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外伤性颈内动脉海绵窦瘘的眼部临床表现及可脱性球囊栓塞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17例行可脱性球囊栓塞治疗的外伤性颈内动脉海绵窦瘘患者临床资料,对手术前、后眼部改变进行评价。结果 17例患者所有瘘口完全闭塞,术后患者眼部损伤均不同程度恢复。15例行一次性闭塞瘘口且患侧颈内动脉通畅;1例行瘘口及患侧颈内动脉闭塞;1例行二次栓塞。随访3个月至2年,无复发,无并发症发生。结论以眼部症状为突出表现的外伤性颈内动脉海绵窦瘘应及时诊断,可脱性球囊栓塞治疗外伤性颈内动脉海绵窦瘘是一种较安全、有效的方法 。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以眼部症状首发的颈动脉海绵窦瘘(CCF)的诊断要点,以减少误诊误治。方法:对1例以眼部症状首诊于眼科的CCF临床资料做回顾性调查。结果:该例以眼部症状就诊于多家医院眼科,均误诊为“眼肌麻痹”。我科据其症状及体征结合MRI,高度怀疑CCF,建议行增强磁共振、眶CT及DSA检查,确诊为CCF。予“双侧海绵窦区硬脑膜动静脉瘘栓塞术”介入治疗后,该例眼部症状、体征均明显改善。结论:对于球结膜非炎性充血、水肿,伴眼球突出、眼外肌麻痹、进行性视力下降(有些病例甚至失明)和颅内血管杂音等眼部症状首发的患者,要提高警惕,怀疑CCF的患者,建议行DSA检查,以防误诊误治,造成严重后果。  相似文献   

3.
治疗颈内动脉海绵窦瘘栓塞的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丽  崔新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0,9(18):1852-1852,F003
我科自 1992年 4月~ 1999年 12月 ,利用微导管技术将可脱性球囊送至颈内动脉海绵窦段 ,栓塞瘘口治疗颈内动脉海绵窦瘘。笔者体会到 ,护理工作的密切配合与取得满意效果密不可分。1 一般资料男 2 6例 ,女 4例 ,平均年龄 32岁。除 1例为自发性颈内动脉海绵窦瘘外 ,其余 2 9例均为外伤性。全部病例均在伤后不同时间内出现持续性杂音搏动性突眼 ,球结合膜充血水肿 ,压迫患侧颈动脉杂音消失。栓塞前经股动脉插管行全脑 DSA检查。瘘口位于颈内动脉 C4 段2 5例 ;C4 .5段 3例 ;C3段 2例 ,结果全部治愈。2 护理体会2 .1 术前护理2 .1.1 心理…  相似文献   

4.
外伤性脑梗塞1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颅脑外伤后 ,患者出现不能用脑外伤解释的临床表现 ,在头颅 CT或 MRI检查时常发现颅内有梗塞病灶 ,临床上诊断为外伤性脑梗塞。现报道 1995~ 1997年在门诊中遇到的 18例病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18例中 ,男 13例 ,女 5例 ,年龄 32~ 6 7岁 ,平均年龄 4 7岁。发病时间 3~ 2 4小时 2例 ,2 4 ~ 72小时 3例 ,72 小时~ 1周 5例 ,1 周~ 1月以内 8例。1.2 临床与体征 :18例均有外伤史 ,除 1例神志朦胧以外 ,其余 17例均清醒。患者头部外伤后 2 4小时内均在外院或本院检查过头颅 CT,排除颅内血肿。入院时体征 :7例有轻度偏瘫 ,…  相似文献   

