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阵发性心房颤动口服胺碘酮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评价口服胺碘酮用于阵发性心房颤动(以下简称房颤)发作时转复为窦律及小剂量维持窦性心律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对25例具有明显症状的阵发性房颤患者,首先给予2~6天负荷量(600mg/日),心律转复后再以小剂量维持。20例在服负荷量期间,其余5例在服药7~10天内转复。随访236±35个月,维持窦律组(19例)与房颤复发组(6例)相比,基础心脏病不同,左房大小有显著差异。未见明显副作用发生。表明口服小剂量胺碘酮治疗阵发性房颤安全有效。尽管一般情况下房颤并非生命威胁性心律失常,但其心房收缩丧失,过快… 相似文献
2.
静脉注射胺碘酮与普罗帕酮转复阵发性心房颤动的疗效比较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对比研究静脉注射胺碘酮与普罗帕酮转复阵发性心房颤动(房颤)的作用.方法72例房颤持续时间<48h的患者随机分为二组,胺碘酮组(n=36):胺碘酮150mg 生理盐水10ml,静注,10min注完;普罗帕酮组(n=36):普罗帕酮70mg 生理盐水10ml,静注,5~10min注完.观察30min若未转复可重复应用,最大累积量胺碘酮为450mg,普罗帕酮为210mg.结果转复率:胺碘酮组77.8%(28/36),普罗帕酮组75.0%(27/36),二组转复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0770,P>0.05).转复时间:胺碘酮组(50.1±14.8)min,普罗帕酮组(39.6±13.7)min,二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 124,P<0.01).结论胺碘酮和普罗帕酮对阵发性房颤均有较高的转复率,但转复时间普罗帕酮短于胺碘酮. 相似文献
3.
4.
5.
6.
彭勇 《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2004,13(5):467-469
目的:研究静脉应用胺碘酮转复阵发生心房颤动的临床疗效。方法:52例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随机被分为两组:毛花甙C组(25例),胺碘酮组(27例)。结果:52例患者中29例复律成功,成功率55.8%,毛花甙C组成功率40.0%(10/25),胺碘酮组复律成功率70.4%(19/2)。结论:静脉应用胺酮转复阵发性心房颤动24小时内成功率显著高于毛花甙C(P<0.05)。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胺碘酮对心脏瓣膜置换术后病人心房颤动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瓣膜置换术后心房颤动病人113例,其中胺碘酮组62例,非胺碘酮组51例,胺碘酮组给予胺碘酮0.15 g静脉注射后,以600μg/min持续静脉泵入,同时开始给予口服胺碘酮0.2 g,每日3次,7 d后改为0.2 g,每日2次,连用7 d后再改为0.2 g,每日1次维持.非胺碘酮组则给予强心苷或短效β-受体阻断药.比较术后10 d及术后3个月临床资料.结果 两组年龄、性别、术前心率、心脏复跳后窦性心律次数、心房颤动发作时心率、及术中阻断时间、体外循环时间、术后左心房大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胺碘酮组术后10 d和3个月心房颤动转复和窦律维持比率分别为32/62和42/62,高于非胺碘酮治疗组6/51和4/51(P=0.000).结论 静脉及口服胺碘酮治疗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心房颤动,有提高转复率和减少术后复发率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尼非卡兰和胺碘酮对心房及肺静脉组织动作电位的影响,探讨尼非卡兰在房性心律失常中的作用。方法取15只大耳白兔右心房、左心房和肺静脉组织制成0.5 cm×1.5cm组织条,采用标准玻璃微电极技术,记录各部位组织动作电位和有效不应期,先基础台氏液灌注15 min后,测动作电位和有效不应期为对照组,随后分别用含2.13 mg/L尼非卡兰(尼非卡兰组)和含3.75 mg/L胺碘酮(胺碘酮组)的台氏液灌流15 min后,采用同样方法引发动作电位和测定有效不应期,比较各组动作电位时程和有效不应期。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尼非卡兰组和胺碘酮组左心房、右心房、肺静脉肌袖组织动作电位时程均显著延长,胺碘酮组左心房和肺静脉有效不应期显著延长(P<0.05,P<0.01)。结论尼非卡兰的延长心房和肺静脉肌袖组织动作电位时相及不应期的电药理作用与胺碘酮相近,可能是其治疗房性心律失常的基础。 相似文献
9.
