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9 毫秒
1.
王秋燕 《中国现代医生》2007,45(9Z):39-40,42
目的探讨妇科疾病的发病因素,为减少妇科疾患,提高妇女卫生保健水平,做好妇保工作提供资料。方法2001年济南铁路局女职工在我院进行妇女病普查,随机选取2038例妇女查体情况作为原始资料,就影响妇科疾病的因素进行分类统计分析。结果文化水平低和有痛经者宫体炎发病率越高;卫生习惯不好者阴道炎发病率高;工人职业附件炎发病率高;年龄越小宫颈炎发病率越高,而年龄越大附件炎和子宫肌瘤发病率越高。结论不同职业、不同年龄女性妇科疾病存在差异,符合客观规律,文化程度制约了就业选择与经济收入,并决定了个人卫生习惯,使不同疾病发病率不相同。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煤气化女工妇科疾病的发病情况和分布特点,给予积极的健康干预.方法 通过病史调查和健康体检方式,搜集部分女工的妇科疾病信息,对2009年、2010年2年妇科疾病发病率以及年龄分布特点进行比较,了解妇科疾病在我公司女工中的发病情况.结果 妇科疾病的发病率与妇女的年龄、健康观念、行为生活方式密切相关,与工作环境无密切关系.结论 ①宫颈疾病患病率明显下降;子宫肌瘤患病率略有下降;卵巢囊肿患病率没有明显变化.②患病情况以子宫肌瘤最高;宫颈疾患次之;卵巢囊肿最低.③年龄分布以30岁~50岁为发病高峰.  相似文献   

3.
目的:为了解已婚妇女妇科常见病的发病情况,为妇科病的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对河曲县已婚妇女1 050人进行白带常规、宫颈液基细胞学检查及盆腔B超的检查,分析妇科常见病在不同人群中的检出情况、妇科常见病患病率及其与年龄的关系。结果:农村妇女的妇科疾病发病率高于城镇妇女(P〈0.05),影响妇女健康的主要疾病为宫颈疾病(38.76%)及阴道疾病(12.00%)。妇女30~40岁为妇科病的高发年龄。结论:生殖道感染是影响妇女健康的主要疾病,对高发年龄段及高发人群进行重点干预,对降低妇科疾病的患病率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南宁市妇女围绝经期综合征流行病学调查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目的:研究南宁市妇女围绝经期综合征流行病学特点及其相关因素。方法:采取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对南宁市围绝经期妇女进行回顾性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南宁市妇女的自然绝经平均年龄为47.71岁,早于我国城市妇女自然绝经平均年龄(49.5岁);围绝经期综合生发生率75.61%,略高于北京(60%)和广州(66.2%)。南宁市妇女围绝经期综合征与年龄、职业、婚姻状况、丈夫情况,月经量、孕产次、流产情况,避孕方式,业余爱好等有相关性。结论:南宁市妇女围绝经期综合征发病率高,涉及一个群体,因此,必须充分发挥全市三级妇幼网络作用,深入社区,开展围绝经期妇女保健工作,提高围绝经期妇女的保健意识,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逐步开展激素补充疗法,是防治围绝经期综合征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100例城市已婚妇女进行了妇科疾病调查,调查发现有513名妇女患者有各种妇科病,患病率为46.6%,其中宫颈炎在调查出来的疾病中居首位,患病率为30.1%,其中次是附件炎,患病率为12.0%,并对这两种疾病与年龄职业的关系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6.
