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 毫秒
1.
骨代谢生化指标与骨质疏松症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段定红  黄敏丽 《上海医学》1999,22(12):765-767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发病机理主要是雌激素水平低下导致骨在新陈代谢过程中,旧骨吸收与新骨形成失衡,骨量减少。迄今,尚未能直接测定骨的吸收与形成指标。然而,已有文献报道[1],可通过测定骨代谢过程中的一些分解产物来反映骨转换率。亦即,通过测定血尿中的生化指标来反映骨量丢失的情况。本文简要回顾骨质疏松症的病理学,综述一系列骨代谢生化指标测定方法的基本原理,以揭示骨代谢生化指标在骨质疏松症的诊断、预防及治疗中的重要性。一、骨转换和骨质疏松症的形成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以骨量降低及骨组织微细结构破坏为特征的疾病。…  相似文献   

2.
世界卫生组织定义骨质疏松症是以骨量减少、骨的微细结构退化为特征,骨强度降低,致使骨的脆性增加以及骨折危险性增加的一种全身性骨骼疾病.骨质疏松症主要包括: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继发性骨质疏松症和特发性骨质疏松症三类.最先发生于以松质骨为主的骨结构区,最大危害在于易发骨折,20%的骨质疏松症患者有发生骨质疏  相似文献   

3.
郭淑丽 《中原医刊》2000,27(10):57-58
骨质疏松指单位体积内骨量减少、骨密度降低、骨强度减弱,以老年性和绝经期后骨质疏松为常见。主要症状为腰背痛、进行性驼背,若骨量降低到非创伤性骨折的阈值,便易发生骨折。因此,及早诊断与治疗骨质疏松,适应将要面临的老龄社会与各种问题,提高人口的生存质量愈发显得重要。本文就药物治疗骨质疏松症分述如下。1骨代谢调节剂1.1钙制剂:单纯使用钙剂对骨质疏松症具有减缓骨质丢失、降低骨折发生率的较好作用。常规制剂有传统葡萄糖酸钙片、乳酸钙片等。但此类钙片含钙量低,需要长期大剂量服用。近年来开发研制出的活性钙片,具…  相似文献   

4.
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是一种以骨量减少、骨密度降低、骨组织微结构发生改变致骨骼脆性和骨折危险性增高为特征的全身性骨骼疾病。骨量减少包括骨矿物质和骨基质等比例减少,是骨代谢改变的一种结果。在骨质疏松症的形成和发展中,必然伴随着骨代谢生化标志物的变化。这种变化不仅可以反映骨吸收与骨形成的平衡状况,而且在骨质疏松症早期诊断、临床疗效评价和指导临床用药方面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5.
何秀君  常毅 《吉林医学》2014,(3):470-470
目的:探讨骨代谢生化指标与年龄之间的关系以及临床意义,为开展骨质疏松症的预防、监测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280例不同年龄的非骨质疏松症人员进行骨代谢生化指标的测定,分别测定血清中Ⅰ型胶原C-末端肽(B-Crosslaps)、骨钙素和碱性磷酸酶的含量。结果:Ⅰ型胶原C-末端肽含量随着年龄增高而增高,骨钙素是随着年龄增高而降低,碱性磷酸酶(ALP)随着年龄增高也在降低。结论:骨代谢指标能够更好地应用于预测骨折发生的风险性,联合骨密度的测量,及时发现骨折高危人群。  相似文献   

6.
正原发性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是一种多病因的全身性骨骼疾病,是老年人及绝经后妇女多发的一种常见病,它是指以骨含量降低、骨组织微细结构发生退变导致骨的生物力学性下降、骨脆性增加及骨折危险性增大为主要特征的一种代谢性疾病。以骨痛及腰背痛、驼背、易发骨折为其主要症状。病理解剖可见骨皮质菲薄,骨小梁稀疏萎缩类骨质层不厚。它是  相似文献   

7.
骨质疏松症是以骨矿含量减少,导致骨脆性增加和骨折危险性升高的全身性骨代谢性疾病,发病率及死亡率高,治疗费用大,尚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关键在于预防,尤其女性绝经后30~60%患有骨质疏松症,50岁以上骨折危险性持续上升。目前,骨质疏松症的诊断常以同性别、同部位峰值骨量2、5s的骨密度为诊断标准。但骨密度不能完全反映骨弹性、骨强度,故不能很好地预测骨折危险程度。定时超声骨量,  相似文献   

