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热毒宁联合阿奇霉素序贯疗法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及对患者抗炎、促炎因子和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支原体肺炎患儿11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5例。对照组单独采用阿奇霉素序贯疗法,观察组采用阿奇霉素联合热毒宁序贯疗法治疗。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36%,高于对照组(74.55%)(P〈0.01)。治疗4、11d后,观察组患儿血清白介素-4、10、6(IL-4、IL-10、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干扰素-γ(IFN-γ)水平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IL-2水平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CD3+、CD4+及红细胞C3b受体(RBC-C3bR)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免疫复合物花环率(RBC-ICR)、CD8+水平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热毒宁联合阿奇霉素序贯疗法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疗效显著,能改善患者血清抗炎因子、促炎因子、细胞及红细胞免疫指标。  相似文献   

2.
程娜  张伦理  徐国荣  何颖 《广东医学》2012,33(8):1150-1152
目的探讨促炎因子及抗炎因子失衡在乙肝急性肝损伤中的机制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34例HBV感染的急性肝损伤患者(ALT>1 000 U/L),根据入院1周症状体征、并发症、肝功能及凝血酶原时间分为病情加重组(15例)和病情改善组(19例),20例健康人为对照。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检测血清中TNF-α、IFN-γ、IL-17、IL-10、TGF-β、IL-35的水平,比较细胞因子治疗前后的变化。结果 (1)HBV感染的急性肝损伤患者入院时促炎因子TNF-α、IFN-γ、IL-17均明显升高,且病情加重组高于病情改善组(P<0.05);抗炎因子IL-10、TGF-β明显升高,表现为病情改善组高于病情加重组(P<0.05)。(2)病情加重组患者治疗1周较入院时促炎因子TNF-α、IFN-γ、IL-17的水平无显著变化(P>0.05),抗炎因子IL-10、IL-35的水平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TGF-β的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情改善组患者治疗后TNF-α、IFN-γ、IL-17、IL-10、TGF-β、IL-35的水平均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BV感染的急性肝损伤患者存在促炎因子与抗炎因子的失衡,病情加重与促炎因子占优势有关,抗炎因子占优势有利于病情改善。  相似文献   

3.
《中国现代医生》2017,55(24):71-74
目的探讨轮状病毒肠炎患儿血清免疫球蛋白、补体及抗炎/促炎因子的动态变化及意义。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6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患儿50例为观察组,随机选取健康儿童50例为对照组,检测免疫球蛋白IgA、IgG、IgM以及补体C3和C4以及血清TNF-α、IL-8、IL-10以及IL-13水平表达。结果观察组患儿急性期IgM水平表达明显升高,与观察组恢复期患儿以及健康对照组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恢复期观察组患儿的Ig M水平表达下降,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急性期IgG、IgA表达水平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恢复期患儿的IgG、IgA表达水平都有所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急性期TNF-α以及IL-8表达水平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恢复期TNF-α以及IL-8水平表达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期观察组患儿的IL-10以及IL-13水平表达显著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期观察组患儿的C3及C4水平表达显著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检测轮状病毒肠炎患儿的免疫球蛋白、补体以及促炎/抗炎因子的动态变化,对患儿病情的判定以及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乙肝急性肝损伤中机制中的促炎因子及抗炎因子失衡情况与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08年1月~2012年12月普宁市人民医院收治的40例乙肝急性肝损伤患者,按照病情程度均分为病情改善组和病情恶化组(n=20)。同时选取20例同期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对入院时的乙肝急性肝损伤患者,进行凝血酶原时间与肝功能检查,并对比分析3组研究对象促炎因子与抗炎因子的水平,比较2组乙肝急性肝损伤患者入院时与治疗后的促炎因子与抗炎因子的水平变化情况。