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肋间血管神经束移位脊髓内治疗截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2.
3.
背景:T12以上脊髓节段损伤截瘫,由于失去了与高级中枢的联系而无自立排尿排便功能。目的:采用带血管肋间神经移位与S2~4神经根行选择性束间吻接重建截瘫患者的尿便功能。设计:自身前后对照观察。对象:选择1990-01/2000-12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骨科T9~L2平面外伤性截瘫患者30例。截瘫平面T9~T11者17例,T12~L2者13例。全部患者均已施行过椎板减压内固定等手术,其中24例已再次手术取出内固定。单位: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骨科。方法:切取患者截瘫平面以上的两组正常的肋间神经及伴行肋间动、静脉(一般为7,8或9,10肋间神经)。T11以上者于锁骨中线将其切断,结扎远端后将近端游离至肋提肌外缘处,经肌下遂道转移至椎管内。取相应长度的腓肠神经剪成2段,一端与肋间神经端端束外膜联合缝合,另一端分开束组后与部分切断的S2~4神经根行选择性束间缝合;脊髓损伤平面为T11以下者,则于腹壁切口切取第10,11肋间神经或肋下神经,经侧腹壁隧道转移至腰部,用移植的腓肠神经与S1,2平面后路显露并选择性切断部分神经束的S2~4神经根相桥接。术后1,3,6,12,24个月及随访时评定患者的尿便功能;术前、术后进行尿流动力学检查。主要观察指标:①患者尿便功能评定结果。②患者尿流动力学检查。结果:30例患者,平均随访5年,均进入结果分析。①患者尿便功能评定结果:26例(86.6%)排尿、排便感觉恢复,23例(76.7%)恢复了排尿反射,19(63%)逼尿肌和尿道括约肌主动收缩功能恢复。②患者尿流动力学检查:术后最大尿流率、剩余尿量和逼尿肌最大收缩压均较术前有明显改善[(12.0±3.0)比(2.0±0.3)mL/s,(80±12)比(150±30)mL,(11.76±3.43)比(5.88±1.47)kPa,P<0.05];术后低顺应性9例,逼尿肌无反射7例;均较术前人数显著减少(术前依次为26,27例)。结论:采用带血管肋间神经移位与S2,3,4神经根行选择性束间吻接可重建部分截瘫患者的排尿排便功能和臀、会阴和外阴部感觉。  相似文献   

4.
神经干细胞移植治疗脊髓损伤截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一院神经外科梁鹏博士从人胚胎中分离得到的神经干细胞,在治疗截瘫脊髓大鼠的研究中取得了可喜的成效———截瘫鼠已能用后腿支撑体重、行走和爬坡。梁博士在导师刘恩重教授指导下,将神经干细胞植入截瘫脊髓大鼠体内后,连续观察6个月,组织学检查证实神经干细胞大鼠体内存活良好,能够向病变部位迁移并分化为成熟的细胞,未发现明显的免疫排斥现象。鉴于临床上尚无治疗脊髓损伤后导致瘫痪的有效方法,他们将进一步开展神经干细胞的移植替代治疗研究,希望在这一方面获得突破。神经干细胞移植治疗脊髓损伤截瘫  相似文献   

