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观察中西结合治疗儿童弱视的疗效。方法将2005年1月~2010年3月于我院就诊的183例弱视患儿(218只眼)随机分为西医治疗组(A组)和中西医结合治疗组(B组),A组采用西医综合疗法,B组采用西医综合疗法联合耳穴压迫和口服中药治疗,观察各组治疗儿童弱视的疗效。结果西医治疗组:基本治愈75只眼(67.0%),进步18只眼(16.0%),无效19只眼(17.0%);中西医结合治疗组:基本治愈91只眼(85.8%),进步14只眼(13.2%),无效1只眼(0.9%),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的综合疗法在儿童弱视的治疗中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自组中药益视汤对脾气虚证兔视网膜脱离(RD)自动复位后超微结构恢复的影响。方法将26只健康成年新西兰灰兔随机分为脾气虚证RD自动复位组(A组)、益视汤治疗组(B组)及空白对照组(C组),分别于术后10、20、30天处死实验兔摘取眼球,用透射电镜观察比较视网膜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益视汤治疗组RD自动复位后视网膜各层组织细胞超微结构的恢复情况明显较脾气虚证RD组好,且随时间延长治疗作用增加。结论益视汤有益于脾气虚证兔RD自动复位后视网膜超微结构的重建。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应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慢性骨髓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2月—2014年5月入住我院我科的慢性骨髓炎患者92例,随机分为A组48例,B组44例;A组应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B组应用西医手术治疗。对比住院时间;骨骼愈合时间;血常规、血沉、C反应蛋白和降钙素原数值;骨髓炎复发率等4项指标。观察2组疗效。结果 A、B两组患者均得到系统随访,随访时间为10个月。A组:住院时间(31±11)天;骨骼愈合时间(156±22)天;血常规、血沉、C反应蛋白和降钙素原数值正常时间(53±18)天;骨髓炎复发1例,给以再次手术行骨搬移术治愈。B组:住院时间(39±10)天;骨骼愈合时间(158±21)天;血常规、血沉、C反应蛋白和降钙素原数值正常时间(65±15)天;骨髓炎复发3例,给以再次手术行骨搬移术治愈。两组在骨骼愈合时间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住院时间、4项检验指标恢复正常时间、骨髓炎复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慢性骨髓炎临床疗效满意,标本兼治,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 通过对比分析,客观评估中药健脾化湿方联合532激光治疗急性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acute central serous chorioretinopathy,CSC)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undus fluorescern angiography,FFA)确诊为急性CSC的患者57例(59只眼)的临床治疗效果,比较中药联合532激光与单纯激光光凝治疗急性CSC,两者在治愈率、治愈时间和复发率等方面的差异.随访时间为治疗后1个月、3个月及1年.结果 联合组(32例33只眼)的治愈率为93.93%(31/33),平均治愈时间(18.6±7.5)天,复发1例(1只眼),占3.03%;单纯光凝组(25例26只眼)的治愈率为92.30%(24/26),平均治愈时间(32.8±8.9)天,复发3例(3只眼),占11.53%.两组比较,治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620,P>0.05),平均治愈时间天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13,P<0.01),复发率有明显差异(X2=4.73,P<0.05).结论 中药健脾化湿方联合532激光治疗急性CSC疗效确切,并能缩短病程,降低复发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补阳益心汤对难治性心衰的治疗效果。方法:将72例难治性心衰病人分为治疗组(A组)42例,和对照组(B组)30例。两组均给于西医常规治疗,A组在此基础上,加服补阳益心汤,疗程为1个月。结果:A组临床治愈11例,显效20例,有效9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5.23%;B组临床治愈5例,显效8例,有效10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为74.14%。A组效果显著优于B组(P<0.05)。结论:补阳益心汤对难治性心衰有较好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加味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对风湿热邪凌目型火疳(前巩膜炎)的治疗效果。方法 2012年3月—2014年10月收治风湿热邪凌目型火疳患者50例,随机分为中药干预组和对照组。中药干预组30例(54只眼),予口服加味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及常规西医治疗;对照组20例(32只眼)予西医方法治疗,比较2组的临床疗效。