静脉胺碘酮和毛花甙C转复阵发性心房颤动及心房扑动疗效的比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急性阵发性心房颤动和心房扑动是常见的心律失常 ,主张尽早、尽可能复律 ,但何种方法较为理想仍不清楚。大多数非紧急情况下药物复律仍作首选。本实验是随机对照研究静脉胺碘酮对阵发性心房颤动和心房扑动复律的疗效及其安全性。1 对象与方法 :经心电图证实的心房颤动或心房扑动 ,症状发作 1~ 72h ,2周内未服用抗心律失常药物 ,共 5 8例。快慢综合征、房室传导阻滞、急性心肌梗死、心室率<6 0次 /min等患者不入选。入选者随机分为毛花甙C组和胺碘酮组 (选用赛诺菲民生制药公司产品可达龙 )。毛花甙C组 :毛花甙C 0 4mg 5min内… 相似文献
10.
口服胺碘酮治疗非瓣膜病阵发性心房颤动的疗效及安全性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探讨口服胺碘酮治疗非瓣膜病阵发性心房颤动(简称房颤)的疗性和安全性,选取64例非瓣膜病阵发性房颤为随访观察对象。给药方法:负荷量,第一周每天0.6g,第二周每天0.4g,维持量每天0.1~0.2g。结果:随访1.7±1.6年。有效52例(81.3%),复发7例(13.5%)。22例出现不良反应(34.4%)。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房颤发作时间和诱因、以及是否应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或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为影响胺碘酮治疗阵发性房颤疗效的独立预测因素,胺碘酮对于白天发作、且与劳累或生气等因素有关的阵发性房颤疗效较高(OR6.22,P=0.05),服用ACEI或ARB可能有助于阵发性房颤的治疗(OR21.65,P=0.03)。甲状腺功能异常9例(14.1%),心率减慢8例(12.5%),恶心、厌食2例,光过敏1例,皮疹1例,复视1例,嗜睡1例,咳嗽及肺部阴影各1例。结论:①胺碘酮治疗非瓣膜病阵发性房颤疗效较高、相对安全;②胺碘酮对于多于白天发作、且与劳累或生气等因素有关的阵发性房颤疗效较高;③ACEI或ARB可能有助于阵发性房颤的治疗。 相似文献
11.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2016,(1)
目的比较伊布利特与胺碘酮对行射频消融术心房颤动(房颤)患者的疗效。方法选择于2012年10月~2014年10月间在武警总医院接受射频消融术治疗的房颤患者72例,男性49例,女性23例。回顾分析病历资料,将接受伊布利特治疗的患者纳入观察组(36例),胺碘酮治疗的患者纳入对照组(36例)。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具有可比性。两组均行射频消融术,同时对照组应用胺碘酮,10 min内缓慢静脉推注完,若未复律则30 min后重复给药1次。观察组仅应用伊布利特。比较两组治疗后复律时间、QT间期及转复成功率及舒张早期充盈峰速度(E峰)、舒张晚期充盈峰速度(A峰)、左室舒张末期直径(LVEDD)和左室射血分数(LVEF)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介素-8(IL-8)、白介素-6(IL-6)、N末端脑利肽前体(NT-pro BNP)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复律时间缩短[(46.77±9.56)min vs.(29.01±5.73)min],QT间期延长[(0.44±0.05s vs.(0.53±0.08)s],转复成功率升高(65.15%vs.89.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较对照组治疗后的E峰、LVEDD、LVEF水平升高,A峰水平降低,[(72.62±8.92)cm/s vs.(60.52±7.32)cm/s],[(58.34±5.73)mm vs.(51.32±4.99)mm],[(67.29±7.62)%vs.(59.56±6.15)%],[(55.58±6.65)cm/s vs.(68.42±8.14)cm/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患者伊布利特治疗后的血清hs-CRP、IL-6、IL-8及NT-pro-BNP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37.11±6.32)mg/L vs.(67.27±7.51)mg/L],[(60.17±5.45)μg/L vs.(87.58±7.21)μg/L],[(84.44±5.21)μg/L vs.(121.31±8.57)μg/L],[(89.27±7.33)pg/ml vs.(142.7±13.29±8.57)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伊布利特较胺碘酮治疗心房颤动患者复律效果好,心功能及炎症指标均改善。 相似文献
12.
胺碘酮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57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口服胺碘酮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房颤)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57例左房内径<4.5cm阵发性房颤患者为随访观察对象。给药方法:负荷量:第1周0.2g每天3次,第2周0.2 g每天2次,维持量0.1g 1次/d或0.2g隔日1次。结果57例治疗1、3、6个月、1年、2年总有效率分别为87.7%、86.0%、82.5%、71.9%、63.2%。不良反应7例,发生率12.3%。结论胺碘酮对阵发性房颤的疗效显著,长期小剂量维持疗效稳定安全。 相似文献
13.
