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志刚 《中外医疗》2010,29(19):64-64
目的探讨小儿巨细胞病毒(CMV)肺炎的临床特点、实验室检查及更昔洛韦的临床疗效。方法对46例小儿巨细胞病毒肺炎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小儿巨细胞病毒肺炎以小婴儿发病多见,多以咳喘(89.1%)为首发症状,且病程较长,病情较重,多为间质性肺炎,常合并肺外表现,尿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阳性。46例均给与更昔洛韦治疗后,35例(76.1%)治愈,11例(23.9%)好转。结论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尿液巨细胞病毒简单方便,具有高灵敏性;更昔洛韦治疗小儿CMV巨细胞病毒肺炎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小儿巨细胞病毒(CMV)感染相关性肺炎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对40例经ELISA法检测诊断为小儿巨细胞病毒感染肺炎的临床特点及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小儿CMV肺炎以婴儿发病多见,临床以咳嗽、喘息、发热、呼吸困难为主要表现,肺部体征及X线改变明显。经更昔洛韦(GCV)治疗后,痊愈33例,占82.5%,好转7例,占17.5%。结论:小儿CMV肺炎以1岁以内婴儿多见,其临床症状、体征、X线及外周血象缺乏特异性,常合并其他病原体感染和肺外脏器受损,易误诊误治;更昔洛韦治疗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婴儿巨细胞病毒(cytomegalovirus,CMV)感染的临床特点、检测手段及治疗。方法: 对25例经酶免疫斑点技术确诊为CMV感染的婴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支气管肺炎11例(44%),中枢神经系统损害11例(44%),高胆红素血症8例(32%),所有病例均给予更昔洛韦(ganciclovir,GCV)治疗,支气管肺炎治愈8例,好转3例;中枢神经系统损害治愈1例,好转9例,未愈1例;高胆红素血症治愈2例,好转6例。结论: 婴儿CMV感染以支气管肺炎、中枢神经系统损害和高胆红素血症为多见,血清特异性CMV-IgM抗体阳性为CMV感染的实验室诊断依据,GCV是治疗婴儿CMV感染的首选药物。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方法检测婴儿尿液人巨细胞病毒(CMV)DNA在儿科CMV感染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对565例临床疑诊CMV感染患儿分别应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尿液CMV-DNA及血清CMV-IgM抗体.结果 FQ-PCR检测尿CMV-DNA的阳性率为42 83%,ELISA检测婴儿血清CMV-IgM抗体阳性率为20 18%.两种方法对CMV感染诊断符合率为76 46%,前者诊断阳性率显著高于后者(χ2=33 59,P<0 01).结论 FQ-PCR检测尿液CMV-DNA是早期诊断婴儿CMV感染的敏感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婴儿巨细胞病毒肺炎20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婴儿巨细胞病毒肺炎的临床特点及有关实验室检查。方法回顾性分析婴儿巨细胞病毒肺炎的临床资料。结果临床表现不典型,或以其他器官损害表现或以相关疾病的症状为主诉。尿萤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均阳性,胸部X线片有阳性改变。更昔洛韦治疗,治愈17例。结论婴儿巨细胞病毒肺炎的临床表现不典型,易误诊、漏诊。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尿液中巨细胞病毒简单易行,且具有高灵敏、高准确性、高特异性。更昔洛韦疗效好。  相似文献   

6.
更昔洛韦治疗小儿巨细胞病毒性肺炎47例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杨勇  赵宏霞  何犀 《吉林医学》2008,29(7):565-566
目的:探讨小儿巨细胞病毒(CMV)肺炎临床特点及更昔洛韦对其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47例小儿CMV肺炎的临床资料,总结临床特点并观察47例小儿CMV肺炎应用更昔洛韦治疗前后临床症状、肺部体征、肝功能损害表现(黄疸、肝脾肿大、ALT升高),胸部X线变化以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小儿CMV肺炎以小婴儿发病多见,多以咳嗽为首发表现(80.9%),且病程较长,常合并肝功能损害表现。静脉滴注更昔洛韦治疗14 d,临床症状、体征消失或明显好转,黄疸消退,肝脾缩小,血清ALT降低,胸片吸收好转,总有效率达93.3%,未见更昔洛韦的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对咳嗽时间较长的婴幼儿,尤其合并有肝损害者应警惕CMV肺炎。更昔洛韦治疗小儿巨细胞病毒性肺炎疗效好,不良反应较小。  相似文献   

7.
