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了解云南临沧清水河公路口岸埃及伊蚊的分布。方法在口岸采取现场孳生地捕捞幼虫,分类鉴定;成蚊调查采用CO_2诱蚊灯和栖息地人工捕法进行调查。结果共捕捞113条伊蚊幼虫,其中埃及伊蚊94条,栖息地全捕法捕获3属4种16只成蚊,其中埃及伊地只;诱蚊灯法捕获5属7种48只成蚊,其中埃及伊蚊13只。结论埃及伊蚊已广泛在清水河口岸分布且具有一定的种群数量,结果提示相关部门加强埃及伊蚊的监测和控制工作。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云南临沧清水河公路口岸埃及伊蚊的分布。方法在口岸采取现场滋生地捕捞幼虫,分类鉴定;成蚊调查采用CO2诱蚊灯和栖息地人工捕法进行调查。结果共捕捞113条伊蚊幼虫,其中埃及伊蚊94条;栖息地人工捕法捕获16只成蚊经分类鉴定隶属于3属4种,其中埃及伊蚊2只;诱蚊灯法捕获48只成蚊经分类鉴定隶属于5属7种,其中埃及伊蚊13只。结论埃及伊蚊已广泛在清水河口岸分布且具有一定的种群数量,结果提示相关部门应加强埃及伊蚊的监测和控制工作。  相似文献   

3.
云南省登革热媒介埃及伊蚊的分布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登革热主要传播媒介埃及伊蚊在云南省的分布。方法 现场孳生地捕捞幼虫,带回实验室饲养至成蚊,分类鉴定计数;CDC诱蚊灯诱捕成蚊;吸蚊管人工捕蚊3种方法进行调查。结果 边境口岸捕获蚊虫5属8种1896只,其中在瑞丽市姐告国家级口岸捕获埃及伊蚊170只,占当地捕蚊总数的49.56%;内地城乡捕获蚊虫8属32种8722只,未发现埃及伊蚊;CDC诱蚊灯诱捕蚊虫6属32种7987只,优势蚊种为三带喙库蚊;人工捕获蚊虫6属22种11293只,优势蚊种亦为三带喙库蚊。结论 通过4年采用不同方法调查,基本查清了埃及伊蚊在云南省的分布。且该省蚊虫种类繁多,虫媒病毒性疾病媒介较多,危险因素大量存在,应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  相似文献   

4.
我国蚊虫中昆虫共生微生物Wolbachia感染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我国蚊虫中昆虫共生微生物Wolbachia的感染情况。方法:采用依据Wolbachia的wsp基因序列建立的PCR分组检测方法,对我国蚊科中库蚊属、伊蚊属和按蚊属中一些蚊虫种类进行了检测。结果:库蚊属中尖音库蚊复组4个亚种的实验室种群和伊蚊属中的白纹伊蚊的4个地理株种群均有感染,感染的Wolbachia株属B组中的pip组;同时在白纹伊蚊种群中还发现了有A组和B组Wolbachia的双重感染;而同时检测的三带喙库蚊,刺扰伊蚊,埃及伊蚊的2个地理株,中华按蚊和斯氏按蚊没有发现Wolbachia的感染。结论:本研究应用该方法,成功地对我国蚊虫体内感染的Wolbachia株进行了检测与分组。  相似文献   

