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 探讨尿激酶溶栓对急性脑梗死患者氧化应激及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 以随机数字表法将13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分为2组,每组67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神经内科治疗,观察组给予尿激酶溶栓治疗。治疗前后,用神经功能评分(NIHSS)、改良RANKIN量表(mRS)、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ADL)评估患者神经功能;检测患者氧化应激指标[丙二醛(MDA)、8-羟化脱氧鸟苷(8-o Hd G)、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和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并统计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后,两组mRS、ADL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且观察组mRS、ADL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NIHSS水平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NIHSS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MDA和8-o Hd G水平均明显下降(P0.05),且观察组MDA和8-o Hd G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GSH-PX和SOD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且观察组GSH-PX和SOD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8.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5.7%(P0.05)。结论 尿激酶溶栓能够显著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氧化应激状态,有助于恢复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小剂量尿激酶联合纤溶酶治疗急性血栓性脑梗死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我院急性血栓性脑梗死15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90例、纤溶酶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三组均予脑保护剂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予尿激酶与纤溶酶静脉滴注;纤溶酶组加用纤溶酶静脉滴注;对照组加用复方丹参注射液静脉滴注.比较三组神经系统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治疗组治愈27例,显效51例,好转6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93.3%;纤溶酶组治愈3例,显效6例,好转6例,无效9例,恶化6例,总有效率50.0%;对照组治愈2例,显效6例,好转7例,无效11例,恶化4例,总有效率50.0%.治疗组总有效率与纤溶酶组及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纤溶酶组治疗前纤维蛋白原含量与治疗24 h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4 h后治疗组、纤溶酶组分别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小剂量尿激酶分次静脉滴注联合纤溶酶静脉滴注治疗急性血栓性脑梗死效果显著且安全.  相似文献   

3.
临床与实验研究结果表明脑动脉粥样硬化造成血管腔狭窄和内皮细胞损伤;血黏度和血小板聚集性增高造成血液流动性下降,是脑动脉血栓形成的主要病理基础。但血栓形成的机制十分复杂,纤维蛋白溶解(纤溶)机制的异常变化可能在血栓形成过程中起着一定的影响。本检测脑梗死患急性期和正常人血浆中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issue type  相似文献   

4.
101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1组6例(尿激酶首次剂量150万U静滴,30min后加用30~50万U),治疗2组35例(尿激酶首次剂量50万U静滴,30min后再给20~30万U),治疗3组30例(每天给予20~30万U尿激酶静滴,治疗5~7d),及对照组30例(复方丹参30mL静滴,1次/d),治疗前后采用神经功能缺损量表评分,再进行临床疗效判定。治疗1组因发生继发脑出血(3/6)而终止;神经功能缺损量表评分比较:治疗2组和治疗3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治疗2组与治疗3组相比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治疗后20d),治疗2组起效较治疗3组快。提示适量的尿激酶治疗早期脑梗死可收到较好的疗效而避免较多继发脑出血的副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血浆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u-PA)及其特异性受体(u-PAR)和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PAI-1)含量的变化及其与肿瘤转移和预后的关系.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测定43例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和21例正常人血浆中u-PA、u-PAR和PAI-1含量.结果食管癌、胃癌和结肠癌患者的血浆u-PA、u-PAR和PAI-1含量均显著升高(P<0.05~0.01);肿瘤组中,中、晚期组u-PA显著高于早期组(P<0.05),已转移组u-PA、u-PAR和PAI-1较未转移组显著升高(P<0.05~0.01).结论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血浆中u-PA、u-PAR和PAI-1含量不同程度升高,并与肿瘤转移和预后相关.  相似文献   

6.
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及其受体检测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至今人们已经充分认识到血液凝固和纤溶并非单纯的止血血栓及其保持血液循环通畅的功能。就病理生理学意义而言 ,它除了血液学本身外 ,血液凝固和纤溶与组织修复、细胞生理 (增殖、运动、连接、形态变化和分化 )、分泌管道通畅、生殖生育过程、巨噬细胞激活、血管新生、炎性反应、新生物的形成等有关。而在众多的病理生理反应中 ,血液凝固和纤溶过程又大多是疾病发病机理的共同应答反应或反应环节 ,往往成为疾病发生发展的契机或促发因素。在参与的这些常见的临床疾病中 ,近年对纤溶系统中的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 (urokinasety…  相似文献   

7.
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及其受体检测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至今人们已经充分认识到血液凝固和纤溶并非单纯的止血血栓及其保持血液循环通畅的功能.  相似文献   