结果2组乙肝急性肝损伤患者入院时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1000U/L;病情恶化组的促炎因子TNF-α、IFN-γ、IL-17、IL-35水平均显著高于病情改善组与对照组(P<0.05),而病情恶化组的抗炎因子IL-10、TGF-β水平均显著低于病情改善组(P<0.05);抗炎因子IL-10、IL-35水平与入院时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情改善组患者治疗后抗炎因子IL-10、TGF-β、IL-35水平及促炎因子TNF-α、IFN-γ、IL-17水平,分别与入院时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抗炎因子与促炎因子水平在乙肝急性肝损伤患者中出现失衡,对患者的促炎因子与抗炎因子相关指标进行检测,有利于进一步了解与判断患者肝组织损伤程度,促炎因子水平高,则可能导致病情恶化,抗炎因子水平高,则有利于病情的改善,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治疗儿童脓毒症患者的效果及对促炎因子/抗炎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7年12月我院儿科或ICU住院儿童脓毒症患者7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6例;两组患儿给予抗感染、补液、脏器支持、原发病治疗及纠正水电解质酸碱紊乱等基础治疗。观察组加用低分子肝素针6000 U皮下注射,1次/12 h,连用7 d。评估两组患儿治疗前与治疗7 d后血清白介素(IL)-1、IL-6和IL-10水平的变化,并比较其临床疗效。结果治疗7 d后,两组患儿血清IL-1和IL-6指标较前显著下降,IL-10指标显著上升(P0.01或P0.05);且观察组变化幅度较对照组更显著(P0.05);同时观察组患儿临床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χ~2=4.18,P0.05)。结论低分子肝素用于儿童脓毒症患者的疗效较肯定,主要机制可能与低分子肝素除具有抗凝作用外,还具有显著降低血清促炎因子IL-1和IL-6指标,提高抗炎因子IL-10指标,纠正血清促炎因子/抗炎因子比例紊乱,从而更能控制炎症反应过程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7.
目的:探讨应用黄芪注射液治疗对正气虚衰为主的晚期恶性肿瘤患者生存质量、肿瘤坏死因子数值以及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黄芪注射液20ml 0.9%NS 250ml静脉滴注,每日1次,20日为1疗程,治疗晚期恶性肿瘤患者27例,观察治疗前后生活质量和主要症状改善、肿瘤坏死因子(TNF-α)以及免疫功能变化。结果:27例中,经黄芪注射液治疗后比治疗前大部分(85%,93%)患者KPS评分和体重稳定或提高;疲乏、纳差、疼痛等主要症状改善;TNF-α下降;外周血白细胞总数、NK细胞活性,CD3 /HLA-DR 、CD3-/HIA-DR 有所上升。结论:黄芪注射液治疗对改善晚期恶性肿瘤患者生活质量、抑制肿瘤恶病质的发生和进展以及提高患者细胞免疫功能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8.
《海南医学院学报》2019,25(8):598-601
目的:探讨黄芪注射液对肺结核患者炎症因子、趋化因子、肾功能及体液免疫水平的影响。方法:收集于我院呼吸内科接受治疗的肺结核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左氧氟沙星治疗;观察组给予黄芪注射液联合左氧氟沙星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后,比较两组降钙素原(PCT)、干扰素-γ(INF-γ)、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巨噬细胞炎性蛋白1α(MIP-1α)、尿素氮(BUN)、血肌酐(SCr)、尿酸(UA)以及免疫球蛋白(IgA、IgM、IgG)水平。结果:治疗后,两组PCT、INF-γ、MCP-1及MIP-1α水平均明显降低,IgA、IgM、IgG水平明显升高,观察组PCT、INF-γ、MCP-1、MIP-1α水平下降趋势及IgA、IgM、IgG水平上升趋势均明显强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中BUN、SCr及UA水平明显升高;观察组BUN、SCr及UA水平上升趋势明显弱于对照组(P<0.05)。结论:黄芪注射液可显著缓解肺结核患者炎症状态,降低趋化因子水平,增强患者肾功能及免疫功能,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远端缺血后适应处理(RIPC)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促炎因子和抗炎因子的影响及其临床意义。方法连续纳入2012年1月—2015年6月江汉大学附属医院/武汉市第六医院神经内科急性脑梗死患者1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加用RIPC。分析治疗前、治疗后2周血清促炎因子(INFγ、TNF-α、IL-18以及IL-8)和抗炎因子(IL-13、TGFβ以及IL-4)水平变化。结果对照组血清促炎因子与抗炎因子治疗前后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血清TNF-α[(102.7±22.8)pg/ml vs.(61.3±12.1)pg/ml,t=2.335,P=0.013]和IL-18[(37.7±5.4)pg/ml vs.(14.3±3.7)pg/ml,t=2.247,P=0.016]水平明显下降(P<0.05),血清IL-13水平[(15.9±3.6)pg/ml vs.(52.2±4.1)pg/ml,t=2.300,P=0.014]上升,且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RIPC与△TNF-α(r=0.641,P<0.05)、△IL-18(r=0.687,P<0.05)以及△IL-13(r=0.732,P<0.05)呈正相关。结论 RIPC治疗有助于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抗炎/促炎系统,可能是潜在的急性脑梗死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0.
