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目的 研究丹参滴注液中酚酸类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大孔树脂色谱及ODS反相制备色谱等分离手段进行分离纯化,并通过现代波普技术进行结构鉴定.结果 从丹参滴注液中分离鉴定了9个化学成分,分别鉴定为为丹参素、原儿茶醛、丹酚酸H、丹酚酸I,丹酚酸D、丹酚酸E、迷迭香酸、丹酚酸A、丹酚酸B.结论 首次深入、系统研究丹参滴注液水溶性化学成分,为丹参滴注液的生产控制及质量提升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HPLC法测定复方丹参制剂中丹参有效成分的含量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目的: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梯度洗脱法一次测定复方丹参制剂中丹参有效成分的含量。方法:以乙腈、0.5%的甲醇水溶液作为梯度洗脱流动相,流速为0.8ml/min。结果:回收率为95.62%-104.22%,RSD为1.42%-3.52%。结论:此法可作为复方丹参制剂质控的标准。  相似文献   

4.
有关丹参及其主要有效成分丹参素的研究概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陆怡  鲁澄宇 《中外医疗》2009,28(25):153-155
从临床应用、剂型,疗效对比和药物间相互作用来总结并分析丹参的研究概况,其主要有效成分丹参素从药理活性.样品处理,样品捡测和药代参数方面来归纳,并提出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5.
综述国内近10年来,采用光谱和色谱技术测定丹参及其制剂中水溶性和脂溶性两大类有效成分方法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丹参滴注液在制备工艺过程中原儿茶醛和丹酚酸B等水溶性成分的变化规律,为丹参滴注液质量标准的制定提供依据。方法?采用RPHPLC乙腈0.5%冰醋酸系统梯度洗脱程序,考察在加热、醇、酸碱等条件下水溶性成分的变化规律。结果?丹酚酸B减少,丹参素钠和原儿茶醛增加。结论?在高温和酸碱条件下,丹酚酸B被降解为丹参素钠和原儿茶醛。   相似文献   

7.
炮制对丹参有效成分含量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闫东晖 《当代医学》2011,17(33):150-151
目的 探讨炮制对丹参有效成分的影响.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检测丹参不同炮制品中丹参酮ⅡA和丹酚酸B的含量.结果 丹参的不同炮制品的丹参酮ⅡA和丹酚酸B的含量不同,丹参酮ⅡA的含量在原药材中的含量最高,其次依次为生品饮片、米炒品和酒制品.丹酚酸B的含量在原药材中的含量最高,其次依次为生品饮片、酒制品和米炒品.结论 炮制对丹参药材丹参酮ⅡA和丹酚酸B的含量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目的:测定金银花连翘配伍前后8种有效成分的含量变化,为连翘金银花药对有效成分未来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方法: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金银花连翘药对提取液中有效成分含量,以芦丁和绿原酸、獐牙菜苦苷、獐牙菜苷、连翘脂苷A、木犀草苷、连翘苷和槲皮素作为评价指标。采用乙醇超声法和水回流法提取连翘金银花药对的有效成分,并用标准曲线法测定有效成分的含量在配伍前后的变化。结果:研究后发现金银花和连翘药对配伍前后有效成分的含量变化为:配伍后的有效成分含量明显高于配伍前。结论:该实验的结论为金银花和连翘药对配伍增效的研究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丹参为唇形科植物丹参Salvia miltiorrhiza Bge.的干燥根及根茎,味苦,性微寒,祛瘀止痛、活血通经、清心除烦。丹参主要含有结晶性菲醌类化合物,如丹参酮Ⅰ(tanshinoneⅠ)、丹参酮ⅡA、ⅡB(tanshinoneⅡA、ⅡB)、隐丹参酮(cryptotanshinone)、二氢丹参酮(dihydrotanshinone);  相似文献   

10.
丹参中有效成分原儿茶醛的分离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中药丹参根的水溶性成分部分分离出一种酚醛化合物,鉴定为原儿茶醛  相似文献   

