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辅行诀脏腑用药法要》是一部重要的敦煌遗书。它的发现,以确切的资料证明《伤寒杂病论》是在《汤液经法》一书的基础上撰写而成,给《伤寒论》研究提供了重要的依据和思路,是《伤寒论》研究领域的重大突破。长期以来,关于它的文献资料十分稀少,极大地限制了研究的深入。经过近20年的搜集整理,伤寒文献专家钱超尘教授获得张大昌弟子先后抄录的《辅行诀脏腑用药法要》的14个不同抄本。笔者跟随钱先生对现有的这些文献进行细致的研读,对所掌握的《辅行诀脏腑用药法要》现存版本的来源及诸个版本进行了对比研究,以期为《辅行诀脏腑用药法要》进行重新校注选定最佳的底本和校本。  相似文献   

2.
《辅行诀脏腑用药法要》(以下简称《辅行诀》)出自敦煌遗本,后经张大昌先生献给中国中医科学院,对研究《汤液经法》、《伤寒论》的演变传承,及经方的用药组方规律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文章通过总结《辅行诀》的组方用药规律,结合经络五输穴的五行属性,将《辅行诀》的脏腑补泻规律应用于针灸临床,为针灸临床辨证取穴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3.
敦煌医学是世界文化遗产的一颗璀灿明珠,近年来越来越多地引起国内外学者的高度重视。《辅行诀脏腑用药法要》(以下简称《辅行诀》)成书年代大约在梁代陶弘景之后至隋唐之间,为敦煌遗书中颇具有代表性的医经类著作,该书记载了古佚书《汤液经法》的内容,且与《素问》、《伤寒杂病论》有着密切学术渊源,故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笔者兹参阅《辅行诀》,对其中有关心病部分的诊疗内容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4.
王淑民 《中医杂志》1998,39(11):694-696
《辅行诀脏腑用药法要》(以下简称《辅行诀》),是一部流落民间的敦煌医学卷子,原题“华阳隐居陶弘景撰”,经考察当为陶氏弟子述师之作,约成书于陶弘景之后至隋唐期间,是一部道家所著医书。该书记载了有关《汤液经法》、《伤寒杂病论》的文献资料,为研究此二书提供了一定的文献依据。本文试图据此文献,并结合中国医学史、中国古代史相关文献资料,作如下探讨。  相似文献   

5.
桂枝汤及其类方的源流衍化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吴红彦  刘喜平  李沛清 《中成药》2002,24(7):544-545
目的:探讨桂枝汤及其类方的源流衍化考及与阳旦汤的关系。方法:以敦煌遗书《辅行诀脏腑用药法要》为主要依据,结合相关医籍文献,进行比较研究。结果:桂枝汤类方与阳旦汤类在主治,组成,剂量,方名和方义等方面有一定的联系。结论:桂枝汤可能源于古《汤液经法》之“小阳旦汤”,敦煌遗书《辅行诀脏腑用药法要》为进一步探讨桂枝汤类方提供了重要线索。  相似文献   

6.
《辅行诀脏腑用药法要》出自敦煌遗本,对研究汤液经法、伤寒论的演变传承,及经方的用药组方规律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辅行诀》汤液经法图中蕴涵着五行生克制化规律,结合《素问》中疾病传变次序原文,可知疾病五行传变的基本规律,即:阳实传我生,阴实传生我,阳虚传我克,阴虚传我克。  相似文献   

7.
文章通过分析两种版本《辅行诀脏腑用药法要》对“朮”记载的差异,探讨“朮”的真正所指药物。结合校勘本原文分析“术”的具体应用,从具体药物中分析《辅行诀脏腑用药法要》的用药思路;结合“朮”的历史变革,讨论“朮”的临床应用沿革。  相似文献   

8.
敦煌《辅行诀五脏用药法要》大小补泻汤方及救误大小泻方凡30首,临床应用广泛而行之有效,但其组方用药易于混淆。本文根据敦煌《辅行诀五脏用药法要》的组方内在规律,将相关方剂凡25味中药以五行互藏理论定位于手指,形成在手指上通过掐指推导组方配伍的简易方法,以期为有效推广和应用敦煌《辅行诀》凡30方提供新的掌握思路。  相似文献   

