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川崎病再发10例临床分析及文献复习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目的 探讨川崎病再发的临床特点及与冠状动脉病变的关系。方法 总结 1990年 6月至 2 0 0 1年 5月收治的再发川崎病 10例 ,并对同期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收治的初发的 332例川崎病中 ,再发10例 ,再发率为 3 0 %。 10例初次发病年龄平均为 1 4岁 ,再发年龄平均为 3 6岁 ,再发间期 1 6年。再发病例临床病情经过较初发轻 ,但冠状动脉损伤发生率显著增高。复习近 11年国内散在报告的再发川崎病案例共 11例 ,再发临床病情经过亦较初发为轻。复习日本第 11、12、13次川崎病全国流行病学调查资料 ,再发川崎病的冠状动脉病变发生率男性为初发的 1 71倍 ,女性为初发的 1 6 4倍 ,均显著高于初发病例 ;并发现初次发病即有冠脉损伤者川崎病再发率为 3 4 % (41/12 0 0 ) ,冠状动脉无损伤者再发率为 1 9% (176 /94 19)。结论 再发川崎病多见于 3岁内初次发病即有冠状动脉损伤的婴幼儿。川崎病再发为川崎病并发冠状动脉损伤的高危因素之一 ,应加强临床随访。  相似文献   

2.
不典型川崎病的早期诊断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临床不典型川崎病的早期诊断。方法对2005年12月至2006年12月在我院确诊的所有川崎病共148例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计算不典型川崎病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的发生率,并计算冠状动脉损害的发生率,并作χ2检验以比较两者的差异。所有患儿均给予静脉丙球及阿斯匹林治疗。结果148例中男87例,女61例,男女比例1.426∶1。发病年龄4个月至9岁,平均4.5岁,小于4岁有119例,占80.41%。复发1例,无一例死亡。发病季节为12~5月份,以冬春为主,其中冠状动脉受累者共38例,占25.67%,无一例发生冠状动脉瘤;不典型川崎病39例,占26.35%,表现为以某种特殊症状为首发症状起病,不符合诊断标准6条中的5条,仅有2,3或4条符合,但根据血清学检查及血培养等结果排除了其他发热性疾病再结合超声心动图对冠状动脉的检测结果可考虑诊断。其中仅具备2条者1例,占2.56%(1/39),仅具备3条者18例,占46.15%(18/39),仅具备4条者20例,占51.28%(20/39)。结论不典型川崎病延迟诊断和治疗会增加冠状动脉瘤发生的风险。因此临床医生要重视提高对小儿不典型川崎病的认识,以便早期诊断早期治疗,从而减少心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凡有以下情况需警惕不典型川崎病:发热,伴川崎病面容,卡疤潮红,肛周及手指潮红脱皮,<2岁男孩阴囊潮红硬肿疼痛,血沉、C反应蛋白及外周血白细胞明显增高以及血小板进行性增高等。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再发川崎病(KD)的临床特点及其预后。方法 收集1994年1月至2012年10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收治的KD再发病例,比较初发时和复发时的临床特征、实验室指标和随访资料。并选取5~10年未再发KD病例作为对照组,探讨KD再发可能的危险因素。结果 19年间收治KD 4 875例,其中再发KD 77例,再发1次74例,再发2次3例,男∶女为1.4∶1。再发平均间隔时间1.6年,1年以内再发45.4%(35/77)。发热病程再发时较初发时缩短 (7.6±3.1) vs ( 8.9 ± 3.8) d,P<0.05;WBC和CRP水平再发时较初发时显著降低,(14.3±5.7) vs (16.2 ±5.4)×109·L-1和(61±58) vs ( 95±76) mg·L-1,P均<0.05。急性期(病程≤30 d)冠状动脉病变(CAL )发生率初发时为17.8%(13/73) ,再发时为13.3%( 10/75);应用IVIG后亚急性期(病程>30 d)CAL发生率初发时为11.0%(8/73),再发时为9.3%(7/75),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7例初发时与再发时均有CAL,其中1例初发时与再发时均合并冠状动脉瘤(CAA)。52例KD再发患儿有出院后随访资料,随访时间平均2.1年,其中1 例再发时合并左侧冠状动脉主干小型CAA的患儿随访中出现新发部位左前降支瘤样扩张,冠状动脉内径回缩至正常后4年7个月再次出现左侧冠状动脉扩张。多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年龄<3岁、性别、热程>10 d、并发CAL及WBC>20×109·L-1均与KD再发无统计学关联。结论 KD再发多发生在1年内。再发KD的CAL总发生率并未升高,初发时合并CAL患儿,再发时更易发生CAL。  相似文献   