5.
张佳佳 《内蒙古中医药》2011,30(12):150-150
自1972年Serblnenko首次使用可脱性球囊栓塞颈动脉海绵窦瘘成功以来,介入治疗逐渐成为了最好的治疗方法嘲。该方法具有简单、刨伤小、出血少、痛苦小、感染及并发症少、恢复快等优点。2003年10月至2008年8月对10例外伤性颈内动脉海绵窦瘘行可脱性球囊栓塞治疗,取得了良好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28例颅内海绵状血管瘤患者的CT、MRI影像学特点。方法:回顾分析台山市人民医院2015年6月至2017年5月收治的28例颅内海绵状血管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CT及MRI检查,分析CT及MRI检查颅内海绵状血管瘤患者的影像学特点。结果:28例患者中有23例表现为葫芦样横跨海绵窦,MRI检查T1WI表现为低信号,14例患者可见小条片状稍高信号,T2WI为高信号,9例可见小条状低信号,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呈偏低信号或等信号,实施增强扫描后可见明显填充式强化;14例患者行CT平扫表现出均匀高密度,CT血管造影术(CTA)或磁共振血管造影(MRA)检查显示病灶轻度颈内动脉血管包绕,病灶内无明显血供血管;4例T1WI、T2WI均呈混杂信号,实施CT扫描发现明显钙化,增强扫描后非钙化区域呈现填充式强化。结论:CT与MRI平扫及增强扫描检查颅内海绵窦血管瘤均有其具体的影像学特征,将疾病具体影像学特征与DWI及血管检查相结合,可对疾病做出更为准确的诊断。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儿童外伤性基底节区脑梗死的临床特点。方法 对 18例儿童外伤性基底节区脑梗死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18例均有明确头部外伤史 ,在外伤后数小时至数天内出现神经定位体征 ,15例伤后意识清楚 ,3例有短暂意识障碍 ,瘫痪程度较轻 ,CT或MRI显示腔隙性梗死。经治疗 16例痊愈 ,2例留有轻度后遗症。结论 头部外伤后数小时至数天内在原发伤情稳定或好转情况下 ,突然出现与原发伤情不相符的表现时 ,应考虑外伤性脑梗死的可能 ,及时查CT或MRI可确诊。本病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颅脑外伤后脑梗死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6例颅脑外伤后脑梗死患者,对其临床表现、梗死部位、CT和头部磁共振成像检查特点等进行研究。其中16例患者给予扩容、抗凝、拮抗脑血管痉挛、脱水降低颅内压、给予脑保护剂、高压氧等保守治疗。10例患者给予开颅去骨瓣减压和内减压术治疗。结果:出院时按GOS预后评分标准:死亡2例,植物生存l例,重度残疾2例,轻度残疾11例,恢复良好10例。结论:外伤性脑梗死患者死亡率高,预后多不良,及时通过头颅CT或者MRI进行早期诊断和治疗,可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头颅CT在视神经病变诊疗中的指导作用.方法 回顾分析2004年4月至2008年2月在我院门诊就诊的323例视神经病变患者头颅CT检查结果.并根据CT结果分类统计其病变类型.结果 323例视神经病变患者头颅CT检查阳性者56例,阳性率达17.3%,其中鞍区占位者27例(48.2%),枕叶病变者7例(12.5%),基底节腔隙性脑梗死者7例(12.5%),小脑肿物者2例(3.6%),鼻窦肿物2例(3.6%),颞叶肿物、嗜酸性肉芽肿、听神经瘤、颈动脉海绵窦瘘、大脑脚肿瘤、蛛网膜下腔水瘤、空蝶鞍、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视神经肿瘤等各1例(1.8%).结论 鞍区占住病变是头颅CT检查阳性患者的首要病因;对不明原因出现视力下降甚至失明、视野缺损、复视、眼球运动障碍等症状而诊为视神经病变的患者,即使无明显全身症状,常规进行头颅CT检查,对于颅脑疾病的早期发现、早期治疗,最大限度的挽救患者视力和生命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脑干梗死的临床及影像学特点,以提高临床诊疗水平。方法对38例脑干梗死患者的临床表现及头颅CT或磁共振成像(MRI)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大部分脑干梗死患者并无典型脑干局灶体征和症状,及时复查头颅CT或进行头颅MRI检查可确诊责任病灶。结论早期行MRI检查可明确诊断,有利于治疗方案的选择,但若无条件行MRI检查时,可于发病72h后行脑干薄层CT扫描,亦可帮助诊断。  相似文献   

11.
脑外伤性复视指头部有受外伤史,经西药治疗后,临床查体及头颅CT检查,眼科五官科检查均正常,属功能性改变,此症西医诊断为脑外伤综合征。患者自觉症状为视物时有复视,伴头痛等症。笔者采用针刺治疗脑外伤性复视30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颈内动脉-海绵窦瘘5例5只眼误诊资料的分析,讨论了本病的特点,分析了发生误诊的原因主要为本病少见,忽略了病史及搏动性突眼和血管杂音等临床特点。提出本病的诊断应与眼科囊样动脉瘤、富含血管的肿瘤、眶蜂窝组织炎等疾病作鉴别。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脑分水岭梗死(CWI)头部磁共振成像(MRI)及磁共振血管成像(MRA)特征,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临床资料完整的68例脑分水岭梗死患者行MRI平扫、头部及颈部MRA.结果 MRI显示皮质前型18例,皮质后型15例,皮质下型26例,小脑型9例;MRA显示颈内动脉狭窄或闭塞33处,中动脉狭窄或闭塞26处.结论 颈内动脉或大脑中动脉的狭窄、闭塞是脑分水岭梗死的主要发病原因,磁共振成像对脑分水岭梗死能提供更多的影像学信息.  相似文献   

