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螺旋CT三维重建联合肾脏血管造影(CTA)在经皮肾镜取石术(PCNL)治疗鹿角形肾结石的可行性及临床效果。方法本组34例鹿角形肾结石均行经皮肾镜取石术,观察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结石清除率。结果全部手术均取得成功,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手术耗时1.0~2.5h,平均1.5h。出血量30~300ml,平均112±30ml。总结石清除率91.4%。结论 CT三维重建联合肾脏CTA可提供肾盂肾盏集合系统、肾实质血管分布的清晰图像,并可发现结石和明确结石与肾盂肾盏集合系统的关系,可在术前发现肾动静脉瘘。与静脉尿路造影相比较,三维CT重建更有利于确定经皮肾穿刺的部位及穿刺通道选择。对于鹿角形肾结石,CT三维重建联合肾脏CTA应该成为经皮肾镜取石术前一种常规的影像学定位方法。  相似文献   

2.
CT三维重建在经皮肾镜取石术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目的评价螺旋CT三维重建在经皮肾镜取石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7例复杂性肾结石(17mm×31mm~28mm×57mm,平均27mm×38mm)患者行多层CT尿路造影,非增强CT扫描后,肾盂相期行造影剂增强扫描,数据分析后行三维重建。结果27例肾结石中鹿角状肾结石7例、肾下盏结石12例、肾盂结石5例、憩室结石3例。CT尿路造影可提供肾盂肾盏集合系统的清晰图像,并可发现结石,明确结石与肾盂肾盏集合系统关系,与常规图像比较,三维重建更有利于确定经皮肾穿刺部位。27例患者行经皮肾镜取石术,结石清除率为92%,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CT三维重建可准确预测肾结石数量、大小及部位,确定经皮肾穿刺位置,降低手术并发症,应作为复杂性肾结石经皮肾穿刺取石术前的常规影像学定位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集合系统CT三维重建帮助经皮肾镜手术(PCNL)精准进行目标肾盏选择和目标肾盏穿刺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肾结石PCNL患者196例,均行术前腹部泌尿系平片(KUB)、静脉肾盂造影(IVU)、CT平扫和增强扫描,分别获取肾结石、集合系统及肾脏周围器官的CT三维影像,在集合系统三维重建后面观影像上确定最佳PCNL目标肾盏,将确定的目标肾盏通过影像转化技术标识在IVU影像上,C臂机引导下穿刺该目标肾盏建立手术通道。结果所有PCNL手术均按术前的规划实现了精准穿刺目标肾盏建立手术通道,196例患者术中、术后无严重出血、邻近器官损伤等并发症,均未输血。鹿角形肾结石手术无石率为88%,肾盂肾盏结石94.1%。结论通过对影像的技术转化,将CT集合系统三维重建确定的目标肾盏准确标识在IVU影像上,指导PCNL术中对目标肾盏进行精准选择和精准穿刺,建立更加安全的手术通道,最大程度降低PCNL出血和器官损伤等并发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螺旋CT三维重建联合肾脏血管造影(CTA)辅助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下精准穿刺建立皮肾通道在经皮肾镜取石术(PCNL)术中应用的可行性及价值。方法:对2012年9月~2013年10月采用CTA辅助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下精准穿刺在PCNL术治疗的96例肾结石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术前行CTA检查,制定手术方案,术中在彩色多普勒超声定位下避开血管精准穿刺建立F16~18的皮肾通道行经皮肾镜钬激光碎石术。结果:CTA可提供肾血管的清晰图像,有利于术中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下精准穿刺建立皮肾通道,96例患者均成功行PCNL术,时间50~160min,平均(96±47)min。术后复查腹部平片,11例显示残余结石5 mm,行二期PCNL术,一期净石率约88.5%。术中发生较明显出血而影响手术视野1例,予留置肾造瘘管1周后进行二期PCNL术。本组患者发生术后延迟性大出血2例,但2例均经保守治疗血尿消失,痊愈出院。