4.
川崎病(Kawasaki disease,KD)叉称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KD常并发冠状动脉异常,已成为儿科后天性心脏病的主要病因之一。川崎病的主要临床表现不具有特异性。本病不典型病例约20%,延误诊治是心血管受累的主要原因之一。现将我科1997—2004年12月收治16例患儿进行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儿童再发川崎病(KD)的临床特点,以提高对再发KD的认识。方法 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Embase、中国知网、万方医学网和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关于儿童再发KD与初发时临床特点的对照研究,根据纳入、排除标准筛选文献,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根据异质性检验结果选择相应效应模型进行数据合并,计算各观察指标合并比值比(OR)或加权均数差(WMD)及其95%CI。结果 最终纳入9个病例对照研究,KD患儿样本总量为12 059例,其中再发KD患儿206例(男127例,占61.7%;女79例,占38.3%)。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初发时相比,再发时发热时程缩短(WMD=-1.81,95%CI:-2.99~-0.64),手足硬肿率降低(OR=0.46,95%CI:0.26~0.80),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KD患儿再发时与初发时冠状动脉病变发生率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1.34,95%CI:0.84~2.14,P=0.22)。结论 目前证据显示再发KD患儿热程更短,手足硬肿率较低;KD再发以男童多见;再发患儿冠状动脉病变发生风险未见明显增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儿童再发川崎病(KD)的临床特点,以提高对再发KD的认识。方法 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Embase、中国知网、万方医学网和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关于儿童再发KD与初发时临床特点的对照研究,根据纳入、排除标准筛选文献,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根据异质性检验结果选择相应效应模型进行数据合并,计算各观察指标合并比值比(OR)或加权均数差(WMD)及其95%CI。结果 最终纳入9个病例对照研究,KD患儿样本总量为12 059例,其中再发KD患儿206例(男127例,占61.7%;女79例,占38.3%)。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初发时相比,再发时发热时程缩短(WMD=-1.81,95%CI:-2.99~-0.64),手足硬肿率降低(OR=0.46,95%CI:0.26~0.80),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KD患儿再发时与初发时冠状动脉病变发生率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1.34,95%CI:0.84~2.14,P=0.22)。结论 目前证据显示再发KD患儿热程更短,手足硬肿率较低;KD再发以男童多见;再发患儿冠状动脉病变发生风险未见明显增高。  相似文献   

7.
不完全川崎病136例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目的探讨不完全川崎病(KD)的临床特点。方法对不完全KD 136例及典型KD 443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两组年龄、性别、临床表现及各项实验室检查方面均无明显差异,但在冠状动脉病变发生率方面,不完全KD(18.4%)明显高于典型KD(11%)。结论不完全KD冠状动脉病变发生率高。临床应重视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  相似文献   