石膏注射液能降低小白鼠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对角叉菜胶所致的大鼠足跖肿胀以及棉球肉芽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并对小白鼠的二种疼痛模型(扭体法、热板法)均显示有抑制作用。实验结果表明,石膏注射液有显著的抗炎镇痛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西格列汀对自身免疫性糖尿病(LADA)患者血清炎性因子和抗炎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4年12月湖北省钟祥市人民医院治疗的LADA患者3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西格列汀组(n=18)和胰岛素组(n=18),并纳入性别、年龄相符的非糖尿病健康志愿者20例作为健康对照组。分析治疗前、治疗3个月后促炎因子(INF-γ、TNF-α、IL-1β、Il-6)和抗炎因子(IL-10、TGF-β、IL-4)等指标的情况。结果治疗前LADA患者血清促炎因子均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治疗后,西格列汀组患者TNF-α、IL-1β和IL-6水平下降最为明显(P<0.05),胰岛素组仅见IL-6水平下降(P<0.05),且西格列汀组TNF-α、IL-1β下降较胰岛素组明显(P<0.05)。LADA患者治疗前血清抗炎因子均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治疗后西格列汀组与胰岛素组Ⅱ-10和TGF-β水平上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西格列汀与促炎因子△TNF-α和△IL-6呈明显负相关(r=-0.718、-0.762,P<0.05),与抗炎因子△IL-10和△TGF-β呈明显正相关(r=0.677、0.712,P<0.05)。结论西格列汀可以有效调节LADA患者体内促炎—抗炎系统平衡的作用,改善体内慢性炎性因子损伤状态。  相似文献   

12.
李洪涛 《中原医刊》2005,32(7):49-49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心肌的急性缺血性坏死,属冠心病的严重类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应用地奥黄芪注射液,可明显减少心肌缺血及相关事件的发生。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亚砷酸注射液的抗炎与镇痛的药效。方法 采用测定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度,测定Freund’s完全佐剂性关节炎大鼠两侧后肢足跖肿胀度,大鼠体重及脾脏、胸腺、肾上腺、髂淋巴结的脏器指数的方法,观察亚砷酸注射液的抗炎作用;采用乙酸致小鼠扭体反应,观察亚砷酸注射液的镇痛效果。结果 亚砷酸注射液对二甲苯诱发的小鼠耳急性炎性耳肿胀有显著抑制作用;治疗性给予亚砷酸注射液(4mg/kg)第5、8天,对佐剂关节炎注射侧足肿胀及另一侧后肢免疫炎性或迟发性超敏反应引起的足肿胀均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关节炎评分显示,亚砷酸注射液对佐剂关节炎损害具有显著的保护作用;亚砷酸注射液对乙酸诱发小鼠疼痛性扭体反应也有显著的抑制作用。结论 亚砷酸注射液具有抗炎与镇痛效用。  相似文献   

14.
经脉通注射液是在立马追风膏的基础上研制而成的油针注射剂,经大白鼠实验,该注射液具有抗炎、抗结缔组织增生、镇痛的作用。其抗炎作用与地塞米松无明显差异。镇痛作用优于颅痛定。因此,经脉痛注射液对于风湿、类风湿、坐骨神经痛、癌性疼痛有较好的疗效,具有很高的开发价值和广阔的市场前景。  相似文献   

15.
