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摘要】 银屑病是一种免疫介导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其发病与基因、免疫、环境等因素密切相关。传统的与银屑病相关的共病主要包括心血管疾病、肥胖和炎症性肠病等,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其他一些疾病与银屑病之间的密切关联,包括代谢综合征、慢性肾脏疾病、肿瘤、感染等。本文总结现有研究报道的银屑病相关共病,分析这些疾病与银屑病可能的共同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2.
景璟  郑敏 《中华皮肤科杂志》2015,48(12):899-901
早在1995年,银屑病和其他非皮肤科疾病的关系已经引起人们的关注,而在过去的10年中,越来越多的银屑病共患疾病,包括心血管系统疾病、代谢综合征、非酒精性脂肪肝、炎症性肠病、癌症、焦虑与抑郁的发现,证明银屑病是一种系统性疾病,改变了传统银屑病的治疗模式[1-2]。认识银屑病的共患疾病,早期筛查危险因素,并采取多学科合作的综合管理措施,对优化银屑病的治疗管理有重要意义。本文就目前对银屑病常见共患疾病的认识和临床综合治疗的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银屑病与肾脏疾病之间的关系。方法通过检索Medline、Pub 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万方数据库、中国知网,收集银屑病患者肾脏疾病发生风险的队列研究文献。所有的统计学处理均采用Stata 12.0软件。结果 6篇队列研究文献符合入选标准。将各研究调整后的效应值及其95%可信区间合并后发现,纳入的6篇队列研究文献,经异质性检验采用随机效应模型进行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非银屑病患者相比,银屑病患者患肾脏疾病风险增加(OR=1.17,95%CI 1.07~1.29),重度银屑病患慢性肾脏疾病的发病风险更高(OR=2.06,95%CI 1.93~2.2),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银屑病能显著增加肾脏疾病的发病风险。  相似文献   

4.
银屑病是一种免疫介导的系统性心身疾病,不仅伴发心血管疾病、代谢性疾病及自身免疫相关疾病的风险升高,抑郁、焦虑、痴呆及睡眠障碍等精神心理障碍疾病在银屑病逐渐引起重视.精神、心理因素可以通过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对银屑病的发生和发展起作用,本文对银屑病人群中心理、精神疾病共病进行概述,系统分析心理、精神障碍在银屑病的风险及...  相似文献   

5.
银屑病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在我国银屑病发病率为0.3%。通常认为银屑病属于慢性炎症疾病,可累及机体多个系统。高尿酸血症是导致痛风、痛风肾及痛风性关节炎的直接原因。最近几年银屑病并发高尿酸血症在不同地区有报道,但结果不一致。国外学者认为银屑病患者并发高尿酸血症发生率较高,但国内学者发现银屑病并发高尿酸血症发生率的结果差异较大,也有学者认为两种疾病间无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6.
社会精神因素对银屑病患者病情影响的调查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关于银屑病社会精神因素影响的研究对银屑病治疗有一定帮助。有些皮肤病有其特殊性:患者自身对疾病的烦恼、医患之间的隔阂、某些其它因素等都会影响疾病的治疗效果。为此我们对银屑病患者社会、精神、自然环境及其影响做了社会调查,这对银屑病临床治疗十分重要。一、对...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红皮病型银屑病患者伴发代谢相关疾病(MD)的情况。方法对1995年1月-2010年3月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皮肤科住院的53例红皮病型银屑病患者伴发代谢相关疾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与同期住院且年龄匹配的62例斑块状银屑病和60例急性荨麻疹患者(对照组)伴发代谢相关性疾病的情况作比较。结果红皮病型银屑病伴发MD、高脂血症(HLP)、腹型肥胖(AO)、代谢综合征(MS)及高尿酸血症(HUA)几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斑块状银屑病伴发MD、高血压(HT)、HLP、AO、MS及HUA也显著高于对照组;男性红皮病型银屑病患者伴发HUA的几率高于对照组及斑块状银屑病组的男性患者,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红皮病型银屑病与斑块状银屑病常伴发HLP、AO、MS及HUA等代谢相关疾病,男性红皮病型银屑病较男性斑块状银屑病更易伴发HUA。尿酸代谢紊乱是否与红皮病型银屑病发病相关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8.
银屑病是皮肤科的常见病,临床医生常靠直觉确定疾病对患者的影响程度.准确地测量银屑病病情严重程度是制定治疗方案并评价其疗效的重要手段.文中就银屑病严重程度测量方法,包括银屑病体征测量(银屑病面积及严重程度指数、医师整体评估量表和点格系统医师整体评估量表)、与健康相关的生活质量测量(总体健康量表、皮肤科特异性量表、皮肤疾病特异性量表)所采用的符种测评指数和测评量表及严重银屑病判断标准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9.
银屑病是一种遗传与环境共同作用诱发的免疫介导的慢性、复发性、炎症性、系统性疾病。其发病与遗传、免疫、环境、感染、代谢、药物、精神创伤等多种因素相关。传统的与银屑病相关的共病主要包括心血管疾病、代谢综合征、肥胖、糖尿病、血脂异常和炎症性肠病等,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其他一些疾病与银屑病之间的密切关联。本文将就银屑病与肾脏疾病的发病机制及表现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0.
银屑病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皮肤疾病,其发病机制尚不清楚。细胞因子参与了银屑病的病理过程,而进一步探究银屑病相关细胞因子信号转导通路及细胞调控信号备受关注。本文着重综述与银屑病相关的JAK-STAT途径转录激活因子通路、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途径(MAPK途径)在银屑病病程中所发挥作用的新进展。  相似文献   