9.
王战磊  李应存 《光明中医》2013,28(5):893-895
敦煌医学是敦煌学与中医学的一部分,是我国伟大的文化宝藏,亟待挖掘以光大传统中医学并造福人类。《辅行诀脏腑用药法要》中五脏虚实的证治主要针对本脏气机的升降变化进行,探讨其证治特点,对本脏气机升降变化的影响有助于拓展中医辨证诊治的思路。  相似文献   

10.
阴旦汤考证     
《备急千金要方》(以下简称《千金方》)中载有阴旦汤,其组方为桂枝汤去生姜加干姜、黄芩,后世医家多宗此说。而在近代出土的敦煌遗书《辅行诀脏腑用药法要》(以下简称《辅行诀》)中,阴旦汤为黄芩汤加生姜。阴旦汤的组方究竟如何变化,笔者试综合历代文献,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1.
头皮静脉穿刺是儿科护士必备的技术,其成功率的高低直接危机患儿的痛苦乃至生命,掌握这门过硬的技术,尽量做到一针见血,是儿科护士的天职,也是衡量合格护士的标准之一。本人从事儿科护理工作已多年,现将这方面的体会做一报告。  相似文献   

12.
通过分析伤寒与温疫的证治特点、《伤寒论》与《温疫论》的篇章结构、张仲景与吴又可所处的时代背景,以及现代医学对出血热与鼠疫的认识,梳理热病证治的发展历史与脉络。  相似文献   

13.
《伤寒论》这一中医经典著作,指导临床,疗效显著,活人无数,尤其是对外感热病的发展影响颇深.伤寒学派是以研究或阐述张仲景《伤寒论》辨证论治及理法方药为中心的医学学术群体,该学派学术璀璨,连绵千年.现就以古代此派的形成、发展、争鸣3个阶段进行初步探析,认为其形成于晋唐,发展于宋元,争鸣于明清.  相似文献   

14.
根据“穴位组学概念”的提出,针对针刺机理进行深入研究。目的在于揭示针刺的生物学基础,阐明针刺的科学性,并对相关针刺处方进行优化,围绕临床针刺治疗手段中的关键技术进行标准化与规范化研究,实现针刺科学机理转化为实际应用,从而更好的服务于临床。  相似文献   

15.
中药蛇床子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姜涛  李慧梁 《中草药》2001,32(2):181-183
概述近年来有关蛇床子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和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6.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到文化大革命爆发的近20年间,是新时期仲景学说研究队伍的形成———发展期。在这一时期,对《伤寒论》原著的注释和校正工作,揭开了新中国教材编写的序幕;对《伤寒论》中一些有代表性问题或关键性字词的考订,是一个特点;对《伤寒杂病论》方法论的研究,也是这一时期出现的新特点。此外,这一时期,对六经的研究逐渐深入;对方证的研究仍是热门话题;对伤寒方中用药规律的研究出现热潮;对张仲景治疗方法原理的研究开始活跃;比较性研究热度不减;专题性研究渐成趋势。  相似文献   

17.
百年以来《伤寒论》理论研究述评(之一)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近百年来,公开发表的研究《伤寒论》的学术论文约3万篇,内容涉及张仲景生平事迹、《伤寒论》版本传承、《伤寒论》学术思想和临床应用研究等多个方面。民国时期是近代仲景学术研究的萌芽——发动期,这一时期的文章具有以下时代特点:①期刊和作者群有明显的地域和社团性;②体现了中西医结合的研究方向;③研究空间不断扩大;④学术争鸣空前活跃。  相似文献   

18.
艾灸足三里在脾胃病的临床疗效肯定,其机制研究也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不断完善。大量研究证明,艾灸足三里促进胃黏膜修复的信号传导是通过神经实现的,其作用机制是系统而复杂的,既可以直接调节胃肠内分泌激素的水平,也可以作用于胃黏膜损伤的信号传导途径上。因此,艾灸足三里对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胃黏膜病变及病变的各个阶段都有一定作用,且作用机制不尽相同。据现有研究,对未来艾灸足三里的机制研究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9.
喘证的一般护理注意调整病室环境、体位与休息、严密观察生命体征、饮食护理、情志护理;根据中医辨病与辨证相结合的方法,同病异护、异病同护,实施具有针对性、个性化的护理措施,保障治疗措施的实施,促进疾病康复。  相似文献   

20.
变应性鼻炎研究概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变应性鼻炎的发病机理、流行情况、实验及试验研究、中医药治疗、针灸治疗、治疗前景的实验研究等方面进行了综述 ,并提出从辨证指标入手的观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