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颈动脉蹼是导致缺血性脑卒中病因之一,且缺血性脑卒中会出现较高的致病及致残率,严重损害了患者群的的生活质量,所以探讨颈动脉蹼的病因预防及其后续的治疗方法 尤为重要,颈动脉蹼(carotid web,CW)最早于1965年由Connett等报道,此后的文献资料中对它的称谓众多,如纤维肌性增生、非典型纤维肌性发育不良、隔膜以...  相似文献   

2.
颈动脉蹼是(carotid web)颈动脉后壁突出延伸至动脉腔内的薄膜样片状物,其通常位于颈内动脉起始部,易误诊为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或者夹层.目前的研究表明,颈动脉蹼是年轻患者前循环隐源性卒中的危险因素之一.本文报道1例颈动脉蹼致缺血性脑卒中的患者,并结合文献复习以加深对该病与隐源性卒中的相关性、发病机制、影像学特征、鉴...  相似文献   

3.
目的 与病理进行对照,观察并总结颈动脉蹼的长度、厚度、回声,凸向管腔内的走行方向及颈动脉蹼伴斑块或血栓形成的声像图特征等,减少漏诊及误诊。方法 2018年6月至2019年5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拟行颈动脉内膜剥脱术的患者,术前行超声检查。常规超声观察并记录颈动脉狭窄处声像图表现,明确是否存在颈动脉蹼,如存在颈动脉蹼样结构,观察其周围是否合并斑块及血栓形成,测量并记录颈动脉蹼回声、长度、厚度及走行方向,有无飘动,术后进行病理对照。结果 146例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患者,术后病理证实颈动脉蹼19例,其中17例颈动脉蹼底部伴斑块形成,2例颈动脉蹼伴血栓形成,其中1例血栓完全阻塞管腔,1例致管腔狭窄。与病理进行对照,术前超声正确诊断颈动脉蹼伴斑块形成16例,颈动脉蹼伴血栓形成1例,术前1例误诊为斑块表面溃疡形成,1例颈动脉蹼伴血栓形成并完全阻塞管腔漏诊,超声诊断为颈内动脉闭塞,未发现颈动脉蹼结构。结论 超声检查颈动脉蹼合并斑块或血栓形成准确率高,但需要高度认识本病及充分了解本病的大体标本及组织病理情况方能做出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4.
5.
目的 探讨三维动态增强磁共振血管壁成像(3D CE-MRA)对颈动脉蹼的诊断价值,为颈动脉蹼的诊断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择2020年2月-2022年8月邢台市第三医院收治的110例疑似颈动脉蹼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于入院后行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术CTA)、3D CE-MRA和颈动脉超声检查,以CTA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分析3D CEMRA与颈动脉超声诊断颈动脉蹼的准确性,并比较3D CE-MRA诊断颈动脉蹼患者血管狭窄程度与CTA检查结果的一致性。结果 根据CTA检查结果显示,110例疑似颈动脉蹼患者中,确诊颈动脉蹼94例,其中管腔轻度狭窄46例,中度狭窄28例,重度狭窄20例。3D CE-MRA诊断颈动脉蹼的敏感度和准确度高于颈动脉超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D CE-MRA与颈动脉超声诊断颈动脉蹼的特异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Kppa一致性检验,3D CE-MRA诊断颈动脉蹼患者血管狭窄程度与CTA检查结果的一致性高(Kappa=0.782,P<0.001)。结论 3D CE-MRA在颈动脉蹼的诊断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蹼颈是以颈部两侧皮肤和皮下组织蹼状增宽的一种颈部先天性畸形,常见于女性。1938年Turner首先报道,故又称为杜纳氏综合征。据天津第二医学院附属医院整形科报道,1985年收治1例6岁女性蹼颈。我科于1991年1月收治1例9岁男性患儿,手术治疗效果满意。田某,9岁,主因颈部两侧先天性蹼状畸形伴颈部活动障碍入院。自初生后发现颈部两侧皮肤增宽,颈部旋转时可见两侧各有一条蹼状带,影响颈部活动及外观。智力及身体发育正常。心肺检查无异常。颈部左右两则呈蹼状  相似文献   

