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证候诊断的核心要素是对证候属性的表达,准确辨识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证候的内涵,是识别、判定证候诊断外延的基础。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证候的内涵指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具有相对稳定性、动态性和复杂性。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证候诊断的外延指四诊信息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证候诊断的主要内容;理化指标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证候诊断的客观标准;体质、病史、病程等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证候诊断的补充内容。理解和把握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证候诊断的内涵与外延,有助于丰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证候学理论,为临床证候诊断研究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2.
302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中医证候分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的中医证候分型规律,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的中医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检索1997至2012年中国知网(CNKI)所收录关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中医证候分型的相关文献,在此基础上制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中医证候信息采集表,并以此量表内的中医症状及体征作为调查条目,对302例患者进行数据采集。通过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对数据进行归类分析,从而归纳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的中医证候分型规律。结果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的症状及体征通过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得到4个中医证型,分别为痰热壅肺、肺气上逆,肺肾气虚、外邪留恋,肺脾气虚、痰浊阻肺,脾肾气虚、气滞血瘀。结论通过运用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等数理统计方法研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中医证候分型,对促进本病中医证候分型标准化和规范化研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的辨证分型及证候结构。方法以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中医辨证论治的文献为研究对象,通过频次分析、聚类分析、证证贴近度及本病指数分析,得出共识症状和易发证候,进而拟合精简证候,获取本病证候,从中确立本病稳定期的基本证候以及各证候病机间的联系程度。结果1)咳嗽、咯痰、乏力等17种症状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的共识症状;以肺脾气虚、肺气虚等7项证候为该病的易发证候。2)该病的基本证候是气虚痰阻(本病指数为0.532)。3)综合分析提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基本证候为气虚痰阻,气阴两虚、痰瘀阻肺为本病的旁从证候。结论通过二次文献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的证候分布情况,可为该病辨证论治提供与大样本流行病学调查相近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索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期和稳定期的中医证候类型及其舌象分布特点。方法:通过多中心临床流行病学调查,收集774例COPD患者急性期和稳定期的中医证候类型及其舌象的相关数据,对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本研究显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期患者舌象的总体分布以舌红(33.5%)、苔黄(67.1%)出现频率最高。证候则以痰热壅肺证(18.9%)为最多,在中医证候与舌色、苔色的关系方面,痰热壅肺证中以舌红苔黄所占比重最大。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舌象的总体分布以舌淡红(43.5%)、苔白(55.9%)出现频率最高。证候则以肺肾气虚证(12.7%)为最多,在中医证候与舌色、苔色的关系方面,肺肾气虚证中以舌淡红苔白所占比重最大。结论:本研究显示,急性期患者舌象的总体分布以舌红、苔黄出现频率最高。反映了急性期主要表现为以痰热为基本特点的证候特点。稳定期患者舌象的总体分布以舌淡红、苔白出现频率最高,提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随着病情好转,舌象逐渐趋于正常或体现出本虚的本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保肺汤加减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0例气阴两虚兼痰瘀互阻型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按照简单随机对照的方法分为对照组30例和治疗组30例。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予以保肺汤加减治疗,疗程8周,观察2组中医证候改善情况、6分钟步行距离及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评估测试(CAT)评分。结果治疗组中医证候改善总有效率为93.33%,高于对照组(76.67%),2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6分钟步行距离改善以及CAT评分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保肺汤加减治疗能改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的中医证候,提高活动能力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中国医学创新》2017,(27):13-16
目的:观察肺痨康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气阴两虚证的临床效果。方法:将入选的67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4例和治疗组33例。对照组给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常规抗感染、止咳化痰等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加用肺痨康。观察比较两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肺功能、6 min步行试验(6MWT)、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的中医证候各项积分、mMRC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其中治疗组气短和喘息积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的6MWT、肺功能均明显优于治疗前,且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肺痨康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的气阴两虚证患者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肺痨康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气阴两虚证的临床效果。方法:将入选的67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4例和治疗组33例。对照组给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常规抗感染、止咳化痰等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加用肺痨康。观察比较两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肺功能、6 min步行试验(6MWT)、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的中医证候各项积分、mMRC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其中治疗组气短和喘息积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的6MWT、肺功能均明显优于治疗前,且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肺痨康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的气阴两虚证患者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中医证候分布特征,为临床辨证论治提供依据.[方法]运用聚类分析的统计学方法,对103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的临床资料和证候信息进行分析.[结果]临床辨证分为9种证型,其中痰热蕴肺证占40.77%,气虚血瘀、痰浊壅肺证占22.33%,肝火犯肺、痰热蕴肺证占15.53%,气阴两虚、痰浊壅肺证占9.71%;证候聚类分析后归纳为4型,其中痰热蕴肺证所占比例最大(46.60%),其次为气虚血瘀证、痰浊壅肺(27.18%),肝火犯肺、痰热蕴肺证(16.50%),气阴两虚、痰浊壅肺证(7.77%);聚类证候分型与临床辨证分型一致性较高.[结论]将聚类分析的方法运用于证候研究具有积极意义,能为临床治疗提供相对可靠的辨证依据,为科学地进行中医疗效评估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体外培育牛黄协助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obstructivepulmonarydis—eases,COPD)急性加重期痰热郁肺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入选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痰热郁肺证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4例)和对照组(24例),所有患者均进行常规的COPD治疗。治疗组加服体外培育牛黄治疗,体外培育牛黄剂量为0.15g/粒,温开水送服,每日1粒。两组均治疗10d为1个疗程。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及动脉血气分析的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动脉血气分析均有改善,且治疗组改善更显著。结论体外培育牛黄协助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痰热郁肺证确实有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0.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医辨证治疗概要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2  
基于病证结合诊疗模式,根据近年中医药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文献研究和所开展的临床调查研究结果,结合作者的临床经验,概述了COPD的痛机和证候分类,提出了证候的虚证类(肺脾气虚证、肺肾气虚证、肺肾气阴两虚证)、实证类(外寒内饮证、痰热壅肺证、痰湿阻肺证、痰蒙神窍证)、兼证类(血瘀证)三证类八证候,拟订了证候的诊断标准或要点和辨证治疗方案.为制定中医的COPD诊断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常见证候及其特征.方法:收集九所医院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资料.使用Epidata软件建立数据库.运用SPSS 13.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描述及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结果:943例患者资料中出现了16种证候,其中肺气虚证的频率和构成比最高,分别为68.0%和17.95%.其次是肺肾气虚证,频率和构成比分别为44.2%和11.67%.而脾阳虚证、肾阳虚证与脾肾阳虚证最低,分别为2.5%和0.66%.COPD稳定期常见证候有肺气虚证、肺脾气虚证、肺肾气虚证、肺肾阴虚证、肺肾气阴两虚证、痰瘀阻肺证、痰湿阻肺证,并对其主次症特征作了分析.结论:COPD稳定期常见证候有7种,其中虚证类5种,即肺气虚证,肺脾气虚证、肺肾气虚证、肺肾阴虚证、肺肾气阴两虚证;实证类2种,即痰瘀阻肺证、痰湿阻肺证.常见证候中以虚证为主,可兼见实证.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应用西药联合中药汤剂射干麻黄汤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期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在西药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射干麻黄汤汤剂治疗,对照组单用西药行常规治疗。结果:两组患者喘息症状明显改善;治疗组中医证候有效率为93.3%,对照组中医证候有效率为76.7%。结论:对于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期的患者,使用中医药联合治疗,可以有效的改善患者中医证候、缓解喘息症状、减轻患者风险程度、降低体内炎症因子水平、减少慢性阻塞性肺病对患者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中国医学     
99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医证候横断面调查;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临床观察;益气通阳利水法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B型钠尿肽水平及生存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医证候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近年来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中医病因病机及中医证候研究作一综述.并对其提出临床分型尚缺乏统一标准等问题及展望.  相似文献   