目的:调查分析妇女疾病的患病情况,为临床的防治工作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3月-11月在我院进行普查的1450例妇女的相关资料。结果:1450例妇女中,患病人数为870例,患病率为60%。妇科疾病存在地区及职业分布差异,其中乡镇地区患病率高于城市地区,企业工人及其他职业者患病率高于机关干部,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6-45岁者患病率最高,为45.3%;不同年龄阶段妇女常见病有不同的患病率,但以宫颈糜烂、阴道炎患病率较高。结论:积极开展妇女疾病普查工作有助于妇科疾病的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对临床防治工作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围绝经期症状的发生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统一的调查问卷,选取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门诊体检的40~60岁妇女进行问卷调查。结果:405名围绝经期妇女中出现第1次月经紊乱的平均年龄是(46±3.63)岁,出现第一次围绝经症状的平均年龄是(47.0±3.99)岁。本次调查的围绝经期妇女中出现围绝经期综合征的有260人,发生率为64.2%,文化程度高、专业技术人员、居住于城市、健康状况自评差是围绝经期症状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围绝经期症状晚于月经改变出现,围绝经期症状的发生与文化程度、职业、居住地、健康状况自评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 调查铁路地区妇女妇科疾病的发生情况和发病特点,为铁路地区的妇女健康提供质量服务.方法 以铁路地区各单位在册的妇女人数为准,对普查妇女逐个询问病史填写卡片;进行常规的妇科检查.结果 普查结果显示在2519例患者中,生殖系统总患病率35.8%,其中生殖道感染是主要的妇科疾病.生殖道感染随年龄段不同而有所变化,阴道炎、慢性宫颈炎、附件炎在≤50岁的患者中患病率较高,而在>50岁的患者中则患病率低,特别是慢性宫颈炎,≤30岁、30~40岁、40~50岁、>50岁的患病率分别为30.9%,29.8%,20.8%,0(P=0.001),有统计学意义.子宫肌瘤的总患病率为2.2%,构成比为6.2%,在对不同年龄段的普查对象进一步分析中发现,子宫肌瘤的患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多,≤30岁、30~40岁、40~50岁、>50岁的患病率分别为0.6%,1.3%,4.2%,5.9%(P=0.001),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重视妇科疾病的初级筛查,控制妇科疾病的发病率,特别是生殖道感染,是铁路卫生工作的重要任务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城乡妇女妇科疾病发病情况,为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对大理州三县城乡妇女2895人进行普查,结果进行统计处理。结果:被调查的2895例妇女中,患宫颈炎2285例(78.93%);阴道炎1127例(38.93%);早期宫颈癌3例;癌前病变11例。对普查结果作了分析。结论:宫颈炎20~40岁为高发期,以后随年龄的增长逐渐下降。城乡妇女卫生保健工作有待进一步加强。  相似文献   

10.
目的调查连云港市妊娠及产后妇女肛肠疾病情况。方法通过问卷调查收集213名孕产妇的肛肠疾病患病情况,对孕产妇各年龄段的肛肠疾病的患病率、发病率,各孕期肛肠疾病的发病率,孕后肛肠疾病加重情况等资料做单组资料的非参数检验。结果共有136名孕产妇患有肛肠疾病,总患病率为63.85%,以26~30岁的孕产妇发病最多,高达74.42%。孕后8~10个月的发病率最高,为78.84%;其次是孕后1个月,为76.19%,妊娠期间以及分娩后1个月,肛肠疾病的症状以肛门疼痛最为明显。结论妊娠8~10个月及产后1个月,是痔发病的高峰期。怀孕时间、饮酒、食用辛辣食物均是引起和加重孕妇肛肠疾病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某边远社区已婚女性妇女病的患病情况,采取可行措施,切实保护女性健康。方法对2 538名已婚女性的妇科查体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某社区已婚女性的妇女患病率为64.46%,以41~50岁年龄组的妇女患病率最高,为80.83%。