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督脉灸结合恢刺法对脑卒中痉挛性偏瘫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6例患者随机分为督脉灸结合恢刺法治疗组(简称督恢组)、常规针刺组(简称常针组),每组各33例,均每天治疗1次,6次为1个疗程,疗程间休息1 d,共治疗4个疗程,采用改良Ashworth量表(MAS)、Fugl-Meyer肢体运动功能量表(FMA)、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BI),对患者进行量表评定及疗效评价。结果:MAS、FMA及BI评定结果显示,督恢组总体评分优于常针组,2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疗效评价结果显示,督恢组总有效率90.91%,常针组总有效率81.82%,两组对比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督脉灸结合恢刺法治疗脑卒中痉挛性偏瘫疗效更为理想。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巨刺法配合眼针疗法治疗中风后偏瘫患者肌痉挛神经功能、运动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180例中风恢复期偏瘫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对照1组和对照2组,每组60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试验组采用巨刺法配合眼针疗法治疗,对照1组为单纯眼针疗法治疗,对照2组为单纯巨刺法治疗。3组患者均治疗3个疗程。治疗前后比较3组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eurological Deficit scores,NDS)、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Activity of Daily Living,ADL)评分、简式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ugl-Meyer Assessment,FMA)评分、改良的Ashworth痉挛量表(modified Ashworth scale,MAS)评分及总有效率。结果试验组与对照1组、对照2组患者治疗前后比较,试验组各项评分改变更为显著,且组内及组间比较NDS评分、ADL评分、FMA评分、MAS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总有效率达91.67%,与对照1组、对照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巨刺法配合眼针疗法治疗中风后偏瘫患者肌痉挛对神经功能改善、运动功能恢复及生活质量提高优于单纯巨刺法治疗和单纯眼针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针灸治疗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5月至2016年5月在扎兰屯市中蒙医院进行治疗的60例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治疗方法,实验组患者进行针灸治疗,比较2个组别患者治疗前后的Ashwonh痉挛量表、Fugl-Meyer评定量表、日常生活能力量表等指标数值及临床总有效率情况。结果通过观察2个组别患者的各项判定指标,得出实验组患者的Ashwo~h痉挛量表、Fugl-Meyer评定量表、日常生活能力量表等指标均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及实验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3.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为(6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验组相对于对照组在治疗效果,机体情况等方面效果要好得多,表明针灸治疗在临床上具有显著效果,可以加快患者恢复肢体活动的能力,大幅度缓解肌张力加重程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 基于表面肌电信号对头穴丛刺疗法治疗脑卒中痉挛性偏瘫进行分析,探究头穴丛刺疗法治疗脑卒中后偏瘫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10月至2021年6月年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门诊及住院的脑卒中痉挛性偏瘫患者共62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每组31例。对照组进行常规康复训练,试验组在对照组康复训练的基础上行头穴丛刺治疗,两组均治疗4周。干预前后分别用改良Ashworth痉挛评定量表(MAS),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FMA),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巴氏指数(BI)和积分肌电值(IEMG)进行疗效评估。结果 因试验过程中试验组脱落1例,最终纳入统计分析为30例。与干预前比较,干预后两组MAS评分均降低,且试验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干预前比较,干预后两组FMA、BI评分明显升高,其中试验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干预前比较,两组肱二头肌、股直肌IEMG均降低,且试验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干预前比较,两组肱三头肌、股二头肌IEMG均增高,且试验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针刺联合应象刺血治疗脑卒中后上肢痉挛性瘫痪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40例脑卒中后上肢痉挛性瘫痪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2例,对照组18例。治疗组采用应象刺血和常规针刺治疗,对照组采用巴氯芬治疗,1个月为1个疗程。观察治疗前后上肢肌张力的变化、运动功能的变化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变化,1个疗程后观察临床疗效。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Fugl-Meyer量表(Fugl-Meyer assessment, FMA)、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 ADL)评分均显著升高(P<0.05);治疗组治疗后FMA、ADL评分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肌张力均有所改善,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肌张力变化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刺联合应象刺血可缓解脑卒中后上肢痉挛性瘫痪状态,不良反应小。  相似文献   

6.
