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膜耐药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笑洋  邱晨 《广东医学》2012,33(10):1509-1513
铜绿假单胞菌(PA)是医院内感染最常见的细菌之一,是重症监护室内肺部感染的重要条件致病菌,且极易产生获得性耐药,可通过β内酰胺酶及氨基苷类钝化酶等灭活酶的产生、抗生素作用靶位改变、降低膜通透性、主动外排系统排出及形成生物膜等方式对多种抗生素耐药,增加临床治疗的难度.其中生物膜的形成为细菌耐药的重要机制之一,是许多感染性疾病反复发作和难以控制的主要原因.生物膜形成后特殊基因的表达也是生物膜对抗菌药物耐药的一个原因.本文重点论述PA生物膜耐药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2.
细菌生物膜:治疗慢性鼻-鼻窦炎的新靶点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慢性鼻-鼻窦炎(CRS)是由致病菌引起的鼻腔鼻窦黏膜的慢性炎症。部分患者对常规抗感染和手术治疗的疗效欠佳。细菌生物膜是细菌自身产生的多聚基质包裹着菌细胞的三维结构群体,因为其对抗生素耐药性极强,成为临床CRS难治性感染的重要原因之一。现将与CRS有关的细菌生物膜的结构及特性、形成发展、抗生素耐药机制、检测手段及防治策略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以期寻找有效治疗CRS手段,指导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3.
本文报道了老年人肺内感染细菌的病原学。从109例不同程度肺内感染的痰液中培养出144株细菌;其中以绿脓杆菌、假单胞菌,不动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表皮葡萄球菌占主要部分;并且多数细菌对一些抗生素有耐药性,但对丁胺卡那霉素等敏感。老年人肺炎感染以革兰氏阴性菌占多数,且种类也多,因此,本文结果表明了老年人肺内细菌感染主要由革兰氏阴性菌引起,且这些细菌均表现不同程度的耐药,临床上应合理选用敏感的抗生素。  相似文献   

4.
细菌生物膜耐药机制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细菌生物膜(bacterial biofilm,BBF)是细菌耐药性形成的重要机制之一,也是许多慢性感染性疾病反复发作和难以控制的主要原因。BBF可以通过形成特殊结构,影响机体免疫系统来达到保护自身的目的,还可通过抗生素渗透限制、营养限制和形成特殊表型来实现抗生素耐药。  相似文献   

5.
冷建春 《中国全科医学》2020,23(27):3457-3459
细菌是肺部感染最常见的致病菌,由于近年来抗生素的广泛滥用,导致肺部感染的细菌耐药率不断攀升,且新的耐药菌株不断出现,是当今医疗卫生领域的难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COPD)是临床的常见疾病,耐药细菌感染在AECOPD患者中十分常见,常导致患者病情反复发作和住院。本病属中医学“肺胀”“喘证”等范畴,中医学脏象学说理论和五行学说理论认为,肺脾两脏功能失调与本病关系密切,本文以中医药临床治疗AECOPD合并耐药细菌感染为例,分析探讨肺部耐药细菌感染的中医治疗思路。  相似文献   

6.
葡萄球菌造成的生物膜相关性感染易于慢性化和顽固化,究其原因与生物膜形成后葡萄球菌抗生素耐药性增加和逃避宿主免疫防御有关。目前生物膜引起的耐药已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但关于生物膜与宿主免疫系统之间相互作用的研究还相对较少。机体免疫反应可分为固有免疫和获得性免疫,固有免疫主要包括一些免疫屏障、免疫分子及免疫细胞对微生物进行防御,获得性免疫则主要通过免疫细胞对微生物识别产生相应的抗体。  相似文献   

