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肺内孤立性结节影像表现的综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肺内孤立性结节(SPN)的胸片及CT影像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5例SPN患者的影像学资料.结果 肺恶性肿瘤16例,占64%,良性疾病9例,占36%.发病率以老年较高.无任何症状发现小结节或伴有咳痰者17例,占68%;肺内SPN的特点右肺多于左肺,上肺叶多于中、下肺叶.本组SPN直径1~3 cm有21例,占84%;<1 cm有4例,占12%.恶性肿瘤直径多较大,良性肿瘤较小.结论 恶性肿瘤结节具有分叶征、毛刺征、血管集束征等征像,对直径>1cm不能确诊的SPN需要穿刺活检或手术切除.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肺内小结节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分析124例肺内小结节患者的资料,对其临床特点及影像学表现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24例患者中肺恶性肿瘤60例(占48.4%),肺良性肿瘤16例(占12.9%),肺结核球48例(占38.7%).无症状者90例(占72.6%);偶有咳嗽、咳痰者34例(占27.4%),其中仅有咳嗽、咳痰者22例(占17.7%),伴痰血或咯血、胸背痛、低热、盗汗等症状者12例(占9.7%).结核菌素纯蛋白衍生物实验阳性31例,其中恶性肿瘤患者14例,良性疾病17例(结核12例,其他5例).良性肿瘤多位于中叶或舌叶,边界清楚、密度均匀的患者(10/16,62.5%)比例高于恶性肿瘤患者(6/16,37.5%).结论 胸部影像(计算机X线、CT)表现结节边界清、密度均匀,提示良性肿瘤,且多发于中叶或舌叶;结核多见下叶,并有钙化;恶性肿瘤多边界不清、密度不均匀,有毛刺、分叶、胸膜皱缩等.对于肺内小结节高度怀疑结核患者,可考虑诊断性治疗;对肺内小结节行抗炎治疗2~4周或抗结核治疗4周无变化者,均应给予手术切除达到明确诊断和根治目的.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小于2 cm孤立性肺结节(solitary pulmonary nodule,SPN)的临床诊断和外科治疗方法。方法 对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2006年1月至2013年12月手术治疗的110例肺小结节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术前行胸部CT扫描,其中24例行术前病变定位。术式包括单纯病变切除或剔除术14例,肺楔形切除术62例,肺段切除术6例,肺叶切除术28例。结果 术前胸部CT肺窗表现有恶性征象者43例。术后病理证实恶性结节63例(57.3%),包括原发恶性肿瘤41例,转移瘤22例。良性结节47例(42.7%)。CT诊断肺恶性结节的敏感性为60.3%(38/63),特异性为89.4%(42/47)。结论 SPN的影像学静态特征对SPN诊断有重要意义,而动态观察在临床医生的分析判断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对于有危险因素、直径>10 mm的SPN,应积极采取对应的检查、诊断和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4.
孤立性肺结节的CT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孤立性肺结节 (solitary pulmonarynodule,SPN)被定义为肺实质内单发的圆形或椭圆形实质性病变 ,胸片表现多为边缘锐利清晰 ,临床多无症状 ,不伴肺不张及阻塞性肺炎 ,其直径 <3cm。大多数孤立性肺结节为良性 ,恶性约占 40 % ,鉴别其良、恶性对治疗及预后具有重要意义。现结合近几年的文献 ,回顾SPN的CT研究进展情况。一、SPN的CT平扫表现早期对SPN的研究集中在CT的平扫表现。(一 )孤立性肺结节的大小、位置、倍增时间 直径 >3cm的结节恶性率明显提高 ,部分结节有好发部位。结节的倍增时间以体积为准 ,如 2年内结节的体积保持不变 ,…  相似文献   

5.
分析68例共72个肾上腺肿瘤的CT表现,分别观察肿瘤的大小、密度、内部结构、CT增强程度、肿瘤边缘情况以及肿瘤与同侧肾上腺的关系.结果,50个良性肿瘤中,37个直径<3cm,密度均匀36个;35例行增强检查,其中28个肿瘤的增强程度<20Hu;18例22个恶性肿瘤中,14个肿瘤>5cm,18个肿瘤密度不均匀;20个行增强检查的肿瘤CT增强程度>20Hu 14个,11个肿瘤边界不清累及周围结构;对良、恶性肿瘤直径、密度及CT增强程度,经统计学分析有显著性差异(P<0.001).结果表明,肿瘤直径<3cm、密度均匀、CT增强程度<20Hu者多为良性肿瘤;肿瘤直径>5cm、密度不均、增强程度>20Hu、边界模糊、正常肾上腺结构消失者提示恶性肿瘤.  相似文献   

6.
