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益气养阴活血解毒法治疗急性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益气养阴活血解毒法对急性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每组30人,治疗组给予益气养阴活血解毒法加常规西药治疗,对照组在给予常规西药治疗同时口服天王补心丸,观察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临床症状、体征、动态心电图、血清心肌酶的变化.结果 在改善临床疗效上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6.67%,对照组总有效率70%,与对照组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同时在改善患者血清心肌酶和主要临床症状如胸闷、心悸、乏力等,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改善动态心电图(Holter)早搏治疗组总有效率87.5%,对照组总有效率80%,两者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益气养阴活血解毒法是治疗急性病毒性心肌炎的有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益气养阴解毒法治疗急性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急性病毒性心肌炎门诊及住院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对照组20例,治疗组采用益气养阴解毒方药,配合西医治疗,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5%,对照组总有效率65%,且两组总疗效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临床症状、心电图疗效差异有显著性,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 益气养阴解毒法治疗急性病毒性心肌炎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3.
黄建  徐光宇 《四川中医》2006,24(8):49-50
目的:观察中医药疗法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用确诊的病毒性心肌炎患者9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38例采用辅酶A、三磷酸腺苷、维生素C等西药进行治疗;治疗组58例在以上治疗方法基础上加用自拟解毒祛瘀养心汤进行治疗。观察两组对病毒性心肌炎的疗效及对心电图的改变。结果:治疗组对病毒性心肌炎疗效及对心电图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且未发现明显毒副反应。结论:解毒祛瘀养心汤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益心解毒法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的效果。方法:随机选择病毒性心肌炎患者88例,按照1∶1的方式将此次研究所选择的对象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44例予单纯西药治疗,治疗组44例予益心解毒法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4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0.45%,治疗组临床疗效显著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益心解毒法治疗病毒性心肌炎临床疗效确切,可促进患者早日康复,改善患者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解毒养心冲剂治疗小儿轻、中型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 102例病毒性心肌炎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两组均予西医常规疗法,治疗组加服解毒养心冲剂;观察两组治疗后症状、体征和心电图及心肌酶的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总疗效及症状、体征、心电图、心肌酶的改善均优于对照组.结论解毒养心冲剂对小儿轻、中型病毒性心肌炎具有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6.
解毒生脉化瘀汤治疗病毒性心肌炎78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观察自拟中药处方解毒生脉化瘀汤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28例病毒性心肌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78例用解毒生脉化瘀汤治疗,对照组50例予维生素C,辅酶Q10、ATP等治疗,均治疗45天,观察其临床症状、心电图、心肌酶谱改善情况.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3.5%,对照组总有效率74.00%,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 解毒生脉化淤汤治疗病毒性也肌炎疗效理想.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银连补心汤加减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 84例入选病例按随机原则分为治疗组 (4 2例 )与对照组 (4 2例 ) ,分别给予银连补心汤随证加减与西药治疗 ,并观察其临床疗效、2 4h动态心电图、心肌酶谱的改变。结果 :治疗组的临床疗效及对心电图、心肌酶谱的改变均明显优于对照组 (P <0 .0 5或P <0 .0 1)。结论 :银连补心汤加减治疗病毒性心肌炎具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解毒养心汤配合西药治疗病毒性心肌炎临床效果。方法:将144例门诊或住院的病毒性心肌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80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服解毒养心汤,对照组66例单用西药治疗,两组均15d一个疗程,4个疗程后,参照判定标准,比较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7.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7.9%。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疗效显著,更有利于病毒性心肌炎的恢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解毒养心汤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 10 2例病毒性心肌炎随机分为两组 ,治疗组 6 0例口服解毒养心汤治疗 ,对照组 4 2例 ,予维生素C及ATP、CoA、辅酶Q10治疗 ,观察两组治疗后症状、体征、心电图及心肌酶改善情况。结果 :治疗组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 (P <0 0 5 )。结论 :解毒养心汤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的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0.
观察生脉解毒化瘀汤治疗病毒性心肌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5例病毒性心肌炎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予生脉解毒化瘀汤治疗,对照组予西医常规治疗。两组疗程均为30d,治疗结束后判定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2.73%.对照组为70.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生脉解毒化瘀汤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的疗效明显优于单用西药治疗的对照组。  相似文献   