11.
兰州市25992例院外急救患者疾病谱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了解兰州院外急救多发病种及发病时段等特征。方法分析2006年1月1日。2008年1月1日兰州市呼叫“120”并实施院外救治的25992例城市及周边地区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25992例患者中男15855例,女10137例,男:女1.56:1;年龄分布≥60岁37.51%,40~59岁29.48%,20—39岁28.98%,〈20岁4.03%。前三位疾病类型为创伤(30.85%)、神经系统疾病(16.31%)和循环系统(13.36%)。院外病死率在以下疾病类型较高:肿瘤(8.77%),其他(死因不明及转院、出院回家途中死亡患者)(6.46%)、循环系统疾病(4.95%),呼吸系统疾病(4.37%)。总的发病时段呈0~6时和18~24时两个高峰时段,各时段内发病数呈逐渐增多趋势。消化系统疾病、妇产科疾病0~6时发病高于其他时段;循环系统疾病、神经类系统疾病0~6时发病低于其他时段,其他时段差异不明显;肿瘤类疾病6-12时发病高于其他时段;中毒、创伤、理化外因、儿科类疾病18—24时发病高于其他时段。结论城市及周边地区人群中呼叫“120”的急性危重患者男性多于女性,男:女1.56:1;青中年人群占大多数(58.46%)。创伤、神经系统疾病、循环系统疾病居发病类型前三位。呼叫“120”的患者人数呈现早、晚两个高峰时段。不同类型的疾病高发时段各不相同。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慢病)药物中毒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分析84例药物中毒住院病例的临床特点及对策。其中有慢病者46例(慢病组),男20例,女26例,年龄59.89(20~96)岁,无慢病38例(无慢病组),男12例,女26例,年龄43.16(15—82)岁。结果2组引起中毒的药物均以镇静催眠药为主。慢病组镇静催眠药中毒占78.26%,显著低于无慢病组(92.11%,P〈0.05)。心血管类药物引起中毒者在慢病组中占13.04%,无慢病组为0。慢病组中服药自杀中毒者占63.04%,显著低于无慢病组(73.68%P〈0.05),药物意外过量中毒者在慢病组占19.57%,显著高于无慢病组(5.26%,P〈0.05)。慢病组并发症发生率、平均住院时间、平均住院费用分别为39.13%、9.16d、和5495.83元,均显著高于无慢病组(23.68%、5.92d、4219.44元,均P〈0.05)。结论慢病患者药物中毒仍以自杀为主,其次为相对过量或误服。加强心理疏导和服药监督可减少慢病患者中毒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近年性病趋向老年传播特点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自史以来性病都是青壮年患率最高,本文收集了我市3家医疗单位1998年1月—1999年12月性病患者3329例。发现性病趋向老年人,这一传播特点涉及老年人的心身健康。本文特对此作了初步的调查研究探讨及建议,以期达到控制性病的传播与流行。资料和方法一、资料来源由本市3家医疗单位近2年确诊的性病患者共3329例。  相似文献   

14.
丽水市社区人群皮肤病流行病学调查及风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社区人群常见皮肤病的流行情况及可能的风险因素.方法:对某社区人群进行皮肤病检查和危险因素调查.结果:该社区应查2 325人,实查2 023人(87%),皮肤病总患病率27.4%.患病率较高有脂溢性角化病(9.4%)、浅部真菌病(8.0%)及湿疹皮炎类皮肤病(7.5%).年龄大、营养摄入不均衡、吸烟、有系统疾病者皮肤病总患病率增加.结论:普通人群中皮肤病较常见.年龄大、营养摄入不均衡、吸烟、伴随系统疾病是患皮肤病的可能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5.
获得性大疱性表皮松解症是一种自身免疫性大疱性皮肤病,其发病与真皮-表皮连接的锚丝主要成分Ⅶ型胶原的自身免疫有关.获得性大疱性表皮松解症病变可累及皮肤和黏膜,主要表现多样的表皮下水疱,愈后可留有粟丘疹和萎缩性瘢痕.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证实,该病可合并其他皮肤病以及其他系统性疾病,包括消化系统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内分泌系统疾病、感染性疾病、血液系统疾病以及肿瘤性疾病.部分合并疾病仅为个例报道,而另一些则有相关机制的研究.  相似文献   

