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观察降气止咳免煎颗粒对咳嗽变异性哮喘患者(CVA)IFN-γ和IL-4及气道反应性的影响。方法:将60例符合条件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0例,分别予以降气止咳免煎颗粒与苏黄止咳胶囊口服,疗程4周,疗程结束后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IFN-γ和IL-4及气道反应性的变化进行评价。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后IFN-γ、IL-4和PD20FEV1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IFN-γ、PD20FEV1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IL-4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结论:降气止咳免煎颗粒能有效降低CVA患者血清IL-4水平,提高血清IFN-γ水平,纠正Thl/Th2细胞因子平衡失调,有效降低气道反应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羚桂龙牡颗粒对病毒性心肌炎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小鼠心肌注射柯萨奇病毒复制病毒性心肌炎模型,实验分为3组,正常组、模型组、中药羚桂龙牡颗粒组,于给药第7、14天采血,ELISA法测定血清IFN-γ和IL-4水平。结果:羚桂龙牡颗粒可显著升高病毒性心肌炎小鼠血清IFN-γ水平,降低IL-4水平,与模型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调节IFN-γ和IL-4水平是羚桂龙牡颗粒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舒肝明目汤治疗青光眼睫状体炎综合征患者疗效及对血清IL-4、IFN-γ水平的影响。方法将78青光眼睫状体炎综合征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对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舒肝明目汤口服。统计2组临床疗效;观察2组治疗前后视力、眼压及角膜后沉着物(KP)数目的变化;检测治疗前后血清IFN-γ、IL-4水平,并计算IFN-γ/IL-4比值。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眼压、KP数目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均<0.05),且观察组眼压、KP数目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2组治疗后IL-4水平均明显降低(P均<0.05),IFN-γ水平、IFN-γ/IL-4比值均明显升高(P均<0.05),且观察组IL-4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IFN-γ水平、IFN-γ/IL-4比值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舒肝明目汤治疗青光眼睫状体炎综合征疗效更好,且可有效调节血清IL-4、IFN-γ水平。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黄芪注射液对脾虚毒蕴型CA患者血清细胞因子IL-10、IFN-γ、TNF-α变化的影响。方法:将脾虚毒蕴型CA患者分为黄芪组与白介素组,白介素组予以西医常规加白介素治疗,黄芪组在西医常规加白介素治疗的基础上加黄芪注射液20rnl静滴,1日1次,疗程为lO天。治疗前后对两组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IL-10、IFN-γ和TNF-α水平。结果:脾虚毒蕴型CA患者血清IL-10、TNF-α水平显著高于正常人(P〈0.01),IFN-γ水平显著低于正常人(P〈0.01)。黄芪组IL-10、TNF-α水平明显降低,IFN-γ水平明显升高(P〈0.01);白介素组IL-10、TNF—α降低及IFN-γ升高亦有差异性(P〈0.05);两组比较均有差异(P〈0.05)。结论:黄芪注射液对脾虚毒蕴型CA患者血清细胞因子有明显调整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长蛇灸治疗脾肾两虚型慢性疲劳综合征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IL-2、IFN-γ、TNF-α等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将59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29例。治疗组采用长蛇灸配合俞募配穴针灸治疗;对照组采用俞募配穴针灸治疗,连续治疗4周。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用放免法测定两组治疗前后血清IL-2、TNF-α水平,用ELISA法测定两组治疗前后血清IFN-γ水平。结果:两组患者疗效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63.3%;对照组总有效率41.4%。