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 分析肝移植术后早期黄疸的原因,总结诊断和处理体会。方法 17例患者肝移植术后早期出现黄疸20次,其中3例行背驮式肝移植,14例行经典式肝移植,术后应用他克莫司(FK506)、霉酚酸酯及泼尼松预防排斥反应。术后早期每日复查血液生化,当血清胆红素水平超过正常值时,立即行多普勒超声、血管造影等辅助检查,明确产生黄疸的原因,并进行针对性处理。结果 导致黄疸的原因,5例次为免疫抑制剂中毒,其中2例次停用FK5063~5d,1例次将FK506更换为西罗莫司,2例次减少FK506的用量,黄疸消退;5例次为急性排斥反应,经激素冲击治疗,2~4周黄疸消退;6例次为胆道狭窄、梗阻,其中1例次未进行处理,3d后黄疸逐渐消退,另5例次中,4例次采用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置管术(ERCP)及内镜下鼻胆管引流,次日血清胆红素下降,另1例次ERCP效果不佳,2个月后行胆肠吻合术;1例次为肝动脉栓塞,立即手术取栓;1例次为肝右静脉栓塞,用尿激酶溶栓;1例次为静脉营养所致黄疸,肝功能恶化;1例次因供肝有轻微肝硬化,药物中毒后,黄疸逐渐加重,停用免疫抑制剂,行血浆吸附治疗,效果不佳。结论 肝移植术后早期黄疸常见,原因多为免疫抑制剂中毒、急性排斥反应、胆道狭窄及阻塞、肝动脉栓塞等;产生黄疸的原因需根据生化指标、多普勒超声、放射学检查以及肝穿刺活检判断;针对黄疸的产生原因进行针对性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肝移植术后中远期黄疸的发生原因,并总结诊断和治疗体会.方法 对2005年6月至2008年12月移植内科住院的822例肝移植受者进行统计,回顾性分析其中129例发生肝移植术后中远期黄疸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29例患者出现黄疸的时间为肝移植术后43 d至39个月,胆红素总量水平为27.4~503 μmol/L.出现黄疸的原因及治疗:胆道并发症59例(45.7%),排斥反应36例(27.8%),病毒感染11例(8.5%),药物性肝损害5例(3.9%),肿瘤复发4例(3.1%),Gilbert综合征4例(3.1%),乳头肌功能紊乱3例(2.3%),血管并发症2例(1.6%),放射性肝炎2例(1.6%),肝脓肿1例(0.8%),以及不明原因黄疸2例(1.6%).上述基础疾病得到相应治疗后,大多数患者的黄疸得到逆转;5例患者治疗无效后接受了再次肝移植,4例死于疾病进展.结论 肝移植术后中远期黄疸的原因多样而复杂,临床上应首先明确其病因,及时作出正确诊断,并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案,才能使移植受者获得长期存活.  相似文献   

3.
肝移植术后胆泥及胆结石形成原因分析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目的 探讨肝移植术后胆泥和胆结石形成的原因。方法 对13例肝移植术后发生胆泥和/或胆结石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3例发生胆泥和/或胆结石的时间为1.5-12个月(平均5.5个月),供肝热缺血时间平均为5.5min,冷缺血时间11.5h;UW液经门静脉灌注;胆道冲洗时间在热缺血后15-20min;11例供肝动脉与受者的肝动脉吻合,2例与结肠中动脉吻合。结论 肝移植术后发生胆泥及胆结石有多种原因,其中主要是缺血、灌注损伤及肝动脉供血不足。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肝移植术后早期发生神经系统并发症(NC)的相关因素及改善其预后的措施. 方法 回顾分析155例终末期肝病患者接受成人尸体肝移植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131例,女性24例,平均年龄47.4岁(18~67岁).受者原发病为:乙型肝炎导致的急、慢性肝功能衰竭60例,原发性肝癌(包括胆管癌)73例,丙型肝炎肝硬化12例,其他(包括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肝豆状核变性及多囊肝等)10例.肝移植术后将发生NC的受者分为NC组,将未发生NC的受者设为对照组,观察和比较两组受者术前原发病和终末期肝病模(MELD)评分、术后肝功能、住院期间感染发生率及死亡率. 结果 住院期间,共有36例受者发生NC,总发病率为23.2%(36/155).原发性肝癌患者的NC发病率为12.3%(9/73),明显低于乙型肝炎导致的急、慢性肝功能衰竭的33.3%(20/60)和多囊肝、原发胆汁性肝硬化和肝豆状核变性等的40%(4/10)以及丙型肝炎肝硬化的25%(3/12)(P<0.05).NC组受者中非肝癌和肝癌患者分别为22.9±8.2和17.1±5.4,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3±8.5和13±3.4(P(0.05).术后2周内,两组患者在丙氨酸转氨酶、胆红素总量,凝血酶原时间、血浆白蛋白及血清钠离子和氯离子浓度水平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期间,NC组感染发生率和死亡率分别为36.1%(13/36)和30.5%(11/36),对照组分别为17.6%(21/119)和5.9%(7/119),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NC是肝移植术后早期常见的并发症,其发生与患者原发病和术前肝功能状态密切相关,严重影响患者的预后;术后积极的对症治疗和防治感染对降低患者死亡率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5.
