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4 毫秒
1.
肖雪芬  李云  李慧敏  黄妙华 《护理研究》2006,20(12):1069-1071
[目的]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中西医结合规范化护理的临床效果、技术操作的规范化、疗效评价标准,为全髋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病人的中西医结合规范化护理提供临床依据。[方法]选择符合纳入标准的240例全髋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病人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20例,实验组实施中西医结合规范化护理方案,对照组实施常规西医护理方案。[结果]全髋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中西医结合规范化护理方案对关节功能的恢复、减少术后并发症方面具有优势;两组比较,对关节功能的恢复、治疗费用、缩短康复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髋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中西医结合规范化护理,对关节功能的恢复、节省治疗费用、缩短康复时间等方面均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全髋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中西医结合规范化护理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中西医结合规范化护理的临床效果、技术操作的规范化、疗效评价标准。为全髋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病人的中西医结合规范化护理提供临床依据。[方法]选择符合纳入标准的240例全髋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病人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20例,实验组实施中西医结合规范化护理方案,对照组实施常规西医护理方案。[结果]全髓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中西医结合规范化护理方案对关节功能的恢复、减少术后并发症方面具有优势;两组比较,对关节功能的恢复、治疗费用、缩短康复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髋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中西医结合规范化护理,对关节功能的恢复、节省治疗费用、缩短康复时间等方面均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整体护理和弹性工作制在手术室的试行管理效果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为手术室护理提供围手术期护理与弹性工作制相结合的经验。在手术室设备、人员不变的前提下,以1999年7月~12月手术的494例病人为实验组,以1998年7月~12月手术的528例病人为对照组,分别对每班护理工作效率、病人及家属和医生满意度比较。结果显示:P〈0.05。此外,实验组的医生、手术人及家属满意度比对照组有明显提高。围手术期护理是手术室整体护理的一项重要内容。而弹性护理工作制能够有效提高手术  相似文献   

4.
为手术室护理管理提供围手术期护理与弹性工作制相结合的经验。在手术室设备、人员不变的前提下 ,以1999年 7月~ 12月手术的 494例病人为实验组 ,以 1998年 7月~ 12月手术的 5 2 8例病人为对照组 ,分别对每班护理工作效率、病人及家属和医生满意度比较。结果显示 :P <0 .0 5。此外 ,实验组的医生、手术病人及家属满意度比对照组有明显提高。围手术期护理是手术室整体护理的一项重要内容。而弹性护理工作制能够有效提高手术室工作效率 ,从而更能体现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皮肤触摸在腹腔镜手术病人护理中的应用。方法:将接受腹腔镜手术的300例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只给予围手术期常规护理;实验组除进行围手术期常规护理外,还进行皮肤触摸等舒适护理。采用焦虑状态量表(SAI)评估两组病人的焦虑程度,术后第3d发放满意度调查表,调查病人的满意度。结果:实验组病人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SAI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腹腔镜手术病人实施皮肤触摸等舒适护理,缓解了病人的焦虑、紧张心理,同时提高了病人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6.
高艳红  张利岩 《护士进修杂志》2008,23(14):1258-1260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胃旁路手术治疗2型糖尿病病人围手术期焦虑的影响。方法对62例胃旁路手术治疗2型糖尿病的病人随机编入实验组和对照组,并测定其围手术期的焦虑、心率、收缩压以及术后身体恢复有关的各项指标。结果实验组胃旁路手术治疗2型糖尿病的患者围手术期焦虑与术后疼痛明显低于对照组,血糖改善情况也好于对照组,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和首次肠道排气时间也显著提前,P<0.05,健康教育知识知晓率明显提高。结论个性化护理干预方法能有效缓解胃旁路手术治疗2型糖尿病病人围手术期的焦虑。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剖宫产术后低体温的影响。方法将300例需行剖宫产的产妇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围手术期护理,实验组在常规围手术期护理的基础上给予主动调节环境温度和湿度、严格进行人体保暖、使用经加温的液体、适时给予患者心理支持等护理干预。结果实验组患者术后出现低体温、寒冷、寒战等不适症状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结论采用护理干预对预防剖宫产术后出现低体温现象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敖兵  胡连新  梁琼  陈兵 《护理研究》2006,20(16):1468-1469
[目的]观察人本取向心理护理对颅内肿瘤病人围手术期心理健康干预的效果。[方法]选择35例颅内肿瘤病人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心理护理,实验组采用人本取向护理心理干预,比较两组病人围手术期SCL-90结果。[结果]手术前,实验组较对照组在恐怖、敌对和焦虑因子方面得分低,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手术后,实验组较对照组在抑郁、敌对和其他因子得分低,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人本取向心理护理比常规的心理护理更能有效缓解颅内肿瘤病人围手术期心理问题。  相似文献   

9.
