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研究面动脉-颏下动脉岛状肌皮瓣修复口腔癌术后组织缺损的手术配合。方法回顾分析和总结应用面动脉.颏下动脉岛状肌皮瓣修复口腔癌术后组织缺损的5例手术配合经过。结果术前做好相关准备,手术护理配合谨慎细心,手术顺利完成。结论正确合理的手术护理配合方法有助于手术顺利完成,缩短手术时问,减少术后反应,有利于皮瓣成活。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面动脉-颏下动脉岛状肌皮瓣修复口腔癌术后组织缺损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回顾分析和总结应用面动脉-颏下动脉岛状肌皮瓣修复口腔癌术后组织缺损5例手术的围手术期护理经过。结果术前和术后护理措施到位,术后无血管危象,肌皮瓣成活,无院内感染发生,组织缺损顺利修复,一期愈合,康复出院。结论正确合理的术前护理方法有助于术前准备的完成,有效的术后护理有助于减少术后反应,有利于皮瓣成活。  相似文献   

3.
孟丽  沈军  刘浩  穆洁  陈伟  张军  王超  严颖彬 《天津医药》2018,46(5):527-532
摘要: 目的 总结颏下岛状瓣的制备技巧及修复口腔癌术后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 月—2017年5月应用颏下岛状瓣修复口腔癌术后缺损的患者25例, 总结颏下岛状瓣的静脉回流特点、 手术技巧和术后并发症。通过随访分析颏下岛状瓣修复口腔癌术后缺损的安全性。结果 皮瓣切取大小为 (5 cm×3 cm) ~ (12 cm× 5 cm), 平均手术时间 (350.5±50.5) min。皮瓣通过面前静脉回流至颈内静脉17例 (68.0%)、 颈外静脉4例 (16.0%)、 颈前静脉4例 (16.0%)。除1例因术中损伤颏下动脉弃去皮瓣外, 其余24例均完全成活。术后1例发生伤口感染, 其余 24例伤口均一期愈合。术后8例 (32.0%) 证实颈部淋巴结转移, 其中4例为颌下淋巴结转移, Ⅰ区淋巴结转移率为 16.0%。平均随访 (14.3±5.2) 个月, 1例原发灶复发, 2例颈部复发, 均为术后未放疗患者。结论 颏下岛状瓣的静脉回流方式存在变异, 制备皮瓣时应特别注意回流至颈外静脉和颈前静脉的情况, 以避免回流障碍及皮瓣坏死。对于术后颈部淋巴结阴性的患者, 应密切随访或辅助放疗, 警惕皮瓣及血管蒂周围淋巴结转移的风险。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应用原发灶对侧血管蒂颏下动脉岛状皮瓣修复口底区恶性肿瘤切除术后组织缺损的可行性。方法以原发灶对侧面动脉-颏下动脉岛状肌皮瓣修复7例口底区恶性肿瘤切除术后缺损。术前活检均为口底黏膜鳞癌。肌皮瓣为7 cm×5 cm~8 cm×6 cm。结果 7例患者术后皮瓣完全成活。经术后4~20个月随访,1例口底癌术后局部肿瘤复发,其余6例未发现复发和转移,全部皮瓣形态质地良好。结论原发灶对侧血管蒂颏下岛状皮瓣具有可靠血供,操作简便安全。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面动静脉蒂鼻唇沟岛状肌皮瓣联合舌瓣在下唇肿瘤术后缺损重建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应用面动静脉蒂鼻唇沟岛状肌皮瓣联合舌瓣修复下唇肿瘤术后缺损6例.结果 6例患者术后组织瓣全部成活,临床效果满意.结论 面动静脉蒂鼻唇沟岛状肌皮瓣联合舌瓣适宜下唇缺损的修复重建,具有皮瓣成活率高的优点,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张彦喜  高黎  吴豪阳 《现代医药卫生》2005,21(13):1705-1706
目的:观察面动脉岛状鼻唇沟瓣在口腔颌面部组织器官缺损重建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应用面动脉岛状鼻唇沟瓣修复口腔内部组织器官缺损患者15例。其中口底缺损7例,舌体缺损8例。结果:15例患者术后组织瓣全部存活,临床效果满意。结论:面动脉岛状鼻唇沟瓣适宜口腔内面部组织器官轻、中度缺损的修复重建,具有操作简单,皮瓣成活率高的优点,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评价颏下岛状瓣转移修复口腔颌面部软组织缺损的应用价值.方法 5例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扩大切除原发灶后形成的软组织缺损以颏下岛状瓣转移修复,观察皮瓣存活情况及修复效果,同时探讨颏下岛状瓣应用相关问题.结果 本组5例,其中4例未发生感染及坏死,1例因疤痕体质至皮瓣修复失败.所有男性患者未见胡须生长.5例患者供区外形良好,无仰头功能障碍、闭口功能障碍及下唇外翻.均随访6~12个月,4例未复发,1例局部复发,术后面神经功能均良好.结论 颏下岛状瓣血供稳定且充足,组织弹性及颜色与口腔颌面部组织接近,皮瓣制取简便,手术时间短,成活率高,术后放疗不影响皮瓣成活,供区缺损可一期拉拢缝合,且外形及功能良好,对于老年患者尤其适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食指背侧岛状皮瓣修复拇指组织缺损的解剖及转移特点。