5.
目的掌握普洱市思茅城区登革热和疟疾等蚊虫传播性疾病媒介的种群密度和分布情况,为预防蚊传疾病特别是登革热的暴发流行和制定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诱蚊灯通宵诱捕法、人工诱捕法和布雷图指数法进行调查。结果思茅城区共捕获成蚊4属11种1 990只,其中捕获致倦库蚊1 144只,占捕获数的57.49%,为优势蚊种;每个调查点均有白纹伊蚊分布,未发现埃及伊蚊。媒介伊蚊幼虫调查,居民区250户、医院2所、公园2个BI均﹤20,废旧物品和轮胎收购站BI为47.83,﹥20,对全部阳性容器中的幼虫进行捕捞和鉴定,共发现3种伊蚊幼虫324条,其中白纹伊蚊幼虫253条,占捕获数的78.09%,为优势蚊种,未发现埃及伊蚊。结论经调查,普洱市思茅城区未发现埃及伊蚊,但各调查点均有白纹伊蚊分布,且废旧物品和轮胎收购站BI(47.83)﹥20,潜在输入性登革热引起本地感染暴发的风险,须采取切实有效的预防控制措施,以防止登革热暴发流行。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云南省埃及伊蚊的分布情况及季节消长规律,为登革热、寨卡病毒病等疾病的防治研究及媒介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2016年1月至2017年8月云南省22个监测县(市、区)登革热媒介监测数据,对有埃及伊蚊分布地区的数据,采用Excel 2013软件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云南省22个登革热媒介监测县(市、区)中,发现埃及伊蚊的有景洪、勐腊、勐海、瑞丽、耿马、盈江、陇川和沧源8个县(市),共监测796点次,调查40 159户,1 677户有埃及伊蚊;调查积水容器66 192个,其中有埃及伊蚊孳生的容器2 211个;平均布雷图指数(BI)为5.51,容器指数为3.34%,房屋指数为4.18。BI最高为耿马县(10.80),最低为陇川县(0.34);埃及伊蚊幼虫密度高峰期为5-7月,最高峰为6-7月;幼蚊孳生容器以水桶、轮胎、废弃瓶罐为主,其中在水池(缸)和花瓶内有埃及伊蚊孳生最多的为景洪市,而在轮胎、水桶、废弃瓶罐内埃及伊蚊孳生最多的均为瑞丽市;8个县(市)埃及伊蚊幼蚊季节分布及孳生容器类型略有差异。结论临沧市的埃及伊蚊已向半山区芒卡镇、丘陵地区耿马县城和沧源县城扩散,埃及伊蚊"上山",向内地深入,对云南省登革热的防控工作将产生深远影响;埃及伊蚊幼蚊的孳生习性及季节分布有一定差异,在登革热防控工作中,应依据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制定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7.
引言:埃及伊蚊、白纹伊蚊在全世界的分布互相重叠。埃及伊蚊原生在非洲热带,由于人为关系而扩散到整个热带。白纹伊蚊原生在亚洲和东南亚(Stone 等,1959)。在东南亚这两种蚊是传播登革热和登革出血热的媒介。白纹伊蚊是亚洲热带地区在19世纪以来登革热流行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石灰水对埃及伊蚊生活史幼期不同阶段生长发育影响的实验室研究,评价生石灰对防治埃及伊蚊的干预效果,为生石灰用于埃及伊蚊的防治提供实验数据。方法将一定数量的埃及伊蚊依据不同发育阶段(卵、Ⅰ~Ⅳ龄期蚊幼、蛹)分别饲养于石灰水中,观察蚊幼活动情况,记录不同时期相应孵化时间、孵化率和死亡率,同时将实验室过夜自来水(实验室脱氯水)饲养蚊虫作对照,分析比较不同饲养环境、不同发育阶段埃及伊蚊发育的变化差异。结果对照组埃及伊蚊卵的平均孵化时间为1.75 d,而试验组(1.3 g/L石灰水饲养)埃及伊蚊卵的平均孵化时间为3.84 d,是对照组的2.19倍,孵化时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36.02,P<0.05)。试验组埃及伊蚊卵孵化率为59.3%,对照组为89.3%,两组之间孵化率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35.38,P<0.05)。Ⅰ~Ⅳ龄试验组蚊幼死亡率分别为44.0%、92.0%、97.3%、98.7%,显著高于对照组蚊幼死亡率,两组之间死亡率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值为65.79~276.53,P<0.05)。试验组蛹的死亡率为98.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死亡率,两组之间死亡率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280.35,P<0.05)。对照组埃及伊蚊卵、蚊幼和蛹的死亡率分别为10.7%、2.3%和2.0%,三组之间死亡率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25.09,P<0.05)。对照组埃及伊蚊卵的死亡率明显高于蚊幼和蛹。试验组埃及伊蚊卵、蚊幼和蛹的死亡率分别为40.7%、83.0%和98.7%,三组之间死亡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70.88,P<0.05)。结论石灰水对埃及伊蚊不同发育阶段均具有明显抑制作用,对蛹的杀灭作用最大,其次是蚊幼和卵。随着埃及伊蚊幼虫年龄的增长,石灰水对其抑制效果逐渐增强。但生石灰对埃及伊蚊成蚊的防治效果有待进一步的现场验证。  相似文献   