8.
上海地区1998-2002年川崎病流行病学特征   总被引:32,自引:0,他引:32  
目的 对上海地区川崎病发病情况进行调查,了解中国发达地区川崎病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 参照日本流行病学调查方案,制作统一调查表和诊断指南,调查对象为1998年1月1日-2002年12月31日上海地区50家有儿科临床服务的二级及二级以上医院收治的所有川崎病病例。结果 调查表回收率100%,将18例不符合表格填写要求者剔除后,对768例进行分析。上海地区5岁以下儿童川崎病发病率呈逐年增高趋势, 1998年为16.79/10万,1999年为25.65/10万,2000年为28.16/10万,2001年为28.05/10万,2002年为36.76/10万。男女性别比为1.83:1;发病年龄为1个月~18.8岁(中位数1.8岁),发病年龄高峰为9.6个月;全年均可发病,但以春夏之交较多见。主要症状表现为发热持续5 d以上者最为常见(99.3%),其后依次为口唇、口腔黏膜损害(83.5%)、指(趾)端脱皮(82.9%)、皮疹(81.0%)、结膜充血(78.4%)、颈部淋巴结肿大(69.3%)、肢端充血硬肿(48.1%),45.2%的病例有肛周脱皮。心血管损害发生率24.3%,以冠状动脉扩张最为常见,占68%,其次为冠状动脉瘤,占10%。急性期病死率为0.26%,死因为冠状动脉瘤破裂和急性心力衰竭。再发率为1.82%。 结论 上海地区川崎病发病率明显低于日本,但高于西方国家。发病率呈增高趋势,性别分布和心血管损害与其他报道相似。发病季节分布与北京地区的报道相似,但与其他报道不同。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不完全川崎病(KD)的临床特征,以提高临床诊治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至2010年12月KD住院患儿的临床资料,比较不完全KD与典型KD在发病年龄、性别、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治疗及冠状动脉损害等方面的差异。结果 1 484例KD患儿进入分析,其中不完全KD 262例(17.6%),典型KD 1 222例;<1岁患儿中不完全KD占24.9%。不完全KD和典型KD患儿的平均发热时间分别为(7.8±5.0)和(6.7±3.6)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不完全KD 四肢改变、多形皮疹、眼结膜充血、口唇改变、颈部淋巴结肿大和肛周改变的发生率显著高于典型KD;卡疤改变、扁桃体肿大、阴囊或外阴改变、呕吐和腹泻的发生率与典型K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CRP、ESR、Hb、WBC、PLT、ALT、AST、CK-MB和LDH等实验室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完全KD与典型KD患儿对IVIG无反应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4.1% vs 17.5%);不完全KD患儿冠状动脉扩张、冠状动脉瘤和巨大冠状动脉瘤的发生率分别为57.5%、14.1%和1.9%,典型KD患儿分别为31.5%、5.9% 和0.6%,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不完全KD较典型KD发热时间长,且冠状动脉损害发生率高,但实验室指标差别不大。  相似文献   

10.
婴儿川崎病29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 探讨婴儿川崎病临床特点、早期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2005年1月至2010年7月在我院住院的29例川崎病婴儿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及分析.结果 29例川崎病患儿均有发热,常见临床表现为川崎病面容及皮疹.本组病例肛周潮红、脱屑和卡疤红斑阳性率均较低,但出现较早.29例均进行二维超声心动图检查,21例典型病例发生冠状动脉病变4例,总阳性率19%;8例不完全病例发生冠状动脉病变2例,总阳性率25%.结论 婴儿川崎病临床表现不典型,且易发生冠状动脉扩张,故应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应定期进行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随访.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感染因素对川崎病(KD)及其冠状动脉病变的影响。 方法 回顾性收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2005年1月至2014年12月出院诊断中包含KD的病历,截取人口学信息、临床发现、急性期和后遗症期超声心动图发现、转归,对每份病历重新行典型KD、不完全KD、IVIG抵抗、冠状动脉病变及其程度和合并感染的甄别。分为KD感染组、KD非感染组分析组间临床发现的差异,分为冠状动脉病变组、非冠状动脉病变组分析感染因素的差异。 结果 2 331例KD患儿进入分析。KD合并感染的发生率为57.1% (1 331/2 331),KD并发冠状动脉病变的发生率为36.0%(840/2 331)。KD感染组与KD非感染组年龄、发热天数及不完全KD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冠状动脉病变组与非冠状动脉病变组肺炎支原体感染及消化系统感染伴发腹泻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 结论 合并感染的KD患儿年龄多<1岁,易表现为不完全KD,合并肺炎支原体感染及消化系统感染伴发腹泻的KD患儿易发生冠状动脉病变。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不完全川崎病 (IKD)患儿的临床特点,为早期诊断该病提供可借鉴的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22例住院IKD患儿的临床资料,并与同期住院的63例川崎病 (KD)患儿和20例发热患儿进行对比研究。结果 所有患儿均有发热,IKD组患儿的肢端变化、结膜充血及颈部淋巴结肿大的发生比例均显著低于KD组 (均P < 0.05);且IKD组患儿的血清谷丙转氨酶显著高于KD组 (P < 0.05),而血浆白蛋白、血清钠、白介素6水平均显著低于KD组 (均P < 0.05)。IKD组丙球使用率与KD组无差异,而IKD组冠脉损害的发生率却显著高于KD组 (P < 0.05)。结论 IKD患儿的症状体征均不典型。肝功能检测及血钠、白介素6水平检测可能有助于IKD的诊断。  相似文献   