7.
8.
胡小丽  范燕  赵容  邓娟  杜衡 《吉林医学》2010,31(18):2877-2877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颈动脉超声与脑血管造影相关性,了解颈动脉超声在脑梗死疾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60例脑梗死患者颈动脉超声检查结果与脑血管造影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颈动脉血管超声:内膜增厚53例,斑块形成55例(斑块检出率91.7%),血管狭窄28例(占46.7%),其中闭塞4例。血管造影:斑块形成51例(斑块检出率85%),血管狭窄32例(占53.3%),闭塞6例。结论:脑梗死患者颈动脉超声多有不同程度改变,对狭窄诊断准确率达87.6%,能为患者是否应进行脑血管造影提供筛查信息,同时对斑块性质的判断、对预防和治疗脑梗死有重要价值,应作为脑梗死患者常规检查项目。  相似文献   

9.
李忠举  郭丽艳  李波 《吉林医学》2011,32(16):3229-3230
<正>颈动脉粥样硬化是脑血管病特别是缺血性脑血管病发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约68%的缺血性脑血管病伴有不同程度的颈动脉粥样硬化[1]。用彩超(US)对脑梗死患者颈动脉进行检查,了解颈动脉管腔、内壁情况及其血流状态,是一种简便、有效的无创技术,在诊断及治疗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  相似文献   

10.
颈蹼是一种先天性颈部畸形,好发于Turner综合征.我院口腔颌面外科自1978-2003年共收治颈蹼患者4例.关于Turner综合征颈蹼畸形的治疗,可用"Z"字整形术.先切除低宽的后发际颈蹼和皮下多余软组织,再于其上作连续的"Z"字整形术,取得较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颈动脉闭塞是颈动脉硬化狭窄的最严重阶段,是由于动脉硬化斑块或血栓形成充填管腔,管腔内血流不能通过而闭塞,导致该侧动脉系供血区缺血缺氧,以致供血脏器功能减低或缺失,出现偏瘫、视物障碍等。现将我院收治的1例一侧颈动脉闭塞病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1 病例资料 患者男性,16岁,因两侧蹼颈形成14年而入院。患者1岁多时,因不慎开水烫伤颈项部,在当地医院住院治疗后痊愈出院。1年后,烫伤部逐渐出现瘢痕,发红增厚,伴有瘙痒,症状持续1年后才逐渐消失。患者4岁后,颈两侧与肩连成一片。呈蹼状。曾至某医院求治,诊断为“蹼颈”,行手术治疗后消失。术后2—3年两侧蹼颈复发,开始时不甚明显,随着病程的延长渐渐加重。现患者感到外形不美,遂至医院要求手术治疗。患者平素身体健康,学习成绩尚可,否认先天性疾病史。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超声造影(contrast-enhanced ultrasound,CEUS)评价颈动脉斑块易损性对脑卒中的预测价值。方法 纳嘉兴市第一医院2020年5月至2022年5月收治的颈动脉斑块患者108例进行回顾性研究,均行CEUS检查,评估斑块易损性。根据患者是否发生脑卒中,分成卒中组(n=51)、非卒中组(n=57),比较两组颈动脉斑块的CEUS特征,包括新生血管分级、灌注方向、主要增强部位。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分析颈动脉斑块常规超声特征、CEUS特征对脑卒中的预测价值。结果 卒中组平均斑块长度、厚度高于非卒中组,斑块狭窄程度≥50%、低回声为主的混合回声、斑块表面溃疡占比高于非卒中组(P<0.05)。卒中组0级、1级占比低于非卒中组, 2级、3级占比高于非卒中组,且2级+3级总数占比高于非卒中组(P<0.05)。两组斑块内新生血管的灌注方向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卒中组斑块肩部增强占比高于非卒中组(P<0.05)。常规超声评估斑块易损预测脑卒中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为0.612,敏感度为62.75%,特异性为59.65%。CEUS评估斑块易损预测脑卒中的AUC为0.788,敏感度为80.39%,特异性为77.19%。结论 CEUS可以通过评估患者的颈动脉斑块易损情况,对脑卒中发生风险进行预测,敏感度与特异性较理想。  相似文献   

