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 探讨螺旋CT三维成像在髋臼骨折中的应用。方法 收集24例髋臼骨折患共24个髋臼行螺旋CT容积扫描。将扫描数据经薄层重建,行髋臼三维重建处理,三维重建图像与手术所见相对照。结果 在手术的15例髋臼中,髋臼三维图像与手术中骨科医师所见完全一致。结论 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能为临床医师选择治疗方案和手术计划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螺旋CT三维容积重建技术在颅骨缺损患者中的使用技巧和计算机个性化设计钛网在临床的应用。方法30例颅骨缺损患者行螺旋CT扫描,数据传至工作站行三维重建,应用计算机辅助设计(CAD)和制造技术(CAM)进行个性化的颅骨缺损修复体的预制,并应用于临床。结果根据CT数据制作的三维模型能精确地显示颅骨缺损区域的结构,修复体嵌合满意,术后无并发症。结论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在颅骨缺损修复术中具有重要的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随着螺旋CT的推广,三维成像技术应用范围越来越大,颅面骨骨折三维成像应用国内已有报道。该技术以先进的扫描技术和强大的后处理功能,提高了颅面部骨折的诊断准确性。笔者回顾分析了本院23例颅面骨骨折患者临床、影像资料、探讨SSD三维重建技术在临床的应用。  相似文献   

4.
颌面外科及正畸中三维CT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探讨三维CT在颌面外科和正畸中的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颌面部骨折55例,颌面部肿瘤14例,颌骨及牙发育畸形14例。所有病例均经螺旋CT扫描后进行骨的表面重建,肿瘤患者还行肿瘤区的多平面重建,颌骨畸形牙咬合错位者利用牙科软件行牙体的表面重建和牙根的多面重建。重建图像分别与原始轴位图、手术所见对照,并与正畸模型进行对照。结果:(1)55例颌面骨部折和14例颌面部肿瘤三维重建图像显示的骨折、肿瘤部位与原始轴位图显示一致,与手术所见相符,而且立体感更强。(2)14例颌骨及牙发育畸形三维重建图像清楚显示颌骨畸形、牙咬合错位牙根方向的情况。根据三维图像制订、实施手术方案和短形正畸计划,获得良好的效果。结论:三维CT可准确地显示颌骨的病变,可多方位、多角度观察病变,立体感强,有助于颌面外科疾病的治疗、手术计划的制订和实施,牙科软件行牙的表面重建及牙根的多平面重建,能清楚地显示各个牙根的走向,为牙的矫形、种植术前计划起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电子束CT(electron beam computed tomography,EBCT)在颌面部Le Fort骨折诊断与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美国Imatron公司电子束CT对27例所致颌面部复杂性Le Fort骨折进行薄层CT扫描及三维重建。手术验证重建准确性。结果 EBCT成像技术能够立体、详尽和精确地显示颌面部骨骼的三维结构和相邻关系,可清楚显示各型LeFort骨折及移位情况,为准确掌握病情、诊断及合理制定手术方案提供了重要的依据。经手术复位及坚强内固定后,患者最大程度达到解剖学和功能上的恢复。结论 EBCT三维重建技术是诊断和评价颌面部复杂Le Fort骨折的最主要方法之一,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6.
计算机辅助设计的个体化塑形钛网用于颅骨修补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目的 探讨利用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CAD/CAM)技术进行个体化塑形颅骨缺损修补术的临床价值。方法 2004年5月-2006年3月收治颅骨缺损患者32例,将患者颅骨缺损前后CT数据在计算机上分别进行三维重建,采集颅骨缺损部位的三维几何模型数据,应用人工智能技术,设计补片几何形状,制作出凹凸两个模具,利用模具将颅骨修补材料钛网压制成形,用成形好的钛网修补颅骨缺损。结果 术中医师塑形工作量、麻醉及手术操作时间明显减少,术后无一例出现因塑形欠佳造成的并发症,复查头颅CT修复后的颅骨形状与原颅骨形状完全一致。结论 颅骨缺损修补手术应用CAD/CAM技术塑形颅骨修补材料实现了按人配置修补颅骨缺损,使患者颅骨缺损修补后头颅形状恢复生理原貌,患者满意度100%,此方法值得应用与推广。  相似文献   

