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Wilson病(Wilsons disease,WD)临床症状特征和中医证型。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10年12月410例未驱铜治疗的WD患者的临床症状特点及中医证候。结果 410例WD患者多为青少年,以锥体外系统损害和肝损害症状为首发症状,以无症状转氨酶升高为主要临床表现;15岁以下者,以肝肾不足型、肝肾阴虚型为主;15~30岁者仍以肝肾不足型、肝肾阴虚型为主,但湿热内蕴型、肝风内动型、气血两亏型比例明显增加。肝肾不足型、肝肾阴虚型、湿热内蕴型病程相对较短,肝风内动型病程相对较长。结论 WD多在青少年发病,以肝、脑、肾损害症状为主要临床表现,以肝肾不足型、肝肾阴虚型、湿热内蕴型、肝风内动型为主要中医证型,发病早期以肝肾不足型、肝肾阴虚型多见。  相似文献   

2.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2021,38(10):2067-2072
【目的】探索糖尿病合并尿路感染的临床特点及中医证型分布规律,以期为糖尿病合并尿路感染的中医临床辨证施治提供客观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20年12月广东省中医院收治的明确诊断为糖尿病合并尿路感染的3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观察其不同性别、年龄的中医证型分布情况,以及糖尿病病程及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lc)水平与并发尿路感染的关系。【结果】(1)性别、年龄分布:糖尿病合并尿路感染患者中,以女性为主,占88.33%(265/300),而男性较少,仅占11.67%(35/3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以60~70岁年龄段为主,其次为70~80岁和50~60岁年龄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中医证型分布:以肝肾阴虚夹痰瘀证为主,占87.67%(263/300),与非肝肾阴虚夹痰瘀证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不同性别、年龄段的中医证型分布:不论男性还是女性,均以肝肾阴虚夹痰瘀证为主;湿热互结证主要集中于40~50岁,肝肾阴虚夹痰瘀证和气阴两虚证主要集中于60~70岁,阴阳两虚证主要集中于80岁以上患者;不同性别、年龄的中医证型分布情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4)糖尿病病程≥120个月(10年)以及发病期间FBG≥7 mmol/L、2hPG≥10 mmol/L、HbAlc≥7%的患者,并发尿路感染的机率明显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合并尿路感染多发生在中老年人,以女性为多见,肝肾阴虚夹痰瘀证是其最常见证型,且不同性别、年龄段的中医证型分布有所不同;糖尿病合并尿路感染的发生与糖尿病病程及FBG、2hPG、HbAlc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不同中医证型肝豆状核变性(hepatolenticular degeneration,HLD)患者临床客观指标的差异,为HLD辨证分型客观化提供依据。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4年6月期间185例未经驱铜治疗的HLD患者的临床客观指标和中医证型,并比较不同中医证型患者客观指标的差异。 结果 不同证型HLD患者的发病年龄,病程,血尿酸水平,角膜K-F环阳性率,肝脏超声影像学表现,以及肾脏损伤、腹水和胆囊疾患发生率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证型HLD患者的临床客观指标呈现不同的特征性变化。如肝肾不足证者发病最低,病程最短,血尿酸水平最高,角膜K-F环阳性率最低,肝脏超声主要呈现星光点征,肾脏损伤发生率最低。 结论 HLD患者的年龄、病程、血尿酸水平、角膜K-F环、腹部彩色超声影像学表现对中医辨证分型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肝豆状核变性的中医辨证分型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根据中医八纲及脏腑气血辨证理论对81例HLD患者通过望、闻、问、切进行辨证分型,结果表明,HLD可初步分为肝肾阴虚、气血两亏,湿热内蕴,痰蒙心窍,痰火扰心五种常见证型,统计学处理显示各证型间年龄无显著差异,但在病程上存在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5.