5.
背景:T12以上脊髓节段损伤截瘫,由于失去了与高级中枢的联系而无自立排尿排便功能。 目的:采用带血管肋间神经移位与S2,4神经根行选择性束间吻接重建截瘫患者的尿便功能。 设计:自身前后对照观察。 对象:选择1990-01/2000-12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骨科1扎平面外伤性截瘫患者30例。截瘫平面T9-T11者17例,T12-L2者13例。全部患者均已施行过椎板减压内固定等手术,其中24例已再次手术取出内固定。 单位: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骨科。方法:切取患者截瘫平面以上的两组正常的肋间神经及伴行肋间动、静脉(一般为7,8或9,10肋间神经)。T11以上者于锁骨中线将其切断,结扎远端后将近端游离至肋提肌外缘处,经肌下遂道转移至椎管内。取相应长度的腓肠神经剪成2段,一端与肋间神经端端束外膜联合缝合,另一端分开束组后与部分切断的S2,4神经根行选择性束间缝合;脊髓损伤平面为T11以下者,则于腹壁切口切取第10,11肋间神经或肋下神经,经侧腹壁隧道转移至腰部,用移植的腓肠神经与S1,2平面后路显露并选择性切断部分神经束的S2,4神经根相桥接。术后1,3,6,12,24个月及随访时评定患者的尿便功能;术前、术后进行尿流动力学检查。 主要观察指标:①患者尿便功能评定结果。②患者尿流动力学检查。结果:30例患者,平均随访5年,均进入结果分析。①患者尿便功能评定结果:26例(86.6%)排尿、排便感觉恢复,23例(76.7%)恢复了排尿反射,19(63%)逼尿肌和尿道括约肌主动收缩功能恢复。②患者尿流动力学检查:术后最大尿流率、剩余尿量和逼尿肌最大收缩压均较术前有明显改善[(12.0&;#177;3.0)比(2.0&;#177;0.3)mL/8,(80&;#177;12)比(150&;#177;30)mL,(11.76&;#177;3.43)比(5.88&;#177;1.47)kPa,P〈0.05];术后低顺应性9例,逼尿肌无反射7例;均较术前人数显著减少(术前依次为26,27例)。 结论:采用带血管肋间神经移位与S2,3,4神经根行选择性束间吻接可重建部分截瘫患者的排尿排便功能和臀、会阴和外阴部感觉。  相似文献   

6.
血管内栓塞治疗脊髓血管畸形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着重探讨脊髓血管畸形血管内栓塞治疗的临床护理经验。方法:对32例行血管内栓塞治疗的脊髓血管畸形患者进行围手术期的护理和观察。结果:25例患者双下肢功能及小便功能障碍有不同程度的改善。结论:合理的护理有助于脊髓血管畸形患者的恢复。  相似文献   