7.
生物膜是细菌生长的动态过程,其产生的胞外成分可增强细菌对宿主防御机制和抗生素的抵抗力。耐药细菌生物膜的形成将是临床感染治疗与控制的一大挑战。肺炎克雷伯菌是临床常见的致病菌,高毒力型肺炎克雷伯菌与耐碳青霉烯肺炎克雷伯菌可引起严重的感染性疾病,难以治愈,其生物膜的形成使这种情况更加严峻。对肺炎克雷伯菌生物膜形成及其调控机制的深入研究可为临床抗感染治疗与控制带来新的思路。本文主要从菌毛、多糖、群体感应系统和外排泵对肺炎克雷伯菌生物膜形成的作用及调控机制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8.
孙荣庆  何英 《新疆医学》2006,36(1):56-57
尿路感染是常见的感染性疾病,绝大部分由细菌引起。随着抗生素和免疫抑制剂、激素及介入诊断的广泛应用,细菌感染和耐药逐年上升,患者免疫功能下降,致真菌感染亦日益增多,因此合理应用抗生素是非常必要的。为了配合临床医生及时诊断和治疗,掌握细菌感染的种类及耐药情况,本文收集了我院3年间尿培养106株病原菌,对其细菌分布及药敏试验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唐强 《医学综述》2012,18(9):1289-1292
细菌生物膜可引起慢性及装置相关性感染,在耳鼻咽喉科中,细菌生物膜被证实在感染性疾病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这些感染性疾病包括慢性中耳炎、胆脂瘤、慢性扁桃体炎、慢性鼻-鼻窦炎、鼓室切开置管的感染及人工耳蜗植入术后的感染。认识慢性细菌感染与细菌生物膜之间的关联对于制订合理的治疗及预防耳鼻咽喉慢性感染的策略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0.
金黄色葡萄球菌为革兰阳性致病菌,也是引起医院感染的常见化脓性病原菌;易在机体组织器官或某些惰性材料表面形成生物膜,使感染反复发作且难以控制。生物膜为细菌适应生存环境的一种保护性生存方式,与浮游菌相比生物膜内的细菌极易产生耐药性,且能抵抗宿主的防御机制,导致慢性持续性感染,给临床治疗带来极大的挑战。深入研究生物膜形成的调控机制,对积极寻找特异性的治疗方法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1.
细菌感染是引起呼吸道炎性病变的主要原因。痰及上呼吸道标本的细菌检查,对于呼吸系统感染性疾病的诊断,治疗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定期进行感染菌株分布状况的监测及对抗生素耐药性的分析,对了解本地区引起呼吸道感染病原菌的分布特征,感染菌株变迁、防止耐药及多重耐药菌株的产生,为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依据都是十分必要的。本文对1998年1月至2000年12月我院住院部及门诊部各科呼吸道感染患者6918人次做了痰及咽部分泌物的细菌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对其细菌分布状况及耐药性进行了统计分析,分析如果如下。  相似文献   

12.
呼吸重症监护室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细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近年来,由于抗生素的广泛应用,尤其是三代头孢抗生素的广泛应用,导致细菌对抗生素的耐药显著增加,尤其是院内感染,给临床抗生素的选择造成很大压力,已引起国内外的广泛重榭”。呼吸重症监护室(RICU)所收住患者发生的下呼吸道感染,以重度感染、混合感染为多见,如何正确选择抗生素是十分棘手的问题。及时了解本地区、本院RICU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细菌的分布及耐药情况,有利于指导RICU医师及时运用合理的抗生素。现将我院近年来人住RICU患者的细菌耐药情况总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针对日益严重的细菌耐药问题,目前已经形成了一个全球性共识,即不断增长的细菌耐药与抗生素的广范应用所造成的选择性压力密切相关.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研究表明,应用抗生素尤其是头孢类抗生素,是耐药细菌感染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4.
临床细菌感染耐药动向调查唐倚(江西省妇幼保健院331000)由于抗生素的广泛使用乃至滥用,以及医院感染等因素,临床上人体各部位感染的细菌种类,细菌对抗生素的敏感性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为使细菌性感染的患者,能迅速获得治愈康复,针对性的选择有效的控制感染...  相似文献   