两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治疗后IL-2、IFN-γ、TNF-α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或P〈0.01),对照组治疗后IL-2、IFN-γ水平显著升高(P〈0.05),TNF-α无明显变化(P〉0.05);两组治疗后比较,IL-2、IFN-γ、TNF-α水平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长蛇灸配合俞募配穴针灸可较大地提高脾肾两虚型慢性疲劳综合征患者的疗效,其取效的机制可能是升高患者血清IL-2、IFN-γ、TNF-α等细胞因子的水平,提高免疫力。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化湿解毒方对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HBV)患者Th1/Th2类细胞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将入选的58例HBV患者分别在应用化湿解毒法治疗前后取血,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慢性HBV患者血清中IFN-γ,IL-4水平。结果:治疗前患者血清中IFN-γ水平较高,治疗后则下降明显(P〈0.05),而IL-4水平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化湿解毒法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IFN-γ表达有抑制作用,从而使Th1/Th2比例趋于平衡,而有利于病情的恢复。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观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干扰素-γ(IFN-γ)及白细胞介素-4(IL-4)及二者比值水平的变化,探讨小青龙汤治疗COPD的机理.方法:将50例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25例、小青龙汤组2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小青龙汤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小青龙汤,检测两组患者急性加重期及缓解期血清中IFN-γ及IL-4水平.结果:两组治疗前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对比,小青龙汤组血清IFN-γ水平和IFN-γ/IL-4值高于与对照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IL-4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小青龙汤组治疗前后对比显示血清IL-4水平降低,IFN-γ/IL-4值升高,差别有统计学意义,IFN-γ水平升高,差别无统计学意义.对照组治疗前后对比显示血清IL-4水平降低,差别有统计学意义,IFN-γ水平和IFN-γ/IL-4值较前降低,差别无统计学意义.两组疗效比较,小青龙汤组优于对照组.结论:小青龙汤通过升高IFN-γ同时降低IL-4水平,调节COPD患者Th1/Th2型细胞因子水平,从而减轻气道炎症、调节机体的免疫应答、提高机体免疫.  相似文献   

8.
《陕西中医》2014,(7):805-806
目的:观察槐杞黄颗粒对RSV毛细支气管炎患儿的免疫调节作用。方法:选取60例RSV毛细支气管炎患儿,随机分为2组,治疗1组和治疗2组,同时选取30例健康儿童为健康对照组,分别于治疗前后测定血清IFN-γ、IL-4水平,进行比较分析,同时比较2组在治疗后6个月内再次发生喘息的病例数。结果:①RSV毛细支气管炎患儿血清IFN-γ水平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而IL-4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从治疗开始后观察6个月,治疗2组再次发生喘息的病例数明显少于治疗1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治疗3个月后,治疗2组血清IFN-γ水平明显升高,IL-4水平明显下降,与治疗1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SV毛细支气管炎患儿血清IFN-γ水平明显降低,IL-4水平明显升高,表现为Th1细胞功能抑制,而Th2细胞功能亢进,存在Th1/Th2失衡。槐杞黄颗粒治疗RSV毛细支气管炎能明显减少喘息的再次发生,逆转Thl/Th2的免疫失衡,对于减少反复喘息和支气管哮喘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白癜风患者治疗前后血清IL-2、IL-10和IFN-γ水平的变化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放免法和酶免法对2012年01月-2013年05月来我所就诊的56例白癜风患者(观察组)进行治疗前后血清IL-2、IL—10和IFN—γ水平检测,并与同期5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作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在治疗前血清IL-2水平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而IL—10和IFN-γ水平则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经治疗6个月后,与对照组比较仍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白癜风患者存在自身免疫调节的异常,检测血清IL-2、IL-10和IFN-γ对疾病的治疗和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0.