方法:食指背侧岛状皮瓣修复肌腱外露或指骨骨折外露的软组织缺损创面,修复创面3.5cm×3.0cm-2.0cm×1.5cm。结果:12例皮瓣全部成活;2例术后皮瓣略暗,经处理蒂部缝线后,渐出现水泡,经换药后脱痂后愈合。所有12例皮瓣均保留感觉。结论:食指背侧岛状皮瓣修复是治疗拇指组织缺损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颏下岛状皮瓣在修复舌癌术后缺损的价值。方法将2010年4月至2017年7月48例舌癌术后缺损患者根据数字表法分对照组和颏下岛状皮瓣组,每一组患者各有24例。对照组采用前臂桡侧皮瓣进行舌癌术后缺损修复治疗,颏下岛状皮瓣组采用颏下岛状皮瓣进行舌癌术后缺损修复治疗。比较两组舌癌术后缺损修复优良率;手术平均时间、手术平均出血量;切口感染等并发症出现率。结果颏下岛状皮瓣组舌癌术后缺损修复优良率高于对照组,P<0.05;颏下岛状皮瓣组手术平均时间短于对照组,手术平均出血量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切口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颏下岛状皮瓣在修复舌癌术后缺损的价值高,手术操作简单,时间短,出血少,并发症少,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指动脉穿支逆行筋膜蒂岛状瓣修复甲床组织缺损的方法及疗效。方法自2013年6月至2013年12月我们采用带指动脉穿支逆行筋膜蒂岛状瓣修复甲床组织缺损21例27指,均为甲床区组织大部分缺损,同时合并有指骨部分缺损11例。缺损范围0.8 cm×1.2 cm~1.2 cm×1.8 cm。结果本组21例27指有3指皮瓣远端出现水泡,边缘部分坏死,无骨外露,经换药愈合,余24指皮瓣顺利成活,外形功能满意。结论以指动脉穿支逆行筋膜蒂岛状瓣修复甲床组织缺损操作简便,外形满意,成功率高,是一种修复甲床区组织缺损的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张彤媚  杨锟  沈军  刘浩  陈伟  白爽  穆洁  严颖彬 《天津医药》2020,48(3):195-199
目的 总结采用组织瓣进行上颌骨缺损重建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 2012年 8月—2018年 12月于我院行上颌骨切除并即刻行缺损重建的 36例患者,分析上颌骨缺损类型与重建方法的关系。结果 按照 Brown分类,上颌骨Ⅱb类缺损 22例,Ⅱc类缺损 3例,Ⅱd类缺损 8例,Ⅲb类缺损 3例。33例(91.7%)Ⅱ类缺损中,采用腓骨瓣修复 2例,颏下岛状瓣修复 17例,前臂皮瓣修复 14例。3例(8.3%)Ⅲb类缺损均采用组织瓣联合预成型的个性化钛网修复。所有患者皮瓣制备时间(64±15)min。手术时间(420.6±75.5)min,术中出血(650.5±172.3)mL,皮瓣最大 12 cm×5 cm,最小 8 cm×4 cm。术后所有组织瓣均完全成活,无一例发生局部坏死或完全坏死。术后平均随访(24.5±13.6)个月,随访期间,3 例死亡(鳞癌 T2N0M0 和 T3N0M0 各 1 例,腺样囊性癌 T3N0M0 1 例),2 例复发(均为腺样囊性癌T3N0M0),其余 31 例均无瘤生存;无一例发生口腔上颌窦瘘,外形满意率 88.9%(32/36),发音清晰率为 91.7%(33/36)。结论 采用血管化组织瓣重建上颌骨Ⅱ类缺损能获得较为满意的外形、发音和口鼻腔封闭,组织瓣联合个性化钛网是修复上颌骨Ⅲ类缺损的适宜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应用胫后动脉内踝上皮支逆行岛状皮瓣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自2006年8月至2008年10月,应用胫后动脉内踝上皮支逆行岛状皮瓣转移修复各种原因所致的足踝部软组织缺损10例。结果9例术后皮瓣全部成活,1例皮瓣远端少许坏死,皮瓣面积为4cm×6cm~10cm×13cm随访6个月~2年,效果满意。结论应用胫后动脉内踝上皮支为蒂,形成逆行岛状皮瓣,可以不牺牲小腿主要血管胫后动脉即可修复足踝部大部分皮肤软组织缺损,手术方法简单、安全,是一种比较理想的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以胫后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足踝部皮肤软组织严重缺损的临床应用效果,尤其是胫后血管在内踝水平以远毁损后仍能实施该手术的情况。方法以胫后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足踝部皮肤软组织严重缺损;移植皮瓣设计面积为4cm×9cm~10cm×20cm。结果本组中的12例患者术后皮瓣全部成活,创面Ⅰ期愈合;1例患者皮瓣远端小部分坏死,换药处理后,创面Ⅱ期愈合,术后随访6~24个月,均取得满意效果。结论胫后动脉逆行岛状皮瓣血供充分,皮瓣切取面积大,是修复足踝部皮肤软组织严重缺损的理想皮瓣,胫后血管在内踝水平以远毁损后仍可以修复足底。  相似文献   

14.