11.
不同产地丹参水溶性有效成分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不同产地丹参原药材及其提取液中水溶性有效成分的含量。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其中丹酚酸B的含量。结果不同产地丹参中丹酚酸B含量差异较大,每种丹参提取后其丹酚酸B含量下降明显。结论产地及提取方法对丹参中丹酚酸B的含量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2.
目的:建立丹参骨宝颗粒水溶性有效成分的质量控制方法。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对丹参进行鉴别;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主要成分丹参素和丹参酚酸B的含量,色谱柱为HypersilODSC18(4.6mm×250mm,5μm),流动相为甲醇-水-冰醋酸(55:45:0.045,V/V),检测波长为281nm,流速为1.0ml/min,柱温为35℃。结果:薄层鉴别斑点清晰,重现性好。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丹参素和丹参酚酸B在3.0—24.0μg/ml和6.0-48.0μg/ml线性关系良好(1=0.9998和r=0.9999),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8.2%和99.5%。结论:本实验建立的分析方法灵敏可靠.可作为丹参骨宝颗粒中水溶性有效成分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3.
目的建立一种丹参淀粉含量检测方法 ,测定不同产地样品淀粉含量,分析淀粉与有效成分含量间的关系。方法采用高氯酸-蒽酮比色法测定丹参植物干燥根中淀粉含量,进行方法学考察,并测定山东、河南、四川3个产地20株丹参样品,同时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UPLC)方法对样品中8种有效成分进行测定,分析二者的相关性。结果建立了一种丹参植物干燥根淀粉含量测定方法。该方法在0~50 mg/L内具良好的线性关系,具有良好的精密度、重复性和加样回收率,RSD均小于3%,方法准确可靠;不同产地丹参样品中淀粉的含量与丹参酮类成分呈正相关趋势,与丹酚酸类成分呈负相关趋势。结论丹参根中淀粉的积累与有效成分的代谢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4.
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用离子抑制技术分离了丹参注射剂中三种有效成分;丹参素(Ⅰ),原儿茶醛(Ⅱ),原儿茶酸(Ⅲ),并用外标法测定它们在丹参注射液和复方丹参注射液中的含量。流动相为水-甲醇-冰醋酸(80:19:1),流速1.5 ml/min。分别采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筛选丹参中对酪氨酸酶活性具有抑制作用的有效成分。方法 基于受试物抑制酪氨酸酶催化底物L-多巴的反应原理,将丹参经80%乙醇提取后依次经石油醚、氯仿、醋酸乙酯、饱和正丁醇和水5种不同极性溶剂萃取,分别检测各提取部位对酪氨酸酶活性的抑制作用;并通过UPLC-MS/MS技术鉴定活性最强提取部位化学成分,结合分子对接技术预测各成分潜在活性,并通过酶学检测验证。结果 丹参氯仿萃取层具有较强的酪氨酸酶抑制活性。其生物活性与丹参素、原儿茶醛等6种成分有关,酶学检测验证结果与筛选结果一致。结论 丹参中丹参素和原儿茶醛等成分对酪氨酸酶活性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并确定丹参浸膏真空带式干燥的最佳工艺条件。方法采用正交试验法和多指标综合评分法,以丹参浸膏干燥产品含水率和丹参浸膏干燥速率为考察指标,对影响丹参浸膏真空带式干燥过程的因素进行考察。结果丹参浸膏真空带式干燥的最佳工艺条件为丹参浸膏含水率40%,丹参浸膏进料速率1.5 mL/s,输送带速率5 cm/m in。结论采用真空带式干燥工艺生产丹参浸膏干燥颗粒,干燥产品含水率低,干燥速率快。  相似文献   

17.
以丹参酮ⅡA为研究对象 ,考察了丹参的不同提取方法及不同的炮炙品中含量变化的情况。研究结果表明 ,不同的提取方法对丹参酮ⅡA的溶出速率影响并不显著。丹参经盐炙和醋炙后 ,丹参酮ⅡA的含量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18.
以丹参酮ⅡA为研究对象,考察了丹参的不同提取方法及不同的炮炙品中含量变化的情况。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的提取方法对丹参酮ⅡA的溶出速率影响并不显。丹参经盐炙和醋炙后,丹参酮的含量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对不同干燥方法百合中二氧化硫含量测定,为百合的安全用药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采用盐酸副玫瑰苯胺法,对百合中二氧化硫含量测定.结果 传统硫熏百合二氧化硫含量超标,而以煤为燃料,烘房热风烤制的百合干片亦存在二氧化硫超标的风险.结论 该二氧化硫含量测定方法可为百合的安全用药性评价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导致半夏干燥过程中发生褐变的机制。方法 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检测干燥过程中半夏中多酚氧化酶活性的变化,使用色彩色差计测量半夏表面颜色的变化值,考察酶促反应是否是发生褐变的唯一机制。采用HPLC-ELSD法检测半夏中还原性糖的种类及含量,分析半夏中的氨基酸种类,判断其发生羰氨反应的可能性。结果 导致半夏褐变的反应并不唯一,酶促反应对其颜色变化的影响主要发生在干燥前期,羰氨反应对半夏褐变也有影响。结论 导致半夏干燥过程中发生褐变的机制并不单一,酶促反应和羰氨反应都对其颜色变化有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