孤立性肺结节 ( Solctary Pulmonary Nodules,SPN)是指一个不伴有肺门或纵隔淋巴结肿大、肺不张或肺炎的肺实质的圆形或卵圆形致密影[1] 。其大小意见不一 ,一般称直径 <3cm者为结节 ,而≥ 4cm为肿块。SPN是肺影像学检查中最常见的 ,也是诊断难点 ,定性诊断困难。1 临床特征  尽管有各种影像学的方法来检查肺部小结节 ,但临床病史仍然是重要的 ,包括年龄、吸烟史、痰中带血、胸痛等。一般认为肺外有原发恶性肿瘤 ,肺内SPN多属转移 ,但应具体分析 ,若年龄在 35岁以上 ,体外原发癌为鳞癌 ,则肺内 SPN为原发肺癌的可能性为 60 % ;若体…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分析肾上腺肿瘤的MSCT表现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3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各类肾上腺肿瘤的MSCT特征,分别观察肿瘤的大小、密度、内部结构、CT增强程度、肿瘤边缘情况以及肿瘤与同侧肾上腺的关系,提出诊断与鉴别诊断的要点.结果 27例良性肿瘤中,21个直径<3cm,密度均匀19个;全部病例均行增强检查,其中20个肿瘤的增强程度<20Hu.5例恶性肿瘤中,4例肿瘤>5cm,5例肿瘤密度不均匀;5例行增强检查的肿瘤CT增强程度>20Hu,3例肿瘤边界不清累及周围结构.肿瘤直径<3cm、密度均匀、CT增强程度<20Hu者多为良性肿瘤;肿瘤直径>5cm、密度不均、增强程度>20Hu、边界模糊、正常肾上腺结构消失者提示恶性肿瘤.结论 认真分析影像学特征,提高肾上腺肿瘤诊断率是可能的.  相似文献   

8.
孤立性肺结节(solitary pulmonary nodule,SPN)是指肺实质内单发的、最大直径不超过3 cm的结节,边界清晰或不清晰,不伴有肺不张、感染以及肺门和纵隔淋巴结的肿大。近年来随着多层螺旋CT的普及应用和低剂量肺癌早期筛查的开展,SPN的检出率明显提高,而在手术切除的肺结节中恶  相似文献   

9.
孤立性肺结节1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孤立性肺结节(SPN)的影像学诊断,是指肺内直径〈3cm的类圆形病灶,无空洞和钙化.并且无肺不张、肺门扩大、卫星病灶及淋巴结肿大,病变由肺实质包绕。大约每500张X线胸片中可能有1张(约为0.2%)显示SPN,90%的SPN被无意发现。据估计,在美国每年发现15万个SPN.直径〈1cm的病灶很难被胸片发现.在CT检查中影响SPN检出的因素包括结节的特性(大小、与其他结构的位置关系以及密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孤立性肺结节(SPN)的CT扫描价值。方法:9例不同病理性质的SPN(直径10-30mm)行普通CT(CCT)或高分辨CT(HRCT)扫描,研究结节密度,边缘及周围征象,全部病例均经病理证实。结果:9例SPN均能清楚显示结节密度、边缘情况、结节周围征象。结论:CT扫描对SPN的定位及性质判定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肺小结节胸腔镜下切除术前CT引导下定位的临床意义。方法:肺小结节105例直径≤1cm在全胸腔镜手术前,行CT引导下Hook-wire定位和肺小结节局部注射美甲兰。结果:肺小结节105例患者,105个结节均直径≤1cm,行全胸腔镜下切除术。转行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57例(54.29%),转常规开胸手术3例(2.86%)。术前CT引导下Hook-wire和美甲蓝定位成功率100%。结论:胸腔镜术前CT引导下Hook-wire定位和美甲蓝定位术可互补,减少了术中无法找到结节"误切"可能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分析孤立性肺结节(solitary pulmonary nodules,SPN)患者的诊疗过程,总结SPN微创化诊治模式的建立。方法对健康体检或临床检查发现的68例SPN患者进行程序化微创诊治,分析诊治过程。结果68例SPN患者经CT定位肺穿刺活检证实为肺恶性肿瘤的13例(19.1%)。胸腔镜肺结节切除证实为肺恶性肿瘤的2例(2.9%)。胸腔镜肺叶切除术16例,其中淋巴结清扫15例,术中出血50~800(344.7±222.5)mL,术后住院时间8~18(11.9±2.9)d,胸腔闭式引流管留置时间3~8(4.9±1.7)d;单纯胸腔镜肺结节切除术9例,术中出血30~200(90.3±54.3)mL,术后住院时间5~19(9.1±4.2)d,胸腔闭式引流管留置时间1~16(4.3±4.6)d。结论微创化诊治相较传统诊疗方式有其优点存在,是治疗SPN的趋势。但目前尚无普遍共识,需要建立程序化的微创诊治模式。  相似文献   

13.