结果中药干预组治愈24例(80.0%),好转4例(13.3%),无效2例(6.7%),总有效率93.3%。对照组治愈10例(50.0%),好转4例(20.0%),无效6例(30.0%),总有效率70.0%,前者的疗效好于后者(Z=-2.358,P=0.018)。对治愈患者随访18个月,中药干预组复发3例,复发率12.5%(3/24),对照组复发4例,复发率40.0%(4/10),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isher确切概率法,P0.001)。结论加味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可以提高西医疗法对风湿热邪凌目型火疳的疗效,并能减少复发。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解毒祛风退翳汤治疗树枝状角膜炎中的疗效,探讨中药对治疗树枝状角膜炎的疗效价值。方法将60例60眼树枝状角膜炎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30眼)及对照组(30例30眼),观察两组治疗效果,包括客观检查和自觉症状积分,并随访1年,观察复发情况(失访率≤20%)。结果经过3周的治疗,治疗组治愈23眼,好转6眼,总有效率是96.7%;对照组治愈17眼,好转8眼,总有效率是83.3%,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自觉症状积分,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年,治疗组和对照组复发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解毒祛风退翳汤治疗树枝状角膜炎有较好疗效,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羊膜移植术和自体结膜移植术治疗翼状胬肉的临床疗效,比较两者的优缺点。方法:将362例482眼翼状胬肉随机分为A(250只眼)、B(232只眼)两组,两组于显微镜下切除胬肉组织后,A组采用羊膜移植术,B组采用自体结膜移植术,术后随访6-12个月。观察两组疗效并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角膜创面上皮平均愈合时间,A组平均4.52天,B组平均4.25天,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复发25只眼,复发率为10.0%;B组复发7只眼,复发率为3.02%,P<0.05;A组Ⅰ级、Ⅱ级外观175眼(70%),B组Ⅰ级、Ⅱ级外观197眼(84.91%),P<0.05,两组比较差异具统计学意义。结论:自体结膜和羊膜移植应用于翼状胬肉术中,降低手术复发率,自体结膜移植优于羊膜移植,在具体应用和病例选择上要具体对待。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分析祛风活血汤用于白内障患者术后虹膜睫状体炎治疗的方式与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6月~2015年9月收治的80例白内障术后虹膜睫状体炎患者,随机平均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对照组予以常规西医治疗,治疗组加用祛风活血汤,对比2组综合疗效及治愈时间。结果:对照组治疗后治愈14例,好转19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82.5%;治疗组治愈28例,好转9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2.5%,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治愈时间≤3d共3例、11例为4~7天、12例为8~11天、7例为12~15天、8例15天,平均治愈时间(10.9±4.3)天;治疗组治愈时间≤3天共5例、15例为4~7天、13例为8~11天、4例为12~15天、3例15天,平均治愈时间(7.4±1.2)天,治愈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西医治疗基础上联合祛风活血汤有助于缩短白内障术后虹膜睫状体患者治愈期,还能提升综合疗效,值得将此种中西医联合治疗方式推荐作为白内障术后虹膜睫状体炎的首选疗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割烙术和胬肉切除联合羊膜移植术对翼状胬肉的疗效。方法86例翼状胬肉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A组53例行割烙术;B组33例行翼状胬肉切除联合羊膜移植术。术后随访6月到1年7个月,对两组患者术后翼状胬肉复发情况及角膜创面修复时间进行比较。结果A组53眼中6眼复发(11.32%);B组33眼中4眼复发(12.12%);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χ2=0.0591,P=0.8079);A组角膜上皮修复时间4~9天,平均7.09±1.72(天),B组角膜上皮修复时间2~6天,平均4.27±1.31(天)。两组角膜上皮修复时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t=8.5969,P<0.01)。结论两种手术方式术后复发率基本相同,角膜创面愈合时间B组短于A组。割烙术相对较经济、方便,手术时间短。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益心解毒合剂对阿霉素(ADR)所致心脏毒性的防治作用。