主要妇女病为乳腺增生、宫颈糜烂、附件炎,患病率分别为32.19%、27.82%、16.27%。结论已婚女性的妇女病患病率较高,应建立适宜的医疗保健形式,以多种形式开展健康知识宣传,降低妇女病的发病率,切实保障广大妇女的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索中医治疗女性经期偏头痛的有效途径。方法:经期偏头痛23例,并与西医常规21例对照疗效,疗程2个周期。结果:中医辨证治疗有效率为95.6%。结论:用中医治疗效果优于西医,疗效满意,复发率低,可在妇产科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腹腔镜术后服用散结镇痛胶囊和孕三烯酮治疗的临床效果、副作用及对复发率、妊娠率的影响。方法选择行腹腔镜手术的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135例,随机分为对照组、散结镇痛胶囊组和孕三烯酮组,对比分析各组的治疗总有效率、副作用和复发率、妊娠率。结果各用药组的治疗总有效率较对照组明显提高(P〈0.01),复发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散结镇痛胶囊组月经异常恢复情况及术后妊娠率明显高于孕三烯酮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散结镇痛胶囊用于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腹腔镜手术后的巩固治疗有效,可预防和减少复发,调节内分泌,提高妊娠率,且不良反应小,尤其适用于有生育要求患者。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广东地区围绝经期妇女的健康状况和健康需求,从而进一步探索围绝经期、老年期保健模式和方法,为政府部门提供决策依据。方法 采取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将广东省按地理地貌分为5层,共抽取了5个地级市(代表城市)和4个县级市(代表农村)。对40~65岁的4500个围绝经期妇女进行调查。结果 广东地区妇女自然绝经年龄48.6岁,其中城市48.9岁、农村48.3岁。现患病率39%,其中城市38.5%、农村39.5%,两者比较无显著性差异。前6位现患疾病的顺位是骨关节疾病(12.5%)、高血压(9.2%)、子宫肌瘤(6.8%)、胃或十二指肠溃疡(5.2%)、心脏病(2.7%)和糖尿病(2.2%)。骨关节疾病中膝关节疾病(34.3%)、腰椎疾病(32.8%)是高发病,骨折患病率2.5%。围绝期综合征的患病率为68.1%,最为痛苦的症状是失眠、肌肉骨关节疼痛、烦躁、头晕,以心理症状(86.8%)和躯体症状(86.0%)为主;出现围绝经期综合征未就医者占71.2%,到妇产科就医者仅20.5%,以服用中药为主(53.9%),应用性激素疗法者1.4%(城市1.8%、农村1.0%)。无健康体检者37.8%,有过健康体检者62.2%,其中城市80.4%、农村44.4%,城市明显高于农村。结论 围绝经期综合征及相关疾病严重地影响围绝经期妇女的身心健康,这一人群的保健、医疗存在广泛需求,应该全方位地进行防治。  相似文献   

15.
凌艳  欧可可  张仕珍 《循证医学》2014,14(4):224-228
目的通过妇科普查,了解已婚妇女妇科常见病、多发病及其致病因素,为预防保健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10-2012年在深圳市龙岗区龙城街道中心进行妇科普查的4 147例已婚妇女为研究对象,逐个进行询问病史、常规妇科检查、白带常规检查、宫颈刮片、红外线乳腺检查、腹部B超检查,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妇科疾病检出率为39.74%(1 648/4 147),前三位为慢性宫颈炎(15.84%,657/4 147)、阴道炎(11.21%,465/4 147)和乳腺增生(8.15%,338/4 147)。其中,流动人口受检人群慢性宫颈炎、阴道炎发病率高于常住人口受检人群;30~39岁组受检者慢性宫颈炎发病率高于其他年龄段组;阴道炎好发于30~39岁组及≥40岁组妇女。〈30岁组与30~39岁组乳腺增生发病率高于≥40岁组;宫颈液基细胞学检出阳性病例189例,检出率为4.56%,70例鳞状上皮内病变细胞者集中在30~49岁年龄段(84.29%,59/70)。结论定期进行妇科普查和加强健康教育是疾病早期预防、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提高妇女健康水平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6.