7.
低颅压综合征的MRI表现(附5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低颅压综合征的MRI表现.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5例低颅压综合征的影像学表现,其中1例行头颅CT平扫、头颅和脊柱MRI平扫及增强扫描、头颅MRV扫描,3例行头颅MRI平扫及增强扫描,1例行脊柱MRI平扫及增强扫描.结果 1例头颅CT扫描未见异常.4例头颅MRI扫描均显示硬脑膜弥漫性增厚并明显强化,1例出现脑下垂.1例头颅MRV显示上矢状窦、直窦、横窦扩张.2例脊柱MRI扫描显示硬脊膜广泛增厚并明显强化.结论 硬脑(脊)膜弥漫性增厚强化是低颅压综合征的特征性影像学表现,MRI增强扫描是诊断低颅压综合征的敏感影像学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利用计算机辅助技术,建立颅面骨三维有限元模型,为颌面部火器伤的生物力学分析奠定基础。方法通过薄层螺旋CT扫描正常志愿者颌面部,将获得的颅面骨数据通过Mimics软件进行三维实体重建,利用ANSA软件进行布尔运算,生成颅面骨骼,进行网格划分。结果建立了上颌骨、下颌骨等颅面骨三维有限元模型。结论利用薄层CT,结合Mimics、ANSA软件建立的颅面骨有限元模型真实准确,建立方法实用,可根据枪弹伤情况进行不同的生物力学分析。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基于CT薄层扫描数据的数字化设计和3D打印技术在跟骨关节内骨折手术治疗中的诊疗价值。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6年3月解放军306医院骨科收治的跟骨关节内骨折患者19例,高处坠落伤15例,摔伤3例,道路交通伤1例,均为新鲜单侧闭合性骨折。男性17例,女性2例;年龄21~56岁,平均38.8岁。Sander's分型:Ⅱ型9例,Ⅲ型10例。采用64排螺旋CT行薄层扫描,Mimics软件处理数据,通过阈值分割、区域增长以及蒙板编辑等完成骨折模型的三维重建,利用3D打印技术制作骨折等比例实体模型;在3D打印实体模型基础上制定手术方案,模拟内固定植入手术,最终将模拟钢板位置、钢板预弯、螺钉方向和长度等参数应用于实际手术。结果基于CT薄层扫描数据制作的3D打印实体模型可直观地真实展示跟骨关节内骨折的形态特点,8例患者均在术前模拟操作中明确钢板植入位置、螺钉方向、螺钉长度并完成钢板预塑形,手术过程顺利,术中采用的固定钢板位置、螺钉数量与螺钉长度均与术前计划一致,术后复查X线片显示跟骨关节内骨折复位固定满意,钢板及螺钉在位良好。结论基于CT薄层扫描数据的3D打印技术可快速制作跟骨关节内骨折实体模型,在此基础上完成手术模拟及手术方案设计,其应用于跟骨关节内骨折手术治疗的临床可行性良好。  相似文献   