9.
以实验室饲养的埃及伊蚊(黑眼株和雅加达株)、海滨伊蚊(台湾)、自纹伊蚊(雅加达)和野外捕集的须喙按蚊(爪哇)、常型曼蚊(雅加达)来叮吸混合感染班氏丝虫与帝汶丝虫患者进行实验。两种丝虫均能在埃及伊蚊(黑眼株)及海滨伊蚊体内发育,而帝汶丝虫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海南省原登革热流行区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对常用杀虫剂的敏感性。方法采用幼虫浸渍法,测定蚊虫对常用杀虫剂的抗性系数。结果埃及伊蚊对溴氰菊酯抗性系数为2.04~2.82,而三亚市埃及伊蚊对高效氯氰菊酯的抗性系数为3.76。白纹伊蚊对溴氰菊酯的抗性系数为2.40~3.60,而海口市白纹伊蚊对仲丁威和残杀威抗性系数分别为2.63和2.07。结论海南省原登革热流行区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对供试杀虫剂敏感性下降。  相似文献   

11.
登革热的传播媒介及防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伊蚊是登革热的传播媒介。在东南亚和我国海南省,埃及伊蚊是登革热的主要媒介。在太平洋岛屿和我国广东、广西,白蚊伊蚊是主要传播媒介。在32℃时,伊蚊吸血后10天即开始有传播能力,其传染期最长可达174天。登革病毒主要在伊蚊唾腺和神经细胞内复制。因此伊蚊不但是生物性的传播媒介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上海口岸蚊虫种群和分布。方法灯诱法和捞勺法。结果2005—2007年间上海口岸共捕获蚊虫6属18种,其中按蚊属1种,伊蚊属3种,阿蚊属1种,库蚊属10种,曼蚊属1种,骚扰蚊属2种,背点骚扰蚊在上海首次捕获。广泛分布的有致倦库蚊、淡色库蚊、三带喙库蚊、中华按蚊和白纹伊蚊。结论致倦库蚊、淡色库蚊、三带喙库蚊、中华按蚊和白纹伊蚊是上海口岸可能骚扰人的常见蚊虫。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广东省蚊虫种群中沃尔巴克氏体(Wolbachia)的分布及其基因型别.方法 利用Wolbachia的wsp基因序列建立PCR检测方法,对蚊科中库蚊属、伊蚊属、阿蚊属和按蚊属部分蚊虫种类进行检测,同时利用Mega 5.2软件对所获基因序列进行系统分析.结果 分别从致倦库蚊、骚扰阿蚊、白纹伊蚊及未分型蚊种中检测到12条目的基因序列,其中11条成功进行测序,这些序列分别属于A和B2个超级基因组,分布在5个不同的基因族中.结论 广东省白纹伊蚊、骚扰阿蚊和致倦库蚊中均存在A大组(含2个小组)和B大组(含3个小组)基因型的Wolbachia感染,埃及伊蚊和中华按蚊未检测出Wolbachia.  相似文献   

14.
两种重要登革热媒介蚊虫的种间竞争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了解白纹伊蚊和埃及伊蚊的种间关系。方法 在温度 2 5~ 2 8℃、RH 65 %~ 80 %、光周期 (L∶D)12∶12的实验条件下 ,将两种伊蚊Ⅳ龄幼虫各 10 0条混合饲养 (亲代P0 ) ,用电动吸蚊器吸取各代成蚊约 10 0 0只进行分类观察。结果 在各代中 ,白纹伊蚊的种群数量大于埃及伊蚊 ,且随着传代次数的增加而增大 ,到子 2代 (P2 )时 ,该混合群落中已经观察不到埃及伊蚊。结论 白纹伊蚊和埃及伊蚊存在着激烈的种间竞争关系 ,并以白纹伊蚊优胜。  相似文献   

