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军 《医学综述》2013,19(8):1429-1432
抑郁症是精神科常见疾病,其存在的认知功能障碍是抑郁症患者在缓解期内仍不能恢复社会功能的主要原因之一。抑郁症认知障碍发生的机制至今不明,近年来随着神经影像学、神经电生理、神经生化、药物对抑郁症认知功能的影响等研究发展,临床医师的治疗理念逐渐从传统的控制症状模式向改善抑郁症患者社会功能转变,对抑郁症认知功能障碍研究也日益增多,逐渐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了老年抑郁症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分析。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老年抑郁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共计40例,对患者进行静脉滴注药物治疗和口服药物治疗。结果研究发现,奋乃静、佳静安定(阿普唑仑)、谷维素这三种药物联合使用,再加上刺五加注射液的静脉滴注,其疗效较好,不良反应率较低。结论对老年抑郁症患者应实施药物治疗方法和心理治疗方法,从而才能有效的治疗抑郁症,适合在临床上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3.
难治性抑郁症患者的工作记忆及功能性神经影像学的研究有助于揭示难治性抑郁症患者认知功能损害的特征,有助于临床医师重视难治性抑郁症患者的认知功能损害及其治疗,最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减轻患者家庭及社会疾病负担。文章对难治性抑郁症患者工作记忆及其功能性神经影像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临床上对患有抑郁症的患者实施家庭干预对抑郁症患者服药依从性的临床效果。方法以我院收治的60例抑郁症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分析讨论,采取随机实验法,将60例患者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的护理干预措施,对实验组患者实施优质的家庭护理干预措施。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服药依从性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在临床上对抑郁症患者实施家庭护理干预措施可以明显的提高患者的服药依从性,降低患者的疾病复发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应用临床护理路径模式对患有抑郁症疾病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实施健康教育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方法选取在2014年4月至2016年4月我院收治的,获得明确诊断的抑郁症患者92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分别命名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6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干预模式下的健康教育;采用临床护理路径模式对观察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实施健康教育。结果观察组研究对象对抑郁症疾病治疗期间的健康教育模式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后SD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抑郁症疾病控制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应用临床护理路径模式对患有抑郁症疾病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实施健康教育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相似文献   