8.
9.
目的 观察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患者血浆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uPA)及其特异性受体(uPAR)的动态变化以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采用前瞻性病例对照研究设计方法,将85例住院患者按SIRS诊断标准分为SIRS组(50例)和非SlRS组(35例);SIRS组再按病情分为单纯SIRS组(26例)和合并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组(24例),按预后分为生存组(35例)和死亡组(15例);另选择同期3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非SIRS组于入院当日,SIRS组于发生SIRS后的1、3、5、7 d,健康对照组于体检时采集空腹静脉血2 ml,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血浆uPA和uPAR含量,并分析SIRS患者血浆uPAR含量与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I(APACHE I)评分的相关性.结果 单纯SIRS组、合并MODS组患者血浆uPA和uPAR含量均较非SIRS组和健康对照组显著升高[uPA(μg/L):1.208±0.264、1.120±0.276比0.744±0.190、0.782±0.257;uPAR(μg/L):3.704±1.018、4.970±1.284比1.892±0.476、1.823±0.797,均P<0.01],且合并MODS组uPAR含量明显高于单纯SIRS组(P<0.01).与生存组比较,死亡组5 d、7 d血浆uPA含量(μg/L)明显升高(5 d:1.177±0.185比0.856±0.223,7 d:1.377±0.185比0.836±0.223,均P<0.01),1、3、5、7 d血浆uPAR含量(μg/L)显著增高(1 d:5.301±1.410比3.888±1.015,3 d:4.017±0.898比2.994±0.638,5 d:5.032±1.238比2.536±1.017,7 d:5.232±1.238比3.536±1.017,均P<0.01).SIRS患者血浆uPAR含量与APACHE I评分呈显著正相关(r=0.640,P<0.O1).结论 SIRS患者存在凝血功能障碍,血浆uPA、uPAR含量显著增高,uPAR含量的升高提示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尿激酶双重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安全可行性及护理。方法对发病6h以内的9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研究组),用90万U尿激酶溶于100ml生理盐水中静脉滴注,同时行3DDSA检查确定梗死的脑动脉及溶栓部位,采用微导丝机帻陛碎栓及小剂量尿激酶颅内动脉溶栓;同期治疗的16例(对照组)用120万U尿激酶溶于120ml生理盐水中静脉滴注。结果研究组中基本治愈6例,显效1例,有效2例,无效0例,显效率为77.8%,总有效率为100%;对照组分别为2,1,5,8例,显效率为18.75%,总有效率为50%。显效率和总有效率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Q05)。研究组术后欧洲脑卒中评分法(ESS)(77.50±0.71)分,对照组为(62.25±5.95)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6h以内的急性脑梗死患者,采用双重溶栓联合机械性碎栓,能使闭塞的动脉尽陕开通,安全有效,是一种可行的治疗方式。护理组建立绿色通道,积极为溶栓争取时间,并严密观察病睛变化,做好溶栓患者的护理,可取得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联合应用盐酸法舒地尔和尿激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和最佳剂量。方法将60例符合溶栓条件的急性脑梗死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12 h组(20例)、8 h组(20例)和对照组(20例)。12 h组和8 h组患者即在静脉应用尿激酶溶栓的同时每12小时静脉滴入1次30 mg盐酸法舒地尔和每8小时静脉滴入30 mg盐酸法舒地尔,之后每天依原剂量静脉滴入,盐酸法舒地尔维持治疗14 d ,对照组则不用盐酸法舒地尔。治疗期间监测患者的血压、意识状态及肢体功能,动态观察凝血时间指标,在治疗后14、30 d对所有患者进行欧洲卒中量表(ESS )评分。结果12 h组和8 h组患者治疗后神经功能恢复良好,30 d ESS评分较治疗前明显增加,其中8 h组更佳。所有患者均没有观察到明显不能耐受的不良反应。结论联合应用溶栓剂尿激酶和盐酸法舒地尔对脑梗死患者具有良好的治疗作用,其中每8小时静脉滴入1次30 m g盐酸法舒地尔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总结三氧自体血回输联合尿激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护理体会。方法:对我院2013年1~12月收治的9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联合治疗与护理。结果:21 d内78例患者基本痊愈,14例患者疗效显著。平均住院天数为11.1 d。结论:通过全面的护理避免了联合治疗出现颅内出血的严重并发症,使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及生活质量有了一定的提高。  相似文献   