广东地区围绝经期妇女健康状况和需求调查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目的了解广东地区围绝经期妇女的健康状况和健康需求,从而进一步探索围绝经期、老年期保健模式和方法.为政府部门提供决策依据。方法采取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将广东省按地理地貌分为5层,共抽取了5个地级市(代表城市)和4个县级市(代表农村)。对40-65岁的4500个围绝经期妇女进行调查。结果广东地区妇女自然绝经年龄48.6岁,其中城市48.9岁、农村48.3岁。现患病率39%,其中城市38.5%、农村39.5%,两者比较无显著性差异。前6位现患疾病的顺位是骨关节疾病(12.5%)、高血压(9.2%)、子宫肌瘤(6.8%)、胃或十二指肠溃疡(5.2%)、心脏病(2.7%)和糖尿病(2.2%)。骨关节疾病中膝关节疾病(34-3%)、腰椎疾病(32.8%)是高发病,骨折患病率2.5%。围绝期综合征的患病率为68.1%,最为痛苦的症状是失眠、肌肉骨关节疼痛、烦躁、头晕,以心理症状(86.8%)和躯体症状(86.0%)为主;出现围绝经期综合征未就医者占71.2%,到妇产科就医者仅20.5%,以服用中药为主(53.9%),应用性激素疗法者1.4%(城市1.8%、农村1.0%)。无健康体检者37.8%,有过健康体检者62.2%,其中城市80.4%、农村44.4%,城市明显高于农村。结论围绝经期综合征及相关疾病严重地影响围绝经期妇女的身心健康,这一人群的保健、医疗存在广泛需求.应该全方位地进行防治。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吉首大学教职工健康状况和疾病谱特征,为制定预防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对1417例教职工健康检查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各项检查均在正常范围者320例(22.58%);检出有一项或一项以上异常者1097例,检出率达77.42%;其中男性为78.21%,女性为21.79%,阳性检出率最高为高脂血症,其次是脂肪肝、肾结石等,主要集中在35.59岁年龄段。结论 加强高校教职工医疗保健服务,开展对非感染性疾病尤其是与生活方式有关疾病的健康教育,是高校卫生保健工作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海南省农村妇女常见生殖道感染病的现状和趋势变化,为制定海南省农村妇女保健工作计划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海南省5个市县农村2014—2017年国家重大公共卫生项目系统中35~≤64岁妇女5种生殖道感染常见病(细菌性阴道炎、滴虫性阴道炎、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黏液脓性宫颈炎、外生殖器尖锐湿疣)数据并进行分析。结果 海南省5个市县农村2014—2017年35~≤64岁妇女生殖道感染率为13.77% ,感染率呈逐年下降趋势(P<0.001)。少数民族妇女感染率高于汉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不同年龄组间,育龄期妇女生殖道感染率(16.73%)最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不同文化程度中,以初中及以下学历的妇女感染率高(P<0.001)。5种常见妇女生殖道感染的疾病中,患有外生殖器尖锐湿疣的妇女感染HPV的风险最高(OR=2.621)。生殖道感染疾病越多种,HPV感染风险越高(OR=2.244,95%CI:1.393-3.614,P<0.01)。结论 海南省农村妇女常见生殖道感染病患病率呈逐年下降趋势,存在民族、年龄和文化程度间的差异,需加强农村妇女健康教育,提高农村妇女早筛查早治疗的意识。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调查围产期孕产妇的保健状况,并分析健康教育的效果.方法 选择全程参加孕妇学校的初产妇300名为孕妇学校组,另选择没有参加孕妇学校的初产妇300名为对照组.调查围产期孕产妇的保健状况及其对健康教育相关内容的需求,调查围产期健康教育对剖宫产率、自然分娩率、并发症等的影响情况.结果 两组对围产期相关保健知识掌握平均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孕妇学校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两组产前检查的平均次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孕妇学校组显著大于对照组(P<0.01).是否参加孕妇学校、产妇年龄、保健知识得分、家庭月收入、孕产妇的文化水平、丈夫的文化水平是影响孕产妇产前检查的相关因素.结论 健康教育能够增加孕产妇对围产期保健知识的掌握,促进自然分娩,降低孕产期并发症.  相似文献   

20.
对呼盟牧区383名60岁以上蒙古族老年人健康情况进行了调查,44.65%的老年人自觉健康情况较好,而慢性病的患病率较高(77.28%),其中男性为76.02%,女性为79.01%,旗所在地的老年人患病率高于苏木。高血压,慢性肺病,风湿性关节炎,心脏病为呼盟牧区老年人的常见病,男性以高血压占首位,女性以风湿性关节炎占首位。能够定期体检的老年人不足20%,且苏木少见于旗所在地,女性少于男性。随着文化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