肝移植患者术后早期精神症状的观察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探讨肝脏移植术后早期精神系统并发症发生的原因和防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 12 5例原位肝脏移植患者的临床资料 ,以术后 2周作为观察时点 ,分析肝脏移植术后早期精神系统并发症发生的原因 ,总结防治经验。结果有症状组和无症状组在性别、年龄、肝功能以及血环孢素A浓度方面无明显差异 ;但有症状组的无肝期时间 (93 74± 2 8 98)min和手术时间 (4 14 6 5±6 1 92 )min却长于无症状组 (P <0 0 5 ) ;另外 ,术前有无肝性脑病、术后感染以及静脉使用免疫抑制剂和术后精神症状的发生明显相关。结论肝脏移植术后早期精神系统并发症发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通过积极的对症支持治疗 ,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 评估原位肝移植患者术前肺功能情况及其在预测肝移植术后肺部并发症(postoperative pulmonary complications,PPC)中的作用.方法 2008年8月至2009年6月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完成71例原位肝移植手术,分析患者术前肺功能状况及其与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关系.结果 71例患者中肝移植术前肺功能异常者65例,肺弥散功能减低65例(91.5%),限制性通气功能减低30例(42.2%),小气道功能减低28例(39.4%),阻塞性通气功能减低21例(29.6%).移植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发生率为56.3%,肺部并发症包括:肺不张,肺炎,急性呼吸衰竭.限制性和阻塞性通气功能减低组肺部并发症的发生率与正常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703,P=0.010;x2=4.768,P=0.029),中、重度的弥散功能减低组肺部并发症的发生率与轻度和正常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478,P=0.004).结论 肝移植患者术前肺功能异常是常见的,通气功能减低(VCmax<80%或FEV1.0<80%)及中、重度肺弥散功能减低(TLCOSB<60%)可作为预测术后肺部发生并发症的一个指标.