15.
细菌生物膜在临床中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冬梅  赵秀媛 《实用医技杂志》2007,14(16):2251-2253
细菌生物膜是细菌在生长过程中附着于物体表面而形成的由细菌细胞及其分泌的含水聚合性基质(主要为胞外多糖)等所组成的膜样多细菌复合体。生物膜是细菌适应生存环境而形成的与游走态细胞相对应的存在形式,它具有很强的抵抗机体免疫和抗生素的能力,在临床上形成难治性感染。结合近年来的研究成果,介绍了生物膜的形成、基因调控、检测,讨论了其致病和耐药的机制以及防治等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临床耐药菌株的出现及其对策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细菌对抗生素耐药已成为全球化趋势, 且耐药情况日益严重。其直接的后果是由细菌感染导致的病死率增高, 医疗费用增加。遗憾的是细菌耐药的严重性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为此, 本文就细菌耐药原因、 耐药机制及控制耐药对策等进行了概述。抗生素的滥用滥用抗生素是导致细菌耐药的主要原因。滥用抗生素的途径可能是多方面的, 如: 抗生素销售管理不严, 患者可以随意在药店购买到抗生素;商业抗生素广告盛行, 一定程度上纵容和扩大了抗生素的滥用;医师滥用抗生素, 包括理由不充分的经验性治疗过多、 疗程过长, 不必要或过长的预防性…  相似文献   

17.
铜绿假单胞菌(PA)已成为院内感染的一个重要致病菌,其诱发疾病的特点呈慢性并反复急性发作,死亡率高。铜绿假单胞茵生物被膜(BF)的形成是其重要原因之一。细菌的生物膜能保护细菌抵御抗生素的作用形成耐药性,并能逃避机体免疫系统的攻击,从而造成慢性难治性感染。查阅近年有关文献表明,单种药物很难清除细菌生物被膜,药物联合在防治细菌生物膜感染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该文就抗生素联合、中药联合抗生素抗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膜的研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8.
大肠埃希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属于肠道正常菌群,其作为条件致病菌是临床细菌感染的最常见病原菌之一。当机体免疫力低下时,大肠埃希菌可引起感染,其感染类型多样,感染部位也比较广泛。随着新的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临床应用,尤其是头孢菌素类在临床上的广泛使用,其耐药性问题日益严重。据文献报道,大肠埃希菌临床分离率逐年上升,对常见抗生素的耐药性也呈现出明显的上升趋势,且对多种抗生素同时耐药,是一种多重耐药菌,使其成为临床抗菌治疗中亟待解决的难题。近年来发现,染色体或质粒介导的超广谱β-内酰胺酶和AmpCβ-内酰胺酶能使多种β-内酰胺类抗生素失活,被认为是导致大肠埃希菌耐药的最重要的两类酶,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胆脂瘤型中耳炎患者细菌感染的菌种分布及耐药性发生情况,为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对抗胆脂瘤型中耳炎感染提供参考。方法选择74例到该院就诊的胆脂瘤型中耳炎患者耳部流脓标本进行培养,获得患者致病菌组成分布。对获得的菌株进一步进行生物膜半定量检测和药敏试验检测,分析其耐药性。结果所有观察对象中所获得的胆脂瘤型中耳炎致病菌从高到低分布依次为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表皮葡萄球菌,有生物膜的细菌普遍比无生物膜的细菌耐药率高。结论胆脂瘤型中耳炎致病菌发生率高低可因"三间"不同而有差异,并且有生物膜的细菌比无生物膜的细菌耐药率高,值得临床注意。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随着抗菌素的增多,对抗菌素的不规范使用,滥用抗菌素造成细菌耐药及院内感染,正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L型细菌既是医院内感染中十分重的一个感染源。我们对近几年来我院80例医院内L型细菌感染者进行了分析,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