从新疆绵毛黄芪中分得的绵毛黄芪总甙(Astrasieversianin,AS)50mg/kg能抑制大鼠角叉菜性肿胀和对抗佐剂性关节炎的初级症状。AS 50、75mg/kg能提高网状内皮系统的吞噬功能,使小鼠抗SRBC溶血素生成增加,增强SRBC诱导的迟发型超敏反应和DNCB引起的接触性皮炎。1、7.5mg/L的AS对体外ConA诱导~3[H]-TdR参入的淋巴细胞转化有增强作用。用化学发光法测定发现AS对O_2具有清除作用。提示绵毛黄芪总甙有一定的抗炎和免疫活性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黄芪注射液联合抗结核药物治疗初治肺结核的临床疗效及其对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以2012年1月~2015年12月,80例初治肺结核患者,根据就诊病历号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2HRZE/4HR治疗方案,观察组采用2HRZE/4HR治疗方案联合黄芪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免疫炎症因子(白介素-2(IL-2)、IL-4、IL-6、IL-8和干扰素-γ(INF-γ)的水平)水平的变化情况、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的痰涂片抗酸杆菌检查阴性率、病灶显著吸收率和总吸收率、空洞闭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治疗后,观察组和对照组的免疫炎症因子(IL-2、IL-4、IL-6、IL-8和INF-γ)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且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亦均存在显著性.结论 :黄芪注射液联合抗结核药物治疗肺结核,临床疗效显著,其协同提高临床疗效可能与调节患者的免疫状态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丹红注射液对脂多糖(LPS)诱导的THP-1巨噬细胞促炎因子分泌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方法160nmol/L佛波酯孵育THP-1巨噬细胞24h后分为对照组、脂多糖组、丹红组和脂多糖+丹红组,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培养液中促炎因子的含量,Western blot检测核因子κB(NF—κB)、p65和rroll样受体4(TLR4)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丹红注射液明显抑制LPS诱导的巨噬细胞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和白细胞介素1β(IL-1β)释放,下调核因子NF—κB和TLR4的表达。结论丹红注射液抑制脂多糖诱导的炎症反应,可能与其抑制TLR4和NF—κB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抗炎因子A20在不同肿瘤细胞中的表达及与患者预后的关系,探讨A20涉及的生物学功能以及其调控核因子-κB通路使机体避免过度的炎症反应机制的普遍性。 方法利用GTEx和TCGA数据库中的肿瘤基因数据分析A20基因表达与肿瘤预后的关系,通过基因富集分析探讨A20相关的分子通路与生物功能,使用TIMER 2.0平台检测多种肿瘤中A20与RELA p65基因的共表达情况。 结果泛癌分析结果显示,A20基因表达升高是肾上腺皮质癌(ACC)、宫颈鳞癌和腺癌(CESC)、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GBM)、脑低级别胶质瘤(LGG)肿瘤患者总生存时间的危险因素,且A20基因高表达的ACC、GBM、胸腺癌(THYM)肿瘤患者疾病复发风险增高。基因富集分析结果显示,A20基因与免疫反应关系密切,且A20与RELA p65在30种肿瘤中表达呈正相关,但GBM和皮肤黑色素瘤(SKCM)中A20与RELA p65表达不同步。 结论A20是维持免疫平衡的重要分子和免疫靶向治疗的重要靶点,在GBM和SKCM中A20可能存在其他未知的免疫调控机制,有待进一步探索。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清热解毒化浊片对肠源性内毒素血症(IETM)大鼠肝肺促炎因子IL-8及抗炎因子IL-10的影响。方法〓采用高脂、糖、酒精复合因素干预12周建立IETM肝肺损伤大鼠模型。造模成功后,随机分为清热解毒化浊片组、模型组和正常组3组。经治疗4周后观察肝、肺组织病理学改变,采用全自动生化仪检测血清谷氨酰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谷氨酰氨基转移酶(GGT)、碱性磷酸酶(ALP)活性,动态浊度法检测血浆内毒素(LPS),免疫组化二步法测定IL-8、IL-10在肝肺组织中的表达。结果〓光镜下观察,清热解毒化浊片组大鼠肝、肺组织炎性浸润情况明显改善。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血清ALT、AST、GGT、ALP明显升高(P<0.01,P<0.05),血浆LPS明显升高(P<0.01);肝、肺组织IL-8表达明显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清热解毒化浊片组血清ALT、AST、GGT、ALP均明显降低(P<0.01,P<0.05),血浆LPS明显降低(P<0.01);肝、肺组织IL-8明显降低(P<0.01),肝、肺组织IL-10明显升高(P<0.01)。结论〓本实验表明清热解毒化浊片可通过降低血浆LPS,促进抗炎因子IL-10的表达,降低炎性因子IL-8的表达,改善IETM所致的肝、肺损伤。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