Abstract:
Objective To probe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preoperative pulmonary dysfunction and postoperative pulmonary complications in patients of orthotopic liver transplantation. Methods From August 2008 to June 2009, 71 orthotopic liver transplantation patients were studied. Preoperative pulmonary function and its relationship with postoperative pulmonary complications were analyzed.Results Preoperatively 65 out of 71 patients had abnormal lung functions, suffering from pulmonary diffusing capacity reduction (65 cases, 91.5% ), followed by reduction of restrictive ventilation function (30 cases, 42. 2% ), small airway function reduction ( 28 cases, 39.4% ), and obstructive ventilatory function reduction (21 cases, 29. 6% ). The incidence of postoperative pulmonary complications was 56. 3% including: pulmonary atelectasis, pneumonia, acute respiratory failure. The incidence of posttransplantation pulmonary complications in patients with pulmonary restrictive or obstructive ventilation function reduction was higher than in normal group (x2 = 6.703, P= 0.010; x2 = 4.768, P = 0.029), and there was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pulmonary complication rate between groups of moderate and severe diffusing capacity reduction and mild reduction and normal range (x2 = 8.478, P = 0.004 ).Conclusions Preoperative pulmonary function abnormality in patients before liver transplantation such as pulmonary ventilatory function reduction (VCmax < 80% or FEV1.0 < 80% ) and moderate to severe pulmonary diffusing capacity reduction (TLCOSB < 60% ) predicts higher incidence of postoperative pulmonary complications.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肝移植术后早期精神并发症的病因及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8例肝移植术后发生精神并发症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28例精神并发症患者表现为躁狂12例(43%),焦虑伴失眠(睡眠障碍)7例(25%),抑郁3例(11%),恐惧2例(7%),癫2例(7%),幻觉1例(4%),自杀倾向1例(4%)。11例躁狂患者在减少抗排斥药物及小剂量使用抗精神病药物(奥氮平、氟哌啶醇)后症状缓解,未见后遗症,另1例给予氟哌啶醇后出现抑郁状态,随着肝功能的逐渐恢复而好转。1例恐惧患者经医师及家属耐心劝导并给予镇静治疗后逐渐缓解。2例癫患者经头颅CT检查未见异常,在停用抗生素后逐渐好转。3例焦虑伴失眠患者经血培养证实合并败血症,焦虑症状日益严重,给予抗菌和镇静治疗后仍效果不佳,终因多脏器功能衰竭于术后2周内死亡。余患者均在2~3周内随着肝功能的逐渐好转,精神症状逐渐消失。结论肝移植术后早期精神并发症可能由患者自身因素,手术、环境及药物等因素引起,大部分症状较轻,预后良好,但精神症状严重者或并存器质性病变者病死率较高。针对不同病因及时进行治疗有助于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肝移植术后颅内出血的临床特点以及防治措施。 方法 回顾性分析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04年1月至2008年12月施行的638例肝移植病人的临床资料。总结原位肝移植术后颅内出血的诊治经过。结果 638例肝移植病人中共发生术后颅内出血10例(1.6%);其中发生于移植术后1周内1例,2周内3例,2周至1个月6例。10例病人一经确诊,均立即采取脱水降低颅内压治疗,并应用抗生素控制感染,其中有4例病人急诊施行了开颅血肿清除术。10例中死亡6例,与术后颅内出血相关的病死率为60.0%。结论 肝移植术后颅内出血发病凶险、病死率高。应掌握术后颅内出血的常见原因,对术后意识和精神状态发生改变者要及时进行头颅CT检查,一旦发生颅内出血应积极抢救,及时做出正确的治疗选择,必要时施行开颅血肿清除术。  相似文献   

9.
原位肝移植术后近期感染分析   总被引:11,自引:4,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原位肝移植术后1个月内感染的诊断、预防。方法: 回顾分析38例次原位肝移植的临床资料,对可能导致感染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 全组18例患者出现29例次感染,感染率为47.4%(18/38)。所有感染均出现在术后3d以后,感染部位肺部占37.9%(11/29),腹腔24.1%(7/29),血液17.2%(5/29),胆道13.8%(4/29),泌尿系统3.4%(1/29),肝脏3.4%(1/29)。感染菌株中阴沟肠杆菌占27.6%(8/29),大肠埃希菌24.1%(7/29),金黄色葡萄球菌20.7%(6/29),表皮葡萄球菌10.3%(3/29),肺炎克雷伯菌6.9%(2/29),白色念株菌6.9%(2/29),粪肠球菌3.4%(1/29)。感染病死率38.9%(7/18)。上腹部手术史、手术持续时间、输血量、胆道重建方式、术后肠道功能恢复延迟、术后持续高血糖是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围术期肠道去污治疗是预防感染的保护因素。结论 : 感染是影响肝移植生存率的重要因素之一,减少各种危险因素及围术期肠道去污治疗有助于降低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老年(≥60岁)患者肝移植术后感染的病原学、耐药性特点和相关的易感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57例老年患者肝移植后的临床资料,对其术后发生感染的易感因素、发生率、发生部位、病原学特征、耐药性及感染死亡率进行总结。结果 57例老年肝移植患者中有40例(70.18%)术后发生感染,其中30例为混合性细菌感染,15例合并深部真菌感染,感染以多部位混合感染最为常见。经积极治疗,37例患者存活,存活率为64.91%;感染导致死亡9例,占死亡人数的45%;术后感染治愈率为77.5%。致病菌以屎肠球菌、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嗜麦芽寡单胞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念珠菌等最为常见,其中大多数革兰氏阳性球菌对万古霉素、替考拉宁敏感,对其他常用药普遍耐药革兰氏阴性杆菌对亚安培南、美罗培南的耐药株多;对头孢三代普遍耐药;对头孢四代、喹诺酮类等敏感性高于其他药物。真菌对两性霉素B均敏感,但多数对酮康唑、益康唑、氟康唑耐药。结论 老年肝移植术后具有高感染率、高耐药率、高致死率等特点,应引起注意。  相似文献   

11.
