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目的 探讨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病原菌变迁及危险因素。 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机械通气(MV)时间≥ 48 h的前期组179例(2005年12月至2008年12月)和近期组(2009年1月至2012年1月)331例患儿的临床资料,并比较两组VAP的病原菌和药敏情况。 结果 前期组、近期组VAP的发生率分别为22.35%、20.2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VAP的主要致病菌为革兰阴性菌(93.40%),前期组排前5位的分别是肺炎克雷伯菌、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及阴沟肠杆菌,而近期组分别是肺炎克雷伯菌、鲍曼不动杆菌、阴沟肠杆菌、大肠埃希菌及产气肠杆菌;药敏试验结果显示近年病原菌对临床常用抗生素敏感性普遍下降,尤其碳青霉烯类敏感性下降明显,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V持续时间(OR=5.680,95%CI:2.867~11.253)、插管次数(OR=2.219,95%CI:1.037~4.748)、出生体质量(OR=2.127,95%CI:1.067~4.238)、新生儿窒息(OR=2.025,95%CI:1.079~3.799)及住院时间(OR=2.012,95%CI:1.215~3.967)为新生儿VAP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 新生儿VAP致病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对临床常用抗生素敏感性普遍下降。MV持续时间、插管次数、出生体质量、新生儿窒息及住院时间长与VAP的发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病原菌变迁及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机械通气(MV)时间≥48h的前期组179例(2005年12月至2008年12月)和近期组(2009年1月至2012年1月)331例患儿的临床资料,并比较两组VAP的病原菌和药敏情况。结果前期组、近期组VAP的发生率分别为22.35%、20.2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VAP的主要致病菌为革兰阴性菌(93.40%),前期组排前5位的分别是肺炎克雷伯菌、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及阴沟肠杆菌,而近期组分别是肺炎克雷伯菌、鲍曼不动杆菌、阴沟肠杆菌、大肠埃希菌及产气肠杆菌;药敏试验结果显示近年病原菌对临床常用抗生素敏感性普遍下降,尤其碳青霉烯类敏感性下降明显,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V持续时间(OR=5.680,95%CI:2.867~11.253)、插管次数(OR=2.219,95%CI:1.037~4.748)、出生体质量(OR=2.127,95%CI:1.067~4.238)、新生儿窒息(OR=2.025,95%CI:1.079~3.799)及住院时间(OR=2.012,95%CI:1.215~3.967)为新生儿VAP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新生儿VAP致病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对临床常用抗生素敏感性普遍下降。MV持续时间、插管次数、出生体质量、新生儿窒息及住院时间长与VAP的发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综合医院重症监护病房(ICU病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危险因素,并提出相对应的对策。方法对广东省开平市中心医院2010年5月~2012年4月的60例VAP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另外选取60例非VAP的患者进行比较。结果发生VAP的危险因素有深静脉导管、胃管插管、人工通气、药物应用、机械通气时间、营养不良等,VAP组与非VAP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深静脉导管、胃管插管、人工通气、药物应用、机械通气时间、营养不良等是发生VAP的危险因素,针对性的预防性的采取措施有助于切断感染途径,降低VAP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罗江静 《当代医学》2016,(24):64-65
目的 探究ICU重症监护病房患者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相关危险因素,指导临床防治措施.方法 对ICU应用机械通气治疗(非心脏手术)患者148例,1 48例患者中出现VAP 34例,对VAP及非VAP患者的性别、年龄、慢性合并症、机械通气时间、再次插管、插管方式、白蛋白水平、营养支持、激素、联合应用抗生素、胃肠内营养等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148例患者中共有34例发生VAP,发生率为22.97%.VAP组及非VAP组患者的年龄、白蛋白水平、机械通气时间、插管次数、气管是否切开、使用抗生素种类、慢性合并症及糖皮质激素使用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发现年龄≥60岁、机械通气时间≥7d、气管切开、再次插管、慢性合并症≥3种、抗生素的种类≥3种、使用激素是发生VAP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ICU重症监护病房患者发生VAP的独立危险因素,包括年龄、机械通气时间、插管成功率、慢性合并症、抗生素联合应用、气管切开、激素的使用等,临床合理控制危险因素可以有效预防VAP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杜育刚  曾杏梅  黎敏 《中国全科医学》2012,15(21):2394-2396
目的探讨急诊重症监护病房(E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危险因素及防护措施。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将185例机械通气治疗≥48 h的患者依据是否发生VAP分为病例组(65例)和对照组(120例),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VAP发病的危险因素。结果 VAP发病率为35.1%;VAP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包括机械通气时间(OR=3.015)、侵入性操作(OR=3.166)、留置胃管(OR=4.757)、使用制酸剂(OR=4.211)、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COPD)(OR=4.125)、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评分(OR=2.366)。结论 EICU进行机械通气具有较高的VAP发病率,影响其发病的危险因素较多,应采取综合预防措施来防止VAP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行机械通气患儿临床资料,其中发生VAP患儿94例,非VAP患儿109例,比较两组患儿性别、出生体重、胎龄、基础疾病、气管插管次数、侵入性操作、机械通气时间、病情变化情况、住院时间等数据。结果体重越小,VAP发病率越高,VAP和非VAP患儿平均胎龄分别为34.12±3.24周和36.23±3.12周,两组比较差异明显(P<0.05);两组患儿气管插管次数和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明显(P=0.006和P=0.005)。结论 VAP的发生与新生儿胎龄、出生体重等内因密切相关,同时气管插管次数、住院时间等外部因素也能在很大程度上影响VAP的发病。  相似文献   

7.