结论:CTA可提供肾盂肾盏集合系统、肾实质血管分布的清晰图像,明确结石与集合系统的关系,有利于术中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下精准确定经皮肾穿刺的部位及穿刺通道的建立,CTA辅助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下精准穿刺PCNL术具有定位精准、损伤轻、出血少及并发症少等优点,CTA辅助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下精准穿刺可作为经皮肾镜引导穿刺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辅助鹿角形肾结石经皮肾镜取石术中穿刺定位的可行性及临床效果。方法本组82例鹿角形肾结石均行经皮肾镜取石术,术前随机分为CT三维重建组(3DCT实验组)37例和静脉泌尿系造影组(IVU对照组)45例。观察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穿刺通道数目和结石清除率。结果全部手术均取得成功,无严重并发症发生。3DCT实验组手术时间98±27.3min,术中失血量127.1±34.5ml,穿刺通道数目1.3±0.2个,结石清除率92.8%;IVU对照组手术时间127.3±26.7min,术中失血量131.2±36.5ml,穿刺通道数目1.7±0.3个,结石清除率84.2%。两组的失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实验组结石清除率高于对照组,手术时间和穿刺通道数目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CT尿路造影可提供肾盂肾盏集合系统的清晰图像,并可发现结石和明确结石与肾盂肾盏集合系统关系,与静脉泌尿系造影相比较,三维CT重建更有利于确定经皮肾穿刺的部位。因此,对于鹿角形。肾结石,CT三维重建应该成为经皮肾镜取石术前一种常规的影像学定位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320排肾脏CTA(CT血管造影)"在腰肋悬空"仰卧位经皮肾镜碎石术中的应用价值及腰肋悬空仰卧位的影像解剖学特点。方法:2010年9月~2011年7月对23例肾结石患者术前行320排肾脏CTA及三维重建,明确肾脏分支血管分布情况及肾脏与周围脏器毗邻关系,进而设计最佳穿刺路径建立经皮肾穿刺通道。患者平均年龄(49.5±11.5)岁;最大径2~6cm,平均为(2.97±1.29)cm。均采用椎管麻醉;手术体位采用腰肋悬空仰卧位。在B超引导下穿刺肾盂或目标肾盏成功后,依次扩张通道至F16或F20,用钬激光或三代超声将结石完全击碎。术后复查320CTA验证穿刺路径及了解结石残留情况。结果:肾脏320排CTA可清晰显示肾内分支血管分布情况。本组23例患者全部穿刺成功,建立通道满意,一期清石率82.6%(19/23)。所有患者均未输血,无胸膜及内脏器官损伤。术后320排CTA检查显示肾造瘘管位于肾脏无血管区。结论:320排CTA可以明确结石、肾盂肾盏、肾分支血管分布及三者关系,真实反映肾脏与周围器官毗邻关系,以利于设计最佳通道,从而降低大出血及损伤邻近脏器风险。腰肋悬空仰卧位时经腋后线于水平方向进针,可通过肾脏无血管区建立通道。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瞬时X线联合B超引导经皮肾穿刺定位在较为复杂的经皮肾镜取石术(PCNL)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2012年3月~2013年10月我院收治的69例肾结石患者临床资料,其中肾脏轻度积水25例,肾脏旋转不良12例,肾脏无明显积水8例,完全鹿角形结石6例,重复肾6例,术中逆行造影及人工积水肾建立失败4例,肾结石术后瘢痕肾5例,肥胖患者2例,肾下垂患者1例。术中常规给予输尿管置管行逆行造影并建立人工积水肾,采用C型臂瞬时X线照相联合B超引导建立经皮肾穿刺通道。结果:69例患者均穿刺成功,建立F14~18通道,建立时间10~35min,术中X线暴露次数2~5次。其中肾脏轻度积水25例、肾脏无明显积水8例、完全鹿角形结石6例由间断瞬时X线定位为主,辅助B超定位以避开主要血管及领近器官或辅助建立多通道;肾脏旋转不良12例、重复肾6例、肾结石术后瘢痕肾5例、肥胖患者2例、肾下垂患者1例由B超定位为主,辅助瞬时X线定位以确保穿刺线通过肾盏穹窿部;术中逆行造影及人工积水肾建立失败4例,由B超定位穿刺针进入肾脏集合系统,经穿刺针推注造影剂显示肾盂肾盏,用第二穿刺针在瞬时X线定位下建立目标肾盏的穿刺通道。64例为Ⅰ期手术,5例行Ⅱ期手术,清石率为96.8%,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对于较为复杂的PCNL,瞬时X线联合B超的定位技术能够结合两种定位方法的优势,建立安全、有效的穿刺通道,提高清石率,减少手术并发症的产生,同时减少患者及医生在手术中X线的暴露时间。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16层CT泌尿系成像(CTU)研究。