曲同飞  周国丽 《新中医》2023,55(7):147-150
目的:观察鼻渊通窍颗粒联合糠酸莫米松鼻喷剂治疗变应性鼻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80例变应性鼻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接受糠酸莫米松鼻喷剂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鼻渊通窍颗粒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评分、血清干扰素-γ (IFN-γ)和白细胞介素-4 (IL-4)水平的变化,以及鼻结膜炎相关生活质量问卷(RQLQ)评分的变化。结果:治疗后,2组喷嚏、鼻塞、鼻痒及流涕症状评分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观察组各项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血清IL-4水平较治疗前降低,血清IFN-γ水平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观察组血清IL-4水平低于对照组,血清IFN-γ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RQLQ量表评分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观察组RQLQ量表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鼻渊通窍颗粒联合糠酸莫米松鼻喷剂治疗变应性鼻炎可以有效调节血清炎症因子水平,促进临床症状的缓解,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中药泻火养阴散对Graves’病(GD)患者外周血Th1/Th2细胞因子平衡的影响。方法:50例初发GD患者随机分为2组:单用他巴唑治疗组25例(A组),泻火养阴散联用他巴唑治疗组25例(B组);另设正常对照组20例(C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法)检测GD患者治疗前后及正常人外周血γ干扰素(IFN-γ)和白介素-4(IL-4)水平。以IFN-γ/IL-4作为反映Th1/Th2细胞因子的指标。结果:初发GD患者与正常组比较,血清IFN-γ,IL-4水平及IFN-γ/IL-4均显著升高(P<0.01);治疗后GD患者与治疗前比较,血清IFN-γ水平降低(P<0.01),血清IL-4水平降低(P<0.05);IFN-γ/IL-4比值降低(P<0.01);与A组治疗后比较,B组治疗后血清中IFN-γ水平(7.87±1.62)vs(8.96±1.87)ng.L-1及IFN-γ/IL-4更低,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中药泻火养阴散可使Graves’病患者血清中IFN-γ水平(1.53±0.11)vs(1.61±0.18)ng.L-1降低,IFN-γ/IL4比值降低,通过调节Th1和Th2类细胞因子的表达来调整Th1/Th2平衡,改善GD患者的免疫失衡状态。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孟鲁司特对支气管哮喘患者肺功能及Th1、Treg平衡的调节作用。方法将168例支气管哮喘患者随机分成2组,每组84例。2组均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孟鲁司特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临床症状缓解时间,并于治疗前后检测2组肺功能、Th1、Treg相关血清细胞因子水平。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肺部湿啰音、咳嗽、喘息、肺部哮鸣音消失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均<0.05)。2组治疗后FEV1、PEF、FVC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上升(P均<0.05),观察组治疗后FEV1、PEF、FVC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清IFN-γ水平明显下降,IL-10水平、IL-10/IFN-γ比值明显升高(P均<0.05);对照组治疗前后血清IFN-γ、IL-10水平则无明显变化(P均>0.05)。结论孟鲁司特可有效缓解支气管哮喘症状,调节Th1/Treg失衡状态,促进肺功能的改善,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玉屏止嚏颗粒对变应性鼻炎大鼠IL-4、IFN-γ的影响。方法:用卵白蛋白制备变应性鼻炎大鼠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玉屏止嚏颗粒组、辛芩片组,给药2周,观察各组大鼠鼻部症状,测定血浆IL-4、IFN-γ水平。结果:玉屏止嚏颗粒能改善变应性鼻炎大鼠鼻部症状,下调IL-4水平,上调IFN-γ水平。结论:玉屏止嚏颗粒可能通过下调变应性鼻炎大鼠血浆IL-4水平、上调IFN-γ水平、平衡IL-4/IFN-γ比值来发挥对变应性鼻炎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FOLFOX方案对胃癌患者血清干扰素-γ、白细胞介素-4水平的影响及其临床疗效。方法:87例胃癌患者(观察组)接受FOLFOX方案化疗,另选55例胃癌患者为对照组,采用ELF方案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及ELISA方法检测化疗前后患者血清IFN-γ、IL-4水平。结果:观察组治疗后RR为58.6%,对照组治疗后RR为51.0%。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IFN-γ水平均明显升高,IL-4水平均明显降低,Thl/Th2比值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治疗前比较,两组RR患者外周血IFN-γ的表达水平明显升高,IL-4水平明显降低,Thl/Th2比值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FOLFOX方案可明显减轻肿瘤对患者机体免疫功能的抑制,相对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不同中医证型的尖锐湿疣患者血清细胞因子的变化。方法:根据中医理论将尖锐湿疣(CA)患者辨证分型为湿毒聚结和脾虚毒蕴两型,应用ELISA技术对两个证型的CA患者血清白介素10(IL-10)、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干扰素(IFN-γ)水平进行检测。