14.
经桡动脉行双侧颈动脉造影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男性,46岁.既往有高血压病史10 a.因活动中出现晕厥,于2003年11月2日入院.次日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及双侧颈动脉造影术.取右侧桡动脉为入路穿刺,置入6 F桡动脉专用鞘管,使用桡动脉共用造影导管,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后,将导管回撤,旋转调整导管头端,顺利进入右侧颈总动脉开口,进行右颈动脉造影(图1,见封三)后,再前送造影导管至主动脉弓处,顺时针旋转导管至左颈总动脉开口处.因导管在此位置难以固定而换用Simmons造影导管,在升主动脉及主动脉弓处成形,形成开放的"8"字形,导管头端顺利进入左颈总动脉开口处进行造影(图2,见封三).  相似文献   

15.
Turner综合症蹼颈畸形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Turner综合症是一种典型的45,X性腺发育不全综合症,属少见的先天性疾病。颈蹼为其显著的外在特征并伴有招风耳,上睑下垂,性发育障碍等畸形,女性多于男性。2003年8月我院收治1例9岁Tamer综合症蹼颈畸形女性患者,手术在采用传统非对称“Z”形三角转移皮瓣及部分皮肤切除的基础上,行广泛皮下游离松解,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脑卒中是世界第二大死亡原因,其发病率逐年上升,致残率和死亡率居高不下,严重威胁着人们的健康,而颈动脉斑块的破裂和狭窄是该病的重要危险因素,及早发现和预防非常关键.超声作为一种安全无创的成像技术,不仅可以准确判断颈动脉管腔的狭窄程度,而且可以显示斑块内的回声.本文从二维超声、微血流成像、超声造影和弹性成像等多角度对颈动脉...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颈动脉超声在早期颈动脉狭窄及脑卒中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至2016年1月间收治的112例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以同期体检的健康人100名作为对照,所有受检者均接受颈动脉超声检查,并比较2组受检者是否有颈动脉内膜增厚、血管壁斑块形成的情况,判断其是否有颈动脉狭窄情况以及颈动脉狭窄程度,并对其颈动脉血管壁内-中膜厚度(IMT)、血流动力学指标检测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脑卒中患者和健康志愿者的IMT检测结果分别为(1.22±0.25)mm和(0.69±0.11)mm,斑块检出数量分别为671块和82块,脑卒中组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比较其低回声斑、不均质回声斑、不规则型斑的检出数以及颈动脉狭窄程度也有脑卒中组高于健康对照组的情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颈动脉超声检查,可以及时发现早期颈动脉狭窄的情况,并为脑卒中的早期筛查提供可靠依据,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并分析不同类型的颈动脉斑块经生活方式干预、药物治疗后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168例颈动脉单发斑块患者,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斑块的回声强度进行分组,治疗上均给予抗血小板、降脂、控制血压血糖、饮食和运动干预等综合治疗,6个月后复查,评估不同回声的斑块的治疗效果。结果经过治疗,低回声斑块组和混合回声斑块组疗效相似,斑块总面积有明显缩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部分斑块回声出现改变;而等回声斑块组与强回声斑块组疗效相似,斑块总面积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斑块回声性质无变化。结论通过药物治疗和对动脉硬化高危因素进行干预,可以改变斑块性质,降低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颈动脉超声和冠脉造影对粥样板块和颈动脉硬化级别对比,探讨颈动脉超声在冠心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我院2010年1月~2013年12月间收治且经冠脉造影检查确诊为冠心病患者108例,另选30例健康体检者进行对比研究。收集冠脉造影检查数据,并对所有患者行颈动脉超声检查,观察粥样斑块数量、颈动脉硬化级别、IMT。结果两种检查粥样斑块数量、颈动脉硬化级别同组间对比差异不显著(P〉0.05);不同组别同种检查粥样斑块数量、颈动脉硬化级别对比,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以冠脉造影检查为金标准,颈动脉超声诊断IMT敏感度为86.58%,特异性为61.54%,诊断符合率为80.56%;颈动脉超声诊断粥样斑块敏感度为89.66%,特异性为57.14%,诊断符合率为83.33%。结论颈动脉超声可作为临床预测冠心病检查,缺乏数据依据,应加强两者间数据关系研究,以提高确诊率,相信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定可作为无创、准确的冠心病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20.
颈动脉狭窄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