15.
韩明向认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反复发作、迁延难愈的根源在于痰饮内伏为患,属阳虚阴盛、本虚标实之候.其本在于脾肾虚寒,其标为外邪袭肺.韩明向基于肺喜温而恶寒的理论,运用温法辨治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以温肺汤加减治疗感寒饮冷之证,以化痰降气胶囊加减治疗痰饮内阻证,以阳和汤加减治疗痰瘀并见证,以玉屏风散、异功散、金匮肾气丸、补肺汤化裁治疗痰饮咳喘之证.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索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常见中医证候、证候要素的分布特点。方法通过多中心临床流行病学调查,采集COPD稳定期患者四诊信息及经验辨证的相关数据,对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共收集病例774例,经验辨证证候类型有269个,证候类型经名称规范后为155个,其中常见(出现率1%,下同)的证候有20个;在证候规范基础上,提取病位类证候要素10个,常见病位类证候要素是肺、肾、脾,病性类证候要素16个,常见病性类证候要素是痰、气虚、火(热)、血瘀、阴虚、阳虚。结论 COPD稳定期患者经验辨证名称表述存在不规范问题;其证候表现类型可概括为以肺肾脾的气虚、阴虚为主的虚证;以肺中痰、湿(浊)、热、瘀相互搏结为主的实证;以肺肾气虚+痰热壅肺为主的虚实夹杂证。从证候要素角度来研究COPD稳定期证候具有执简驭繁的优势。  相似文献   

17.
分析肺系病寒热错杂证的病因病机,尤其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支气管哮喘、慢性咳嗽等肺系病中寒热错杂证的形成特点;探讨寒热并用法在治疗肺系病中的应用,并介绍了乌梅丸加减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慢性咳嗽的验案。   相似文献   

18.
目的从文献计量学角度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有关中医辨证文献进行分析,了解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医辨证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方法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运用计算机及手工检索2011年以前中医研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医辨证相关文献,对文献分层,建立Excel数据库,运用SPSS 16.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结果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医辨证文献发表量呈逐年增加趋势,2006年是一转折点。文献发表量中研究证型与指标占37.2%、证型34.3%、有合并症的辨证占16%,辨证治疗占12.4%,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整体病的辨证占66.4%。结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医辨证2000年开始起步,2006年是辨证研究的转折点。研究正处于初始时期,此领域研究需要进一步细化、系统化发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呼吸衰竭中医证候要素的分布规律。方法:检索近15年来COPD致呼吸衰竭的中医证候分型的相关文献报道,对病性证素与病位证素的分布组合规律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COPD呼吸衰竭的病性证素以痰、内热(火)、气虚、瘀血、阴虚、阳虚为主;病位证素以肺、肾、心、脑窍和脾为主。单一病性证素与病位证素组合时,痰蒙脑窍最常见;二病性证素与病位证素组合时,痰热壅肺是最为常见;三病性证素及多病性证素与病位证素组合的形式较为复杂。结论:痰邪是COPD呼吸衰竭的主要致病因素,化火生热或者瘀血内阻是其病理演变,气虚、阳虚是其发病的主要内在因素,主要病位在肺和脑窍。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运用隐结构法提取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常见证候要素.方法 用统一制定的临床信息采集表收集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病人的症状信息,建立数据库并进行数据的录入与预处理,用隐结构法分析数据,并结合中医专业知识对获得的隐结构模型进行诠释.结果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隐结构模型中共计有30个隐变量和70个隐类,经结合专业知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