升高而非突变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人肝细胞性肝癌(HCC)细胞株和组织中胃泌素受体(GR)的表达和临床病理学意义.方法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 检测四种人HCC细胞株和25例人HCC组织中GR的表达.结果 显示在较高一抗浓度下,三种人HCC细胞株可见GR阳性表达,表达强弱为SMMC一7721>HepG2>QGY-7701,在人HCC组织中GR的阳性表达率为56%(14/25).但GR的表达与病人性别、年龄、临床分期、有否乙肝后肝硬化、肿瘤大小均无明显相关性.有脉管癌栓组与无脉管癌栓组显示出GR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肝细胞肝癌中存有胃泌素受体表达.是否具有内分泌治疗意义尚须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内皮细胞分化基因-1(EDG-1)、丝切蛋白-1(CFL-1)在原发性肝细胞癌(HCC)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和两者之间的相互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EDG-1、CFL-1在57例原发性肝细胞癌组织(实验组)及15例癌旁组织(对照组)中的表达,并与临床病理资料进行比较分析.随访所有病例术后的生存时间,并进行生存分析.结果 EDG-1 、CFL-1阳性表达分别为54.4% (31/57)和66.7% (37/57),均明显高于正常肝组织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呈正相关(P<0.05).EDG-1、CFL-1在肿瘤转移组及低分化组中的表达阳性率明显高于无肿瘤转移组及高+中分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OX多因素回归分析的结果提示,肿瘤转移、癌栓、病理分型、EDG-1及CFL-1的表达为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结论 EDG-1 、CFL-1可能作为判断HCC恶性程度的预测指标,其表达水平有助于评价肝细胞癌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7.
探讨肝细胞癌(HCC)组织中唾液酸化Lewis X(SLeX)和纤黏连蛋白(FN)表达及意义。应用免疫组化染色EliVision~(TM)plus二步法对HCC组织140例、癌旁肝组织30例、正常肝组织10例进行SLeX和FN蛋白表达检测,结合随访资料进行分析。SLeX在HCC组织中阳性率显著高于癌旁肝组织和正常肝组织,低分化、有转移和5年死亡患者阳性率显著高于高分化、无转移和5年生存患者;FN在HCC组织中阳性率显著低于癌旁肝组织和正常肝组织,低分化、有转移和5年死亡患者阳性率显著低于高分化、无转移和5年生存患者。SLeX与FN表达呈显著负相关,两者联合检测有助于判断HCC生物学行为及预后。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CD15s和CD138表达与肝细胞癌(HCC)转移和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1990年2月至2006年5月110例肝细胞癌组织中CD15s和CD138蛋白表达状况,并结合随访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CD15s和CD138在HCC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9.1%和46.4%。CD15s阳性表达的HCC转移率高(P0.05),分化程度及患者5年存活率低(P0.05);CD138阳性表达的HCC转移率低(P0.05),分化程度及患者5年存活率高(P0.05)。CD15s表达与CD138表达呈负相关(P0.05)。结论 CD15s和CD138表达与HCC转移和患者生存期密切相关,检测CD15s和CD138蛋白的表达可作为判断HCC预后有价值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9.
新生血管生成与肝细胞癌侵袭、转移和预后的关系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肝细胞癌 (HCC)新生血管生成与临床病理指标的关系及其可否用于预测HCC侵袭、转移和预后。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 ,检测了 2 0例正常肝组织、2 0例肝硬化组织、85例HCC及癌旁组织中CD34的表达 ,以及HCC的微血管密度 (MVD)。结果 CD34的染色定位在血管内皮细胞上 ,HCC窦样血管CD34表达为强阳性 ;除门管区小血管分支及中央静脉外 ,癌旁肝组织、肝硬化组织、正常肝组织基本不表达CD34 ;HCC的MVD范围 (18~ 36 0 ) / 0 74mm2 、(15 6 5±6 2 4) / 0 74mm2 。HCC的MVD与肿瘤大小、病灶数目、分化程度、门静脉瘤栓形成、包膜状况均有显著关系 (P <0 0 5或 0 0 1) ;与HBsAg是否阳性、术前AFP水平无关 (P >0 0 5 ) ;与预后亦有关 ,少血管组(MVD <15 6 )预后显著优于多血管组 (MVD≥ 15 6 ) ,术后平均无瘤生存期少血管组为 5 3个月 ,多血管组为 14个月 ,(P <0 0 0 1)。结论 CD34的表达反映了HCC的新生血管化 ,与HCC的发展有关。MVD可作为判断HCC侵袭、转移和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细胞因子信号转导抑制因子1(SOCS1)和原癌基因c-myc在肝细胞癌(HCC)组织中的表达及二者在HCC中的相互作用。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SOCS1蛋白和c-myc蛋白在41例HCC癌组织、癌旁组织和11例正常肝组织中的表达;采用RT-PCR技术检测上述组织中SOCS1mRNA的表达水平;分析临床、病理资料。结果:HCC癌组织中SOCS1蛋白阳性率和SOCS1mRNA的表达水平明显低于癌旁组织和正常肝组织(P〈0.01),SOCS1蛋白在低分化HCC癌组织中的阳性率较高分化HCC癌组织明显减低(P〈0.01)。HCC转移组SOCS1蛋白表达阳性率较未转移组低(P〈0.05)。HCC癌组织中c-myc蛋白明显高于癌旁组织和正常肝组织;在HCC癌组织中SOCS1蛋白表达强度与c-myc蛋白表达强度呈负相关(P〈0.01)。结论:SOCS1在HCC癌组织中表达下调,可能通过一系列途径造成c-myc的激活,从而造成肿瘤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