孤立性肺结节(Saidolitary pulmonary nodule,SPN)是指肺实质内直径≤4cm的类圆形病灶,不伴卫星病灶、肺不张、淋巴结肿大等影像学表现。SPN可见于不同性质的病变,它的主要特点是结节小,特异性影像学征象少,不易于良、恶性鉴别,是医学影像学诊断的难题。临床上SPN主要的处理原则是将恶性肿瘤尽早切除,而良性结节尽量减少不必要的手术。Swensen等嘲曾报道大约25%被切除的SPN是良性病变。现就近年来CT引导下行SPN穿刺活检术的临床运用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以孤立性肺结节(SPN)为表现的肺硬化性血管瘤(PSH)的外科治疗方法.方法 从1999年7月~2007年6月,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经手术病理确诊20例表现为孤立性肺结节的肺硬化性血管瘤,该文回顾性分析其临床特征、诊断、CT表现、外科治疗与病理结果.结果 20例PSH占同期肺切除手术的0.63%,占同期手术良性疾病的3.66%;临床表现主要有咳嗽、痰中带血、低热、胸痛等,无症状者8例;术前胸部CT征像包括分叶、毛刺、胸膜尾征、脐凹征、钙化、较均匀的增强等;CT诊断及术前临床诊断误诊率高达80%和95%,术中冷冻病理检查18例考虑良性,但均未得到确切诊断;手术方式为肺楔形切除、肺叶切除和肿瘤剥除,2例行纵隔淋巴结清扫.结论 PSH少见,术前误诊率高,因以SPN为表现的PSH具有较多恶性肿瘤的CT征像,最易误诊为周围型肺癌;术中冷冻病理检查可以分辨良恶性,为选择术式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和评价肺小结节胸腔镜下切除术前CT引导下定位的临床意义?方法:2009年1月~2010年12月直径≤1 cm肺小结节患者共35例,在全胸腔镜切除术前皆行CT引导下Hook-wire定位,总结分析该定位技术的成功率?并发症?胸腔镜手术的成功率?术后病理?住院天数等?结果:35例患者共35个直径≤1 cm结节,行全胸腔镜下切除术,19例转为行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54.29%),1例转为常规开胸手(2.86%)?术前CT引导下Hook-wire定位成功率100%?术后病理证实为原发性肺癌的占54.29%?结论:胸腔镜术前CT引导下Hook-wire定位技术极大减少了术中无法找到结节“误切”的可能性;并发症发生率低,并且绝大部分均适宜进行全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从而减少了患者的痛苦,避免了误诊?漏诊的可能性?因此对于直径≤1 cm肺小结节微小病变的诊治具有很好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薄层CT下肺内淋巴结征象特点,提高肺内淋巴结(IPLNs)鉴别诊断水平。方法:选择2012年5月—2018年4月在河南省登封市多家大型三甲医院收治的76例IPLNs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CT检查且经组织病理学检查确诊。同期收集位于胸膜下≤1.0cm、结节直径≤2.0cm且经病理确诊恶性结节患者150例(160个)、良性结节患者56例(66个)进行对照,采用64层CT机(西门子SOMATOM Definition AS)常规扫描,均行1.0mm标准薄层后处理重建,对比分析三组肺结节特点。结果:所有肺内淋巴结发生于气管隆突以下,右肺(65.3%)多于左肺(34.7%),形态多呈类圆形,平均直径(0.66±0.23)cm,边界清楚、光滑。IPLNs组患者肺下叶结节发生率高于恶性结节组、良性结节组,与良性结节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PLNs组患者结节直径小于恶性结节组、良性结节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PLNs组患者CT值高于恶性结节组、良性结节组,与恶性结节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CT征象上在形态、边界、毛刺征、分叶征、胸膜凹陷征、血管集束征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PLNs的CT表现有相对特异性,多分布于气管隆突水平之下,形态多为类圆形,质硬,边缘清晰锐利,一般无毛刺征、分叶征、胸膜凹陷征和血管集束征,通过薄层CT可以提示诊断,重点与胸膜下肺腺癌进行鉴别。