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徐涛  郭丽峰  李方江  李跃 《河北中医》2010,32(7):1021-1022
期前收缩是临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室上性期前收缩包括房性期前收缩与交界性期前收缩。目前对此类型心律失常药物治疗研究进展缓慢,尚无特效治疗方法。2007—05—2010-01,我们运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室上性期前收缩60例,并与维拉帕米治疗60例对照观察,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2.
心律失常在临床工作中比较常见,其中以房性期前收缩及室性期前收缩尤著。各种器质性疾病患者,如原发性高血压、冠心病及各种心脏瓣膜病等均可能发生此类心律失常,而在部分人群中并没有器质性疾病,亦可见此类期前收缩,即非器质性期前收缩。有研究表明,正常人发生室性期前收缩的机会随着年龄增长而增加[1]。在临床中,常用的抗心律失常药物多为化学制剂,虽能较快速改善患者不适症状,但大多数药物副作用明显,长期应用有致新心律失常的风险,亦可增加病死率[2]。现阶段,越来越多的研究关注中药对心律失常的治疗效果。我们临床应用参松养心胶囊口服治疗非器质性期前收缩30例,并与酒石酸美托洛尔口服治疗30例对照观察,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3.
心律失常型病毒性心肌炎主要表现为频发各种期前收缩,尤其是室性期前收缩,各种抗心律失常药物或疗效不佳,或长期服用产生副作用而影响长期治疗的依从性,具有抗心律失常的中药制剂参松养心胶囊不失为一种适当的选择,我们对24例以室性期前收缩表现为主的病毒性心肌炎的患者在常规营养心肌治疗基础上加用参松养心胶囊,对患者的室性期前收缩治疗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冠心病室性期前收缩是最为常见的心律失常症状之一,对某些冠心病、心肌病等心脏疾病患者而言,冠心病室性期前收缩的发生严重威胁着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本研究通过简要介绍冠心病室性期前收缩的病因及发病机制,通过翻阅文献以及采用复脉汤治疗冠心病室性期前收缩的临床实践,讨论分析了中、西医治疗冠心病室性期前收缩的方法,以期为冠心病室性期前收缩的临床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5.
贾随明 《陕西中医》2005,26(11):1211-1211
室性期前收缩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有效而安全地控制室性期前收缩是临床经常面对的一个问题。我们应用步长稳心颗粒治疗室性期前收缩,并与普罗帕酮的疗效及安全性比较,取得较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特发性室性期前收缩是临床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本文结合近年来中医治疗特发性频发室性期前收缩相关文献,对特发性频发室性期前收缩的病因病机、辨证方法、常见证型及内外治法进行综述,总结中医治疗特发性频发室性期前收缩研究进展,以期为今后中医辨治本病提供经验总结和治疗思路。  相似文献   

7.
杨彦平 《河北中医》2009,31(11):1699-1700
房性和室性期前收缩是临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可见于正常人及器质性心脏病患者。对于有器质性心脏病、频发的危险性期前收缩及患者因心悸等症状影响生活质量的功能性期前收缩应给予干预治疗。2005-05—2009—03,笔者采用参松养心胶囊治疗缓慢心律失常并期前收缩32例,并与空白对照组20例对照观察,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8.
祁慧霞  牛天福  李娟 《中医药研究》2011,(12):1501-1502
初步探讨中医治疗室性期前收缩的理论与方法,并对室性期前收缩病人证候进行分析,据此以宁心安神、活血化瘀法治疗并进行临床疗效评价。室性期前收缩病因多为心神不安,血瘀阻络,病机多为心神失养和心神受扰。宁心安神、活血化瘀法能减少心律失常病人室性期前收缩的发生,改善病人临床状况。  相似文献   

9.
正常人与各种心脏病患者均可发生室性期前收缩.正常人发生室性期前收缩的几率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加[1].因此,老年人中室性期前收缩发病率较高,严重者可影响血流动力学效应,出现症状,甚至危及生命.正确认识抗心律失常药物存在的不足,寻求疗效好且不良反应少,长期使用不增加病死率的抗心律失常药物,是国内外长期以来研究的重点[2].  相似文献   

10.
冯春林 《河南中医》2005,25(5):36-36
室性心律失常是临床常见的心律失常,尤其是室性期前收缩,常见于冠心病、心肌病、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脱垂、高血压等。本文采取随机单盲对照方法观察美西律组及美心律加稳心颗粒组的临床疗效,旨在进一步评价稳心颗粒治疗室性期前收缩的疗效及安全性。  相似文献   