肝移植术后消化道出血的原因及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肝移植术后消化道出血的原因和处理方法.方法 对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00年1月至2006年12月施行的776例同种原位肝移植(OLT)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原位肝移植术后消化道出血的诊治经验.结果 776例肝移植患者中共发生术后消化道出血18例(2.3%).其中消化性溃疡出血8例(44.5%),胃底食管静脉曲张急性出血3例(16.7%),胃十二指肠炎出血3例(16.7%),胆道出血3例(16.7%),空肠憩室出血伴穿孔1例(5.6%).分别采取积极的非手术治疗和经内镜直视下局部止血治疗、血管栓塞治疗和手术探查等措施,除死亡5例(27.8%)外,13例患者临床治愈,术后平均随访3.5年,除1例于术后2年死于移植肝癌复发外,其余均健康存活.结论 OLT术后可能出现不同部位的消化道出血,病死率较高:一旦发生,应尽快寻找出血部位并及时做出正确的治疗选择.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活体肝移植供者术后早期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方法 对2002年1月至2009年8月间170例活体肝移植供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依据供肝类型分为右半供肝组和左半供肝组,采用Clavien分类系统对术后早期发生的并发症进行分析.结果 两组间供者年龄、身高体重指数、手术时间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左半供肝组比较,右半供肝组实际切取的供肝重量较大(P<0.05),残余肝重量较小(P<0.05),残余肝重量与标准肝重量之比较小(P<0.05),且住院时间较长(P<0.05).住院期间,共有55例供者发生并发症62例次,总的并发症发生率为32.35%(55/170),其中右半供肝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4.39%(54/157),左半供肝组并发症发生率为7.69%(1/13),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2.787,P>0.05).62例次并发症中,Ⅰ级39例次,Ⅱ级5例次,Ⅲ级16例次占,Ⅳa级2例次,无Ⅳb和Ⅴ级(死亡)并发症.所有并发症经积极治疗后得以痊愈,所有供者均健康存活.结论 活体肝移植供者总体安全性较好,但仍面临着发生严重并发症的风险.术前应严格对供者进行选择和评估,术中手术操作应严密精细,重视供者术后管理,避免供者术后发生并发症.  相似文献   

13.
50例肝移植术后近期高胆红素血症的原因及处理   总被引:22,自引:2,他引:22  
目的 探讨原位肝移植术后近期高胆红素血症的原因及其处理。方法 采用临床与系列肝穿刺活检相对比的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 5 0例肝移植术后 3个月内高胆红素血症的原因及其动态变化。结果 肝移植术后血总胆红素 ( μmol/L)的变化曲线形如一个倒“S”型 ,1周内血胆红素皆逐渐升高 ( 12 7.19± 113 .15 ) ,2周内达高峰 ( 135 .45± 12 4.16 ) ,3周始下降 ,4周时平均为 73 .10± 49.5 2 ,至术后 12周可恢复至接近正常水平 ( 2 9.8± 37.5 6 ) ,与镜下肝细胞形态修复过程相一致。术前高胆红素血症 ( 10例 ,2 0 % )、保存损伤 (含缺血再灌注损伤共 44例 ,88% )、急性排斥反应 ( 13例 ,2 6 % )及胆漏 ( 4例 ,8% )系术后高胆红素血症的 4个主要原因 ,其血总胆红素变化趋势曲线相近 ,无原因特征性曲线。 5 0例肝移植术后无原发性肝无功能 ,受者围手术期及移植物生存率为 90 .6 % ,1年生存率约为 80 %。高胆红素血症临床治愈率为 10 0 %。结论 肝移植术后发生高胆红素血症的四大原因分别为 :保存损伤、排斥反应、术前高胆红素血症及胆道并发症。针对其原因 ,进行综合处理 ,常可取得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胆道镜在肝移植术后早期胆道内胆栓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31例原位肝移植,胆道重建采取胆总管端端吻合,并行T管引流,术后6~20周经T管造影提示胆道内结石形成,均伴有不同程度的肝功能异常。在进行胆道镜治疗前,采用16F外引流管经T管途径扩张及支撑窦道,1周后经窦道放入胆道镜达肝总管,用活检钳及取石网篮取出结石,逐级探查肝内胆道,必要时取活检组织,同时观察胆道吻合口、受者的胆道及Oddi括约肌情况。术后置入外引流管。结果除1例在扩张窦道过程中撕裂窦道外,其余病例均操作顺利,可完整取出胆树状铸型胆栓。31例中,22例(70.97%)治疗有效,术后肝功能基本恢复正常,拔除引流管后病情稳定;8例(25.81%)病情得到控制,术后肝功能基本恢复正常,拔除引流管后病情反复,需再次置入外引流管支撑;1例(3.22%)治疗后未见明显好转,病情进行性加重,接受再次肝移植。结论胆道镜下可直观了解胆道情况,解除胆道梗阻,可作为治疗肝移植术后早期胆道内胆栓的一种手段。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原位肝移植术后胆红素升高的原因及其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了我院肝移植术后出现高胆红素血症4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临床表现与肝穿刺活检及ERCP检查的方法明确原因,分析总结其原因及相关处理方法.