带腓动脉皮支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前足创面13例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张德  黄耀斌 《中国基层医药》2009,16(9):1604-1605
目的总结腓动脉皮支逆行岛状皮瓣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前足缺损创面13例,缺损范围8cm×5.5cm~18cm×8cm。采用带腓动脉皮支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前足创面,皮瓣范围9.0cm×6.5cm-20cm×10cm,旋转点最低于外踝上3—5cm,皮瓣供区植皮。结果13例患者术后皮瓣均成活,血运良好,供区愈合良好。术后获随访6~12个月,皮瓣外形良好,质地、色泽与周边相似,足功能恢复良好,皮瓣恢复保护性感觉。结论带腓动脉皮支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可用于修复前足中远端软组织缺损。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带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蒂的逆行岛状筋膜皮瓣修复小腿、足踝部及足背软组织缺损的方法。方法:对39例小腿、足踝部及足背软组织缺损患者,采用带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蒂岛状筋膜皮瓣逆行转位修复。皮瓣面积最大为13.0cm×8.0cm,最小为4.0cm×1.5cm。结果:本组39例术后皮瓣全部成活,术后经12~24个月随访,皮瓣外形、血运、质地、弹性佳,踝关节功能恢复良好。结论: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蒂的逆行岛状皮瓣手术操作简单迅速,皮瓣切取简便,血供可靠,移植成活率高,供区损伤小,是小腿、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较好修复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介绍应用掌背皮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2~5指近中节皮肤缺损的方法。方法对26例2~5指缺损的患者,应用掌背皮动脉逆行岛状皮瓣对手指皮肤缺损进行修复,其中第2掌背皮动脉皮瓣16例,第3、4掌背皮动脉皮瓣各5例。皮肤缺损面积为1.5cm×2.0cm~2.5cm×4.0cm。结果 26例皮瓣全部成活,供区创面Ⅰ期愈合。术后随访5~13个月,手指外形、功能满意,皮瓣质地、色泽与正常指相近,皮瓣不臃肿,两点辨别觉为8~11mm。结论掌背皮动脉逆行岛状皮瓣操作方便,易切取,损伤小,不牺牲主干动脉,患者容易接受,皮瓣供区靠近创面,可同时修复多指皮肤缺损,术后皮瓣外形满意,是修复2~5指皮肤缺损较理想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7.
<正>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以鳞状细胞癌最常见[1],目前治疗方法主要以手术和放化疗为主,但肿瘤切除术后颌面部遗留的大面积软组织缺损需要及时修复[2,3]。近年来,随着显微外科的快速发展,各种皮瓣移植被认为是口腔癌术后颌面部缺损较好的修复手段。本研究对比分析了采用颏下岛状肌皮瓣和前臂皮瓣修复口腔癌术后颌面部缺损的临床疗效,现总结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2009年6月至2014年6月应用颏  相似文献   

18.
两种逆行指动脉岛状皮瓣修复手指软组织缺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两种逆行指动脉岛状皮瓣修复手指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 应用指固有动脉神经岛状皮瓣及带指固有神经背侧支的指动脉岛状皮瓣逆行修复手指末节皮肤软组织缺损148例156指,缺损面积最大为2.0 cm×2.5 cm.结果 术后皮瓣全部成活,但有16例出现不同程度的并发症.结论 对于手指末节皮肤软组织缺损,应根据手术者对手术方式的认识及熟练程度选择适当的手术方式.指固有动脉神经岛状皮瓣手术简便、安全、术后效果优良,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岛状皮瓣转移修复手部热压伤后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5例手部热压伤并留有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患者进行岛状皮瓣转移手术,其中骨间背侧动脉岛状瓣修复8例、示指背侧岛状瓣7例、尺动脉腕上支岛状瓣5例、指动脉逆行岛状瓣5例。结果 25例皮瓣转移全部成功,仅有2例皮瓣出现边缘部分坏死。结论根据手部热压伤组织缺损的特点,选择合适的岛状皮瓣转移,可最大程度修复皮肤软组织缺损。  相似文献   

20.
舌为咀嚼、语言的重要器官,舌缺损2/2以上时,应行同期舌再造术。舌体缺损一半者,一般采用皮瓣修复即可满意地恢复舌的外形和体积,在组织瓣选择方面以前臂游离皮瓣为好。我院2003年1—12月采用前臂游离皮瓣行舌癌术后舌再造术8例,由于加强了术后护理,无一例发生并发症.效果满意,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