不同证型肝硬化患者的门静脉血流动力学改变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索不同中医证型肝硬化患者门静脉血流动力学、肝纤维化指标及肝功能分级的关系.方法:应用彩色多谱勒超声显像仪测定147例不同证型肝硬化患者的门静脉内径、脾静脉内径、门静脉血流流速、脾静脉血流流速,并检测不同证型肝硬化患者的总胆红素、丙氨酸氨基转移酶、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白蛋白、球蛋白、凝血酶原活动度、透明质酸、Ⅲ型前胶原、层粘蛋白、Ⅳ型胶原等相关指标.结果:不同证型(湿热内蕴、肝气郁结、脾虚湿盛、肝肾阴虚、脾肾阳虚及血瘀证)肝硬化患者门静脉内径无显著性差异;患者门静脉流速、流量,血瘀证与湿热内蕴证比较P<0.05;脾静脉内径,湿热内蕴证与肝肾阴虚证、血瘀证比较P<0.05,与脾肾阳虚证比较P<0.01;脾静脉流速,血瘀证、脾肾阳虚证与湿热内蕴证、肝气郁结证、肝肾阴虚证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脾静脉流量湿热内蕴证与肝肾阴虚证、脾肾阳虚证、血瘀证比较P<0.01;肝纤维化指标透明质酸与Ⅲ型前胶原,肝肾阴虚证与湿热内蕴证比较P<0.05.在Child-Pugh分级中,C级脾肾阳虚证发生率最高,A级肝气郁结证发生率最高.结论:肝肾阴虚证、脾肾阳虚证、血瘀证证型肝硬化患者门静脉血流动力学改变与湿热内蕴证和肝气郁结证间存在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索轻型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患者中医证型的分布规律及其与肝组织病理改变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调查494例CHB患者(其中轻型CHB407例)的肝组织病理分级、分期及中医证型。依照中医证型将患者分为肝郁脾虚证、湿热中阻证、瘀血阻络证、肝肾阴虚证、脾肾阳虚证5组,分析轻型CHB患者中医证型分布规律、活体肝组织病理学特点及两者之间的相关性。[结果]494例慢乙肝中医证型分布为:肝郁脾虚证湿热中阻证瘀血阻络证肝肾阴虚证脾肾阳虚证,其中以肝郁脾虚证、湿热中阻证为主;407例轻型CHB患者炎症及纤维化程度由轻及重依次为:肝郁脾虚证、湿热中阻证、瘀血阻络证、肝肾阴虚证、脾肾阳虚证;5种证型炎症程度两两比较,肝郁脾虚证分别与瘀血阻络证、肝肾阴虚证、脾肾阳虚证3组对比有显著统计学意义(χ2=11.310、P0.005;χ2=16.565、P0.001;χ2=16.013、P0.001);5种证型纤维化程度两两比较,肝郁脾虚证分别与瘀血阻络证、肝肾阴虚证、脾肾阳虚证3组对比有显著统计学意义(χ2=18.798、P0.001;χ2=18.313、P0.001;χ2=23.076、P0.001);湿热中阻证分别与瘀血阻络证、肝肾阴虚证、脾肾阳虚证3组对比有显著统计学意义(χ2=15.480、P0.001;χ2=15.232、P0.001;χ2=19.684、P0.001);轻型CHB患者中医证型与肝组织病理学炎症程度及纤维化密切相关,以肝郁脾虚证与湿热中阻证为主,属病理学改变早期,但仍有约1/4患者需接受抗病毒治疗;瘀血阻络证、肝肾阴虚证、脾肾阳虚证患者属于肝组织病变中晚期,需积极抗病毒治疗。[结论]轻型CHB患者中医辨证分型可为临床抗病毒治疗提供依据,不能行肝穿刺活检的患者可以根据中医辨证分型及临床相关检测手段综合分析,合理选择抗病毒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鹤膝风发病特点及中医证型分布情况。方法 :收集143例鹤膝风患者临床资料,包括年龄、病程、病种、C反应蛋白(CRP)等,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分为热毒蕴结型、痰瘀互结型、肝肾不足型、阳虚寒凝型四型。分析不同病种、年龄、病程及CRP水平各证型分布情况。结果:143例患者热毒蕴结型63例、痰瘀互结型38例、肝肾不足型36例、阳虚寒凝型6例。不同年龄、病程、病种及CRP水平各证型分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鹤膝风常见证型为热毒蕴结型,其中医证型分布与发病年龄、病种、病程及CRP水平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慢性HBV感染不同免疫状态中医证型分布特点。方法 采用免疫学分类、中医辨证分型及临床流行病学调查等方法,对慢性HBV感染免疫耐受、免疫清除和免疫不全状态各200例进行中医证型分布特点研究。