11.
吉亚 《河北中医》2007,29(1):27-27
室性期前收缩是临床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2004-2006年,笔者采用自拟和心汤治疗室性期前收缩53例,并与慢心律治疗44例对照观察,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黄守清  许艺惠  尹莲花 《光明中医》2016,(11):1602-1604
目的观察耳穴压贴法治疗四种类型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种类型心律失常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保持原来的生活行为习惯,给予心律失常健康教育,干预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耳穴压贴,连续干预30天后判定耳穴压贴法对所选类型心律失常的干预效果。结果耳穴压贴法治疗窦性心动过速有效率为91.67%、偶发房性期前收缩有效率为88.33%、偶发室性期前收缩有效率为80.00%、窦性心律不齐有效率为90.00%,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耳穴压贴法治疗窦性心动过速、偶发房性期前收缩、偶发室性期前收缩、窦性心律不齐的疗效确切,可作为治疗此病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3.
参松养心胶囊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伴期前收缩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参松养心胶囊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伴期前收缩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缓慢性心律失常伴期前收缩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参松养心胶囊4粒tid;对照组30例,复方丹参片3片tid,两组均治疗4周,服药前及4周后行24h动态心电图检查、观察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临床症状改善及心电图改善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参松养心胶囊是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伴期前收缩的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14.
刘长玉 《河北中医》2007,29(6):564-566
室性期前收缩为快速性心律失常之一,是临床常见病,属中医学心悸、怔忡等范畴。临床表现为心悸、乏力、头晕等。中医药治疗本病具有疗效确切而不良反应少的优点,现就近年来中医药治疗室性期前收缩研究进展综述如下。1病因病机多数学者认为,室性期前收缩的病因主要与外感六淫、内  相似文献   

15.
病毒性心肌炎可导致各种心律失常和心肌损伤,主要表现为期前收缩,尤其是室性期前收缩,心肌酶升高。采取中西药结合疗法,选择具有抗心律失常的中药制剂稳心颗粒,治疗以期前收缩为主要表现的病毒性心肌炎的患者,取得一定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6.
贾玲允  陈二恒  王文暖 《河北中医》2010,32(7):1077-1077
室性期前收缩是临床常见的一种心律失常,可见于多种心血管系统疾患,患者常表现为心悸、气短、胸闷、心前区不适等症状,轻者活动受限,重者可危及生命.目前虽然治疗心律失常的药物很多,但单用抗心律失常的西药治疗,往往疗效不佳,且容易导致新的心律失常。2009—07-2009—12,我们应用自拟补肾养心汤治疗室性期前收缩46例,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17.
步长稳心颗粒治疗有症状良性室性期前收缩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室性期前收缩是临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但并非都是器质性心脏病所致。对于既无症状又无预后意义的良性期前收缩,原则上无需抗心律失常药治疗,但如果患者因此而出现心悸、胸闷等症状,可以给予解释、安慰、镇静、改善睡眠等治疗,同时可选择给予如B受体阻断剂、美西律、普罗帕酮等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2007—03—2009—06,我们运用步长稳心颗粒治疗有症状但无器质性心脏病的良性室性期前收缩47例,并与西医常规治疗45例对照观察,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18.
室性期前收缩为临床常见心律失常,药物治疗效果不一,且不良反应多,影响继续治.2004年1月年12月,笔者条用胺酮联合稳心颗粒剂治疗老年室性期前收缩患者48例,效果好,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稳心颗粒和参松养心胶囊治疗冠心病室性期前收缩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冠心病室性期前收缩患者60例,随机分为A组和B组。在规范治疗的基础上,A组给予稳心颗粒口服,B组给予参松养心胶囊口服,疗程均为8周。比较2组治疗后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室性期前收缩次数及不良反应。结果A组临床症状改善总有效率为83%,心律失常改善总有效率为80%;B组临床症状改善总有效率为87%,心律失常改善总有效率为83%;2组不良反应均较少。结论稳心颗粒和参松养心胶囊均可有效改善室性期前收缩的临床症状,且安全。  相似文献   

20.
心律失常是心脏病的常见症状之一,严重的心律失常可以降低心每搏量,引起心功能不全,甚至危及生命。目前治疗本症尚无理想药物。笔者近年来试用炙甘草汤加减治疗此症,取得较满意的效果,现将观察材料整理如下。临床资料: 本组13例,其中男8例,女5例。年龄:27~39岁10刨,40~56岁3例,临床诊断为冠心病,风心病心肌病及原因不明的心律失常等。其心电图表现有频发室性期前收缩4例,心房纤颤6例,Ⅲ°房室传导阻滞+室性期前收缩1例,游走性节奏点性心律+室性期前收缩1例治疗前均有不同程度的心悸、乏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