13.
刘青如  王永 《临床医学》2011,31(11):15-17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联合奥扎格雷钠治疗急性脑梗死(ACI)的疗效。方法将140例ACI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给予调整血压、血糖、血脂、减轻脑水肿、防止并发症、阿司匹林等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治疗组加用奥扎格雷钠80 mg,静脉滴注,1次/d,依达拉奉30 mg,静脉滴注,2次/d,14 d为一疗程;对照组加用复方丹参20 ml,胞二磷胆碱0.75 g,分别静脉滴注,均1次/d,14 d为一疗程。观察两组治疗后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1.4%(64/70),对照组总有效率80.0%(56/70),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治疗后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明显下降,ADL评分明显上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出现2例肝功能损害,停药后自行恢复正常。结论依达拉奉联合奥扎格雷钠治疗ACI能有效改善神经功能、临床症状及生活质量,疗效十分显著、安全性较高,不良反应少而轻,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孙红艳 《护理研究》2005,19(1):60-61
急性脑梗死(ACI)是神经系统常见病、多发病,致死率和致残率高,已成为严重的医学和公共卫生问题^[1]。寻找有效的治疗方法显得尤为重要。时间窗内溶栓疗法是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有效方法。现就我院神经内科2003年1月-2003年10月18例急性脑梗死病人使用尿激酶(UK)溶栓治疗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急性脑梗死尿激酶介入溶栓治疗临床观察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目的 :探讨尿激酶 (U K)介入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并发症。方法 :采用 Selding′s技术经皮穿刺股动脉 ,将介入导管置入病灶侧颈内动脉行数字减影 (DSA)脑血管造影 ,经介入导管将 (4 0~ 80 )× 10 4U的UK缓慢灌注 30分钟 ,1小时后重复行 DSA脑血管造影 ;术后静滴 U K(5~ 10 )× 10 4U,每日 1次 ,连续 14日。结果 :血管完全再通 2例 ,部分再通 4例 ,血流量增加 6例 ,再通率 5 0 %。临床疗效评价 :治疗后 5日、14日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生活能力状况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和 P<0 .0 0 1) ;治疗后 5日显著进步4例 ,进步 6例 ,无变化 2例 ;治疗后 14日显著进步 8例 ,进步 4例 ;治疗后 14日与治疗后 5日相比临床疗效有显著性差异 (P<0 .0 5 )。并发症 :合并脑出血 1例 ,血管再闭塞 1例。结论 :对急性脑梗死患者于 72小时以内尽早用 U K介入溶栓治疗疗效好 ,不良反应小 ,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早期应用尿激酶(UK)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53例发病在6h内的急性脑梗死,随机分成UK组(28例)和对照组(25例),UK组UK150万U30min内静脉滴注,对照组不用UK,其余两组治疗相同。评价治疗前和治疗后14d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结果 UK组总有效率为92.8%,对照组84%(P〈0.05);UK组基本痊愈率为60.7%,与对照组基本痊愈率24%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个别病例出现轻度皮肤、粘膜出血,停药后症状消失,未发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UK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确切、安全,不良反应轻微。  相似文献   

17.
尿激酶颈动脉溶栓配合中药治疗急性脑梗死48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目的:观察尿激酶颈动脉溶栓配合中药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方法:96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8例)和对照组(48例),两组患者常规治疗相同,治疗组以尿激酶30~60 U溶于质量分数为0.9%的生理盐水30~60 ml中,经颈总动脉穿刺注射(30 min内推注完),并配合中药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每日1剂;对照组以低分子右旋糖酐500 ml加血栓通10 ml静脉滴注,每日1次.两组疗程均为14 d.结果:基本痊愈率治疗组为31.3%,对照组为20.8%;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5.4%,对照组为72.9%,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血液流变学指标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较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均有显著改善(P<0.05或P<0.01).结论:尿激酶颈动脉溶栓配合中药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尿激酶治疗急性脑梗塞的疗效。方法:将急性脑梗塞(ACI)82例接OCSP分型,确定需溶栓的亚型65例,并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溶栓组予以尿激酶行溶栓治疗,对照组予以一般对症治疗如脱水剂、钙离子拮抗剂等。结果:溶栓组予以尿激酶溶拴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日常活动能力(ADL)较对照组改善明显(P<0.01)。结论:急性脑梗塞应用尿激酶溶栓治疗,效果显。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尿激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与护理措施。方法:用生理盐水250 ml加尿激酶150万U在30 min内滴完,溶栓后24 h口服拜阿斯匹林200~300 mg/d,共5~7 d。溶栓前、溶栓后24 h及7 d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疗效评定及治疗前后血流变学监测。结果:42例病人显效23例,有效11例,无改变8例。结论:只要严格掌握溶栓的时间窗、适应症、禁忌症,及时准确用药,做好病情观察与护理,应用大剂量尿激酶治疗早期急性脑梗死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小剂量尿激酶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急性进展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02例急性进展性脑梗死患者根据就诊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1例。2组患者入院后均按照常规行脑神经保护等对症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低分子肝素,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小剂量尿激酶静脉滴注。比较2组的治疗效果、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率及治疗前后凝血指标和神经功能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治疗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2组治疗前凝血指标(PT、APTT、INR、FIB)及神经功能缺损得分均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治疗后PT、APTT及INR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FIB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仍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小剂量尿激酶联合低分子肝素能有效改善急性进展性脑梗死患者的凝血状态,提高治疗效果和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