结果 慢性HBV感染3个不同免疫状态组出现的证型均有肝郁脾虚、肝肾阴虚、肝郁气滞、湿热内蕴、脾气虚、气阴不足、心肝郁热、肝血虚、肺脾气虚、血瘀、脾肾阳虚等。经卡方检验,P<0.05,表明3种不同免疫状态间的中医证型分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在免疫耐受状态组以肝郁脾虚为主,免疫清除状态组以湿热内蕴为主,免疫不全状态组以肝肾阴虚为主。结论 HBV感染不同免疫状态中医证型分布特点不同,可为中西医结合防治慢性HBV感染的临床诊断和疗效评价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Wilson病(Wilsons disease,WD)患者不同中医证型的晶体智力与流体智力水平及其与年龄、性别、病程、临床严重程度分级(Goldstein分级)评分及中医证型之间的关系。方法 对84例中医辨证符合湿热内蕴证(39例)、肝肾阴虚证(24例)、气血亏虚证(21例)的WD患者以及38例健康者进行韦氏智力测评(Wechsler Adult Intelligence Scale,WAIS )及瑞文标准推理测评(Ravens Standard Progressive Matrices,RSPM)。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肝肾阴虚证患者操作智商(performance intelligence quotient,PIQ)及全智商(fall intelligence quotient,FIQ)评分均减少(P<0.05),气血亏虚证患者言语智商(verbal intelligence quotient,VIQ)、PIQ及FIQ均减少(P<0.05),湿热内蕴证患者各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湿热内蕴证比较,肝肾阴虚证患者VIQ及FIQ均减少(P<0.05),气血亏虚证患者VIQ、PIQ及FIQ均减少(P<0.05);与肝肾阴虚证比较,气血亏虚证患者PIQ及FIQ均减少(P<0.05)。与正常组比较,气血亏虚证患者“类同比较”“比较推理”“系列关系”“抽象推理”评分及RSPM总分均减少(P<0.05),湿热内蕴证及肝肾阴虚证患者各项得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湿热内蕴证比较,肝肾阴虚证患者各项得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气血亏虚证患者的“类同比较”“比较推理”“系列关系”“抽象推理”评分及RSPM总分均减少(P<0.05);与肝肾阴虚证比较,气血亏虚证患者的“类同比较”评分降低(P<0.05)。3种中医证型WD患者FIQ、RSPM总分与Goldstein评分均呈负相关(P<0.05),FIQ与病程呈负相关(P<0.05)。结论 3种中医证型中气血亏虚证WD患者智力损伤最明显,其次是肝肾阴虚证,而湿热内蕴证无智力损伤。3种证型患者晶体及流体智力水平与Goldstein评分均具有相关性,晶体智力水平与病程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
肝纤维化的病机认识和辨证论治   总被引:40,自引:1,他引:39  
我国人群肝纤维化发生的主要原因是病毒性肝炎,其中以乙型,丙型和丁型肝炎最多见,肝纤维化的病因主要是湿热疫毒入侵,并与正气不足有关。病机关键为热毒瘀结,肝脾损伤,对肝纤维化的治疗,应以凉血化阏解普基本方法,配合滋养肝脾,利湿化瘀等法,可初步分为以下6个证型进行辨证论治,即肝郁脾虚证,湿热蕴结证,气滞血淤证,热毒瘀结证,气阴两虚证,肝肾阴虚证,认为热毒瘀结是肝纤维化的中心证型。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肝豆状核变性合并抑郁症状患者的临床表现,研究该病的发病机制。方法 对120例诊断为肝豆状核变性抑郁症状患者进行中医证候分型,观察汉密尔顿抑郁量表-24(Hamilton depression rating scale-24,HDRS-24)、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统一Wilson病评定量表(unified Wilsons disease rating scale,UWDRS)评分,检测5-羟色胺(5-hydroxytryptamine,5-HT)、多巴胺(dopamine,DA)、白细胞介素-4(interleukin-4,IL-4)、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白细胞介素-10(interleukin-10,IL-10)含量,比较不同证型患者的量表评分和神经递质、炎症因子水平。