廖杏球 《中外医疗》2012,31(11):141-141
目的结合临床研究观察针灸治疗脑卒中痉挛性偏瘫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于再我院住院治疗的患有脑卒中痉挛性偏瘫的患者中随机抽取30例,采用针灸治疗的方法进行治疗,在进行3个疗程的治疗之后分别采用Ashworth痉挛量表进行接受治疗前、后的患者痉挛状态的评定、采用Fugl-Meyer运动评分进行肢体功能测量、采用Barthel指数评定患者平时的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结果采用针灸治疗30d后,患者的肢体痉挛状态得到有效缓解、运动情况及日常生活的自理能力得到明显的改善。结论针灸治疗可以有效的缓解脑卒中痉挛性偏瘫患者的痉挛状态,对患者后期运动能力和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的提高有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腹针联合运动疗法治疗中风后痉挛性偏瘫的疗效。方法将120例中风后痉挛性偏瘫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每组各60例。治疗组以腹针加运动疗法治疗,腹针穴取中脘、下脘、气海、关元、商曲、气旁、滑肉门、外陵。针刺完毕配合运动疗法。治疗隔日1次,每周3次,共24次。对照组以单纯运动疗法治疗,运动疗法的手法及疗程同观察组。结果通过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疗效及四肢FMA评分比较,发现两组治疗后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两组FMA评分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后FMA评分治疗前比较,有非常显著差异(P0.01)。结论腹针联合运动疗法治疗中风后痉挛性偏瘫的疗效优于单纯运动疗法。  相似文献   

8.
《中医学报》2013,(11):1761-1762
目的:探讨针灸治疗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脑卒后痉挛性偏瘫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临床治疗,治疗组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针灸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治疗组肢体痉挛评分为(32.12±5.24)分,运动功能评分为(76.43±8.53)分,生活质量评分为(84.32±9.32)分;对照组肢体痉挛评分为(68.53±7.35)分,运动功能评分为(62.32±6.76)分,生活质量评分为(72.16±8.21)分。两组患者在治疗后的肢体痉挛、运动功能、生活质量等方面,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灸治疗在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的临床治疗方面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可显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浅刺法合灸法配合康复训练对中风后痉挛性偏瘫的临床疗效。方法:经筛选共107例病人纳入观察。随机分两组,治疗组54例,采用浅刺针法合灸法;对照组53例,采用传统针法。两组治疗后均行康复训练。每周连续治疗5次,两组均连续治疗4周,共20次。两组均于治疗前后予改良Ashworth(MAS)分级量表评分比较患肢肌张力,Fugl-Meyer(FMA)评测量表比较其运动功能。结果:治疗前两组上下肢MAS及FMA评分均无差异。治疗后治疗组上肢M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而下肢两组之间无差异(P0.05),FMA评分治疗组上下肢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结论:浅刺法合灸法配合康复训练能更有效地缓解中风后痉挛性偏瘫患者肌痉挛,并提高其运动功能,尤其对上肢较明显,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眼针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合并吞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以2016年6月至2019年3月于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内科诊治的70例脑卒中合并吞咽障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5例。对照组患者进行康复训练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眼针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治疗前后洼田饮水试验评分、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改良Barthel指数评估量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表的评分,并对临床治疗有效率进行比较。[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洼田饮水试验评分、PSQI评分、HAMD评分、Barthel评分、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均有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各项评分改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1.42%)明显高于对照组(74.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眼针联合康复训练能够改善脑卒中患者的吞咽功能,有效提高脑卒中合并吞咽障碍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董氏奇穴巨刺法治疗中风偏瘫的临床疗效。方法:以我院收治的142例中风肢体偏瘫风痰阻络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71例。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采用董氏奇穴巨刺法和常规针刺法分别进行5疗程治疗,对两组治疗效果进行观察比较。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肢体症状积分(FMA)均有明显改善,采用董氏奇穴巨刺法的的治疗组改善幅度更加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奇穴)组总有效率为93.7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8.12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董氏奇穴巨刺法治采中风偏瘫疗效确切,临床效果优于常规针刺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针药结合治疗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的疗效。方法将90例患者随机分治疗组45例,对照组45例。对照组口服肌肉松弛剂巴氯芬片;治疗组采用补阳还五汤配合针刺患肢体的针药结合法,疗程2个月。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改良Ashworth评定结果比较,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两组治疗后痉挛程度均有减轻,分别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患者Fugl-Mager(FMA)和Bar-thel(MBI)评定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两组治疗后偏瘫肢体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均有改善,分别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药结合的方法能有效降低肌张力、改善运动功能、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分析经筋刺法在中风偏瘫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湖北省中医院2017年6月至2018年12月期间的中风偏瘫患者共64例,随机分为经筋刺组、普刺组,依次采用相应疗法,比较中风偏瘫治疗总有效率,以及运用相关评分指标进行疗效评价。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各项评分比较(P0.05),治疗后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经筋刺组各方面均高于普刺组(P0.05)。结论经筋刺法治疗中风偏瘫的临床效果确切,可有效改善肢体运动的功能、日常生活及活动能力,可以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15.