婴幼儿巨细胞病毒感染肺炎4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婴幼儿巨细胞病毒(CMV)感染肺炎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法。方法:通过ELISA法检测血清CMV特异性抗体IgM,荧光定量PCR检测痰液CMV-DNA,结合临床症状,胸片确诊42例婴幼儿CMV感染肺炎。结果:婴儿CMV感染肺炎的临床表现复杂多样,缺乏特异性。表现为反复咳喘、伴或不伴发热、两肺细湿罗音和哮鸣音,常合并其他肺外表现如肝功能异常,血小板减少等。常规解痉剂、干扰素等治疗难以控制病情,给更昔洛韦治疗后治愈。结论:对临床表现不典型而又有多系统受累的婴幼儿肺炎应注意CMV感染,ELISA法检测血清CMV-IgM,荧光定量PCR检测CMV-DNA简便易行,特异性强。更昔洛韦治疗CMV感染肺炎疗效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婴儿巨细胞病毒(CMV)肺炎合并其他条件致病菌感染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法.方法 通过ELISA法检测血清CMV特异性抗体IgM,荧光定量PCR检测尿、痰液CMV-DNA,结合临床症状胸片确诊42例婴儿CMV肺炎,其中25例合并其他条件致病菌感染.结果 婴儿CMV肺炎的临床表现复杂多样,缺乏特异性.表现为反复咳喘、伴或不伴发热、两肺细湿哕音和哮鸣音.其中25例标本的细菌培养阳性,致病菌多见革兰阴性菌,部分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给更昔洛韦及敏感抗生素治疗后治愈.结论 对婴儿CMV肺炎治疗效果欠佳时,要重视痰液病原菌检查,行细菌培养选用敏感抗生素治疗.  相似文献   

9.
更昔洛韦治疗小儿巨细胞病毒肺炎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小儿巨细胞病毒(CMV)肺炎临床特点及更昔洛韦的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46例小儿CMV肺炎的临床特点,并观察30例小儿CMV肺炎更昔洛韦治疗前后临床症状、体征、肝脾大小、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胸片变化以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 小儿CMV肺炎以小婴儿发病多见,多以咳嗽为首发表现就诊(82.61%),且病程较长,有的表现为痉挛样咳。多为间质性肺炎(80.43%)。常合并有肺外表现。应用更昔洛韦5~7.5mg/kg,每12h静滴1次,治疗14天,临床症状、体征消失或明显好转,肝脾回缩,血清ALT降低,胸片吸收好转,总有效率达93.33%,未见更昔洛韦的明显副作用。结论: 对咳嗽时间较长的患儿,尤其有合并症的小婴儿应警惕CMV肺炎。更昔洛韦5~7.5mg/kg,每12h静滴1次治疗,安全、有效、副作用小。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婴儿巨细胞病毒(CMV)感染的临床特点、治疗及预防.方法 146例CMV患儿,男86例,女60例;年龄1~12月;母乳喂养94例,混合喂养52例.经血清学CMV-IgM定性检测或尿CMV-DNA定量检测确诊为CMV感染;母乳CMV-DNA 检测100%阳性.临床表现为高胆红素血症48例(32 9%),腹泻病40例(27.4%),婴儿肝炎28例 (19.2%),急性支气管肺炎24例( 16.4%),中枢神经系统损害6例(4.1%).所有病例静脉给予更昔洛韦(GCV,5 mg/kg,每12h1次,疗程7~10 d)诱导治疗;中枢神经系统损害者其后增加维持治疗.结果 高胆红素血症48例治愈26例,好转22例;婴儿肝炎28例治愈20例,好转8例;腹泻病40例、支气管肺炎24例及中枢神经系统损害6例均治愈.除个别患儿ALT增高停药后很快恢复外,未见其他GCV治疗的不良反应.结论 要儿CMV感染临床表现多样,严重者可致中枢神经系统损害;血清特异性CMV-IgM抗体、尿CMV-DNA定量检测是实验室诊断依据,GCV是治疗首选药物,早期母乳CMV-DNA筛查是其预防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更昔洛韦(GCV)、黄芪联合治疗新生儿巨细胞病毒(CMV)感染的疗效,运用实时荧光定量PCR(FQ-PCR)进行评价.方法 将65例CMV感染的新生儿随机分为GCV 黄芪治疗组(治疗组,36例)和GCV治疗对照组(对照组,29例).观察临床症状和体征的恢复情况,2组疗程结束后应用FQ-PCR检测CMV-DNA以判断疗效.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黄疸消退、肝酶下降、肝脾肿大好转、肺部啰音消失的时间均明显缩短 (P<0.05);治疗4周后复查CMV-DNA含量,治疗组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 GCV、黄芪联合治疗新生儿CMV感染能显著提高疗效,缩短病程;FQ-PCR技术为新生儿CMV感染药物疗效的评价提供了更为确切的病原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黄彩亮 《当代医学》2016,(15):146-147
