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读朱文锋教授《内科疾病中医诊疗体系》黄惠勇(92级博士研究生班410007)主题词@朱文锋,@《内科疾病中医诊疗体系》,中医药学文献,书评病名是中医学术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医诊断学研究的主要内容之一。中医病名极其简朴,且非出自一家,命名依据不一,...  相似文献   

2.
统一规范辨证体系的研究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近年来辨证体系的统一规范研究工作的概况,外感疾病辨证体系统一论旨在对外感病的各种辨证方法进行统一规范,而内伤与外感疾病辨证体系论旨在把历代各种辨证方法进行统一规范,本文还指出统一规范辨证体系研究的必要性,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的努力方向。  相似文献   

3.
朱文锋教授在中医诊断学领域有卓著成就,其与笔者共同主编的《现代中医临床诊断学》著作,具有鲜明的学术特色:(1)内容中西并蓄,思想开放兼容,促进中医诊断现代化;(2)完整构建症、病、证结合辨证体系,强调临床实用性;(3)重视病证规范化、标准化,具备学术权威性;(4)症状辨证定量化,构建以证素为核心的辨证新体系.这些学术特色也就是朱文锋教授现代中医临床诊断思维特色的体现.  相似文献   

4.
论六经辨证与寒温统一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主要纠正六经辨证是外感病辨证纲领的传统误区;并就寒温统一的问题谈了个人的意见,即以卫气营血辨证统领外感病辨证论治,以创立新的中医外感病学;最后讨论了六经辨证的本质、特色及其定位问题,认为《伤寒论》的六经辨证思维最接近中医学的本质,最能体现中医学的特色。  相似文献   

5.
对辨证规律与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对中医学原有辨证方法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揭示辨证思维的规律,确定辨证的实质内容,规范症状,提出辨病位与辨病性的60项基本要素,由要素组合成证,从而创立统一的辨证新体系。认为这一状证体系,更符合临床实际,可以涵盖以往诸种辨证方法,易于掌握,使辨证更为准确、规范,能提高诊断水平,是中医学术的重大发展。  相似文献   

6.
论中医辨证方法及辨证论治体系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辨证论治是中医学理论及临床治疗的主要特色.在对辨证论治的研究中,"证"的研究一直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因为"证"被认为是辨证论治中的关键所在,尤其是近10年来,"证"的实质研究及其规范化研究越来越成为中医科研的重大项目.但是,由于对辨证论治体系中病与证的关系以及证与方药的关系认识不清,而使"证"的研究几乎步入死胡同,与所投入的财力、物力、人力相比较,"证"的研究所取得的成效几乎是微乎其微.北京中医药大学杨维益教授在从事"证"的研究几十年后,也提出了这样的问题:"证的研究(主要是实验研究)进行了近40年,…...人们有理由要问,几十年来,我们的科研策略、研究思路、研究方法是不是正确?"[1].  相似文献   

7.
《中医学报》2019,(7):1363-1366
鉴于目前学术界对温病的辨证温病的辨证体系的概念不甚明了的状况,本文对温病辨证体系中卫气营血辨证体系、三焦辨证体系和湿热三焦辨证体系进行了深刻的剖析,以期达到准确地理解和把握温病的辨证体系内容,有效地指导临床实践之目的。文章首先明晰温病证候群辨证体系这三个重要概念的基本含义,然后从整体上概述了温病辨证体系的基本内容、实质特点,从每种辨证体系理、法、方、药入手,详细论述了各种温病辨证体系相互之间的关系。认为卫气营血辨证体系重在辨病变之阶段、浅深、轻重;三焦辨证体系重在辨部位、病性、证候,二者应相辅应用,经纬互参;湿热三焦辨证体系既与三焦辨证体系有关,也与卫气营血辨证体系有关。每种辨证体系既相互独立、各具特点又相互补充。  相似文献   