8.
骨质疏松症的康复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何成奇 《继续医学教育》2006,20(30):94-99,100
1概述1.1基本概念骨质疏松症是一类伴随增龄衰老或医学原因引起的,以骨量丢失、骨组织显微结构破坏为病理改变,骨强度下降、骨脆性增加、骨折危险频度增大为特征,以骨痛、易于发生骨折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全身性骨代谢疾病。骨强度包括骨密度和骨质量。影响骨质量的因素主要有骨的有机质、骨矿化程度、骨微结构和骨的转换率,骨折是骨质疏松症最严重的后果。骨质疏松涉及内分泌学、老年医学、骨科学、妇科学、放射学、药学、营养学和康复医学等学科,是一个跨学科的复杂疾病,也是当前国际上研究最活跃的课题之一。1.1.1分类:骨质疏松症主要分为原…  相似文献   

9.
《海南医学院学报》2016,(24):3020-3023
目的:分析正规抗骨质疏松治疗对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骨密度、骨代谢的影响及其与骨折发生的关系。方法:120例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纳入本次研究,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接受统一治疗,观察组接受个体化正规抗骨质疏松治疗,对比两组治疗1年后骨密度、骨代谢、微量元素、氧化应激、骨折发生率等差异。结果:观察组治疗后BMD绝对值高于对照组;血清骨形成指标骨碱性磷酸酶(ALP)、骨钙素(BGP)、Ⅰ型原胶原N端前肽(PⅠNP)、Ⅰ型前胶原羧基端原肽(PⅠCP)含量高于对照组;血清骨吸收指标Ⅰ型胶原交联C端肽(β-CTX)、破骨细胞分化因子(sRANKL)、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CP)、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BAP)、脱氧吡啶啉交联(DPD)含量低于对照组;血清微量元素铁、锌含量高于对照组,钙含量低于对照组;观察组血清中晚期氧化蛋白产物(AOPP)、代谢酶单胺氧化酶A(MAOA)的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总抗氧化能力(T-AOC)的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治疗期间骨折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正规抗骨质疏松治疗可增加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的骨密度、优化整体病情,降低远期骨折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唑来膦酸对骨质疏松症患者代谢指标的影响。方法:根据患者入院编号将我院在2016年8月-2017年12月收治的120例骨质疏松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組。对照组(碳酸钙D,片治疗,n=60),观察組(在对照組基础上给予唑来膦酸治疗,n=60),比较2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2组临床相关指标(骨痛评分、腰椎L骨密度、Neck区骨密度)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組骨代谢指标除血钙、血磷含量、骨钙素BGP含量比较差异不存在,P>0.05。其他骨代谢指标比较均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骨质疏松症患者采用唑来膦酸治疗,能够改善患者骨痛、骨密度,以及骨代谢指标,具有临床应用、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1.
邹劲涛 《柳州医学》2005,18(3):125-127
1 什么是骨质疏松症,骨质疏松症的后果是什么? 骨质疏松症是以骨强度下降、骨折风险性增加为特征的骨骼系统的疾病。骨强度反应了骨骼的两个主要方面:骨矿密度和骨质量。骨矿密度用单位面积或体积内的矿物质的含量一“克”来表示,任何个体的骨矿密度是峰值骨量和骨丢失量两者的综合。骨质量则是包括骨骼构筑、骨代谢转换、骨骼的积累性破坏(显微骨折)和骨的矿化程度在内的总称。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益骨汤对骨质疏松症老年患者骨代谢生化指标及髋部骨密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7月至2016年4月民权县中医院收治的骨质疏松症老年患者5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25例。对照组给予钙尔奇D3、骨化三醇及福善美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益骨汤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后髋部骨密度、骨代谢指标水平情况及临床效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髋部骨密度及骨代谢生化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骨质疏松症老年患者给予益骨汤治疗,患者髋部骨密度及骨代谢生化指标改善情况好,治疗总有效率高,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骨康颗粒治疗肾阳虚型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5例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应用骨康颗粒治疗,对照组应用固邦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及治疗后3月临床疗效、腰椎骨密度、肾阳虚症状积分以及相关骨代谢指标的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在临床疗效、骨密度、相关骨代谢指标的改善方面,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改善肾阳虚症状积分方面,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骨康颗粒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四肢骨折患者治疗前后骨代谢与局部微循环指标的变化情况。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6月于重庆市铜梁区中医院进行治疗的60例四肢骨折患者为观察组,同时期的60名同龄健康者为对照组,然后将观察组治疗前后1周、2周、4周、8周、12周及对照组的血清骨代谢指标、骨愈合影响指标、局部微循环指标进行分别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治疗前及治疗后1周、2周、4周、8周的骨代谢指标及骨愈合影响指标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与治疗后1周、2周、4周、8周、12周的局部微循环指标则均差于对照组(P<0.05)。结论:四肢骨折患者治疗前后骨代谢与局部微循环指标的变化较大,应注意根据其变化进行针对性的干预。  相似文献   

