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患者女,39岁。近1个月来无明显诱因出现头痛,间断性发作,可自行缓解,伴视物模糊.恶心、呕吐。既往有梅毒史2年。体检:神志清楚.视力下降,以左眼明显.左侧面部浅感觉减退.角膜反射正常.无面瘫,左侧肢体浅感觉减退,四肢肌力,肌张力正常,病理反射未引出。实验室检查:脑脊液梅毒抗体检测(PA法)阳性。  相似文献   

2.
3.
目的探讨梅毒性树胶肿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特征,提供早期诊断依据及非手术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临床和实验室确诊的1例梅毒性树胶肿患者的有关临床资料,结合文献对其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进行探讨。结果患者以头痛为主要症状,血及脑脊液的快速血浆反应素试验(RPR)和梅毒螺旋体明胶抗体试验(TPPA)阳性,脑脊液细胞数及蛋白含量增高,CT及MRI示左额叶占位,诊断为梅毒性树胶肿,经大剂量水剂青霉素治疗后症状消失,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恢复正常,随访1年未见复发。结论颅内梅毒性树胶肿罕见,诊断需结合梅毒感染史、临床表现、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综合分析,水剂青霉素是目前治疗梅毒性树胶肿的最好选择,疗效满意。脑脊液中细胞计数及蛋白含量是疗效观察的敏感指标,CT或MRI是诊断、鉴别诊断及疗效判断的重要辅助检查。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神经梅毒的发病特点,治疗方法和预后。方法通过分析2014-2018年诊治的9例神经梅毒临床资料,证实神经梅毒临床表现的多样性及树胶肿病例影像学具有特异性表现。结果 9例病例中,7例男性,平均年龄56岁,2例女性,平均年龄29岁。病程4天-1年。临床表现多样,包括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下降及其他精神症状,脊髓损害,听力下降,脑梗塞及癫痫发作等。所有病例血清及脑脊液梅毒抗体检查提示均为阳性。腰穿脑脊液检查,7例表现白细胞数增高,8例表现为蛋白增高。头颅MR表现为非特异性缺血灶4例,急性脑梗死1例,多发异常信号3例(其中两例表现为梅毒树胶肿)。诊断明确后予青霉素或头孢曲松驱梅治疗,临床症状好转,2例多发异常信号者病灶消失。结论中老年男性是神经梅毒高危人群,但年轻女性发病不容忽视。因具有复杂多变的临床表现,临床误诊和漏诊率较高,但明确诊断规范治疗后,多可获较好疗效,故对可疑病例,尤其是缺乏常见脑血管病危险因素的卒中病人应及时完善梅毒血清学抗体及脑脊液和影像学检查,并规范驱梅治疗,从而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5.
娄纪祥  李军 《医学影像学杂志》2010,20(10):1519-1519,1523
患者男性.36岁。因“左侧肢体运动障碍伴头痛呕吐2天”入院。四年前有类似病史.在家休息1天后自行好转,否认不洁性生活史和皮肤病.患者人院前2天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左侧肢体麻木伴乏力.伴头晕.恶心.呕吐.头痛.因患者四年之前有类似症状.休息1天后好转.  相似文献   

6.
神经梅毒的磁共振成像表现(附二例报告)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目的:提高对神经梅毒MRI表现的认识。方法:1例血清密螺旋体抗体阳性的患者经手术后病理证实为脑梅毒树胶肿;另1例患者脑脊液梅毒抗体检测(PA法)阳性,经内科治疗后临床症状消退。2例均行MRI检查。结果:2例脑梅毒树胶肿的MRI表现较典型,T1WI示:病灶为低信号或等、低混杂信号灶,呈类圆形,直径约2.0-2.5cm,位于大脑皮层及皮层下,周围水肿明显;T2WI示:病灶为高信号或等、高、低混杂信号灶;钆喷替酸葡甲胺(Gd-DTPA)增强T1WI示病灶呈不规则环形强化,邻近脑膜强化,且最大病变层面显示病变的边缘与周围脑膜以钝角相交。结论:神经梅毒确诊一般需依赖实验室检查或病理组织学检查,但出现MRI高度怀疑的征象对早期发觉和诊断该病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7.
CT诊断迟发性神经梅毒一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神经梅毒系患者感染梅毒后梅毒螺旋体侵犯神经系统引起不同神经症状的1种疾病,神经梅毒的MRI及CT表现仅有少量文献报道,现报告经CT检查及手术病理证实的迟发性神经梅毒(梅毒树胶肿)1例。  相似文献   