目的 调查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患儿应用机械通气合并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临床特点、病原茵及药敏情况,寻找有效的防治策略,以降低VAP的发生率.方法 对本院近3年行机械通气的患儿120例进行临床分析,发生VAP56例,比较胎龄、出生体质量、上机时间、插管次数、抗生素应用、消毒制度、病原茵及药敏情况.结果 VAP发生率46.7%,VAP组与非VAP组比较,胎龄、体质量、上机时间、插管次数、消毒制度统计学有显著差异性,病原菌以革兰氏阴性杆菌为主,占79.7%,主要为肺炎克雷伯杆菌、铜绿假单胞茵、大肠杆菌.多为耐药茵.革兰氏阳性球菌占19.64%.真菌占14.3%.结论 VAP的发生与多因素有关,减少上机时间、插管次数,合理应用抗生素,严格消毒制度.积极治疗原发病,是减少VAP发生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重症监护病房(ICU)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ICU内机械通气超过48h的病人72例,根据VAP发生情况分为VAP组31例和非VAP组41例,分析VAP发生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VAP发生率为43.06%。单因素分析显示,急性生理评分(APACHE)Ⅱ评分、肺部原发病、机械通气时间、口腔护理(口护)方式、声门下吸引是VAP发病的相关因素(χ2=5.513~16.371,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APACHEⅡ评分、肺部原发病、机械通气时间、口护方式及声门下吸引均是VAP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OR=1.548~16.371,P<0.05)。结论 ICU内VAP的发生与多种因素相关,应采取针对性措施降低VAP发生。  相似文献   

9.
为探讨新生儿呼吸机相关肺炎(VAP)预防措施,对2000年1月至2003年12月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中应用呼吸机治疗的58例患儿进行分析.结果显示58例并发VAP 32例,占55.17 %,治愈41例,死亡12例,自动出院5例.VAP发生与呼吸机使用时间,插管次数直接相关;VAP影响新生儿疾病治愈率.因此,为减少VAP发生应注意:①尽量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减少插管次数;②有效洗手;③呼吸机管道,器械的有效消毒;④加营养支持疗法.  相似文献   

10.
尹伟 《中国医药导报》2009,6(16):178-179
目的:探讨儿童重症监护病房(PICU)机械通气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病原菌群及耐药结果.方法:对156例VAP临床资料及下呼吸道分泌物细菌培养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PICU中机械通气患者VAP发生率为70.6%;病原菌以G-菌为主,其中,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及金黄色葡萄球菌是主要致病菌,且耐药严重.结论:加强机械通气儿童患者呼吸道管理及病原学监测,合理应用抗生素.  相似文献   

11.