10.
快速成型技术(rapid prototyping,RP)是指在计算机的控制下,利用三维重建数据,短时间内通过材料的堆积制作出物体原型的一种数字化成型技术。近年来在国内外医学多个领域开始应用并迅速发展,但在我国尚未推广,临床应用还存在诸多问题。本文主要从快速成型技术的原理、模型制作过程以及在颌面头颈外科领域中的应用和前景方面作一评述。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多排螺旋CT表面遮盖显示(SSD),容积再现技术(VR),多平面重组(MPR),最大密度投影(MIP)等在骨外伤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60例骨关节外伤患者进行螺旋CT轴位容积扫描,常规层厚5mm,3.75mm,重建间隔取层厚的1/2或以上,螺距0.75~1,利用原始轴位图像进行SSD,VR,MIP三维重建,分析比较各种技术成像在显示骨折线、骨碎片移位、塌陷程度及其空间关系的优势。结果60例骨关节外伤患者中,颅面骨折见于27例,多发肋骨骨折并错位7例,骨盆多发骨折3例,髋关节复杂骨折3例,胫骨平台粉碎性骨折7例,跟骨骨折5例,足舟状骨骨折2例,以及脊椎压缩性骨折6例。SSD,VR,MPR,MIP几种方法均能从不同角度显示骨折情况,取得满意效果。结论多排螺旋CT的VR,SSD,MIP等重建技术的综合运用对各部位骨折均显示效果良好,有利于临床制定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利用三维重建软件Mimics及快速成型技术设计一种寰枢椎椎弓根钉个体化置入技术. 方法用Mimics软件对CT扫描的20例成人寰枢椎标本进行三维重建,并测量重建图像的椎弓根参数.利用快速成型技术制作寰枢椎实物模型,测量模型椎弓根参数.测量寰枢椎标本椎弓根参数.对重建图像、实物模型和寰枢椎标本的椎弓根参数行统计学分析,验证重建图像的精确性.在Mimics中寻找三维重建图像椎弓根最佳钉道,制订个体化置钉参数并模拟置钉,根据这个参数和在实物模型直观指导下在寰枢椎标本上置钉.置钉后行CT扫描,判断置钉准确性. 结果寰枢椎重建图像和实物模型与标本椎弓根参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能准确反映寰枢椎解剖结构.用上述方法,4例寰枢椎标本共16侧椎弓根行置钉术,术后CT扫描显示一侧寰椎椎弓根螺钉稍穿破椎动脉孔内侧骨皮质,其余螺钉均未穿破椎弓根骨皮质. 结论用Mimics软件对寰枢椎进行三维重建,制订个体化置钉参数,同时配合实物模型的直观指导,提供了一种寰枢椎椎弓根钉个体化置钉的方法,利用该法能提高置钉安全性.  相似文献   

13.
Computed tomographic (CT) scanning offers a simple, fast, and accurate study of complex maxillofacial trauma especially in the patient with multiple injuries. At the time of CT brain scanning, the facial bones can be scanned with only minimal extra time. High-resolution scanning provides excellent bony detail equal to or better than complex-motion tomography with the advantage of better contrast resolution as well. Application of craniofacial surgical techniques is facilitated by the accurate display of the nature and extent of fracturing. Surgical findings of extent of fracturing correlate better with high-resolution scanning than with plain films and conventional tomography.  相似文献   

14.
螺旋CT三维重建在颌面部外伤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螺旋CT三维重建对颌面部外伤的诊断准确性。方法50例颌面部外伤患者均经螺旋CT扫描及三维重建。结果螺旋CT三维重建在显示颌面部骨折的类型、位置、范围、骨折的移位、塌陷深度等方面明显优于常规CT,特别是对一些复合的粉碎性骨折,SSD可以显示出畸形的立体形态。结论螺旋CT三维重建能立体、直观地显示颌面部的解剖及病理解剖关系,增加了影像的信息量,为制定临床治疗方案提供大量依据。  相似文献   

15.
Fused deposition modelling (FDM) is a new method for rapid prototyping, a technique that produces models of objects from computer files. The most commonly used rapid prototyping technique for medical applications is stereolithography, but FDM has several potential advantages. This paper is concerned with the accuracy of an FDM model of a sheep lumbar vertebra using data from a CT scan. The model and the original vertebra were compared by making measurements with vernier callipers and by laser scanning. Visually, the model reproduced the features of the original object; this conclusion was supported by a comparison of the laser scans. Discrepancies in measurements were comparable with those of models produced using other rapid prototyping techniques, demonstrating that FDM is a viable method for making models for clinical use.  相似文献   