8.
本综述了外周性和中枢性嗅觉功能障碍的神经影像学表现。  相似文献   

9.
_目的:探讨 AIDS 合并神经梅毒(NS)的影像学特点,提高对 AIDS 合并神经梅毒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临床证实的10例 AIDS 合并神经梅毒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结果:10例患者中脑膜血管型5例,脑膜型、麻痹性痴呆各2例,树胶肿型1例。脑内共发现23处病灶,其中病灶分布于额叶和颞叶各5处,半卵圆中心4处,顶叶、枕叶和基底节各3处,4例存在脑萎缩。增强扫描脑膜型 NS 呈脑回样脑膜强化,脑膜血管型病灶呈斑片样及脑回样强化,树胶肿型病灶呈结节状不均匀强化,麻痹性痴呆患者伴有脑萎缩。经过正规抗梅毒治疗后10例患者症状均有所好转。结论:AIDS合并神经梅毒的影像表现多样,早期诊断需综合分析影像及实验室检查资料。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神经梅毒的MRI表现。方法:1例血清和脑脊液密螺旋体抗体检测阳性,经青霉素治疗后临床症状消退。另1例血清密螺旋体抗体阳性手术后病理证实为脊髓梅毒树胶样肿。2例均行MRI检查。结果:1例脑实质性梅毒表现为右侧颞叶内侧T1WI呈略低信号,T2WI呈均匀高信号,DWI及FLAIR呈高信号。1例脊髓树胶样肿表现为T1WI为低信号或等、低混杂信号灶,呈类圆形,T2WI为等高混杂信号灶;钆喷替酸葡甲胺(Gd-DTPA)增强T1WI示病灶呈不规则环形强化,并与背侧脊膜以钝角相交。结论:神经梅毒的MRI表现多种多样,对其的认识很重要以达到早期诊断和治疗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颈椎不稳症的影像学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50例经临床证实的颈椎不稳症患者的X线平片、CT和MRI检查资料。结果50例中上颈椎不稳16例,其中,寰枕关节不稳2例,表现为枕底—齿突线和斜坡—齿突线不连续,14例为寰枢关节不稳,其中,寰枢关节脱位7例;下颈椎不稳34例,其中,前屈不稳20例,后伸不稳14例。结论X线平片、CT和MRI综合分析能对颈椎不稳症作出准确的诊断。  相似文献   

12.
神经梅毒的MRI特点及SPECT脑灌注成像的表现三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提高对神经梅毒的MRI特点的认识,并探讨SPECT脑灌注成像技术在神经梅毒的诊断和治疗中的作用.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确诊的3例神经梅毒患者的有临床资料,包括头颅MRI和SPECT脑灌注成像的资料.结果 3例患者的头颅MRI表现各有特点:1例患者表现为右顶叶占位病变,另2例患者主要表现为脑实质多发性斑点状缺血性改变,其中麻痹性痴呆患者伴有脑萎缩.SPECT检查3例患者的脑血流,都表现出局部脑血流降低.结论 头颅MRI是神经梅毒患者影像学检查首选技术,对血清学复发和治疗后随访的神经梅毒患者可进行SPECT脑血流检查.  相似文献   

13.
目的提高对颅内混合瘤影像学表现的认识,丰富诊断学知识。材料与方法7例颅内混合瘤均经手术病理证实,其中脑膜瘤和胶质母细胞瘤的混合瘤2例,脑膜瘤和垂体瘤的混合瘤2例,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和血管母细胞瘤的混合瘤1例,胆脂瘤和黑色素瘤的混合瘤1例,垂体瘤和脑膜瘤的混合瘤1例。回顾性分析此7例混合瘤的CT、MRI表现。结果颅内混合瘤的CT、MRI表现酷似脑膜瘤、胶质瘤和垂体瘤等,不熟悉此类肿瘤的临床和病理知识,可错诊为常见肿瘤。对照临床和手术病理改变,可发现有4例混合瘤的CT、MRI显示在同一部位的同一肿瘤有两种肿瘤表现特点。结论颅内混合瘤无特征性CT、MRI表现,对于酷似脑膜瘤、胶质瘤和垂体瘤等,高度可疑混合瘤者,应结合临床考虑诊断。  相似文献   