翁端丽 《医学综述》2014,(23):4386-4388
目的探讨急诊呼吸机辅助通气相关性肺炎(VAP)的危险因素及预防策略。方法选取2009年10月至2012年10月于福建医科大学附属龙岩第一医院呼吸内科治疗的重症患者50例,均采取呼吸机辅助通气治疗,再按其是否发生VAP分为VAP组20例和非VAP组30例,分析性别、年龄、机械通气时间、昏迷与否、ICU观察天数、抗生素联合使用情况、胃内容物吸入与否以及H2受体拮抗剂使用与否与VAP的相关性。结果机械通气时间>3 d、ICU观察天数>7 d、昏迷、联合应用抗生素种类>2种等因素均对VAP的发生造成影响(P<0.05);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机械通气时间≥3 d(OR=2.387)、ICU观察天数>7 d(OR=2.142)、联合应用抗生素种类≤2种(OR=1.669)、胃内容物吸入(OR=1.779)、H2受体拮抗剂(OR=2.006)5个变量是VAP的危险因素。结论机械通气时间等因素是VAP的相关危险因素,临床上联合应用静脉注射抗生素及吸入抗生素可提高VAP患者的疗效。  相似文献   

12.
林炜 《中外医疗》2013,(28):52-53
目的分析探讨重症监护病房(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临床特征及其危险因素,以采取预防和控制措施。方法选取2009年3月—2013年2月期间该院重症监护病房(ICU)所收治的128例实施机械通气达48 h以上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他们分为VAP组和非AVP组。对两组患者的基本情况、原发疾病、APACHEⅡ评分、意识状态、通气方式等作分析对比。结果确定了年龄、APACHEⅡ评分、意识状态、口咽部或是呼吸机部件生物污染、机械通气方式和时间、抗生素联合应用种类等因素是引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危险因素。结论应依据重症监护病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相关危险因素,针对性地采取有效措施来降低呼吸机使用过程中VAP的发生率,从而为临床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马卫丽 《河南医学研究》2020,29(21):3902-3904
目的分析呼吸窘迫综合征新生儿(NRDS)并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1月柘城县人民医院收治的NRDS并发VAP的51例患儿作为VAP组,并以1∶1配比选取同期未发生VAP的51例NRDS患儿作为非VAP组。采用医院自制调查问卷收集两组胎龄、性别、分娩方式、有无出生窒息史、有无出生抢救史等相关信息,分析影响因素。结果出生窒息史、出生抢救史、机械通气时间、拔管后无创通气时间、重复插管上机、每日吸痰次数、大剂量使用丙种球蛋白是NRDS并发VAP的影响因素(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有出生窒息史(OR=3.351)、出生抢救史(OR=4.672)、重复插管上机(OR=8.112)、机械通气时间(OR=5.064)、拔管后无创通气时间(OR=3.690)、每日吸痰次数≥8(OR=7.791)为NRDS并发VAP的危险因素,有大剂量使用丙种球蛋白(OR=0.474)为NRDS并发VAP的保护因素(P<0.05)。结论有出生窒息史、出生抢救史、重复插管上机及机械通气时间、拔管后无创通气时间、每日吸痰次数≥8为NRDS并发VAP的危险因素,大剂量使用丙种球蛋白为保护因素,临床可据此制定最佳预防策略,以降低VAP发生风险,加快患儿恢复和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14.
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预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讨新生儿呼吸机相关肺炎 (VAP)预防措施 ,对 2 0 0 0年 1月至 2 0 0 3年 12月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中应用呼吸机治疗的 5 8例患儿进行分析。结果显示 5 8例并发 VAP32例 ,占 5 5 .17% ,治愈 4 1例 ,死亡 12例 ,自动出院 5例。 VAP发生与呼吸机使用时间 ,插管次数直接相关 ;VAP影响新生儿疾病治愈率。因此 ,为减少 VAP发生应注意 :1尽量缩短机械通气时间 ,减少插管次数 ;2有效洗手 ;3呼吸机管道 ,器械的有效消毒 ;4加营养支持疗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优质护理干预对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4月至2016年8月虞城县人民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收治的需呼吸机辅助通气的新生儿100例,根据护理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50例,给予常规护理干预)和观察组(50例,给予优质护理干预)。比较干预后两组患儿住院时间、平均通气次数及VAP发生情况。结果干预后观察组住院时间和通气次数少于对照组,VAP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需呼吸机辅助通气新生儿采用优质护理干预,可缩短住院时间,减少通气次数,降低VAP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调查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患儿应用机械通气合并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临床特点、病原菌及药敏情况,寻找有效的防治策略,以降低VAP的发生率。方法对本院近3年行机械通气的患儿120例进行临床分析,发生VAP56例,比较胎龄、出生体质量、上机时间、插管次数、抗生素应用、消毒制度、病原菌及药敏情况。结果VAP发生率46.7%,VAP组与非VAP组比较,胎龄、体质量、上机时间、插管次数、消毒制度统计学有显著差异性,病原菌以革兰氏阴性杆菌为主,占79.7%,主要为肺炎克雷伯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大肠杆菌,多为耐药菌,革兰氏阳性球菌占19.64%,真菌占14.3%。结论VAP的发生与多因素有关,减少上机时间、插管次数,合理应用抗生素,严格消毒制度,积极治疗原发病,是减少VAP发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重症监护病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危险因素分析及护理。方法选择2011年1月~2013年1月在我院重症监护病房行机械通气的患者216例,其中发生VAP共50例,对VAP的发生进行相关单因素分析及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VAP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年龄、意识状态、机械通气时间、实施气管切开与否、抗生素的联合应用种类及基础疾病与VAP的发生密切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0岁、合并基础疾病、气管切开、机械通气时间≥3 d及意识障碍、抗生素联合应用≥2种为重症监护病房行机械通气患者发生VAP的危险因素。结论重症监护病房进行机械通气的患者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影响因素较多,采取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是预防VAP发生的重要途径,可有效降低VAP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8.