结果 120例患者较为多见的抑郁症状有抑郁情绪114例(95.0%)、工作和生活兴趣减退52例(43.3%)、全身躯体化症状26例(21.7%)、能力减退感83例(69.2%)、自卑感68例(56.7%),其他抑郁表现不多见。与脾肾阳虚证和湿热内蕴证患者比较,痰瘀互结证患者的HDRS-24、SDS、UWDRS评分更高(P<0.05);与湿热内蕴证患者相比,脾肾阳虚证抑郁症状多见(P<0.05);与脾肾阳虚证和湿热内蕴证患者比较,痰瘀互结证患者外周血5-HT、DA、IL-4、IL-10水平较低(P<0.05),IL-6水平较高(P<0.05)。脾肾阳虚证与湿热内蕴证患者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肝豆状核变性抑郁症状发生可能与铜沉积脑部引起神经递质5-HT、DA和炎症因子IL-4、IL-6、IL-10水平变化有关,其中痰瘀互结证患者抑郁症状程度最重,原因可能为痰瘀更易影响体内5-HT、DA、IL-4、IL-6、IL-10水平。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儿童铅中毒的中医证型及各证型在不同年龄及不同血铅水平的分布。方法借用流行病学的调查方法,对轻度儿童铅中毒的临床症状进行分析,总结该病的中医临床证型,探讨不同中医临床证型的分布规律。结果儿童轻度铅中毒的中医证型可见肝脾不和、湿热内蕴、脾胃虚弱、肺脾气虚、肝肾阴虚、无症状型等。在6岁以下铅中毒幼儿组中,肝脾不和最常见,湿热内蕴、脾胃虚弱和无症状型次之。在6岁以上铅中毒儿童组中,肝脾不和最常见,脾胃虚弱、湿热内蕴次之。Ⅱ-A级铅中毒患儿中,中医证型排列由高至低分别为:肝脾不和、湿热内蕴、脾胃虚弱、无症状型、肺脾气虚、肝肾阴虚。Ⅱ-B级铅中毒患儿中,中医证型排列由高至低分别为:肝脾不和、脾胃虚弱、湿热内蕴、无症状型、肝肾阴虚、肺脾气虚。结论各中医证型在儿童不同年龄和不同血铅水平的分布不同,肝脾不和是儿童轻度铅中毒的主要中医证型。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慢性乙型肝炎(以下简称为慢乙肝)患者肝组织病理特点与中医证型的分布规律,为中医证型运用于判断慢乙肝纤维化程度提供客观材料。[方法]选取2011年11月至2013年3月浙江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及丽水市人民医院感染科住院的310例慢乙肝患者,监测肝组织病理活检肝纤维化指标,观察上述指标与中医辨证分型的关系。[结果]310例慢乙肝以肝郁脾虚型居多,其次为湿热中阻型、肝肾阴虚型、脾肾阳虚型、瘀血阻络型。而肝郁脾虚型、湿热中阻型、肝肾阴虚型、脾肾阳虚型都以S2期纤维化为主,瘀血阻络型以纤维化S4期为主;212例轻型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肝郁脾虚、湿热中阻相对平和质在纤维化≥S2间具有差异,并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乙肝患者肝组织病理及中医证型分布具有一定规律性;中医证型与客观的肝组织病理变化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究肝豆状核变性(Wilsons disease,WD)患者生命质量的主要影响因素及其与中医证型的关系。方法运用SF-36量表、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调查186例WD患者的生命质量和情绪状况,并比较不同证型WD患者及参照人群SF-36量表各维度评分的差异;运用Pearson和Spearman相关分析及多元线性逐步回归研究SF-36量表各维度评分与各影响因素(包括患者性别、文化程度、居住地、病程等)的关系。结果除精神健康维度外,男性WD患者其余7个维度评分显著低于男性参照人群(P0.01);女性WD患者所有维度评分均显著低于女性参照人群(P0.01)。影响患者生命质量的因素较多,其中病程、费用支出方式、SDS评分对患者SF-36量表多个维度评分都呈负面影响。不同中医证型WD患者的生理功能、生理职能、社会功能、情感职能评分均显著低于参照人群(P0.05,或P0.01);痰瘀互结型和肝肾阴虚型患者躯体疼痛评分显著低于痰湿中阻型(P0.01),脾肾阳虚型患者的活力评分显著低于肝气郁结型(P0.05),肝气郁结型患者的情感职能评分显著低于痰瘀互结型(P0.05)。结论 WD患者生命质量较正常人明显降低,不同证型患者的生命质量存在差异,对WD患者应早诊断、早治疗,加强农村患者的医疗保障。  相似文献   

15.