14.
1047例骨转移瘤的影像学诊断   总被引:59,自引:2,他引:57  
目的:分析1047例骨转移瘤X线、放射计算机体层摄影(ECT)、CT及MRI表现,并比较其敏感性及特异性。材料和方法:原发肿瘤主要为肺癌(28.75%),乳腺癌(12.03%)及鼻咽癌(5.06%)等,27.03%来源不明。X线诊断988例,ECT检查126例,CT扫描97例,MRI扫描47例。结果:X线显示骨转移部位为脊椎、肋骨、四肢近段及颅骨。ECT表现多骨多处浓集灶(82.54%)或单发浓集灶(16.67%),仅1例表现为稀疏病灶。MRIT1WI表现低信号(80.85%)或其他异常信号(19.15%);T2WI呈高信号(68.85%)或其他异常信号(31.15%)。结论:MRI及ECT敏感性高于CT和X线。MRI、CT及X线特异性高于ECT。骨转移瘤首选ECT并结合X线检查,必要时做CT或(和)MRI检查。  相似文献   

15.
淋巴管瘤的影像诊断   总被引:28,自引:2,他引:28  
探讨淋巴管瘤CT和MR表现及影这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搜集经病理证实的12例淋巴管瘤,小儿3例,成人9例;CT扫描11例,MR扫描1例,回顾性分析其CT及MR表现,并与手术、病理结果结果。  相似文献   

16.
脑裂畸形的CT,MRI诊断(附24例报告)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结合脑裂畸形的病理改变分析其CT、MRI表现特点,并比较两种检查方法对该病的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分析24例脑裂畸形资料,其中CT20例,MRI4例。结果:CT、MRI上特征性表现为由灰质相衬的裂隙横跨半球,内达侧室,外达脑表面。裂隙内端多数有侧室外壁的憩室状突起,外端脑表面开口处均有楔形或扇形扩大。所衬灰质与大脑皮层连续,CT上与皮层等MRI能良好显示脑裂畸形的病理解剖特征,且MRI优  相似文献   

17.
室管膜下室管膜瘤的影像学诊断(附三例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室管膜下室管膜瘤的CT及MRI特征。方法 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室管膜下室管膜瘤3例,回顾分析其CT及MRI表现。结果 室管膜下室管膜瘤的特征表现为:(1)幕上肿瘤位于侧脑室内孟氏孔附近,CT平扫呈等密度或低密度,很少显示钙化及坏死;(2)MRT1WI示肿瘤呈等、低信号,其内可见多数微囊状更低信号区,肿瘤飘浮于侧脑室中;T2WI示肿瘤呈均匀高信号;(3)CT、MR增强扫描,病灶未见强化征象。结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提高对胃黏膜巨肥厚症CT表现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病理证实的4例胃黏膜巨肥厚症临床和CT资料,对其临床表现、影像学表现进行总结,对病因、病理及诊断进行讨论。结果 胃黏膜巨肥厚症4例,其中局限型1例,弥漫型3例,CT表现特点为黏膜皱襞增粗,呈息肉状、指状、脑回状甚至瘤状,但基底部的胃壁厚度在正常范围。结论 采用合适的检查技术,CT可以显示胃黏膜巨肥厚症特征的CT表现,对该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有  相似文献   

19.
累及咽旁间隙的肿物的影像学特征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目的:分析累及咽旁间隙肿物的影像学特征。材料与方法:总结分析了19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累及咽旁间隙肿物的MRI、CT、MRA和DSA表现。包括腮裂囊肿4例、颈静脉球瘤3例、颈动脉体瘤4例、神经鞘瘤3例、鼻咽癌侵入咽旁间隙5例。15例行MRI检查、9例行CT扫描、3例行MRA检查、5例行DSA检查。结果:MRI对肿块的大小、形态、位置、与周围组织的关系及继发改变能清晰显示,并可见具有特征性的副神经节瘤瘤内纡曲、匍行的低信号血管影。颈静脉球瘤的CT特征性表现是颈静脉孔的扩大和骨质破坏。MRA和DSA对肿瘤血管的显示十分清楚。结论:MRI对累及咽旁间隙肿物的诊断优于CT,若能结合CT、DSA、MRA等其他影像学技术,能更准确地评估病变的部位和性质。  相似文献   

20.
天幕脑膜瘤的影像诊断与病理对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天幕脑膜瘤的影像学表现。并与组织病理学对照。方法:搜集病理证实的天幕脑膜瘤32例,全部病例行MRI检查,其中增强扫描22例。18例CT检查中。行增强扫描13例。分析所有CT及MRI图像,并与手术病理结果对照。结果:本组病例的主要病理为纤维型,亦可见上皮型、血管瘤型、血管母细胞型。15例脑膜瘤位于幕下,9例跨天幕生长。8例位于幕上。天幕脑膜瘤具有脑膜瘤的典型影像学表现,MRI T2WI上肿瘤信号与病理类型有关。结论:天幕脑膜瘤具有典型的影像学表现.CT和MRI具有诊断价值。MRI比CT更加优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