肾盂、肾盏的解剖结构,探讨CTU在微创经皮肾镜碎石(MPCNL)穿刺定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04年9月至2005年3月,拟行MPCNL治疗的15例复杂肾结石患者,术前使用16层CT进行CTU检查,薄层重建横断面图像传入Brilliance Workspace 1.1工作站进行分析,以确定最佳穿刺径路。同时回顾分析同期接受CTU检查的30例患者的影像结果,对其肾盏、肾盂、集合系统的解剖结构进行研究,评价CTU在MPCNL穿刺定位中的作用。结果45例CTU均清晰显示肾盂、肾盏方向、形态、扩张程度及尿路引流情况。15例接受MPCNL的病例,根据CTU提供的信息预先确定穿刺径路和取石线路,穿刺定位时间明显缩短,穿刺、碎石成功率明显提高,除1例需辅助体外冲击波碎石术(ESWL)外,余14例均一期完全清除结石。结论多层CT泌尿系成像能准确显示全尿路的解剖结构,对MPCNL选择合适的穿刺径路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以上极或下极肾盏为穿刺目标肾盏的经皮肾镜碎石术治疗复杂性肾结石的可行性及手术经验。方法 2005~2010年行超声引导下的经皮肾镜碎石术治疗复杂性肾结石224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其中,男106例,女118例。完全性鹿角结石68例,部分鹿角结石74例,多发结石82例。将患者分为二组,以中后组肾盏或肾盂为穿刺目标组104例,术中第一穿刺目标肾盏均选择中后组肾盏或肾盂;以上极或下极肾盏为穿刺目标肾盏组120例,术中第一穿刺目标肾盏均选择上极或下极肾盏。所有患者经第一经皮肾通道清除大部分结石后再根据需要一期或二期建立第二、第三或第四经皮肾通道。结果所有患者均在一期或二期手术后完成治疗,术中、术后未发生严重并发症,以中后组肾盏或肾盂为穿刺目标组部分患者术后配合行体外冲击波碎石。其中,以中后组肾盏或肾盂为穿刺目标组104例,结石取净80例,结石取净率77%,总手术时间125~260min,平均186min,住院17~28天,平均住院25天;以上极或下极肾盏为穿刺目标肾盏组120例,结石取净109例,结石取净率91%,总手术时间110~210min,平均154min,住院11~26天,平均住院18天。结论以上极或下极肾盏为穿刺目标肾盏的经皮肾镜碎石术能显著提高复杂性肾结石的结石取净率。  相似文献   

10.
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鹿角形肾结石通道建立技巧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经皮肾镜取石术(PCNL)治疗鹿角形肾结石术中穿刺点、穿刺径路的合理选择及扩张、通道建立的技巧。方法:总结在X线定位下PCNL治疗36例鹿角形肾结石患者的经皮肾通道建立与治疗效果。结果:Ⅰ期手术穿刺、通道建立、成功碎石率100%;Ⅰ~Ⅲ期结石完全清除率83.33%;单通道26例(72.22%),双通道7例(19.44%),三通道3例(8.33%);无大出血、感染休克等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PCNL治疗鹿角形肾结石的第一个穿刺点首选中后组盏,径路应与目标盏长径相吻合;带鞘扩张时扩张器应进入集合系统内约2cm,退出扩张器直接完成通道建立;Ⅰ期建立单通道处理。肾盂、中组肾盏结石为主,Ⅱ期先经Ⅰ期通道处理上下盏残留结石,慎重建立第二、三条经皮肾通道。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二期逆行输尿管软镜联合经皮肾镜处理鹿角形肾结石的效果。方法 2012年1月~2014年12月对23例鹿角形结石行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采用F16~F24通道,使用钬激光或EMS碎石清石系统碎石,将可及肾盂、肾盏内结石清除,顺行置入双J管并留置肾造瘘管,术后复查均有结石残留,术后7~15 d先逆行输尿管软镜碎石,再通过一期经皮肾通道将碎石冲出或采用EMS清石系统将结石吸出。结果 23例一期采用单通道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均无胸膜、肠道损伤及大出血、感染性休克等并发症,术后复查CT平扫或CTU均有结石残留,测量残留结石直径0.7~2.8 cm,平均1.6 cm。术后7~15 d行二期输尿管软镜联合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结石清除率82.6%(19/23),手术过程均顺利,无严重感染、出血及输尿穿孔等并发症。3例术后行ESWL后结石减少;1例拒绝进一步治疗,随访观察。结论二期输尿管软镜联合经皮肾镜治疗鹿角形肾结石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估术前CT平扫在经皮肾镜取石术(PCNL)治疗鹿角形肾结石中的意义。