目的 研究更昔洛韦(ganciciloovir,GCV)治疗婴儿巨细胞病毒(cytomegalovirus,CMV)性肝炎的不良反应及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43例婴儿巨细胞病毒性肝炎患儿,均采用GCV治疗,观察患儿治疗前后的肝功能变化以及不良反应.结果 在治疗过程的不良反应中,对患儿的PLT、外周血WBC、血小板存在一定的影响,治疗后分别为(108.23±20.16)×109/L、(6.91±0.51)×109/L;5例(11.63%)患儿出现消化道反应;1例(2.33%)出现严重不良反应,表现为高热、四肢发凉、寒战.结论 在婴儿巨细胞病毒性肝炎中应用更昔洛韦治疗,患儿存在一定的不良反应,治疗前需加强与患儿家属的沟通,同时密切观察患儿.  相似文献   

13.
小儿巨细胞病毒相关性下呼吸道感染临床及治疗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泽玉 《海南医学》2006,17(2):37-39
目的探讨小儿巨细胞病毒(CMV)相关性下呼吸道感染(LRI)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对38例经ELISA法检测诊断为小儿CMV相关性LRI患儿的临床及治疗进行分析.结果38例患儿中,小于1岁34例(占89.5%),母乳喂养 混合喂养29例(占763%),临床以咳嗽、喘息、发热、呼吸困难为主要表现,肺部体征及X线改变明显,外周血象WBC升高22例(占57.9%),分类多正常,Hb下降12例(占31.6%),合并其他感染13例(占34.2%),肺外脏器受损21例(占55.3%),入院前均未明确病原;经更昔洛韦(GCV)治疗,痊愈30例(78.9%),好转6例,死亡2例(5.3%).结论小儿CMV相关性LRI多发生在以母乳或混合喂养的婴儿,其临床症状、体征、X线及外周血象缺乏特异性,常合并其他病原体感染和肺外脏器受损,易误诊误治;更昔洛韦治疗安全、有效,病情严重者可出现死亡.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评价更昔洛韦(ganciclovir ,GCV)治疗婴儿巨细胞病毒肝炎的疗效.方法: 制定原始文献的纳入标准、排除标准及检索策略,检索Medline、CNKI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字化期刊及重庆维普信息数据库,同时辅以手工检索会议资料和学位论文.收集GCV治疗婴儿巨细胞病毒性肝炎的随机对照临床研究,对符合入选标准的研究用 RevMan 5.0 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14项研究,包括624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GCV治疗组能够降低血清总胆红素(TBIL)、丙氨酸转氨酶(ALT),缩短TBIL、ALT复常时间;巨细胞病毒抗体(CMV-IgM)及巨细胞病毒脱氧核糖核酸(CMV-DNA)转阴率优于对照组;GCV治疗组较对照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增高,主要表现为白细胞和血小板下降、胃肠道反应、皮疹和肝功能异常,一般未造成严重后果.结论: 对婴儿巨细胞病毒肝炎,GCV在改善肝功能,感染指标转阴方面优于对照组,安全性可能较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巨细胞病毒(CMV)感染与小儿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2月-2010年2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42例小儿ITP患儿的临床资料,重点分析患儿CMV感染情况、临床特征、治疗和预后.结果 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法)检测42例临床确诊为ITP患儿的血清CMV-IgM,20例患儿合并CMV感染,感染率为47.6%;所有患儿接受地塞米松(Dex)+静脉用人丙种球蛋白(IVIG)常规治疗,其中16例CMV感染患儿加用更昔洛韦(GCV)治疗,疗程14 d,应用更昔洛韦治疗后患儿病程明显缩短,且无复发.结论小儿CMV感染与ITP密切相关,对CMV感染的ITP患儿加用更昔洛韦可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6.