8.
郭选贤  邵文雪 《中医学报》2019,34(7):1363-1366
鉴于目前学术界对"温病的辨证""温病的辨证体系"的概念不甚明了的状况,本文对温病辨证体系中卫气营血辨证体系、三焦辨证体系和湿热三焦辨证体系进行了深刻的剖析,以期达到准确地理解和把握温病的辨证体系内容,有效地指导临床实践之目的。文章首先明晰"温病""证候群""辨证体系"这三个重要概念的基本含义,然后从整体上概述了温病辨证体系的基本内容、实质特点,从每种辨证体系理、法、方、药入手,详细论述了各种温病辨证体系相互之间的关系。认为卫气营血辨证体系重在辨病变之阶段、浅深、轻重;三焦辨证体系重在辨部位、病性、证候,二者应相辅应用,经纬互参;湿热三焦辨证体系既与三焦辨证体系有关,也与卫气营血辨证体系有关。每种辨证体系既相互独立、各具特点又相互补充。  相似文献   

9.
辨证论治是中医学的精华,也存在其不足和待完善之处。通过病例分析认为,既要重视传统中医辨证方法,又要重视现代科技和思维对揭示疾病的作用,在临床中有时可采取无“证”求“证”,有“证”舍“证”,宏观辨证与微观辨证相结合的方法,才有望不断完善、充实中医辨证论治体系,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0.
国医大师李士懋教授在58年的读经典、做临床的磨砺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独到的“溯本求源,平脉辨证”思辨体系。该体系强调本于经典,源于临床。证是平脉辨证思辨体系的核心,脉是辨证论治体系的灵魂,并具体化为六点作为临床指导:①以中医理论为指导;②平脉辨证,以脉解症,以脉解舌,方无定方,法无定法;③以整体观为指导,胸有全局,整体辨证;④首分虚实;⑤动态辨证;⑥崇尚经方。  相似文献   

11.
刘庆猛 《九江医学》2003,18(2):118-120
良性前列腺增生(BPH)多见于老年人,发病随年龄增加而呈上升趋势,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但研究表明,细胞增殖和细胞凋亡与BPH密切相关。因此,从细胞增殖与细胞凋亡两方面去探索BPH的发病机制有着重大意义,体现了唯物辩证法的对立统一思想,为我们在对BPH的诊断、治疗进行综合分析时提供了方法论的指导。  相似文献   

12.
所谓“十纲”辨证体系为“八纲”体系新增上与下二纲而成阴、阳、寒、热、虚、实、表、里、上、下十个辨证纲领。十纲辨证的内容在《内经》与《伤寒杂病论》中已有论述,而在清·叶天士的《临证指南医案》中,虽无十纲之名,但却有其实,而且论述颇多。以下以《临证指南医案》中有关论述与案例作为佐证,略述上、下二纲与阴、阳、表、里、寒、热、虚、实八纲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贝叶斯网络在中医证素辨证体系中的应用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3  
中医学所说的“证”是一个非线性的开放复杂系统。中医的“辨证”属于认知科学、思维科学。在揭示辨证原理与规律的基础上,构建以证素为核心的辨证新体系,是统一辨证方法,提高辨证水平的需要。采用经验建模与计算建模相结合,将贝叶斯网络用于中医辨证诊断数据中症状与证素间隶属关系、证素之间组合关系的研究,运算结果表明其与中医专家经验有很高的吻合性。贝叶斯网络是对辨证进行信息挖掘处理的一种较好方法,但仍未能全面反映中医辨证的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14.
为提高针灸诊疗水平、提升其学术内涵、推动学科发展,创建具有针灸学科自身特色的辨证体系十分重要。目前对于针灸临床辨证存在着一定的困惑。构建针灸临床辨证体系应从系统整理诊疗方法、充实特色辨证内容,系统整理经典处方、充实完善针灸理论,系统总结临床实践、构建特色针灸辨证体系几方面入手。新的针灸辨证体系的创立难点包括:如何将针灸临床诊断内容、方法融入中医大辨证体系,使针灸辨证内涵丰富而又具体细化量化,以适合针灸临床操作应用;如何将传统的辨经论治与现代的辨病治疗理念有机融合;如何充分借助于现代高科技手段来有效地弥补针灸临床诊断技术层面的不足。把传统的宏观辨证理论引进微观的辨证领域,多层次、多途径进行研究,建立适合临床需要的针灸辨证体系十分有意义。  相似文献   