7.
背景: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具有调节细胞增殖、移行、分化和生存的作用,也可以下调已知轴突再生的抑制因子如蛋白聚糖等,帮助轴突克服这些抑制因子,对神经纤维再生有重要作用.目的:观察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联合周围神经移植治疗大鼠高位脊髓损伤的可行性及效果.方法:健康成年雌性SD大鼠108只随机抽签法分为自体神经组、自体神经联合生长因子组、高位脊髓横断组.咬除大鼠T_(8-10)棘突、椎板,显露硬膜囊,水平切断高位脊髓并切除3 mm,显微镜下确认无神经纤维相连.自体神经组、自体神经联合生长因子组取双侧第8~10对肋间神经各2 cm,将肋间神经交叉移植入高位脊髓缺损处(近端白质与远端灰质、远端白质与近端灰质),分别以纤维蛋白凝胶、含有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的纤维蛋白凝胶固定植入的肋间神经,缝合硬膜.高位脊髓横断组断端间旷置.术后90 d,行体感诱发电位及运动诱发电位检测观察神经电生理恢复情况.术后76 d,生物素葡聚糖胺顺行神经示踪观察运动传导束恢复情况.术后60 d,后肢BBB运动功能评分观察肢体运动恢复情况.结果与结论:高位脊髓横断组大鼠均未引出体感及运动诱发电位波形.自体神经组、自体神经联合生长因子组均可引出体感及运动诱发电位,自体神经联合生长因子组体感诱发电位及运动诱发电位的平均潜伏期和波幅、BBB评分均明显优自体神经组(P<0.01).自体神经组和自体神经联合生长因子组在损伤区有较多生物素葡聚糖胺标记阳性神经纤维通过,明显多于高位脊髓横断组(P<0.01),自体神经联合生长因子组多于自体神.经组(P<0.01).示自体周围神经移植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能更好地恢复高位脊髓损伤后大鼠肢体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8.
肋间神经植入损伤侧脊髓的电生理改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神经示踪方法(MEP)和脊髓电生理(SEP)检测探讨该方法对脊髓损伤修复的可行性,客观评价其价值,方法:本实验共高3组:A组(正常对照组)、B组(制作成脊髓半切损害模型将肋间神经植和缺损的脊髓处)、C组(在脊髓半切损害模型的脊髓缺损处植主可吸收的明胶海绵)。结果:B组经移植重建后,示踪剂注射处显色显示沿神经束向远、近端顺向和逆向运输、并以顺向显色较为明显。3个月后引MEP和SEP测定。B组与C组要比较,脊髓电生理功能有明显改善,其潜伏期和波幅均有不同程度的恢复。统计学处理(P<0.01)。结论:纵观脊髓扣佃肋间神经移植不仅可诱导和促进脊髓财生,而且再生的轴突可沿着肋间神经桥延伸到较远的距离,MEP和SEP在此方面可起到较为客观的评价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神经示踪方法(MEP)和脊髓电生理(SEP)检测探讨该方法对脊髓损伤修复的可行性,客观评价其价值。方法本实验共设3组:A组(正常对照组)、B组(制作成脊髓半切损害模型将肋间神经植入缺损的脊髓处)、C组(在脊髓半切损害模型的脊髓缺损处植入可吸收的明胶海绵)。结果B组经移植重建后,示踪剂注射处显色显示沿神经束向远、近端顺向和逆向运输,并以顺向显色较为明显。3个月后引MEP和SEP测定。B组与C组相比较,脊髓电生理功能有明显改善,其潜伏期和波幅均有不同程度的恢复。统计学处理(P<0.01)。结论纵观脊髓损伤肋间神经移植不仅可诱导和促进脊髓再生,而且再生的轴突可沿着肋间神经桥延伸到较远的距离。MEP和SEP在此方面可起到较为客观的评价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远节断指不能常规再植时的补救治疗方法,讨论其血循环重建和皮肤感觉功能恢复的机制及其手术操作要点。方法:彻底清创,克氏针内固定,松解、游离近端血管神经束植入到远端指腹皮下,缝合一针牵拉固定,原位缝合断指伤口,打包加压包扎3周。结果:本组37例,41指,1趾。34指及1趾安全成活,伤指(趾)在外观和功能上恢复满意,指端皮肤感觉恢复,两点辨别觉小于10mm。另7例远端部分坏死。结论:用原位缝合  相似文献   

11.
脊髓血管畸形的DSA分析及血管内栓塞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评价血管造影对脊髓血管畸形的诊断及栓塞治疗价值。方法:16例脊髓血管畸形病人做了选择性脊髓血管造影检查,确诊后进行血管内栓塞治疗。结果:根据DSA显示的异常血管的部位、形态、分布和供血动脉及引流静脉情况将其分为三型:髓内动静脉畸形4例;髓周动静脉瘘4例;硬脊膜动静脉瘘8例。栓塞治疗后,13例获得较满意效果,2例无变化。在2个月至3年的随访期间,13例临床症状有改善。结论:脊髓血管造影是诊断脊髓血管畸形的可靠依据,可清晰显示畸形血管及供血动脉和引流静脉。栓塞治疗是一种创伤小、并发症少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本文采用溘Magic微导管技术,对43例中枢神经系统血管病变及巨大富血管颅内肿瘤共计48例次行血管内栓塞治疗。对该高新技术前术护理,特别是术中配合测与护理等有关问题进行了经验总结及探讨。  相似文献   

13.
脊髓内血管母细胞瘤1例谭进(兴化市人民医院江苏225700)患者女性,28岁。因双下肢麻木三年加重,伴行走困难,胸背痛半年入院。曾于某院作MRI示:T5、6平面髓内占位,伴脊髓空洞形成,手术切除病灶。病理检查:送检暗红色组织3cm×2cm×1cm,切...  相似文献   

