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视觉电生理在外伤性前房积血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外伤性前房积血患者53例53眼.视力≥0.1为A组,视力<0.1为B组;对侧健眼为各对照组.对所检测的闪光视网膜电图(flashelectroretinogram F-ERG)的a、b波和图形视觉诱发电位(pattern visual evoked potential P-VEP)P100波的振幅和潜伏期的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受伤眼ERG的a、b波振幅与健眼比较都有明显下降(P<0.005).A、B两组间比较,B组振幅下降更明显(P<0.05),在B组a波下降幅度(P=0.003)较b波下降幅度(P=0.021)更大些.受伤眼ERG的a、b波潜伏期的变化仅在B组有轻度延长,与A组比较差异不明显(P=0.128).A、B两组的P-VEP P100波振幅下降,潜伏期延长,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并且A、B两组间的振幅比较(P=0.023)以及潜伏期比较(P=0.027)差异均有显著性.结论视觉电生理可作为判断外伤性前房积血时视觉功能检查的客观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2.
图形视觉诱发电位在弱视治疗中的应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弱视儿童治疗前后图形视觉诱发电位(P-VEP)P100波变化。方法选择43例(78眼)弱视儿童在治疗前后分别进行P-VEP检测,同期对30例正常儿童检测,将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发现弱视儿童P-VEPP100波振幅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潜伏期则比正常对照组明显延长,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1);弱视经治疗后P-VEP均有改善,重度弱视治疗前后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P-VEP是诊断弱视的可靠依据。儿童弱视治疗过程中定期检查P-VEP,能评价治疗效果,指导下一步治疗。  相似文献   

3.
儿童弱视图形反转视觉诱发电位P100波的变化特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正常与弱视儿童的图形反转视觉诱发电位(PR-VEP)的P100波差别及弱视眼经短期治疗后的P100波变化.方法选择弱视患儿36例(67眼)及正常儿童30例(60眼),采用丹麦DANTEC多导视觉电生理检测仪进行检查.结果正常组与中、重度弱视之间P100波潜伏期和振幅均存在高度显著性差异(P<0.01);而正常组与轻度弱视间P100波潜伏期无明显差异(P>0.05),但振幅则有明显差异(P<0.05).并发现轻、中、重度弱视眼经过3个月综合治疗,视力虽有提高,但各程度弱视治疗前后的100波潜伏期和振幅均无明显改善(P>0.05).结论中、重度弱视眼PR-VEP100波潜伏期延迟,振幅降低.轻、中、重度弱视经短期治疗后P100波无显著变化,预示其视觉传导功能并没有明显的改善.  相似文献   

4.
儿童图形翻转视觉诱发电位对远视性弱视视功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图形翻转视觉诱发电位(PR-VEP)在远视性弱视检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TAIKTEC150型视觉电生理仪对远视性弱视儿童149例298眼及矫正视力正常的远视儿童27例54眼进行图形翻转视觉诱发电位检测,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中,重度弱视组N75,P100,N145潜伏期均较对照组潜伏期延长,其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轻中重3组N75,P100,N145潜伏期之间两两比较,差异亦有显著性(P<0.01),且随着弱视程度的增加,N75,P100,N145潜伏期逐渐延长,与其呈负相关(分别是r=-0.13,P<0.05;r=-0.186,P<0.01;r=-0.273,P<0.01)。结论:图形翻转视觉诱发电位能较为准确的判断远视性弱视儿童的视功能损害程度,可作为客观评估弱视儿童视功能的一种手段。  相似文献   

5.
斜视性弱视儿童多焦视觉诱发电位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研究斜视性弱视多焦视觉诱发电位特征,探讨弱视发病机制。方法:采用德国Roland公司的RETIscan3.15多焦视觉电生理仪,记录和分析了斜视性弱视儿童80眼,外斜43眼内斜37眼,并与正常对照组儿童60眼作比较。结果:弱视眼N1-P1波振幅密度平均值和P1-N2波振幅平均值较正常组儿童在中央视野有下降,随离心度增加,这种现象呈下降趋势。P1波潜伏期平均值无明显异常。正常组和各斜视性弱视组N1-P1波振幅密度平均值:颞侧<鼻侧,P1波潜伏期平均值:颞侧>鼻侧。结论:斜视性弱视mfVEP中心区损害重于周边区,波形异常程度与弱视程度无关。内斜性弱视波形异常程度大于外斜性弱视。  相似文献   

6.
弱视儿童多焦视觉诱发电位的分析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目的分析儿童多焦视觉诱发电位的变化,探讨弱视眼视野各部位视功能的损害。方法采用多焦视觉电生理仪检查54只弱视眼,并与48只正常眼结果比较。结果弱视眼mfVEP振幅密度的下降和潜伏期的延长在中央视野较显著,在周边部分无明显差异。弱视程度与振幅密度及潜伏期之间存在相关性。结论儿童弱视眼在视野中央部分视功能下降较显著。  相似文献   