15.
16.
辨证方法新体系的建立   总被引:47,自引:7,他引:47  
辨证论治是中医理论的核心,是中医临床医学的精髓.证候是对人体疾病病理生理变化整体反应的概括,是辨证的结果和论治的依据,是中医诊治疾病的基础,体现了中医学理论特色与优势.中医辨证论治的特色在2003年SARS防治研究中得到充分的体现.但是证候概念的长期不统一与证候诊断的长期不规范,已经成为中医临床疗效客观评价与中医走向世界的瓶颈.证候的概念与诊断,既是基础理论问题,也是临床应用问题,是联系二者的重要桥梁,有可能成为中医学发展的突破口.以往的辨证相关的研究工作大致可分为两大部分.  相似文献   

17.
中医学所面对的临床问题已有显著变化,应重视在传承和临床实践基础上谋求新的理论创新。辨证体系的形成肇始于张仲景《伤寒论》,不同的辨证方法具有各自的适用范围和特点,但其共性在于把握病机。周仲瑛教授认为辨证应首重病机分析,以病机为核心构建辨证论治新体系,融多元辨证为一体,提炼形成更为实用、灵活、综合性强的辨证方法,能够活化辨证,执简驭繁。病机辨证的基本要素包括病理因素、病性、病位、病势,并由此构成辨证诊断的病机证素。病机辨证的应用要把握病机的层次性,明析病机复合、兼夹的复杂性,区别病机的同一性与差异性。病机辨证以疾病病机为主体制定辨治方案,其内容以病机证素为条目,列有辨证、病性、病位、病势演变、治法、方药范例、加减、临证备要诸项。   相似文献   

18.
梁岩 《宁夏医科大学学报》2012,34(12):1237-1238
三维辨证思想,是基于人身(小世界)与宇宙(大世界)同源、同构、同步运动,和谐统一的动态观,是回族医学独特的辨证方法。三维辨证就是证、因、质诊治的综合,是理、法、方、药、术的统一,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体现。本文通过探讨证、因、质三维辨证的综合诊断方法,提出在回族医学理论的指导下,以三维辨证的内涵和外延为基本理论框架,建立回族特色诊疗体系的思想。  相似文献   

19.
《黄帝内经》成书于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医学著作,被后世医家奉为中医学的经典。在《内经》中建立了以五脏阴阳为核心的医学理论,构成了中医学的理论根基,后世历代医家虽各有创见,流派纷呈,而究其本源,莫不由此。东汉年间,伤寒大疫流行,医学家张仲景以悲天悯人之心、济危扶厄之志,勤求古训,博采众方,著《伤寒杂病论》一十六卷,该书在流传中被分为《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两书。《伤寒论》中仲景运用了三阴三阳的辨证方法,创立了理法方药兼备的辨证论治体系,即后世所称“六经辨证”。六经辨证体系是仲景先师在五脏阴…  相似文献   

20.
六经辨证、三焦辨证和卫气营血辨证是中医外感病的三种辨证方法,这三种方法相互独立、互相补充又互有重叠,给学习和运用造成了较大困难,有必要对其进行整理和统一。通过对三种方法的病机及证候进行分析,认为外感病的辨证实质上就是脏腑经络辨证。基于脏腑经络理论,运用证素辨证统一中医外感病辨证方法的同时,还应注意延续和保持各种外感病辨证方法的优势和特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