15.
白纹伊蚊及埃及伊蚊两种蚊卵的扫描电镜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对普通光学显微镜难以区分和鉴别的白蚊伊蚊和埃及伊蚊卵,以扫描电子显微镜进行了形态观察。结果表明,两种蚊卵的表面形态结构,在卵外形、卵外壳、壳外膜及气孔上均有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16.
目的建立快速区分白纹伊蚊和埃及伊蚊的PCR结合高分辨率熔解曲线(PCR-HRM)方法。方法设计针对白纹伊蚊和埃及伊蚊线粒体ATP6和Cytb基因的2对通用引物,用PCR-HRM方法区分白纹伊蚊和埃及伊蚊。结果白纹伊蚊和埃及伊蚊ATP6和Cytb基因均扩增出不同形状的曲线,蚊种区分结果与形态学鉴定结果一致。结论采用基于ATP6和Cytb基因的PCR-HRM能准确快速区分白纹伊蚊和埃及伊蚊,可作为白纹伊蚊和埃及伊蚊不完整样本的鉴定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除虫脲对登革热媒介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的作用效果,为蚊虫抗药性治理和蚊媒控制提供依据。方法用WHO推荐的昆虫生长调节剂的抗药性测定方法,以采自景洪市登革热疫区的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及实验室敏感品系为研究对象,研究除虫脲对这2种伊蚊的作用效果及其特点;用SPSS 24.0软件进行概率回归分析,得到除虫脲对伊蚊敏感品系和抗性种群的半数抑制剂量(IE50),计算抗性倍数;通过观察不同浓度除虫脲作用下伊蚊的虫态构成及死亡情况,分析除虫脲对伊蚊的作用特点。结果景洪市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拟除虫菊酯类抗性种群对除虫脲的IE50及95%CI分别为0.002 33(0.001 98~0.003 12)和0.002 53(0.002 16~0.002 89)μg/ml,其抗性倍数分别为1.77和1.71倍,属于敏感水平,除虫脲与拟除虫菊酯类药物无交互抗性;使用除虫脲后,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的死亡高峰均在第4~6天,表明与常用的化学杀虫剂比较,除虫脲致死作用比较缓慢;不同浓度除虫脲对蚊虫作用效果不同,低浓度主要在成蚊阶段死亡,高浓度均出现蛹和/或幼虫死亡。结论景洪市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抗性种群对除虫脲均敏感,推荐使用剂量为0.006μg/ml,但其致死作用比较缓慢,适用于蚊虫的抗性治理和可持续控制。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掌握珠海口岸登革热传播媒介及其生态习性,为做好口岸登革热防制工作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用人饵诱捕法调查媒介伊蚊种类、构成和成蚊刺叮率;用诱蚊产卵器法监测媒介伊蚊幼虫密度指数变化情况;调查各口岸伊蚊孳生环境,了解口岸媒介孳生现状。结果全年共捕获成蚊1981只,其中致倦库蚊、白纹伊蚊分别占捕蚊总数的54.42%和37.00%,未捕获埃及伊蚊;白纹伊蚊年均刺叮率为1.09只/人工小时,媒介伊蚊幼虫年均诱蚊产卵器阳性指数和密度指数分别为36.37%和8.01。口岸白纹伊蚊孳生环境类型有8大类,其中可乐等饮料罐类、积水池(沟)、旧轮胎等容器积水,分别占阳性积水容器的23.17%、21.95%和20.73%。结论珠海口岸登革热媒介仅发现白纹伊蚊1种。未发现埃及伊蚊;白纹伊蚊是珠海口岸优势蚊种之一,全年均能孳生繁殖,5~11月是该蚊繁殖高峰,成蚊活动高峰则在6~10月;不同类型的积水容器均可成为该口岸媒介伊蚊的重要孳生地。  相似文献   

19.
埃及伊蚊(Aedes Aegyti)是黄热病、基孔肯雅等病的自然媒介。同时它与白纹伊蚊(AedeSal bopictus)一样,也是登革热病的主要病媒。根据我国有关资料的报告,这两种蚊,尤其是埃及伊蚊,多集中分布在台湾、海南岛、北部湾和雷州半岛的一些沿海城镇。但湛江港及其航道两岸究竞无有白纹伊蚊和埃及伊蚊存在,其密度、季节消长和孳生情况如何,我们缺乏具体资料。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作为今后开展有关流行  相似文献   

20.
<正>埃及伊蚊是将寨卡病毒传染给人类最主要的蚊媒类型。美国科学家近期研究发现,一种名为沃尔巴克氏菌的良性菌能阻隔寨卡病毒在埃及伊蚊中的传播,从而为防止疫情扩散提供了一种可能的生物防控机制。沃尔巴克氏菌是世界上分布最为广泛的共生菌,存在于60%的昆虫体内,包括蝴蝶和蜜蜂等,但在埃及伊蚊中并不常见。早在上世纪90年代研究人员就发现,可以通过让雌性埃及伊蚊感染沃尔巴克氏菌,使新出生的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