方法将61例恶性肿瘤患者随机分为化疗加益心解毒合剂组(A组)和单纯化疗组(B组),2组患者于治疗前和使用ADR累积量达240,300,360 mg/m2时记录心电图,并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测定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短轴缩短率(ΔFS%)、左室舒张期E点至室间隔距离(EPSS)及E峰、A峰比值(E/A)。结果B组在ADR各累积剂量时心电图异常率及左心功能各项参数异常程度与A组比较均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益心解毒合剂对ADR所致心脏毒性有较好的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手术切除联合中药口服治疗复发性翼状胬肉的临床疗效,以及对降低翼状胬肉复发的临床意义。方法:对57例(63只眼)复发性翼状胬肉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9例(33只眼)和对照组28例(30只眼),两组均采用胬肉切除联合丝裂霉素及应用自体球结膜移植术。治疗组术后同时口服理气活血类中药"眼科创伤方"20天,所有病例随访期限≥12个月,之后对两组病例的临床效果,尤其是复发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治疗组治愈31眼(占93.93%),再次复发2眼(占7.07%);对照组治愈22眼(占73.33%),再次复发8眼(占26.67%)。结论:手术切除联合中药口服治疗复发性翼状胬肉有较好的临床效果,尤其是能明显降低再次复发。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活血牵正汤结合针刺治疗外伤性眼外肌麻痹的临床疗效.方法以1988年~1994年常规肌肉注射维生素B1、B12,静脉滴注能量合剂和血管扩张剂治疗的52例55只眼为对照组;1995年~2002年3月用活血牵正汤结合针刺治疗的49例53只眼为观察组.治疗1~6个月后随访观察1~3年,比较两组病例的临床疗效.结果对照组治愈20例21只眼,占38.18%,好转8例9只眼.无效24例25只眼,观察组治愈42例45只眼占84.91%.好转5例5只眼.无效2例3只眼.治愈病例随访观察1~3年均未见复发,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极显着性意义(x2=27.13,P<0.005).结论活血牵正汤结合针刺治疗外伤性眼外肌麻痹疗程短、治愈率高、副作用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理气散瘀汤与补阳还五汤口服加药浴并腰交感神经节切除对SD(Sprague Dawley)大鼠坐骨神经损伤的小腿腓肠肌湿重的影响。方法:把做成坐骨神经损伤模型并左侧腰交感神经节切除的的80只SD大鼠随机分为两组。补阳还五汤组(A组)是在大鼠伤口愈合后行补阳还五汤口服加药浴治疗,理气散瘀汤组(B组)是在大鼠伤口愈合后行理气散瘀汤口服加药浴治疗。观察钳夹前和钳夹后2、4、6周大鼠小腿腓肠肌湿重的变化情况。结果:分别于2、4、6周测A组、B组大鼠的左侧小腿腓肠肌湿重(WWG),各个时间点A组均重于B组(P0.05),其中2周时A组腓肠肌湿重为834±13mg,而B组为814±15mg。4周时A组为903±13mg,B组为855±11mg。6周时A组为965±17mg,B组为926±10mg。结论:补阳还五汤口服加药浴并腰交感神经节切除较理气散瘀汤更有助于损伤神经肌肉重量的增加。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带蒂结膜瓣转位移植术治疗复发性翼状胬肉的疗效。方法选择复发性翼状胬肉患者57例(57只眼),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2组:单纯组28例(28只眼)行单纯翼状胬肉切除术,带蒂组29例(29只眼)行带蒂结膜瓣转位移植术,比较2组术后复发率、角膜创面完全上皮化时间及有无并发症。结果随访6~12个月,单纯组治愈15只眼,复发13只眼,复发率为46%,角膜创面完全上皮化时间为(4.80±0.24)d,3例(3只眼)出现炎性肉芽肿发生率为11%,未出现感染、眼球运动障碍等并发症。带蒂组治愈23只眼,复发6只眼,复发率为21%,角膜创面完全上皮化时间为(4.60±0.78)d,1例(1只眼)出现炎性肉芽肿,无其他并发症。2组复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炎性肉芽肿发生率及角膜创面完全上皮化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带蒂结膜瓣转位移植术能显著降低复发性翼状胬肉的复发率,且角膜创面修复快,术后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曲安奈德联合雷珠单抗玻璃体腔注射对糖尿病性黄斑水肿(DME)的治疗效果,以及对患者血清VEGF、IL-6、IL-8水平的影响。方法前瞻性临床对照研究。研究对象为2015年1月—2016年12月在我院确诊为DME的患者166例(235只眼),随机分为两组。A组83例(116只眼),采用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B组83例(119只眼)采用曲安奈德与雷珠单抗联合注射,均每4周注射1次,共注射3次。治疗前及完成最后一次注射后4周检测两组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水平,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测量黄斑中心视网膜厚度。治疗完毕后对所有患者随访6个月,统计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1.