结果:40例肝移植患者发生术后高胆红素血症的病因包括:急性排斥反应16例(40.0%)、保存性损伤11例(27.5%)、胆道并发症7例(17.5%)、药物反应6例(15.0%).无原发性肝脏无功能者,受者1年生存率约为90%,高胆红素血症临床治愈率为95%.结论:肝移植术后发生高胆红素血症的原因较多,机制复杂,以急性排斥反应、保存性肝损伤、胆道并发症和药物反应常见,临床上应根据其病因,进行综合处理,常可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不同移植肝类型的活体肝移植供体术后早期肝功能的变化规律和并发症发生率.方法 对四川大学华西医院2002年1月至2009年5月154例活体肝移植供体的资料进行前瞻性的收集和登记,依据移植肝类型分为右叶肝供体组141例(R组)和左叶肝供体组13例(L组),对其术后肝功能指标和并发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R组实际切取的供肝重量大于L组(t=11.418,P<0.05),R组残余肝重量小于L组(t=-5.040,P<0.05)、残余肝重量/标准肝重量(%)小于L组(t=-10.841,P<0.05).除R组TB峰值出现在术后第3天外,L组的TB和两组中的ALT、AST、INR的峰值均出现在术后第1天,此后这些指标均向正常参考值方向下降.术后第1、3、7天R组的TB高于L组(分别t1=5.285,t3=3.747,t7=2.729,均P<0.05).术后第1、3、7天R组的INR高于L组(分别t1=5.260,t3=5.035,t7=2.267,均P<0.05).本组活体肝移植无供体死亡,供体总的并发症发生为53/154(34.42%),R组52/141(36.88%),L组1/13(7.69%),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3.292,P>0.05).结论 右叶肝供体组(大体积供肝组)与左叶肝供体组相比,供体术后早期肝功能损害更大;供体总体安全性较好,但仍面临着一定的并发症风险.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liver function injury and the rate of complications in living liver transplantation donors in different graft type transplantation.Methods Postoperative data of 154 living liver donors satisfying our inclusion criteria were prospectively collected and registered from Jan 2002 to May 2009 in our hospital.We divided the donors into two groups (right-lobe graft, R group and left-lobe graft, L group), and made comparison on the liver function and complications.Results Remnant liver weight in R group were smaller than those in L group (t = 11.418, P < 0.05).the ratio of remnant liver weight to standard liver weight in R group were smaller than those in L group (t = - 5.040, P < 0.05 ) .Peaks of ALT, AST and INR in both groups appeared on the first day after operation, while the peak of TB in R group appeared on the third day after operation.All the index values returned to a normal baseline after reaching its peak.Mean values of TB in R group were higher than those in L group on the 1st, 3rd, 7th day after operation (seperately t1 = 5.285, t3 = 3.747, t7 = 2.729, all P < 0.05).Mean values of INR in R group were higher than those in L group on the 1st, 3rd, 7th day after operation (seperately t1 = 5.260, t3 = 5.035, t7 = 2.267, all P < 0.05).The level of TB in both groups returned to normal range on the 7th postoperative day, while the level of ALT and AST remained twice the upper limits of the normal.There were no deaths; Complications occurred in 53 of 154 donors (34.42% ) , 52/141 (36.88% ) in R group and 1/13 (7.69% ) in L group (x2 = 3.292, P > 0.05).Conclusions Ramnant liver function of R group during early postoperative period was poorer than that of the L group.Donors were safe, though suffering from comparatively high complication rate.  相似文献   

17.