7.
远视性弱视儿童屈光度、眼轴和视觉诱发电位的临床分折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目的探讨弱视儿童不同屈光度的眼轴、角膜屈折力和视觉诱发电位变化与弱视程度的关系。方法对65例远视性弱视儿童和26例正常儿童的眼轴长度、角膜屈折力和视觉诱发电位的检测,分别对弱视儿童与正常儿童,以及弱视儿童中不同程度远视的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弱视组眼轴(21.09±1.33)较正常组眼轴(22.62±0.71)短,其差异有高度显著性,不同屈光度3组之间眼轴的差异均有高度显著性意义。弱视组垂直径角膜屈折力较正常组的差异有显著性,而不同屈光度组之间角膜屈折力无明显差异。在P-VEP的检测中,弱视组N75和P100振幅较正常组降低,其差异均有高度显著性(P<0.001),弱视程度也随远视屈光度的增加而加重,3组之间弱视程度的差异有高度显著性意义。结论P-VEP的变化,尤其P100振幅下降的程度与弱视眼的屈光度有密切关系,同时证实P100振幅可反映视功能状况,是检测弱视儿童视功能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内斜视性弱视患者,在不同视野黑白棋盘格翻转刺激条件下,大脑皮层活动脑磁图的变化。方法单眼内斜视性弱视患者4名,分别进行双眼、单眼全视野刺激,单眼颞侧以及鼻侧视野刺激,记录视觉诱发磁场成份之一的M100的振幅、潜伏期以及源定位的变化情况,与4名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双眼全视野刺激,内斜视性弱视组大脑皮层反应M100的振幅降低、潜伏期延长(P〈0.05);弱视眼鼻侧视网膜M100的振幅比颞侧视网膜M100的振幅降低、潜伏期延长(P〈0.05);非弱视眼M100的振幅比正常对照组M100的振幅降低,潜伏期延长(P〈0.05);内斜视性弱视组弱视眼全视野刺激源定位的X轴与正常组比较更偏向原点(P〈0.05)。结论内斜视性弱视眼的鼻侧网膜存在一定程度和一定范围的抑制,源定位上弱视眼存在眼优势柱的偏移,斜视性弱视的非弱视眼与正常组也存在功能的差异。  相似文献   

9.
斜视性弱视眼的多焦视诱发电位特征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余敏忠 《眼科新进展》2001,21(4):246-248
目的研究斜视性弱视眼视野各部位视功能的变化.方法记录和分析了5例斜视性弱视眼和45例正常对照眼的多焦VEP.刺激图形由61个六边形单元组成,每个刺激单元内有黑白格子,刺激野直径约13.6°.在VERIS系统电脑程序(伪随机双极m序列)控制下,各刺激单元同时并互相独立地进行黑白翻转刺激,通过用快速Walsh变换计算刺激与反应的互相关函数,分离提取到各自的反应波形.结果斜视性(内斜)弱视眼在中央视野和颞侧视野,多焦VEP潜伏期延长、振幅下降.按不同离心度的环分组统计,斜视性弱视眼与正常对照眼比较,P1波潜伏期平均值在中央凹和第一环分别延长20.2ms和11.2ms;P1-N2振幅平均值在中央凹下降68.8%,在第一环下降52.6%,在第二环下降47.5%,N1-P1振幅平均值在中央凹下降54.4%.按鼻颞侧分组统计,斜视性弱视眼与正常对照眼比较,潜伏期平均值在颞侧视野延长10.6ms;P1-N2振幅平均值在颞侧下降66.5%,N1-P1振幅平均值在颞侧下降63.7%.斜视性弱视眼潜伏期平均值在颞侧视野比在鼻侧视野延长11.2ms;P1-N2振幅平均值在颞侧视野比在鼻侧视野下降64.2%,N1-P1振幅平均值在颞侧视野比在鼻侧视野下降64.2%.结论本研究证实,斜视性(内斜)弱视眼在中央视野和颞侧视野,视功能下降较显著.  相似文献   

10.
Ji CN  Liu Y  Fei F  Zheng HY  Sun J  Wang ZT  Song L  Song TQ  Wang P  Li GG 《中华眼科杂志》2010,46(11):969-973
目的 研究屈光参差性弱视患者mfERG一阶反应P1波特征,探讨mfERG在弱视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罗兰RETIscan型电生理仪检测一组(15例)屈光参差性弱视患者mfERG,选择一阶反应第一环P1波为指标,计算其平均振幅密度(nV·deg-2)及潜伏期(ms),采用配对t检验比较弱视眼与对侧健眼的统计学差异.结果 弱视眼P1波平均振幅密度为(164.7±73.1)nV·deg-2,对侧健眼为(227.0±61.3)nV·deg-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54,P=0.016);弱视眼P1波平均潜伏期为(30.3±4.3)ms,对侧健眼为(34.4±3.2)m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2,P=0.007).结论 屈光参差性弱视患者弱视眼mtERG一阶反应第一环P1波有明显改变,提示弱视眼存在视网膜开-双极细胞功能及视觉信息传导异常,mfERG有可能用作弱视的诊断的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