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孤立性肺结节患者影像学结合肿瘤标记物在孤立性肺结节(solitary pulmonary nodules,SPN)良恶性诊断中的价值,并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建立SPN良恶性数学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胸外科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高分辨CT行胸部增强扫描证实为孤立性肺结节,行胸腔镜手术治疗并经术后病理证实为良性或恶性的97例孤立性肺结节病例,收集整理患者临床及影像特征,包括:年龄、性别、吸烟史、肿瘤家族史、肿瘤既往史、结节直径、位置、边界情况、分叶征、毛刺征、血管集束征、胸膜凹陷征、空洞、钙化、CEA、NSE、Cyfra21-1、SCCA等相关数据,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其与SPN病变性质的关系,并建立数学预测模型。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良性与恶性SPN患者在年龄、吸烟史、结节直径、边界、分叶、毛刺、胸膜凹陷征、CEA、NSE、Cyfra21-1、SCCA上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结节最大直径、毛刺、边界、血清Cyfra21-1、CEA等5项因素在良恶性SPN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是判断SPN性质的独立危险因素。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建立数学预测模型P=ex/(1+ex),其中X=-17.230+(3.175×直径)+(2.575×边界)+(3.556×毛刺)+(1.593×CEA)+(1.577×Cyfra21-1),e为自然对数。根据预测模型预测P值为检验指标,以病理诊断为金标准进行对比,显示预测模型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下面积为0.989,诊断准确性高。结论本研究将高分辨CT影像学资料与肿瘤标记物结合,可提高孤立性肺结节良恶性判断准确率,本研究建立的数学预测模型对于SPN良恶性判断具有较高的灵敏性和特异性。  相似文献   

18.
孤立性肺结节(SPN)系指肺实质内直径臆3cm的圆形或类圆形病灶,不伴有肺不张、肺门增大或胸腔积液[1]。随着胸部CT检查的广泛应用,临床上的SPN患者检出率增高,大多数术前难以明确结节性质。对于直径<0.8cm的SPN患者可以门诊随访,定期复查胸部CT来动态观察结节大小变化[2]。恶性病例存在着肿瘤扩散、疾病进展的风险。如何准确判断肺部结节的良、恶性,尚无特定方法。CT引导下肺穿刺或者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对诊断帮助也有限,尤其对一些肿块较小、位置较深的患者,采用手术切除进行活检往往是唯一的诊断和治疗方法。传统的开胸手术创伤大、疼痛明显、恢复慢,而现代胸腔镜肺手术技术不断成熟,其微创的优点成为临床更好的选择。近年来,我院对87例SPN患者进行胸腔镜手术,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 通过胸部螺旋CT影像学表现、孤立性肺结节(SPN)的直径、血肿瘤标志物、支气管镜检查等方面对SPN患者的诊断分析,为鉴别SPN的良、恶性提供临床依据.方法 对78例SPN患者的胸部CT影像学表现、孤立性结节的直径、血肿瘤标志物、支气管镜检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并与术后病理结果对比分析.结果 胸部CT影像学的一些特点如分叶征、边缘毛刺征、空泡征、支气管充气征、晕轮征、厚壁空洞、胸膜凹陷与血管聚集征是恶性SPN的特征表现,SPN的直径大小与性质有一定关系,血肿瘤标志物有助于鉴别SPN性质,支气管镜检查对于良、恶性鉴别无意义.结论 胸部CT薄层扫描,孤立性肺结节的直径,血肿瘤标志物检查联合应用对提高SPN的确诊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细支气管肺泡癌的CT表现特点.方法 收集经纤维支气管镜、淋巴结肺穿刺活检病理证实或痰、胸水细胞学检查确认的细支气管肺泡癌13例,男5,女8例,年龄38~66岁,平均56.5岁.均行螺旋CT扫描,其中5例加扫薄层,根据临床和CT表现进行分析.结果 孤立结节型6例,结节中心距胸膜均小于3.1 cm,病灶直径为1.4~3.5 cm,CT表现有边缘光滑2例,呈分叶征6例,5例病灶发生于肺的外周或近胸膜下,病灶直径为1.0~3.2 cm,CT表现呈分叶征2例.短毛刺征1例,胸膜凹陷征3例,含气支气管征2例,空泡征3例;炎症型或实变型共2例,病变呈多个肺段或肺叶的炎症样实变,变区密度多偏高,体积部分可缩小,叶间裂平直呈弧形凹陷或向外隆凸,2例可见支气管气相以及蜂房状含气腔;弥漫结节型共5例,双肺纹理增多,弥漫分布粟粒状与结节状致密影,大小不等,分布不均,以中下肺为主,结节灶边缘部分欠清,部分清晰,可融合成片状影.3例伴肺门、纵隔内淋巴结转移.结论 细支气管肺泡癌CT表现复杂,无明显特征性,需结合临床及多种影像检查结果,认真细致地综合分析,才能提高本病的诊断符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