将211例非瓣膜病阵发性房颤患者随机为胺碘酮治疗组(A组)105例和厄贝沙坦 胺碘酮治疗组(B组)106例,治疗随访3 a,研究的-级终点为房颤复发.比较两组治疗后的窦性心律维持率以及治疗前、治疗后12、24和36个月的左心房内径.结果治疗12个月后,A组左心房内径为(37.01±1.56)mm,明显大于B组的(35.32±1.62)mm,P<0.05.实验终点时,A组的窦性心律维持率为59.05%,明显低于B组的83.52%(P<0.05).认为厄贝沙坦联合胺碘酮治疗非瓣膜病阵发性房颤在维持窦性心律和抑制左心房扩大方面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4.
静脉用胺碘酮治疗心力衰竭并发阵发性心房颤动52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静脉用胺碘酮治疗心力衰竭并发阵发性心房颤动(房颤)的疗效。方法选择52例心力衰竭并发阵发性快速型房颤患者,静脉注射胺碘酮150-300 mg的负荷量后,以0.5-1 mg/min持续静滴24 h。观察转复率、转复时间、心室率、心功能及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和不良反应。结果静脉应用胺碘酮24 h以内有42例(80.8%)转复为窦性心律,转复时间为(9.6±1.3)h,心室率均降至100次/min以内,心功能平均提高(1.3±0.2)级,患者自觉症状明显好转,呼吸困难减轻,肺部罗音减少,治疗后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静脉用胺碘酮对心力衰竭并发阵发性快速型房颤具有较好的疗效和安全性,但须加强监护。 相似文献
15.
急性阵发性心房颤动和心房扑动是常见的心律失常,主张尽早、尽可能复律,但何种方法较为理想仍不清楚。大多数非紧急情况下药物复律仍作为首选。本试验是随机对照研究静脉推注胺碘酮对阵发性心房颤动和心房扑动复律的疗效及其安全性,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AF)是常见的心律失常。阵发性房颤发作持续时间〈7d,能自行终止,最常见为〈48h反复发作。有症状的患者需要尽早抗心律失常治疗,包括药物及电复律。绝大多数非紧急情况下,药物复律作为首选疗法。我院近年来用胺碘酮转复阵发性房颤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胺碘酮与普罗帕酮治疗老年阵发性心房颤动疗效与安全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胺碘酮与普罗帕酮治疗老年阵发性心房颤动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106例阵发性房颤患者随机分成胺碘酮治疗组和普罗帕酮治疗组,分别为54例和52例,随访1年,观察两组治疗前后房颤复发情况及左房内径的变化.结果 胺碘酮治疗组预防老年阵发性房颤复发3m的总有效率为88.9%,6m的总有效率为77.8%,9m的总有效率为74.1%,12 m的总有效率为70.4%;普罗帕酮治疗组3m的总有效率为73.1%,6m的总有效率为63.5%,9m的总有效率为57.7%,12m的总有效率为53.8%;胺碘酮治疗组左房内径在治疗前后发生了变化(P<0.05);两组药物长期应用不良反应均较为少见.结论 胺碘酮在老年阵发性房颤的治疗比普罗帕酮相对有效,两组药物合理使用不良反应均较低. 相似文献
18.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5,(27)
目的探讨辛伐他汀联合胺碘酮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的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8月~2015年7月本院收治的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采用辛伐他汀联合胺碘酮治疗,对照组采用胺碘酮治疗,并对比两组患者疗效,在治疗后第1个月、第6个月、第12个月进行随访。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血清中C-反应蛋白下降幅度与各项血脂指标相同,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左房内径有所下降,而对照组有些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第1个月、第6个月、第12个月内随访中,观察组心律维持率为82.5%、75%、70%,而对照组为67.5%、62.5%、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胺碘酮联合辛伐他汀治疗可以有效控制阵发性心房颤动的临床症状及复发率,可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9.
20.
目的观察胺碘酮不同给药途径对阵发性心房颤动(简称房颤)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128例阵发性房颤患者随机分成两组,A组:胺碘酮5mg/kg静脉注射15min,接着以1.5mg/min的速度静脉滴注6h,再以0.7~1mg/min静脉滴注24~48h,同时口服胺碘酮200mg/d。B组:胺碘酮600mg/d。给药后心电及血压监测48h。比较两组转复时间及24h,48h,7天,1个月的转复率。结果两组房颤转复率没有差别(P>0.05)。A组的房颤转复时间明显缩短(734±128minvs1428±242min,P<0.05)。给药后7天、1个月两组未转复仍保持房颤患者的心室率明显降低(P<0.05)。A组的血压在给药后24h内明显下降,而B组的血压一直保持稳定。A组有5例浅静脉炎。结论胺碘酮静脉给药可显著缩短房颤的转复时间,但增加低血压及浅静脉炎的风险。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