38例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呼吸内科重症监护病房(RICU)机械通气患者并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临床相关因素和细菌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38例发病时间和病原学特点。结果:RICU重症患者机械通气≥48 h 87例,并发VAP 38例,发病率为43.7%。重症患者并发VAP时病死率39.5%。VAP机械通气平均发生在(5.1±2.2)d,与机械通气时间、意识障碍相关;VAP致病菌以革兰氏阴性杆菌感染为主,占81.1%,药敏试验显示对多种常用抗生素耐药。结论:R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病死率高,革兰氏阴性杆菌仍为主要病原菌,尽可能缩短呼吸机使用时间、合理使用抗生素、严格无菌操作,有利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控制。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序贯机械通气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中的治疗效果及护理监测.方法 对96例重度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进行气管插管并施行机械通气,"出窗后",随机分为序贯治疗组(48例)和对照组(4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机械通气治疗,序贯治疗组采用无创-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治疗.两组同时进行监护,观察两组患者有创通气时间、总机械通气时间、呼吸重症监护病房(RICU)住院时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率、气管插管复插率及院内死亡例数.结果 序贯治疗组和对照组有创通气时间分别为(74±31)h和(168± 57)h、气管插管复插率分别为6.2%和31.2%,VAP发生率分别为2.1%和27.1%,两组患者的有创机械通气时间、气管插管复插率及VAP发生率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肺部感染控制窗指导下的无创-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治疗方法 ,可以明显缩短机械通气时间,降低气管插管复插率及VAP发生率,结合有效的护理措施可有效改善治疗效果,是具有一定临床实用价值的有效脱机方案.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系统评价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患儿并发呼吸机相关肺炎(VAP)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CNKI、万方、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维普、Web of Science、The Cochrane Library、EMBASE、PubMed等数据库,检索建库至2021年6月关于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患儿发生呼吸机相关肺炎危险因素的文献,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经2名研究者完成文献筛选及质量评价后纳入22篇病例对照研究,病例总计4190例,其中VAP组1429例,非VAP组为2761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平均机械通气时间(MD=3.44)、机械通气时间≥3 d(OR=7.85)、机械通气时间≥5 d(OR=5.55)、重复插管(OR=3.57)、插管次数≥2次(OR=10.73)、平均住院时间(MD=9.56)、住院时间>14 d(OR=3.62)、平均出生体重(MD=-0.66)、出生体重<2.5 kg(OR=3.08)、出生体重<1.5 kg(OR=2.22)、平均气管内吸引次数(MD=3.76)、气管内吸引次数>3次·d-1(OR=4.63)、气管内吸引≥8次·d-1(OR=4.41)、平均胎龄(MD=-3.09)、胎龄<37周(OR=1.71)、出生时Apgar评分<7分(OR=6.83)、合并肺部疾病(OR=2.88)、留置胃管(OR=3.47)、使用抑酸剂(OR=4.82)、使用H2受体拮抗药(OR=4.10)是NICU患儿并发VAP的危险因素。结论 NICU患儿发生VAP的危险因素较多,在使用机械通气辅助呼吸过程中应加强对患儿的监测,早期识别和预防危险因素,以降低VAP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