14.
<正> 迟发性外伤性颅内血肿(DTICH)是指头部外伤后首次头颅CT检查未发现血肿,经过一段时间后再次行CT检查或经手术、尸检发现的血肿;或在初次头颅CT检查证实的在不同部位出现的血肿。其病死率及致死率较高,应予以重视。现将我科收治的11例DTICH患者资料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5.
Fu CW 《中国针灸》2011,31(3):203
笔者自2007年以来,采用金津、玉液放血配合针刺四神聪治疗脑震荡后遗症32例,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全部病例均来自佛山市第五人民医院康复科住院及门诊患者,共32例,其中男25例,女7例;年龄19~45岁,平均30岁;病程2周~1年,平均1月.参照<黄家驯外科学>[1]相关诊断标准:①有头部外伤史,短暂性不省人事,近事遗忘,有头痛、头晕等症状;②神经系统检查正常;③头颅CT或MRI 未见外伤性影像学异常;④正规治疗2周后仍遗留有头晕、头痛、食欲不振、失眠、记忆力减退等症状.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对24例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临床表现、CT检查、治疗及预后等资料进行析。结果:SAH多为高血压所致,最初症状以突发头痛为主,大部分患者通过头颅CT可以确诊,均口服尼莫地平,21例痊愈。结论:初诊头痛患者须重视颈强直体征,CT检查简单易行,尼莫地平口服对防范病情恶化有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16例貌似幕上病变的老年脑桥梗死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特点及误诊原因。方法对首诊分型为颈内动脉系统腔隙性脑梗死的124例老年患者,于发病72 h内常规行脑MRI检查。结果发现表现为幕上病变的脑桥梗死16例,脑CT均未检出脑桥病灶,MRI则准确检出责任病灶,所有病灶直径均小于15 mm,呈纵向条状、片状。结论早期行脑MRI检查可以明确诊断貌似幕上病变的脑桥梗死。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16例貌似幕上病变的老年脑桥梗死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特点及误诊原因。方法对首诊分型为颈内动脉系统腔隙性脑梗死的124例老年患者,于发病72 h内常规行脑MRI检查。结果发现表现为幕上病变的脑桥梗死16例,脑CT均未检出脑桥病灶,MRI则准确检出责任病灶,所有病灶直径均小于15 mm,呈纵向条状、片状。结论早期行脑MRI检查可以明确诊断貌似幕上病变的脑桥梗死。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糖尿病纹状体病的影像表现特点。方法:分析2013年4月至2017年7月惠州市第三人民医院所收集的5例糖尿病纹状体病患者的CT、MRI表现特点,并对比其临床表现。结果:5例患者均行头颅MRI检查,均表现为明显的纹状体T1WI高信号,其中4例患者临床表现为偏身舞蹈症,1例未表现出明显偏身舞蹈症。本研究5个病例共有3例行头颅CT平扫,其中2例为来院初诊时即行CT检查,并且临床表现偏身舞蹈症及非偏身舞蹈症各1例,2例CT均表现为纹状体高密度;另1例为偏身舞蹈症患者经规律服药后4年复查,CT表现为等密度,但是未行MRI复查。结论:糖尿病纹状体病的影像表现具有明显的特异性,偏身舞蹈症患者多具有典型的纹状体影像表现,但是糖尿病纹状体病并不一定表现出偏身舞蹈症的典型临床表现。  相似文献   

20.
目的:回顾分析1例以肢体抽动为首发表现的胼胝体压部脑炎患者临床资料,为该病的鉴别和诊断提供参考资料。方法:对1例出现反复肢体抽动的女性患者的临床表现和头颅MRI平扫结果、脑电图及脑脊液常规及生化化验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患者首发症状为单侧肢体反复抽动,之后发展为四肢抽动,主要症状为发热、抽搐及意识障碍,入院首日头颅MRI平扫显示T1WI/FLAIR/DWI呈高信号,ADC值减低,入院4d后意识清楚,治疗后恢复正常,DWI呈低信号,双下肢肌力恢复至5级,12d后复查头颅MRI异常信号消失。结论:以肢体抽动为首发表现的胼胝体压部脑炎,在病因、临床表现、MRI信号特点方面均具有特征表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