15.
王立群  王玉娟 《中外医疗》2010,29(31):187-187
骨质疏松症是以骨量减少、骨的微细结构退化为特征,骨强度降低,致使骨的脆性增加以及骨折危险性增加的一种全身性骨骼疾病。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最先发生于以松质骨为主的骨结构区,最大危害在于易发骨折,20%的骨质疏松症患者有发生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可能,而社区老年人群的干预是防治该病的基础[1],作者总结自己的经历、结合国内外相关的经验,认为防治骨质疏松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相似文献   

16.
骨质疏松症社区干预及防治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刚 《中国全科医学》2010,13(2):219-220
骨质疏松症是以骨量减少、骨的微细结构退化为特征,骨强度降低,致使骨的脆性增加以及骨折危险性增加的一种全身性骨骼疾病。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最先发生于以松质骨为主的骨结构区,最大危害在于易发骨折,20%的骨质疏松症患者有发生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可能,而社区老年人群的干预是防治该病的基础,作者总结自己的经历、结合国内外相关的经验,认为防治骨质疏松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丹红注射液对下肢骨折患者局部微循环及骨代谢状态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74例下肢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下肢骨折治疗组)37例和观察组(常规治疗加丹红注射液组)37例,然后将两组治疗前与治疗后1、2、4周的局部微循环及骨代谢状态相关指标进行检测与比较。结果:观察组治疗后1、2及4周的局部微循环及骨代谢相关指标均明显地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丹红注射液可改善下肢骨折患者的局部微循环及骨代谢状态,对于骨折的尽快康复发挥着积极的临床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浅析和讨论唑来膦酸联合胰岛素治疗老年糖尿病骨质疏松症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其对骨相关代谢指标的作用。方法:选取2016年9月—2018年1月在本院进行治疗的48例老年糖尿病骨质疏松症患者,按照掷骰子点数大小分组,参考组24例患者采取唑来膦酸联合二甲双胍治疗,研究组24例患者采取唑来膦酸联合胰岛素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糖水平、骨密度和骨相关代谢指标。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患者血糖水平和骨密度等均明显优于参考组,且研究组患者BGP、BAP、TRAP-5b等骨相关代谢指标均明显优于参考组(P <0. 05),但两组患者s-CTX这一骨相关代谢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对老年糖尿病骨质疏松症患者实行唑来膦酸联合胰岛素治疗,可有效降低患者血糖水平,对患者骨相关代谢指标具有积极改善作用,可大量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欧荣福  张亦工 《中外医疗》2016,(19):177-178
目的:探讨益肾健脾法改善老年髋部骨折后骨代谢作用。方法随机选取2012年3月—2015年5月该院的80例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患者,对照组给予西药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益肾健脾法进行治疗,比较两个月后两组患者骨代谢相关指标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术后骨代谢指标中的血清Ca (2.27±0.14)、ALP(111.50±31.53)、BGP(10.67±5.68)以及CT(62.45±3.16)明显升高,血清PTH明显降低,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老年髋部骨折术后患者实施益肾健脾法中医治疗,能够改善患者的临床骨代谢指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老年骨质疏松症(OP)合并髋部骨折患者外周T淋巴细胞亚群、炎性细胞因子水平与骨代谢生化指标的相关性。方法 在骨伤科收治的老年患者中(年龄≥60岁),根据骨质疏松症的诊断标准及有无发生髋部骨折,选取OP合并骨折组(A组)30例、OP无骨折组(B组)30例,并选择同一时期年龄、性别相匹配的体检者30例作为健康对照组(C组)。测定3组研究对象的T淋巴细胞亚群、炎性细胞因子与骨代谢生化指标,并分析各指标间的相关性。结果 A组和B组患者血清中外周T淋巴细胞亚群CD4+与CD8+含量低于C组(F=8.545、9.201,P<0.05); A组和B组患者血清中炎性细胞因子IL-6、TNF-α与骨代谢生化指标Ⅰ型胶原羧基末端肽(typeⅠcollagen carboxy-terminal peptide, CTX)、Ⅰ型前胶原氨基端前肽(typeⅠprocollagen amino-terminal peptide, P1NP)含量高于C组(F=18.291、4.906、7.077、14.411,P<0.05);3组患者血清中CD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