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正>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是指除外酒精和其他明确的损肝因素所致的以弥漫性肝细胞大泡性脂肪变为主要特征的临床病理综合征,包括非酒精性单纯性脂肪肝(NAFL)、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及其相关肝硬化和肝细胞癌[1-3]。笔者运用穴位埋线  相似文献   

2.
程敏 《中国乡村医生》2009,11(24):137-137
目的:探讨穴位埋线结合降脂Ⅰ号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AFLD)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3例患者随机双盲分为治疗组、对照组,治疗组应用穴位埋线结合降脂Ⅰ号方口服治疗,对照组采用口服多烯磷脂酰胆碱胶囊,两组疗程均为3个月。结果:两组治疗后比较,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穴位埋线结合降脂Ⅰ号方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穴位埋线结合降脂Ⅰ号方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临床疗效. 方法将43例患者随机双盲分为治疗组、对照组,治疗组应用穴位埋线结合降脂Ⅰ号方口服治疗,对照组采用口服多烯磷脂酰胆碱胶囊,两组疗程均为3个月. 结果两组治疗后比较,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穴位埋线结合降脂Ⅰ号方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4.
张伟 《中国现代医生》2007,45(10Z):95-95,98
目的探讨薄芝糖肽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NAFLD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薄芝糖肽组)和对照组(熊去氧胆酸),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生化指标、肝脏CT影像学改变。结果经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1);患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均明显降低,优于对照组(P〈0.01),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薄芝糖肽治疗NAFLD有明显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5.
薄芝糖肽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薄芝糖肽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NAFLD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薄芝糖肽组)和对照组(熊去氧胆酸),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生化指标、肝脏CT影像学改变。结果经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1);患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均明显降低,优于对照组(P<0.01),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薄芝糖肽治疗NAFLD有明显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6.
蔡泓  陈赟  张治芬 《医学研究杂志》2019,48(4):10-12, 163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 NAFLD)是目前全球最常见的慢性肝病,可能导致肝硬化及肝细胞癌等严重后果。临床研究表明绝经是女性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近年来临床和基础研究发现绝经不仅增加女性胰岛素抵抗和中心性肥胖的风险,还可在血脂成分、前炎性细胞因子表达、肝细胞脂质抗氧化作用等多方面对NAFLD的发生起促进作用。本文从7个方面就绝经与女性NAFLD发生机制的相关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7.
冯爱娟 《重庆医学》2007,36(8):712-713
目的 探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临床特征.方法 回顾分析我科2002~2006年诊治的48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临床资料.结果 48例NAFLD患者有44例(91.7%)肝酶学异常,12例(25%)轻度胆红素增高,12例(25%)血脂异常.22例(50%)B超检查有脂肪肝的表现.12例肝活检病理学检查皆有不同程度的肝细胞脂肪变和程度不同的小叶内炎症,部分病例有点状坏死和纤维化.结论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临床表现无特征性,常有肝酶学指标和血脂的异常,B超是最简单实用的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8.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饮食结构的改变,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NAFLD)患者在我国发病率逐年升高,严重危害人民健康,但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无特效治疗方法,目前以生活方式干预为基础,必要时辅以药物治疗.本文从生活方式干预和药物治疗两方面回顾近年来的治疗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9.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治疗现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杨丽  陈东风 《重庆医学》2007,36(8):715-718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是指除外酒精和其他明确的损肝因素所致的,以弥漫性肝细胞大泡性脂肪变为病理特征的临床综合征,包括单纯性脂肪肝以及由其发展的脂肪性肝炎(NASH)和肝硬化[1].近年来NAFLD发病率不断攀高,发病年龄渐趋低龄化,是目前导致肝功能异常的最常见的原因,且与2型糖尿病、代谢综合征、心脑血管因素密切相关,对人类健康构成严重威胁.因此NAFLD的治疗不仅是医生们十分关心的问题,也是一个政府十分重视的社区课题.  相似文献   