16.
计算机辅助个体化导航模板在Hangman骨折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利用计算机辅助个体化导航模板为Hangman骨折后路经椎弓根固定提供准确定位. 方法 Hangman骨折患者CT连续扫描,三维重建软件MIMICS 10.01建立Hangman骨折三维模型,以STL格式导出模型.在UG lmageware 12.0平台打开三维重建模型.利用逆向工程(RE)原理寻找椎弓根的最佳进钉钉道.提取椎板的表面解剖学形态,建立与椎板解剖学形态一致的模板.拟合模板和椎弓根孔道成定位模板,将椎体和定位模板通过激光快速成形技术生产出实物模板,手术时利用建立的定位模板与椎体的后部结构相吻合,通过导航孔进行C2椎弓根的定位,置入椎弓根螺钉.同法制作C3椎弓根钉导航模板,对需行C2,3后路固定时进行C3椎弓根钉的导航定位.术后根据X线片和CT扫描评价椎弓根螺钉的位置.结果 应用于4例患者,2例行C2,3椎弓根同定融合,2例行单纯C2椎弓根螺钉固定;共置入C2椎弓根螺钉8枚,C3椎弓根螺钉4枚.术中模板与暴露的椎板贴合紧密,稳定性好,所有椎弓根螺钉置入均顺利.所有患者术中和术后末出现血管和神经并发症. 结论利用逆向工程原理和快速成形技术生产出的导航模板具有较好的准确性,为Hangman骨折椎弓根的定位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利用该方法可使Hangman骨折后路固定手术简单及安全化.  相似文献   

17.
螺旋CT在跟骨关节内骨折诊断中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螺旋CT扫描对诊断跟骨关节内骨折的临床意义。方法67例临床怀疑跟骨关节内骨折患者于外伤后均经CT横轴位扫描及多平面重建。为了提供最佳手术方案,参照Sanders对骨折范围和骨碎块移位情况的分类法,推荐了一种改良的CT分型法。结果在67例跟骨关节内骨折患者中,8例(11.9%)为Ⅰ型,41例(61.2%)为Ⅱ型,以及18例(26.9%)为Ⅲ型。横轴位螺旋CT扫描及多平面重建直观、立体、清晰地显示了所有患者中跟骨关节内骨折范围、骨碎片的移位,以及受累关节面损伤情况。结论螺旋CT横轴位扫描结合多平面重建,可以准确判断跟骨关节内骨折后关节面塌陷和粉碎程度,而改良的CT分型对指导手术和评价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应用螺旋CT对筛窦进行三维图像重建,认证筛窦解剖变异及临床意义。材料和方法:应用GE Lightspeed Plus多排螺旋机扫描仪,对75例病例进行筛窦横断面扫描,通过GE W4.0工作站,在三维重建软件支持下作冠状位图像重建。结果:筛窦常见的解剖变异有5种:筛大泡占52%,Onodi气房21%,眶五气房5%,筛凹低位4%,纸样板过度内移7%。结论:经横断面CT扫描,通过三维重建,能够很好地显示筛窦冠状面图像及其解剖变异,为手术提供详细的影像学资料,对鼻内镜外科有重要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We developed a model to test new bone constructs to replace spare skeletal segments originating from new generation scaffolds for bone marrow-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s. Using computed tomography (CT) data, scaffolds were defined using computer-aided design/computer-aided manufacturing (CAD/CAM) for rapid prototyping by three-dimensional (3D) printing. A bone defect was created in pig mandible ramus by condyle resection for CT and CAD/CAM elaboration of bone volume for cutting and scaffold restoration. The protocol produced a perfect-fitting bone substitute model for rapid prototyped hydroxyapatite (HA) scaffolds. A surgical guide system was developed to accurately reproduce virtually planned bone sectioning procedures in animal models to obtain a perfect fit during surger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