6.
儿童青少年期抑郁症4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儿童青少年期抑郁症的临床特点。方法46例儿童青少年期抑郁症患者与随机抽取同期出院的49例成人抑郁症患者进行临床症状的对照研究。结果儿童青少年期抑郁症患者的发病大多有一定诱因,早期症状不典型;症状有情绪不稳、孤僻、幻觉等。结论儿童青少年期抑郁症基本症状与成人一致。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长期血液透析患者抑郁症发生的相关因素。方法对大连市甘井子区医院血液净化科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50例进行临床评定,以确定是否患有抑郁症,并对其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抑郁症患病率为34%,透析不充分、自费、经济状况差、社会支持下降与抑郁症发病相关,而性别、年龄、原发病病程、透析龄与抑郁症发病相关不明显。结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抑郁症患病率明显高于一般人群,家庭经济状况差、缺乏医疗保险、社会支持差以及随之而来的透析不充分会增加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抑郁症患病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针对躁狂抑郁症患者,观察采用临床护理路径完成疾病护理后获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躁狂抑郁症患者122例。通过随机数表法对抑郁症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对照组61例:临床选择常规护理模式完成疾病护理;观察组61例:临床选择临床护理路径完成疾病护理;对比两组抑郁症患者完成疾病护理后在SAS评分以及SDS评分等方面存在的差异。结果:两组抑郁症患者分别完成疾病护理后,在临床护理满意度、SAS评分以及SDS评分3方面观察组优于对照组抑郁症患者明显(P<0.05)。结论:针对躁狂抑郁症患者,选择临床护理路径给予疾病护理,可以显著提高抑郁症患者临床护理满意度,成功缓解患者的生活压力,凸显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肿瘤抑郁症是指肿瘤相关性抑郁或癌症相关性抑郁,其病因及其机理目前尚不明确,但研究表明,肿瘤抑郁症发病率较高,且与多种因素有关,甚至有学者认为几乎90%的癌症患者都遭受抑郁的长期折磨,有些患者的直接死因可能不是肿瘤而是抑郁症,因此,肿瘤抑郁症值得临床医生加以关注并适当采取措施防治之。兹对国内近期肿瘤抑郁症的研究作一综述,以期对临床和研究工作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0.
肿瘤抑郁症是指肿瘤相关性抑郁或癌症相关性抑郁,其病因及其机理目前尚不明确,但研究表明,肿瘤抑郁症发病率较高,且与多种因素有关,甚至有学者认为几乎90%的癌症患者都遭受抑郁的长期折磨,有些患者的直接死因可能不是肿瘤而是抑郁症,因此,肿瘤抑郁症值得临床医生加以关注并适当采取措施防治之。兹对国内近期肿瘤抑郁症的研究作一综述,以期对临床和研究工作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1.
陈领  孔晓明  孙艳  洪虹  张丽 《中国全科医学》2024,(24):2982-2986
背景 老年抑郁症是一种有别于其他年龄阶段抑郁症的严重精神疾病,具有明显的异质性。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SCH)是一种临床体征不明显的甲状腺功能减退状态,而SCH对老年抑郁症的影响容易被人们忽视,目前对SCH和老年抑郁症的关联研究较少。目的 探讨合并SCH老年抑郁症住院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 纳入2019年4月—2023年3月合肥市第四人民医院住院治疗的抑郁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分为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抑郁症(SCHD)组(108例)与抑郁症对照(CD)组(110例)。收集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采集空腹静脉血样本检测生化指标,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24)评估患者抑郁症状。结果 SCHD组患者使用抗精神病药物例数、躯体疾病数、住院治疗天数、病程多于CD组(P<0.05),两组患者使用抗抑郁药物种类、住院治疗次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AMD-24评分结果显示,SCHD组患者睡眠障碍评分高于CD组(P<0.05),两组患者体质量、日夜变化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CHD组促甲状腺激素水平高于CD组,血清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躁狂抑郁症患者实施临床护理路径的效果。方法:选择躁狂抑郁症患者60例做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0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研究组接受临床护理路径,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后对护理的满意度。结果:研究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对躁狂抑郁症患者实施临床护理路径能显著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3.
抑郁症患者的生活质量是一个主观的、动态的概念,涉及躯体、精神、心理、社会及总体感受等多个方面,对生活质量(QOL)的研究已经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目前临床采取众多干预措施治疗抑郁症,在关注干预措施治疗抑郁症有效性、痊愈率的同时,我们应该更加关注治疗手段是否能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QOL作为评价抑郁症临床疗效的指标应该在临床上不可或缺,应该得到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4.
难治性抑郁症患者的工作记忆及功能性神经影像学的研究有助于揭示难治性抑郁症患者认知功能损害的特征,有助于临床医师重视难治性抑郁症患者的认知功能损害及其治疗,最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减轻患者家庭及社会疾病负担.文章对难治性抑郁症患者工作记忆及其功能性神经影像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急诊抑郁症患者的临床治疗措施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急诊抑郁症患者64例为观察研究对象,依据临床处置措施的异同分为观察组(综合诊治组)和对照组(常规处置组)各32例,对比两组治疗效果差异,分析临床处置措施应用,指导对急诊抑郁症患者的临床治疗实践。结果:综合诊治的急诊抑郁症患者抑郁情况治疗前后、HAMD评定好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综合诊治措施能显著改善急诊抑郁症患者抑郁症状及预后,提高治疗效果、具积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分析抑郁症患者情感障碍康复的情志护理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接受治疗的抑郁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研究分析,分析抑郁症患者情感障碍康复的情志护理应用效果。结果:给予患者实施护理后,护理效果显著,均无明显不良反应出现,表明给予患者实施必要的情志护理,可有效改善抑郁患者的情感障碍。结论:情志护理在抑郁症患者情感障碍康复临床上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探讨匹兹堡睡眠质量量表下临床护理干预对青少年抑郁症患者的临床影响.方法 此次研究,针对的对象为我院2018年1月至2019年5月期间,接受我院治疗的110例青少年抑郁症患者,随机抽取患者进行分组研究,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临床干预,研究组患者接受临床干预,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研究组患者的匹...  相似文献   

18.
妄想性抑郁症和非妄想性抑郁症不但在临床特征、治疗方法、遗传和预后方面不同,在自杀行为方面也有差别.我们于1994年曾经对住院的妄想性抑郁症和非妄想性抑郁症患者的自杀行为进行过回顾性比较研究,发现妄想性抑郁症患者发生自杀行为的危险性是非妄想性抑郁症的2.87倍[1,2].为了进一步研究妄想性抑郁症和非妄想性抑郁症之间发生自杀行为存在的差别,同时探讨妄想性抑郁症和非妄想性抑郁症在自杀前发出的自杀信号及自杀遗传史,我们采用问卷的方法对妄想性抑郁症和非妄想性抑郁症患者的自杀方式、自杀信号及自杀遗传史进行了调查.  相似文献   

19.
妄想性和非妄想性抑郁症患者的自杀行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妄想性抑郁症和非妄想性抑郁症不但在临床特征、治疗方法、遗传和预后方面不同,在自杀行为方面也有差别。我们于1994年曾经对住院的妄想性抑郁症和非妄想性抑郁症患者的自杀行为进行过回顾性比较研究,发现妄想性抑郁症患者发生自杀行为的危险性是非妄想性抑郁症的2.87倍。为了进一步研究妄想性抑郁症和非妄想性抑郁症之间发生自杀行为存在的差别,同时探讨妄想性抑郁症和非妄想性抑郁症在自杀前发出的自杀信号及自杀遗传史,我们采用问卷的方法对妄想性抑郁症和非妄想性抑郁症患者的自杀方式、自杀信号及自杀遗传史进行了调查。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无精神病性症状的抑郁症和焦虑症患的临床特征进行分析对比。方法无精神病性症状的抑郁症和焦虑症患者采取问卷的方式进行调查,两组病人就临床症状、治疗方法方面做一个对照研究,并进行分析。结果无精神病性症状的抑郁症患者的自杀意念或者行为明显要高于焦虑症患者。结论无精神病性症状的抑郁症和焦虑症虽然在临床上很难鉴别诊断,但是其临床特征还是有很大的区别,其治疗方法也不一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