10.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与高尿酸血症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方海鹰 《浙江实用医学》2010,15(3):190-190,201
目的探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与高尿酸血症的关系。方法在本院体检的人群中随机抽取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患者200例为观察组,体检健康人群200例为对照组,常规检测人体测量学与代谢相关指标,B超诊断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结果观察组中BMI、腰围、血压、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空腹血糖比对照约均有显著升高,而高密度脂蛋白呈显著下降。尿酸平均值、高尿酸血症患病率,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与P〈0.01)。结论NAFLD与高尿酸血症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吡格列酮对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病的临床效果。方法45例初诊的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吡格列酮组给予盐酸吡格列酮片30mg,每日1次;对照组给予除噻唑烷二酮类及双胍类以外的降糖药物治疗,疗程6个月。观察分析两组治疗前后的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糖基化血红蛋白、空腹血胰岛素、胰岛素抵抗指数、血脂、肝功能及脂肪肝的变化情况。结果两组均可显著降低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糖基化血红蛋白,两组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吡格列酮组在降低空腹血胰岛素、胰岛素抵抗指数及改善肝功能、血脂、脂肪肝程度方面,与对照组相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吡格列酮具有减少胰岛素抵抗、改善脂肪肝的作用,是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病的理想选择。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背俞穴穴位埋线对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血清瘦素水平及胰岛素抵抗指数的影响。方法:将20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穴位埋线治疗组100例,多烯磷脂酰胆碱胶囊对照组100例,疗程3个月。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分别检测肝功能(ALT、AST)、血脂(CHOL、TG)、血清瘦素、空腹血糖及胰岛素、肝脏CT,并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结果:在治疗结束时,治疗组ALT由(98.2±31.3)U/L下降至(34.1±17.0)U/L、AST由(70.1±24.9)U/L降至(31.6±15.2)U/L,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ALT、AST下降程度比较有明显疗效优势(P<0.05);与此同时,治疗组治疗后CHOL下降至(5.3±0.6)mmol/L、TG亦下降为(1.8±0.5)mmol/L,与治疗前比较提示有统计学差异(P<0.01),治疗组治疗后CHOL及TG变化与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分析治疗组治疗前后血清瘦素及胰岛素抵抗指数变化发现,穴位埋线治疗前后NAFLD患者血清瘦素水平分别为(3.56±1.98)μg/mL和(1.60±0.90)μg/mL,胰岛素抵抗指数分别为8.7±2.1和7.3±1.0,提示穴位埋线治疗可降低NAFLD患者血清瘦素水平并显著改善胰岛素抵抗状态(P<0.05),其改善作用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背俞穴穴位埋线治疗可通过降低血清瘦素水平,改善胰岛素抵抗,增加肝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从而调节血脂代谢,达到治疗NAFLD患者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大黄酸对糖尿病大鼠合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的肝脏保护作用并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运用链脲佐菌素诱导高脂饲养的SD大鼠,将造模成功的搪尿病大鼠随机分为糖尿病模型组、吡格列酮组、大黄酸低、中、高剂量组,并以正常组作为对照.连续给药8周后分别测定各组大鼠的体质量(Body weight,BW)、肝湿重(liver weight,LW)、血谷丙转氨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谷草转氨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胆固醇(Cholesterol,TC)、空腹血糖(Fasting plasma glucose,FPG)、空腹胰岛素(Fastinginsulin,FINS),计算肝脏肥大指数(Liver hypertrophy index,LW/BW)、胰岛素抵抗指数(Insulin resistance index,HOMA-IR),并观察肝脏组织病理变化.[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糖尿病模型组大鼠LW、LW/BW、ALT、AST、TG、TC、FPG、FINS、HOMA-IR均明显升高(P<0.01),与糖尿病模型组比较,吡格列酮组和大黄酸低、中、高剂量组大鼠FINS、HOMA-IR明显降低,大黄酸高剂量组大鼠ALT、AST、TC均降低(P<0.05),并且TG、FPG、FINS、HOMA-IR明显降低(P<0.01);ALT与LW/BW、TC、HOMA-IR呈正相关,AST与LW/BW、TC呈正相关;光镜下糖尿病模型组大鼠肝小叶结构紊乱,呈严重的肝细胞脂肪变性,伴肝小叶炎性细胞浸润,吡格列酮组及大黄酸高剂量组大鼠肝脏脂肪变性明显改善,肝小叶炎症程度减轻.[结论]大黄酸对糖尿病大鼠具有肝脏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改善胰岛素抵抗有关.  相似文献   

14.