14.
脊髓内-脊髓外神经鞘廇极为罕见,现报告1例如下。病例报告患者,女,52岁,农民。3年前自觉左下肢麻木,尔后右下肢麻木,1年后有尿频尿急现象。近1年来,下肢麻木向上肢发展,亦先左侧后右  相似文献   

15.
王兴  王伟  黄思庆  李鹏  钟琪 《华西医学》2009,24(2):485-486
患者,男性,26岁,因左下肢无力1年,加重伴双下肢麻木3个月入院。入院前1年,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左下肢无力,无腰腿痛,无双下肢感觉障碍,无大小便障碍,3个月前患者左下肢无力加重,行走不灵活,同时偶发双下肢稍麻木感,无大小便障碍,之前诊断为“神经元病”,治疗无好转,于2008年10月28日就诊入院。入院查体:患者生命体征平稳,心肺腹无异常,脊柱四肢无畸形。  相似文献   

16.
应用作业疗法对脊髓损伤性截瘫患者进行康复医疗20例,其病程3个月~2年。完全截瘫19例;不完全截瘫1例;颈髓损伤3例;胸髓损伤13例;腰髓损伤3例;马尾神经损伤1例。治疗结果:显效者11例(55%);有效者7例(35%);无效者2例(10%)。总有效率为90%。  相似文献   

17.
肋间神经阻滞联合肋间神经冷冻用于开胸术后镇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开胸术后镇痛对病人恢复及避免肺部并发症的发生有重要的意义.肋间神经冷冻镇痛操作简便,疗效确切,对大多数病人能提供很好的术后镇痛,但有个别病人可出现镇痛不完全.本研究联合肋间神经阻滞和肋间神经冷冻镇痛方法用于开胸术后镇痛,取得优异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患者男 ,6 7岁 ,因“右腿麻木无力 5个月 ,加重伴双下肢瘫痪 2个月”收住院。患者于 2 0 0 0年元月背部撞击后右背部两肩胛间下缘钝痛 ,咳嗽时加重 ;右小腿下端无力 ,行走时更为明显 ;肌肉纤颤 ,间歇跛行。除上述症状进行性加重外 ,左下肢麻木 ,行中药及针灸治疗半个月后肌力稍改善。为了进一步诊治 ,行X线胸椎正侧位片和 3次行胸椎CT ,均报告T7~ 9椎体骨质增生。在门诊牵引治疗 ,牵引 2d后背部肩胛骨之间钝痛 ,胸部重压感减轻 ,第 3次牵引后病情突然加重 ,表现为双下肢活动受限 ,背部剧痛 ,腹部有束带感 ,且大小便失禁 ,不能坐起。 2…  相似文献   

19.
郎黎薇 《护士进修杂志》2001,16(11):F004-F004
介入神经放射学是利用微创的手术方法 ,在X线监视下对中枢神经系统的某些疾病进行直接治疗 ,是近年来发展较为迅速的新型学科。神经血管内治疗是微侵袭神经外科的一项新技术。介入治疗解除了病人因惧怕手术而造成的一系列心理压力 ,而且因为住院时间短 ,创伤小 ,并发症少 ,手术后恢复快 ,病人及家属容易接受。1 适应症脑动脉瘤、脑、脊髓动静脉畸形 (AVM)、外伤性颈内动脉海绵窦瘘 (TCCF)、硬脑膜动静脉瘘(DVAF)等。2 材料永久性栓塞物质 :NBCA、GDC(丁氰脂 )等。3 禁忌症3 1 严重出血倾向者。3 2 严重的动脉硬化及…  相似文献   

20.
神经移位术通过将原功能次要或能被代偿的自体周围神经移位,并与损伤的关键部位神经缝合,重建损伤部位神经功能,以恢复脊髓损伤性瘫痪患者部分感觉和运动功能。全面了解神经移位术治疗脊髓损伤性瘫痪的机制、发展、术式及适应症对临床治疗很有必要。本研究对国内外文献中有关脊髓损伤性瘫痪功能重建主要的神经移位术进行综述,为脊髓损伤性瘫痪的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