11.
长期以来,大凡认真研读过《黄帝内经》(以下简称《内经》)脏腑理论的中医学者,都会因文中既提"十二藏",又述"五藏六府",以及将一个不具备"藏而不泄"之"脏"功能的"心包"列于脏位。将无"满而不能实","传化物而不藏"之"腑"功能的"三焦"给以腑名,而时有困惑。近年来,随着糖尿病患者,胰腺癌患者及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等患者的大量涌现。胰腺和十二指肠作为脏腑功能的显现,越来越受到重视。笔者根据《内经》,关于脏与腑功能的界定标准,及现代解剖学,生化学所见,结合长期的临床实践之需求,提出了将人体"胰腺"取代无脏功能的"心包"以正其脏位。并将与胰腺有密切生理关系的十二指肠取代三焦,作为与胰腺相表里的腑。这样就将"五藏六府",正式升级为"六脏六腑"。即:肺与大肠、胰与十二指肠、心与小肠、脾与胃、肝与胆、肾与膀胱,以合《内经》"十二藏"之说。经过如此传承精华与守正创新,则可使《内经》的脏腑理论得以进一步完善。既符合了人体内客观真实的脏腑生理结构状况,而且对中医临床的脏腑辨证论治,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唤醒广大中医工作者对睡眠呼吸障碍性疾病的认识和重视,从而投入到睡眠呼吸障碍性疾病的研究中来。方法:笔者将自己对该病的参悟,结合近十年来中医文献对于该病的概念、病因病机和治则治法等进行探讨。结论:中医研究睡眠呼吸障碍刚刚起步,尚存在很大的发展空间,中医临床工作者对此应予以关注,探索出更为有效的治疗方案来。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胎膜早破(PROM)孕妇宫颈阴道分泌液中基质金属白介素-8(IL-8)、微量元素(铜、锌)的含量与PROM的关系进行探讨。方法:选择足月初产胎膜早破孕妇40例(PROM组)和正常足月初产孕妇未破膜者40例(对照组),分别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和溶出电极法测定阴道分泌液中IL-8和铜、锌的含量。结果:PROM组阴道分泌液中IL-8水平平均为657.20±83.33μg/ml,明显高于对照组421.54±22.35pg/ml,差异有显著性(P〈0.01);PROM阴道分泌液中铜、锌的含量分别为2.18±1.57μg/L,0.45±0.17μg/L,均明显低于对照组3.67±2.07μg/L,0.72±0.36μg/L,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PROM组孕妇阴道分泌液中IL-8含量明显升高,而铜、锌含量明显降低,对胎膜早破的早期诊断有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14.
15.
16.
从现代生殖医学角度探讨“肾藏精主生殖”理论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肾藏精、主生殖"理论是祖国医学藏象学说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人体生殖功能的基本认识。从现代辅助生殖医学理论角度出发,通过"人体生殖能力由肾精、天癸所主导;卵细胞的发生以肾精为基础,卵细胞的排出有赖于肾阳之鼓动;精子的发生以肾精为基础,精子的动力源于肾阳;子宫内膜容受性受肾精主控;胚胎质量及发育潜能由肾精决定"5个方面探讨了"肾藏精、主生殖"的理论,并为今后中医学生殖理论的研究拓展思路和空间。  相似文献   

17.
护理管理学是管理学科中的具体应用,属于专业领域管理学,是以提高护理质量和工作效率为主要目的的活动过程。世界卫生组织(WHO)指出:“护理管理是为了提高人们的健康水平,系统利用护士的潜在能力和有关人员、设备及社会活动的过程。”护理管理过程包括:资料收集、规划、组织人事管理、领导与控制的能力,在有效时间内做最经济有效的运用,为病人提供最优质的护理。护理管理可分为护理行政管理、护理业务管理和护理教育管理三个部分。  相似文献   

18.
剖宫产是指采用硬膜外或脊髓麻醉,切开产妇的腹壁及子宫壁取出胎儿、胎盘及附属物的手术,是解除孕产妇及胎儿危急状态的有效方法,它能降低孕产妇及围生儿的病死率,但剖宫产手术伤口大、创面范围广,容易发生产后并发症.所以术后护理就特别重要,不仅可以及时有效地促进患者的康复,还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产后出血的预防措施及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5.1-1999.1(3071例)和2000.1-2009.1(3071例)两组住院产妇的临床病例资料,统计产后出血的人数和发生率等数据并进行预防措施的比较。结果:前者产后出血人数39人,发生率为0.65%。后者产后出血人数39人,发生率为0.65%。结论:恰当的预防产后出血的措施是必要而有效的。  相似文献   

20.
刍议胸痹的命名、病位、病性、病机及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胸痹为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古今医者对其论述颇多。笔者温习经典,查阅今文,验于临床,再谈胸痹的命名、病位、病性、病机及治疗,以就正于方家。 1 命名 “胸痹”一词始见于《灵枢·本脏》:“肺大则多饮,善病胸痹、喉痹、逆气”,然对其内涵并无明确启示。迨至汉·张仲景在《金匮要略·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治》篇中始指出:“胸痹之病,喘息咳唾,胸背痛,短气,寸口脉沉而迟,关上小紧数”,并指出其病机为“阳微阴弦,即胸痹而痛”。然据其所述脉证与病机,与现代医学所称“冠心病”却不尽吻合。若冠心病患者,不合并慢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