16.
巴拉考特地震灾区发病状况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研究巴基斯坦巴拉考特地震灾区伤病发生的特点和规律。方法采用国际疾病分类方法(ICD-10)进行统计分类,计算疾病发病例数及构成比。结果2005年10月在巴基斯坦巴拉考特地震灾区中国国际救援队(ChinaInternationalSearchandRescue,CIARS)流动医院共接诊当地发病灾民2231人次,其中居前五位的为损伤和中毒疾病占29.18%,呼吸系统疾病占17.08%,消化系统疾病占9.91%,肌肉骨骼结缔组织疾病占9.64%,皮肤病和皮下组织疾病占6.95%。结论应根据地震灾区不同伤病发病规律及时采取预防措施,以便合理应用有限的医疗资源,更好地为灾民提供医疗服务。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院外急救病例流行病学特点,全面提升院外急救能力和水平。方法分析上海市城乡结合部的宝山区医疗急救中心2008年1月~9月18349例院外急救病例,对疾病谱的构成、年龄构成、一般急救与危重病构成及病死率进行分析。结果院外急救患者排前5位是骨科疾病、呼吸系统疾病、普通外科疾病、神经系统疾病、心血管疾病,共占院外急救总量的49.6%;65岁以上的老年人占院外急救对象的38.1%。根据院外急救对象病情程度统计,一般急救患者占66.0%,危重患者占31.2%,死亡患者占2.8%,前5位致死疾病是心血管系统(15.3%)、车祸多发伤(11.1%)、恶性肿瘤(10.1%)、呼吸系统疾病(8.0%)、神经系统(6.0%)。结论宝山市120院外急救的主要对象是老年人,在城乡结合部的急救中心,常见的疾病包括骨科及普外科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心血管系统疾病。  相似文献   

18.
【摘要】 胸腺基质淋巴细胞生成素(TSLP)是一种与白细胞介素7(IL-7)类似的细胞因子,可以促进多种细胞的分化和增殖,并使其分泌Th2细胞因子,在机体免疫系统中发挥重要作用。近年来发现在许多皮肤病中TSLP的表达水平异常,在部分皮肤病中其水平高低还与疾病严重程度相关,提示TSLP可能是治疗多种皮肤病的潜在靶点。本文综述近年来TSLP在多种皮肤病(包括炎症性疾病、免疫性疾病、遗传性疾病和肿瘤性疾病)发生发展中的研究进展,为临床相关疾病的诊治提供依据和思路。  相似文献   

19.
北川地震灾区皮肤病发病情况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北川县擂鼓镇地震灾区门诊患者及巡诊人员中皮肤病发病进行调查分析,探讨地震后当地灾民、外地救援人员皮肤病发病特点。方法在灾区设立门诊,并进行巡诊。结果当地灾民、外地救援人员由于灾后精神、心理、饮食、住宿、卫生条件、疲劳、气候、地理环境等因素影响,变态反应性、病毒性、真菌感染性、细菌感染性、神经精神障碍性、蚊虫叮咬等皮肤病发病明显上升。结论地震后的中后期医疗救援应设有皮肤病专科医生;皮肤病治疗药品应以灾区皮肤病发病的疾病谱进行合理配置;地震后应做好有针对性皮肤病预防工作。  相似文献   

20.
BACKGROUND: Physical symptoms of skin diseases have been shown to negatively affect patients' wellbeing. Although insight into physical symptoms accompanying skin diseases is relevant for the management and treatment of skin diseases, the prevalence of physical symptoms among patients with skin diseases is a rather unexplored territory. OBJECTIVES: The goal of the present study was to examine the prevalence of physical symptoms of itch, pain and fatigue in patients with skin diseases. METHODS: On the basis of a systematic morbidity registration system in primary care, questionnaires were sent to 826 patients with skin diseases. Eventually, questionnaires from 492 patients were suitable for our analyses. RESULTS: Results indicated that patients with skin diseases particularly experience symptoms of itch and fatigue. Approximately 50% of all patients report experiencing these symptoms and about 25% experience these symptoms as relatively severe. Pain was relatively less frequently reported by 23% of all patients, and was on average somewhat less intense. The physical symptoms showed relatively strong correlations with disease-related quality of life and self-reported disease severity. In contrast, only moderate correlations were found with comorbidity and demographic variables, which suggests that the physical symptoms of itch, pain and fatigue are consequences of the skin diseases. CONCLUSIONS: Itch and fatigue and, to a somewhat lesser extent, pain have a high prevalence among patients with skin diseases. Clinicians should be encouraged to carefully assess itch, pain and fatigue in patients with skin diseases, and where appropriate focus treatment to these symptom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