颜鑫  谭海燕 《全科护理》2011,(14):1269-1270
[目的]观察对甲状腺功能亢进病人围术期实施心理护理的效果。[方法]将120例甲状腺功能亢进病人手术病人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由手术室护士根据病人不同心理特点,实施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对照组由病房护士完成常规护理。[结果]实验组病人术中心率及血压变化、情绪反应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甲状腺功能亢进围术期实施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可减轻甲亢手术病人的紧张、焦虑等不良情绪,保持心率、血压稳定,提高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10.
音乐干预对手术病人应激反应影响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坤 《天津护理》2005,13(2):63-64
目的:探讨音乐干预是否能对手术病人在围手术期的心理应激产生影响,从而使机体的各项生理指标更有利于开展手术及术后机体的恢复。方法:选择13 0例全麻择期开颅手术和5 0例硬膜外麻醉择期普通外科手术作为研究对象。将180例手术病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病人在围手术期给予音乐干预,而对照组则没有。结果:术前病人在音乐干预下收缩压、舒张压、心率、呼吸、氧饱和度均优于对照组(P <0 .0 1或P <0 .0 5 )。术中实验组病人的气道阻力、血糖水平及尿中肾上腺素的量均低于对照组(P <0 0 5 )。术后实验组病人与对照组进行比较,拆线时间缩短,从清醒到第一次使用止疼剂的时间延长。结论:在围手术期对病人进行音乐干预,能减轻病人因恐惧造成的应激反应,提高手术疗效,促进机体康复。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老年膝关节置换术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风险及管理,以降低护理风险的发生.方法 将110例老年膝关节置换术患者根据住院时间顺序分为对照组48例和观察组62例,对照组按传统关节置换术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风险流程管理对护理风险进行预防.结果 两组患者在出院前1 d比较护理缺陷(x2=4.21,P<0.05)、患者满意度(t=11.78,P<0.01)、膝关节评分(t=20.09,P<0.01)、术后并发症发生率(t=5.30,P<0.01)、平均住院日(t=8.01,P<0.01)、护理文书合格率(t=7.70,P<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老龄关节置换术患者在围手术期进行流程化风险管理,可以降低护理缺陷、术后并发症发生和平均住院日,提高患者满意度、膝关节功能活动度和护理文书合格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在产科中运用临床护理路径理论,探索适宜围生期服务的方式.方法 选择在我院产科门诊就诊并建卡的孕妇和住院分娩的孕产妇2597例作为研究对象.实验组1332例,设计围生期各阶段临床护理路径,医护人员按路径的标准化流程合作完成各项内容.对照组1265例,接受常规围生保健教育并按常规分娩方式分娩.2组均观察记录分娩结局,阴道分娩各产程时间,了解产妇对护理服务满意度和实施临床护理路径前后护理人员的心理状态情况等.进行χ2检验和t检验.结果 实验组剖宫产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2组总产程比较差异显著.实验组产妇对护理工作满意度较对照组明显提高.实施临床护理路径前后护理人员在自信心、工作自主性、工作满足感及个人成就感等方面比较差异显著.结论 将临床护理路径引入围生期孕产妇的护理中,增加自然分娩信心,缩短产程,降低剖宫产率,提高产妇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改善了护理人员心理状态及整体素质.  相似文献   

13.