结果:CA患者存在外周血细胞因子水平的异常变化,并且两个中医证型的CA患者细胞因子水平的变化有所不同。结论:不同中医证型的尖锐湿疣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缺陷的严重程度不同。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他克莫司软膏联合乌龙散治疗白癜风的疗效及对患者血清IL-18和IFN-γ的影响。方法将72例白癜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6例)和对照组(36例),2组都外搽他克莫司软膏,治疗组再口服乌龙散,比较2组治疗前后血清IL-18和IFN-γ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效果。结果治疗12周后,治疗组血清中IL-18和IFN-γ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P均0.05),对照组治疗前后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组显效率、总有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起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他克莫司软膏可影响白癜风患者血清中IL-18和IFN-γ水平,联合用药的临床效果优于单用乌龙散。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甘草锌颗粒联合氯雷他定片治疗慢性荨麻疹的疗效。方法将慢性荨麻疹患者7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38例,对照组采用氯雷他定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甘草锌颗粒治疗,比较2组治疗8周及停药3个月后的疗效,治疗前及治疗8周、停药3个月后血清干扰素-γ(IFN-γ)、白细胞介素-2(IL-2)、IL-4、IL-10水平。结果观察组治疗8周及停药3个月后总有效率、IFN-γ、IL-2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IL-4、IL-10水平均显著低于同期对照组(P均0.05)。结论甘草锌颗粒联合氯雷他定片治疗慢性荨麻疹可更好地纠正Th1/Th2细胞失衡状态,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五联疗法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效果及对患者血清IL-37、IFN-γ、CD-62p、CD-41水平的影响。方法将类风湿关节炎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试验组给予蜂针、蜂王浆、蜂蜡疗、正清风痛宁针、片序贯疗法治疗,对照组仅给予正清风痛宁针和片序贯疗法治疗,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IL-37、IFN-γ、CD-62p、CD-41水平的变化,评价2组临床疗效。结果 2组治疗后血清IL-37、IFN-γ、CD-62p、CD-41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且试验组各指标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试验组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五联疗法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疗效显著,安全性较高,并可显著下调患者血清IL-37、IFN-γ、CD-62p和CD-41水平。  相似文献   

19.
林欢儿  陈小玲  雷菊蕊 《新中医》2014,46(8):102-103
目的:观察芪蓝颗粒对复发性生殖器疱疹(RGH)复发及外周血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将59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0例予芪蓝颗粒治疗,对照组19例予泛昔洛韦治疗,疗程均为8周。治疗前后分别对2组患者外周Th1/Th2血细胞因子干扰素-γ(IFN-γ)、白细胞介素-4(IL-4)的水平进行检测,并对复发情况进行比较;另选取健康体检者20例作为健康组检测IFN-γ、IL-4。结果:治疗组、对照组患者治疗前血清IFN-γ水平较低、IL-4水平较高,与健康组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治疗后治疗组IFN-γ水平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1),IL-4水平明显下降(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亦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随访9月,复发率治疗组为40.00%,对照组为73.68%,2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RGH患者存在细胞免疫功能失调,中药芪蓝颗粒对其有调节作用,并能降低RGH复发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甘利欣对哮喘大鼠血清和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IFN-γ和IL-4水平的影响,探讨甘利欣干预哮喘气道炎症的作用机制。方法: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6组:正常对照组、哮喘模型组、地塞米松治疗组、大剂量甘利欣治疗组、中剂量甘利欣治疗组、小剂量甘利欣治疗组,每组10只,采用卵蛋白制作大鼠哮喘模型。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各组大鼠血清和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IFN-γ和IL-4水平。结果:与哮喘模型组比较,地塞米松治疗组与大、中剂量甘利欣治疗组均可不同程度的下调IL-4。并上调IFN-γ水平;而小剂量甘利欣治疗组则无此作用。结论:甘利欣治疗哮喘气道炎症的作用机制与纠正失衡的IL-4/IFN-γ比值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