原位肝移植术后静脉流出道梗阻的原因和处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原位肝移植术后静脉流出道梗阻的原因和处理方法.方法 对2000年1月至2006年12月收治的776例同种原位肝移植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原位肝移植术后静脉流出道梗阻的诊治经验.结果 776例肝移植患者中共发生术后静脉流出道梗阻10例,发生率为1.29%.其中肝上下腔静脉吻合口狭窄6例,肝后段下腔静脉狭窄2例,肝静脉流出道梗阻2例.10例均进行了下腔静脉造影而明确诊断,8例患者在下腔静脉造影的同时施行了气囊扩张或放置血管内支架术,2例介入治疗效果不佳而中转再次肝移植术;该组因术后静脉流出道梗阻而死亡3例,与静脉流出道梗阻相关的病死率为30%(3/10).结论 原位肝移植术后静脉流出道梗阻的发生与腔静脉的吻合技术,腔静脉吻合方式以及供肝体积与受者肝床不匹配有关;术后尽早发现流出道梗阻的存在,并及时做出正确的治疗选择如介入治疗或再次肝移植等是改善该并发症预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肝移植术后腹腔内出血的原因和处理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04年1月至2008年12月施行的638例同种原位肝移植(orthotopic liver transplantation,OLT)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原位肝移植术后腹腔内出血的诊治经过.结果 638例肝移植患者共发生术后腹腔内出血53例,发生率为8.3%(53/638).53例患者分别根据出血的原因、部位和严重程度采取相应的止血措施,其中对31例考虑为凝血功能障碍所致创面或肝周渗血而仅行非手术治疗,另22例为外科因素所致的术后活动性腹腔内出血,在应用止血药物、输血和积极扩充血容量等抗休克治疗无效后则中转二次探查止血手术.53例腹腔内出血患者死亡12例,死亡原因主要是严重感染和多器官功能衰竭;其余41例治愈且无并发症发生.与腹腔内出血相关的病死率为22.6%(12/53).结论 OLT术后可能出现不同部位的腹腔内出血,死亡率较高;临床上须掌握术后腹腔内出血的常见原因,一旦发生则应及时做出正确的治疗选择以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9.
目的 通过对肝移植术后肝脏穿刺活检资料的分析,探讨移植术后各种并发症的病理组织学表现,指导肝移植术后并发症的诊治.方法 回顾性分析198例肝移植术后患者249例次诊断性肝脏穿刺活检组织病理资料和治疗效果.苏木精-伊红染色法分析其病理学形态改变,排斥反应采用Banff排斥反应病理标准、RAI评分分级.结果 所有病理活检资料中,急性排斥反应发病率为最高,共71例次(28.5%),胆道并发症39例次(15.7%)、肝炎病毒感染及复发28例次(11.2%)、药物性损害34例次(13.7%)、再灌注损伤35例次(14.1%)、巨细胞病毒感染14例次(5.6%)、肿瘤复发7例次(2.8%)、慢性排斥反应16例次(6.4%)、原发性移植物无功能2例次(0.8%)、难以确定3例次(1.2%).结论 移植肝行穿刺活检术能很好的明确肝功能异常的病因,进而指导临床进行精确、有效的治疗,建议各移植中心将肝脏穿刺列为肝移植术后的常规检查,定期活检,更好的保护移植物的生存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