中药结肠透析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中药结肠透析疗法对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临床疗效。方法:146例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和对照两组,各73例。对照组给予保肝降脂等常规处理;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中药结肠透析治疗。1个月为1个疗程。观察患者主要症状、体征的改善情况;治疗前后检测肝功能(ALT、AST、GGT),血脂(TC,TG),B超(肝胆脾)等指标。结果: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80.8%,对照组68.5%,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肝功能(ALT、AST、GGT)、血脂(TC,TG)指标的改善也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药结肠透析配合保肝降脂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胰岛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IR)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形成中的变化情况及两者间的关系。方法复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大鼠模型,将其分为2组,即模型组与药物组,模型组造模后不给任何处理,药物组用罗格列酮合二甲双胍干预治疗。检测大鼠造模第2、4、6、8周末的空腹胰岛素、空腹血糖,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和胰岛素敏感指数。结果空腹血糖在各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模型组和药物组在造模后第4周肝脏病理均检测提示形成NAFLD。模型组在造模后前两周没有出现明显的IR,从第4周末开始出现明显的持续外周IR状态;药物干预组在前4周无明显的IR,但第6周末和第8周末,出现了持续的IR。结论IR可能并不是NAFLD发生的唯一启动因素,可能是NAFLD产生的一个结果;运用胰岛素增敏剂对肝脏病理的改善并不确切,不能阻止NAFLD疾病的发生,需要进行深入的临床和实验研究。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中药茵芩清肝汤对2型糖尿病(T2DM)伴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80例T2DM伴NAFLD患者,随机分为2组,在维持原糖尿病饮食、运动及降糖药物治疗方案不变的基础上,分别给予中药茵芩清肝汤(中药组)及血脂康(对照组)治疗,疗程3个月.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糖、胰岛素、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及血脂、肝功能、肝纤维化指标及肝脏B超等方面的变化并进行比较.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血糖、胰岛素、HOMA-IR、血脂、肝功能、肝纤维化指标及肝脏B超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P<0.01).中药组总有效率为92.5%,显著优于对照组55.0% (P<0.01).结论 中药茵芩清肝汤能明显改善T2DM伴NAFLD患者的胰岛素抵抗、血脂、肝纤维病变、脂肪肝B超分度,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7.
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AFLD)的发病率不断上升,如不干预可能演变为脂肪性肝炎、肝硬化,甚至发展成肝细胞癌。目前评估NAFLD肝脏脂肪变性严重程度的金标准是肝活检病理,但有创性限制了其成为大面积筛查的手段。近年来磁共振成像相关检查被作为仅次于肝活检的金标准,但仍存在无法大规模应用的缺点。超声具有简便易行、价格低廉、对身体无伤害等优势,有望成为评估NAFLD的重要检查手段。本文总结了受控衰减参数、声衰减成像、超声肝/肾强度比与肝衰减率、背向散射技术定量评估肝脏脂肪变性的研究现状和进展。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加味二陈汤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大鼠血脂、肝脂与血清瘦素水平的影响。方法 SD大鼠(80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20只,正常组予普通饲料喂养,模型组、辛伐他汀组(1.8 mg/kg)、加味二陈汤组(4.5 g/kg)予高脂饲料喂养。于第9周开始灌胃给药,持续4周。分别于10、12周末观察各组大鼠体质量、肝重、肝组织HE染色、肝功能(AST)、血脂(血TG、HDL-C、LDL-C)、肝脂(肝TG)、血清瘦素水平。结果 10、12周末病理切片结果显示,高脂饮食大鼠肝脏出现典型的脂肪肝病变。生化指标及ELISA结果显示,模型组肝功能、血脂、肝脂及血清瘦素水平明显升高。加味二陈汤组较模型组,肝脂、血脂水平下降,脂质沉积和脂肪肝变性程度有所改善,血清瘦素水平明显下调(P<0.05)。结论 加味二陈汤可下调血清瘦素水平,下调血脂、肝脂水平,表明加味二陈汤可能通过化痰祛瘀法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而降低瘦素水平可能是其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9.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是我国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杜建民主任医师认为其病位虽在肝,但不离于脾。饮食失节、劳逸失度为NAFLD的发生的始动因素,脾虚导致运化失职、转输失司,伴随气、湿、痰、瘀,致膏浊结聚于肝是NAFLD发生的主要机制。治疗上当以理脾为中心,藉健脾以和肝,随证结合理气、祛湿、化痰、活血等方法治之,达到化浊消积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姜黄素干预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差异蛋白质组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基于差异蛋白质组学研究姜黄素对高脂肪饮食诱导的非酒精性脂肪肝模型大鼠的作用机制。方法:雄性Wistar大鼠30只,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和姜黄素组;模型组和姜黄素组以高脂饮食12周诱导大鼠脂肪肝,同时姜黄素组予姜黄素灌胃,模型组予等体积助溶剂灌胃。至12周处死大鼠,收集血清及肝组织样本。分别检测血清丙氨酸氨基转氨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固醇(TC)水平,肝组织γ-谷氨酰转移酶(γ-GT)和三酰甘油(TG)含量。采用双向凝胶电泳技术分离肝组织总蛋白,运用串联飞行时间质谱鉴定差异蛋白质。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清ALT、AST、TC水平和肝组织TG、γ-GT含量均明显升高,姜黄素干预后能明显降低各指标水平。双向凝胶电泳后各组蛋白质组图谱经PDQuest软件分析鉴定得到差异蛋白点30个,经串联飞行时间质谱鉴定共获得有意义蛋白质20个,主要是线粒体功能相关酶类蛋白和细胞骨架蛋白。结论:姜黄素能显著降低高脂饮食诱导的非酒精性脂肪肝血清学指标,其机制与调节线粒体功能和维持肝细胞正常结构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