目的在产科中运用临床护理路径理论,探索适宜围生期服务的方式。方法选择在我院产科门诊就诊并建卡的孕妇和住院分娩的孕产妇2597例作为研究对象。实验组1332例,设计围生期各阶段临床护理路径,医护人员按路径的标准化流程合作完成各项内容。对照组1265例,接受常规围生保健教育并按常规分娩方式分娩。2组均观察记录分娩结局,阴道分娩各产程时间,了解产妇对护理服务满意度和实施临床护理路径前后护理人员的心理状态情况等。进行r检验和t检验。结果实验组剖宫产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2组总产程比较差异显著。实验组产妇对护理工作满意度较对照组明显提高。实施临床护理路径前后护理人员在自信心、工作自主性、工作满足感及个人成就感等方面比较差异显著。结论将临床护理路径引入围生期孕产妇的护理中,增加自然分娩信心,缩短产程,降低剖宫产率,提高产妇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改善了护理人员心理状态及整体素质。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心理危机干预技术在急诊意外伤害患者中的应用。方法:将122例急诊意外伤害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在负性心理干预方面,对照组给予一般的心理护理。实验组应用心理危机干预技术进行心理干预。测评两组患者的负性心理干预效果及对急诊护理工作的评价。结果:实验组优于对照组,更能缓解患者的焦虑、抑郁及恐惧情绪,同时,提高了患者对急诊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心理危机干预技术适合在急诊意外伤害患者中应用,是一项有利于意外伤害患者的心理护理新技术。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在海上批量重伤员救治中应用护理套餐的效果。方法将医院船100例模拟重伤员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50例。对照组按照病区常规接收伤员入院的工作模式救治,实验组则由病区护士先按护理套餐内容对重伤员进行紧急处置,比较两组重伤员入院后等待救治时间、护士操作时间和护理差错发生数量。结果实验组重伤员等待救治时间和护理操作时间均比对照组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护理差错发生率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护理套餐对平战时突发事件中批量伤员的救治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6.
临床路径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临床路径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26例PCI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63例。对照组患者采用PCI常规治疗护理方法,实验组患者采用临床路径方法进行治疗护理,即根据PCI患者病情制订临床护理路径图,由经过统一培训的责任护士从入院到出院全程负责,有计划、有组织地对患者实施治疗及健康指导和护理。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的平均住院天数及费用明显减少,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及健康知识掌握率明显提高(均P<0.05)。结论应用临床路径对PCI患者实施治疗护理,可提高临床治疗护理质量,提高护理人员的健康教育技巧,激励患者参与治疗的积极性,而且可缩短平均住院日,减少医疗费用,增加患者满意度,缓解医护人员与患者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护理质量指标面临着传统与改革的更迭阶段,由于护理管理具有服从与跟随的特点,面对等级医院评审标准中没有独立的护理质量评价指标,很多护理管理者对于护理质量评价标准有些茫然,是否还延用各种达标率,如何应用新等级医院评审标准中病人安全统计指标,成为很多基层管理者迫切需要理解的管理问题。本文针对大家的实际需要,交流关于临床护理质量指标的筛选与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术病人围手术期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自2009年1月~2012年12月入住本院胃肠外科的符合腹腔镜手术指征的胃癌确诊病人54例,按入院单双日随机分为试验组29例和对照组25例,对照组采用整体护理模式进行护理,试验组采用以临床护理路径为指导的一线式护理模式.结果:试验组病人对住院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出院各自护能力评分、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护理人员尤其是低年资的护士普遍认为路径的应用能够指导临床工作,提高了工作的满意度和自信心.结论: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术病人围手术期临床护理路径的应用有利于腹腔镜技术的顺利开展,提高了病人及医务人员对新技术开展相关知识的认识和掌握程度,提高了病人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择期手术患者入手术室后实施麻醉前集中护理管理模式对其应激的影响。方法选取择期手术患者236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118例。干预组患者术日入手术室后在麻醉复苏间实施麻醉前集中护理管理,并进行相应的人文关怀等护理干预措施;麻醉前5—10min由巡回护士接入手术间,在巡回护士的人文关怀下进行麻醉手术。对照组以传统护理管理模式,入手术室后接入安排的相应手术间等待麻醉手术。评估比较两组患者心率、血压、血糖和心理状态的差异。结果干预组患者术后3d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结果为(42.3±3.8)分,对照组为(50.6±3.4)分,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8.63,P〈0.01)。干预组患者麻醉前血糖为(4.7±0.3)mmol/L,心率为(78.3±7.4)次/min,收缩压为(16.9±0.3)kPa,对照组分别为(5.3±0.4)mmol/L、(95.3±7.6)次/min、(18.3±0.6)kPa,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4.10,7.82,8.12;P〈0.01)。结论术前集中护理管理并实施相关的护理干预,可降低患者的情绪反应,提高其后续的手术、治疗依从性,提高患者的术前安全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高龄骨科手术患者并发症的发生情况以及护理措施,以便更好地为患者服务。方法选择高龄骨科手术患者86例,采用简单随机化分组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针对高龄患者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制订护理干预措施,防止术中并发症的发生。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对照组患者满意度得分为(82.51±5.06)分,观察组满意度得分为(95.03±4.27)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505,P<0.05)。观察组患者术中并发症发生率4.7%,对照组25.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412,P<0.05)。结论对高龄患者有针对性的护理可以减少患者发生并发症的危险,使患者安全地度过围术期,是术后患者康复并且恢复肢体功能状态,减少患者病残率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