13.
目的总结川崎病(Kawasaki disease,KD)患儿急性期肝损害的临床特点,分析肝损害在预测KD患儿发生冠状动脉损伤及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intravenous immunoglobulin,IVIG)治疗无反应中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2016年1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在北京儿童医院首次确诊为KD的925例住院患儿的临床资料,按照入院时有无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transaminase,ALT)水平异常分为肝损害组(n=284)和非肝损害组(n=641),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肝损害等指标预测KD患儿冠状动脉损伤及IVIG无反应的临床价值。结果肝损害组KD患儿入院时间较非肝损害组更早,血清炎性指标水平更高(P<0.05)。肝损害组KD患儿入院时冠状动脉损伤发生率高于非肝损害组(P=0.034);给予首次IVIG治疗后,肝损害组发生IVIG无反应的比例显著高于非肝损害组(P<0.001)。KD患儿发生冠状动脉损伤与血红蛋白水平下降、血小板计数升高、C反应蛋白水平升高和ALT水平升高有关(P<0.05);KD患儿发生IVIG无反应与四肢改变、血红蛋白水平下降、血小板计数升高、C反应蛋白水平升高、ALT水平升高及冠状动脉损伤有关(P<0.05)。结论KD急性期合并肝损害患儿的临床症状出现早且炎性指标水平更高,更容易发生冠状动脉损伤及IVIG治疗无反应。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抗中性粒细胞抗体(ANCA)在川崎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检测30例典型川崎病患儿和16 例不完全川崎病患儿急性期、恢复期血清ANCA,并随机选取25例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同时对川崎病患儿急性期行超声心动图(UCG)检查。结果:川崎病患儿急性期血清ANCA阳性率为65%,其中不完全川崎病组和典型川崎病组血清ANCA阳性率分别为69%、63%,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川崎病患儿恢复期血清ANCA阳性率显著低于急性期(33% vs 65%,P<0.05)。川崎病患儿急性期血清ANCA阳性率显著高于UCG的阳性检出率(P<0.01)。ANCA阳性患儿冠脉病变发生率明显高于ANCA阴性患儿(43% vs 13%,P<0.05)。结论:血清ANCA可以作为一项早期诊断川崎病的参考指标和发生冠脉损害的一项实验室预警指标。  相似文献   

15.
The clinical features and risk factors for recurrence of Kawasaki disease (KD) remain unclear. In order to summarize clinical features of recurrent KD and identify risk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recurrence, we conducted a retrospective review of the medical records of consecutive cases of KD from January 2002 to December 2010. Demographic, clinical, laboratory, and echocardiographic data were analyzed. The maximum coronary artery Z score normalized against body surface area was assessed using coronary artery diameters. At the first onset of recurrent KD, children had longer durations of fever before intravenous immunoglobulin (IVIG) treatment and higher levels of alanine aminotransferase, serum 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 (AST), and lower hemoglobin levels than those with a single episode of KD. Multivariate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showed that long durations of fever before IVIG treatment, high AST levels, and reduced hemoglobin levels were significantly associated with recurrent KD. Ten of the 22 recurrent KD children had coronary artery complications during the first onset episode, and six (60 %) of these also had coronary artery complications during the recurrence. Children with longer durations of fever, lower hemoglobin levels, and higher AST levels may be at increased risk for KD and coronary artery complications are more likely to occur in children with recurrent KD if they were present during the first episod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