拉米夫定抗病毒疗效与慢性乙型肝炎中医证型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观察拉米夫定的抗病毒疗效与慢性乙型肝炎中医证型的关系.方法:选择慢性乙型肝炎107例,按中医辨证分湿热中阻型、肝郁脾虚型、肝肾阴虚型、脾肾阳虚型、瘀血阻络型,观察不同证型的血清HBV-DNA水平、拉米夫定的抗病毒疗效及其与中医分型之间的关系.结果:各证型血清HBV-DNA水平呈肝郁脾虚型>肝肾阴虚型>湿热中阻型>脾肾阳虚型>瘀血阻络型分布,而拉米夫定的抗病毒疗效(HBV-DNA转阴率)呈湿热中阻型>肝郁脾虚型>肝肾阴虚型>脾肾阳虚型=瘀血阻络型分布,湿热中阻型与肝肾阴虚型和脾肾阳虚型比较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拉米夫定的抗病毒疗效与慢性乙型肝炎中医辨证分型有一定关系,血清HBV-DNA水平的高低不是其决定因素.  相似文献   

16.
肝豆状核变性,属中医"肝风"范畴。脾切除术是肝豆状核变性脾功能亢进的治疗方法之一,术后并发症较多,胸闷、气喘等气逆证候常常伴随出现,证型多上实下虚,先天不足是其根本病因,铜毒、湿热、瘀血、痰浊内蕴,毒邪为害,而变生诸症为主要病机,补益肝肾、降气平喘为基本治疗原则,临床多用苏子降气汤加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患者的中医证型分布规律、特征及其临床因素的相关性。方法 以249例NAFLD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辨证分为湿浊内停证、肝郁脾虚证、湿热蕴结证、痰瘀互结证、脾肾两虚证共5种证型,探讨各中医证型与年龄、性别、BMI及血清生化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①证型占比:湿浊内停证30.1%,肝郁脾虚证28.1%、湿热蕴结证25.7%、痰瘀互结证8.8%、脾肾两虚证7.2%;②男女比例约1.39∶1,湿热内蕴、湿浊内停证患者以男性为主(P<0.05);肝郁脾虚证者则以女性为主(P<0.01);③湿热内蕴证组ALT升高最为显著,与湿浊内停证、肝郁脾虚证组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湿浊内停证TC升高最为显著,与肝郁脾虚证、湿热内蕴证、脾肾两虚证组相比,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NAFLD中医证型以湿浊内停证、肝郁脾虚证、湿热内蕴证最为常见;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湿热内蕴证患者更易出现ALT损伤;湿浊内停证更容易出现TC升高。   相似文献   

18.
以中医理论为指导,根据肝豆状核变性的临床表现、病因病理及演变规律,对肝豆状核变性中医病因病机及辨证论治进行探讨,提出其病因病机为禀赋不足、铜毒内生,铜浊邪毒、酿生湿热,火热燔灼、引动肝风,痰瘀互结、形成癥积。临床治疗当谨守病机,辨证论治,如湿热内蕴型治以清热化湿、通腑利尿,用大黄、黄连、半枝莲等组成的肝豆汤治疗;痰瘀互结型治以祛痰化瘀、活血散结,用郁金、姜黄、莪术、丹参等组成的肝豆灵片治疗。  相似文献   

19.
目的:回顾性分析肝豆状核变性(WD )患者的临床分型、实验室和影像学检查,加强对该病的认识并提高诊断率。方法收集2011年1月至2014年9月该院确诊的WD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不同年龄、民族、性别的WD患者,其初次发病年龄、临床分型、实验室检查均存在着一定的差异,男性患者的发病年龄明显早于女性,神经型WD患者的M RI均存在低密度影改变。结论遗传并不是影响WD的唯一因素,性别、年龄、民族也可能是影响WD患者初次发病年龄及临床症状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20.
肝络微癥积是各种慢性肝病发展致终末期必经的一个病理阶段,相当于西医学中肝纤维化等疾病。中医认为肝络微癥积的基本病机为本虚标实,正气亏虚为本,痰浊、瘀血为标,其中痰瘀互结是其关键的病理因素,并贯穿本病始终。消补兼施、痰瘀同治乃本病治疗的基本原则。研究表明,肝豆状核变性导致的肝纤维化属于肝络微癥积的范畴,本文基于肝络微癥积学说,探讨了肝豆状核变性肝纤维化的中医病因病机、临床转归及其中医药干预策略。认为肝豆状核变性肝纤维化是发生在肝络的微癥积,痰瘀互结是本病基本病理特征,正气亏虚是其发病的关键,治疗总则不外乎消补兼施、痰瘀同治。旨为今后肝豆状核变性肝纤维化的临床防治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