丁立 《实用全科医学》2006,4(3):354-355
目的探讨更昔洛韦(GCV)联合黄芪对婴儿巨细胞病毒(CMV)性肝炎的疗效。方法比较30例婴儿CMV性肝炎用更昔洛韦联合黄芪治疗前后肝功能、肝脾大小变化以及CMV检测指标的转阴率。结果肝功各项指标治疗后明显好转(P<0.05),肝脾较治疗前明显缩小(P<0.05),血CMV-IgM、PCR-CMV-DNA转阴率分别为90%和83.3%。结论更昔洛韦、黄芪注射液联合治疗婴儿CMV性肝炎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7.
荆竹山 《基层医学论坛》2016,(13):1750-1751
目的 探讨婴儿巨细胞病毒(CMV)感染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效果.方法 对2013年6月—2015年6月我科收治的17例CMV感染婴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3例以黄疸为主要临床表现,1例肺炎合并肝功损害,1例以肺炎就诊,2例以抽搐就诊.经更昔洛韦、对症支持治疗后,15例好转,1例要求转上级医院诊治,1例有癫痫、斜视等神经系统后遗症.结论 CMV感染临床表现多样,部分患儿给予更昔洛韦正规治疗后预后较好,应注意随访观察,并积极预防获得性CMV感染.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比较巨细胞病毒(CMV)肝炎婴儿停哺乳与继续母乳喂养后临床及实验室指标的异同,为临床巨细胞病毒肝炎婴儿确定合理的治疗方案并提供有力的理论依据.方法 87例非淤胆型巨细胞病毒肝炎婴儿为研究对象,发病年龄均〈6个月.根据母乳CMV-IgM阳性,随机分成2组:哺母乳组54例,停母乳组33例;2组均给予更昔洛韦诱导缓解、巩固维持、保肝退黄、调节免疫等治疗.治疗前及治疗3个月、6个月、1年分别应用免疫荧光法检测血清CMVpp65抗原;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法检测尿CMV DNA;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清CMV-IgM;赖氏比色法、匀相测定法、溴甲酚绿法、改良J-G法等检测肝功能.结果 治疗前及治疗后3个月、6个月,2组巨细胞病毒肝炎婴儿肝功能、HCMVpp65抗原阳性率和CMV-IgM阳性率及尿CMVDNA阳性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3个月2组婴儿肝功能、HCMVpp65抗原阳性率及CMV-IgM阳性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尿CMVDNA阳性率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6个月后与治疗前及治疗3个月相比各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年时检测2组患儿肝功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非淤胆型巨细胞病毒肝炎婴儿,无需停哺母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儿童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病因。方法:对60例ITP患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进行巨细胞病毒(CMV)、EB病毒、单疱病毒Ⅰ型及Ⅱ型、风疹病毒、肝炎病毒的检测,人微小病毒B19(HPVB19)检测采用多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检测,检测的抗体为IgM。结果:检测发现ITP患者中巨细胞病毒、EB病毒、单疱病毒Ⅰ型及Ⅱ型、风疹病毒、肝炎病毒、HPVB19抗体呈不同的阳性率。结论:小儿ITP与多种病毒感染有关,病毒感染致病机制为免疫介导。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尿荧光定量PCR(FQ-PCR)DNA检测在更昔洛韦(GCV)治疗小婴儿症状性巨细胞病毒(HCMV)感染疗效评估中的价值。方法将HCMV血清学抗体CMV-IgM阳性或血/尿荧光定量PCR HCMV DNA阳性,确诊症状性巨细胞病毒感染患儿89例,根据患者家长意愿分两组: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48例予更昔洛韦及对症治疗,对照组41例仅对症治疗,用FQ-PCR方法动态监测患儿尿中的CMV含量,结合临床症状消失情况对其治疗效果进行评价。结果治疗组及对照组用药1周后尿CMV-DNA滴度均有下降,两组治疗前后自身比较,治疗组治疗前后有显著性差异(P〈0.01),对照组较治疗前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2周后组间比较:治疗组CMV-DNA阴转率57%(39/48例)明显高于对照组7.8%(5/41例)(P〈0.01),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更昔洛韦治疗过程中无1例发生粒细胞或血小板一过性减少。结论短程更昔洛韦治疗小婴儿症状性巨细胞病毒感染安全、有效。尿荧光定量PCR法可作为快速诊断儿童(尤其6月以下患儿)CMV感染的方法,并且为评估病情轻重及疗效提供可靠依据。荧光定量PCR检测法在CMV感染的诊断、启动治疗及评估疗效方面具有潜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