目的:研究针刀联合针刺治疗脑卒中后引起的肢体痉挛性瘫痪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神经科及康复医学科痉挛性瘫痪脑卒中患者65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进行常规康复治疗,研究组在常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加上针刀治疗及针刺治疗。治疗2周、一月及3月后分别采用改良Ashworth、brustrunm、改良Barthel指数进行疗效评估。结果:研究组在缓解痉挛、缓解疼痛、改善上肢功能及下肢功能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针刀联合针刺治疗脑卒中后痉挛性瘫痪能有效地抑制痉挛,缓解疼痛,诱发部分分离运动,改善肢体功能,提高康复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腕踝针结合康复治疗脑卒中后痉挛性瘫痪的疗效.方法 :选取50例脑卒中后痉挛性瘫痪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2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体针及康复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腕踝针治疗,疗程为4周,每周6次.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4%,对照组总有效率72%.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 :腕踝针结合康复治疗脑卒中后痉挛性瘫痪具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头体针巨刺法结合康复训练与单纯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SHSAS)的差异性及有效性。方法将156例SHSAS患者随机分为对照1组、对照2组和治疗组,每组52例。三组患者均接受常规基础治疗及对症处理,对照1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康复训练,对照2组给予体针巨刺法;治疗组在对照1组的基础上给予头针巨刺法,均连续治疗4周。三组患者治疗前后分别进行肩痛、手部疼痛评分及手部水肿分级、上肢运动功能评分,并判定临床疗效。结果三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组、对照1组和对照2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92.30%、76.92%和80.77%,治疗组与对照1组、对照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治疗前后肩痛、手部疼痛评分及手部水肿分级、上肢运动功能评分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各积分均较对照1组、对照2组治疗后明显改善(P0.05)。结论头体针巨刺法结合康复训练能明显改善SHSAS患者病变上肢的活动、疼痛、协调平衡能力,明显提高其临床疗效,为中西医结合治疗SHSAS提供有效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刺络拔罐联合局部振动治疗对脑卒中后上肢痉挛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20年6月至2021年12月温州中医院收治的单侧脑卒中后上肢痉挛患者60例,采用数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局部振动治疗组)和试验组(刺络拔罐联合局部振动治疗组),每组各30例,疗程均为4周。比较两组治疗前后改良Ashworth量表评定(modified Ashworth scale,MAS)分级、临床疗效、上肢功能Fugl–Meyer评分(Fugl–Meyer assessment,FMA)、肱二头肌、肱三头肌积分肌电值(integrated electromyogram,iEMG)的变化情况。结果 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的MAS分级、上肢功能FMA评分及肱二头肌、肱三头肌iEMG较各组治疗前均有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治疗后的MAS分级、临床疗效、上肢功能FMA评分、肱二头肌及肱三头肌iEMG的改善均不同程度优于对照组,其中试验组的临床疗效、上肢功能FMA评分及肱二头肌iEMG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刺络拔罐联合局部振动法对脑卒中患者的上肢痉挛疗效显著,可有效降低痉挛上肢肌张力,同时改善上肢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阴阳经穴对刺与传统针刺治疗对脑卒中痉挛性瘫痪的疗效差异。方法:将60例脑卒中痉挛性瘫痪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观察组采用阴阳经穴对刺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针刺治疗。疗程结束后采用改良型Ashworth量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评价两组评分。结果:观察组肢体肌张力改善总有效率达93.3%,优于对照组的70.0%,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Fugl-Meyer评分结果均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阴阳经穴对刺治疗能有效改善脑卒中后痉挛性瘫痪患者的肢体痉挛状态,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眼针联合运动功能训练对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 选择130例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5例。对照组采用运动功能训练,观察组采用眼针联合运动功能训练,连续治疗4周。治疗前、治疗4周时,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中风病症状和体征积分、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评分、Berg平衡量表(BBS)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MBI)评分,比较两组患者的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C1q肿瘤坏死因子相关蛋白9(CTRP9)、钙调素(CAM)水平。结果 (1)观察组临床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2)治疗后,两组患者的中风病症状和体征积分、NIHSS评分、FMA评分、BBS评分、MBI评分较治疗前均显著改善,且观察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3)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血清HMGB1、CTRP9、CAM水平较治疗前均显著改善,且观察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眼针联合运动功能训练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偏瘫,能够有效减轻患者神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