炎症细胞因子水平:治疗前A组血清VEGF、IL-6、IL-8分别为(432.87±98.24)ng/L,(75.12±8.32)ng/L,(62.34±7.12)ng/L,B组分别为(433.05±98.74)ng/L,(74.68±8.45)ng/L,(63.08±7.25)ng/L,治疗后A组VEGF、IL-6、IL-8分别为(156.31±68.15)ng/L,(54.85±8.66)ng/L,(43.28±7.56)ng/L,B组分别为(102.50±68.34)ng/L,(52.75±8.35)ng/L,(41.34±7.85)ng/L。治疗前两组各指标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各指标数值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B组治疗后的血清VEGF明显低于A组(P0.05),IL-6、IL-8水平与A组相当(P0.05)。2.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治疗前A、B组的黄斑中心视网膜厚度分别为(536.15±86.28)μm,(529.14±84.57)μm,治疗后的结果分别为(386.67±84.11)μm,(321.08±85.16)μm。治疗前两组黄斑中心视网膜厚度接近(P0.05),治疗后两组数值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B组的数值低于A组(P0.05)。3.并发症:A组眼内炎2只眼(1.72%),眼压升高0只眼(0.00%),晶状体混浊加重1只眼(0.86%),出血4只眼(3.45%),总计7只眼(6.03%),B组相应的眼数分别为1只眼(0.84%),5只眼(4.20%),2只眼(1.68%),2只眼(1.68%),总计10只眼(8.40%)。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单独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相比,联合应用曲安奈德对DME的治疗效果更好,并能降低血清VEGF、IL-6、IL-8水平,其安全性总体上与单纯应用雷珠单抗相当,可以根据患者的个体情况选择使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用药对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的治疗效果.方法:50例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患者分成观察组25例(29只眼)和对照组25例(28只眼);对照组按照常规局部用利巴韦林眼液、加替沙星眼液、更昔洛韦眼膏,口服维生素B2,维生素C,维生素AD丸,阿昔洛韦片及静脉滴注病毒唑针.观察组常规加中药方剂治疗.进行疗效对比观察.结果:观察组治愈27眼,显效2眼,治愈时间(7±2.3)d.1年复发率为3.5%;对照组治愈20眼,显效4眼,无效4眼,治愈时间(20±3.6)d,1年复发率为34.5%.2组治疗效果、治愈时间、复发率差异有显著性(P<0.01,P<0.05,P<0.01).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结合动态护理.可显著提高疗效,大大缩短疗程,大大减少复发,节省了医疗费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清络散瘀消翳汤、刺络放血、撕拉式手术三联疗法对复发性翼状胬肉的临床疗效,探讨其对降低翼状胬肉复发的临床意义。方法:治疗组51例(54只眼)采用撕拉式并钝性分离治疗,手术前后口服疏风清热活血中药清络散瘀消翳汤,取患侧耳穴眼、少泽穴、肝俞穴点刺放血;对照组46例(48只眼)采用撕拉式并钝性分离治疗。结果:治疗组治愈49眼,再次复发5眼,对照组治愈35眼,再次复发13眼,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清络散瘀消翳汤、刺络放血、撕拉式手术三联疗法治疗能有效降低翼状胬肉再次复发,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加味凉膈散在脓毒症早期阶段的抗炎解毒作用,以及对ICU住院时间、28天病死率的影响。方法:57例早期脓毒症患者随机分为A组(西医常规治疗,29例)与B组(加味凉膈散加西医常规治疗,28例),健康志愿者12例为对照组C组,比较3组外周血TNF-α、IL-6、CRP、PCT水平和两组患者之间住ICU时间、28天病死率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入院当天WBC、IL-6、TNF-α、CRP、PCT水平较健康对照组明显升高,治疗第7天B组IL-6、TNF-α、CRP较A组下降幅度大,有统计学意义,两组28天病死率无统计学差异,但B组住ICU时间较A组明显缩短。结论:西医联合应用加味凉膈散在早期脓毒症解毒抗炎、攻邪安正方面显示出良好的治疗前景。  相似文献   

20.
目的:中药增视汤治疗小儿弱视的临床疗效观察。方法:单纯中药组30例56眼口服中药增视汤;西医组30例54眼以矫治戴镜,遮盖疗法和视刺激器疗法治疗;中西医结合组30例,57眼以口服增视汤配合西医矫治戴镜,遮盖疗法和视刺激器疗法治疗。3组均治疗6个月,随访3个月,分别观察3组治疗前后视力、图形视觉诱发电位(P-VEP)。对照3组的临床疗效。结果:单纯中药组有效率80.4%,西医组有效率90.7%,中西医结合治疗组有效率94.7%。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组比单纯中药组和西医组治疗效果好,说明中药增视汤配合西医治疗可以明显缩短疗程,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