方法:将2013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68例阳性鹿角形肾结石患者按是否术前行CT平扫分为传统检查组(传统组)34例及CT平扫组(CT组)34例,并将鹿角形结石分层,两组间结石最大直径匹配,以评估预期目标肾盏(首选肾盏)与实际穿刺中肾盏符合率、一期手术结石清除率指标,并进行对照研究。结果:传统组肾盏符合率为67.6%(23/34),一期手术结石清除率为38.2%(13/34),1例患者发生邻近组织脏器损伤;CT组肾盏符合率为88.2%(30/34),一期手术结石清除率为64.7%(22/34),没有邻近组织脏器损伤的发生。两组间的肾盏符合率和结石清除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前CT平扫可提高目标肾盏与实际肾盏的符合率,提高PCNL治疗鹿角形肾结石的结石清除率,并可能减少邻近组织脏器损伤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影响肾结石行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PCNL)后清石率的相关因素。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5月至2016年5月125例首次行PCNL治疗的肾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利用术前超声、腹部平片(KUB)、静脉尿路造影(IVU)、CT平扫+三维重建影像资料,评估肾脏集合系统解剖情况、结石体表面积、肾积水程度、结石解剖分布、受累肾盏数、结石CT值。根据手术记录统计穿刺通道数、穿刺通道长度、穿刺通道大小、术中出血情况以及手术者经验情况。结石完全清除或残余碎片≤4 mm即为治疗成功。先对相关数据进行单因素分析,找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因素,再利用这些因素进行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 结果92例患者结石一次性清除,清石率为73.6%。单因素分析表明,结石体表面积、结石解剖分布、肾脏集合系统解剖异常、受累肾盏数、穿刺通道长度、术中活动性出血、术者经验与清石率明显相关。多因素分析表明,结石体表面积、结石解剖分布、肾脏集合系统解剖异常、受累肾盏数是影响术后清石率的独立危险因素,术者经验是影响术后清石率的保护因素。 结论肾脏集合系统解剖异常、结石大小及在肾盏的分布是影响肾结石行经皮肾镜取石术后效果的独立因素,可用于术前评估手术清石效果,术者的经验有益于提高清石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针状肾镜Needle-perc系统辅助建立标准皮肾通道PCNL治疗无积水肾脏结石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3月—2020年8月在我院接受标准通道经皮肾镜碎石术的21例无积水肾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完全鹿角型结石2例,不完全鹿角型结石7例,肾盂多发结石1例,上盏结石1例,中盏结石3例,下盏结...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320排CT三维重建联合血管造影(CTA)在经皮肾镜碎石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3月至2012年5月90例复杂肾结石,其中50例患者术前仅行静脉尿路造影(IVU)检查(对照组);另外40例患者术前行IVU外再加做肾脏320排三维重建及CTA(320CTA组)。术后比较2组患者的结石清除率及术后并发症等指标。结果所有患者全部穿刺成功,建立通道满意,一期清石率对照组为76%(38/50),320CTA组为82.5%(33/40)。术后对照组血色素下降为(11.9±9.7)g/L,320CTA组血色素下降(6.4±6.6)g/L,两者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均无胸膜及内脏器官损伤。结论对于复杂肾结石,320排三维重建及CTA可以明确结石、肾盂肾盏、肾分支血管三者关系,以利于设计最佳通道,避开较大血管,从而提高清石率及降低大出血风险,在经皮肾镜碎石术前评估中有其独特的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气压弹道碎石术在肾盂切开治疗复杂性肾结石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肾盂切开联合气压弹道碎石术治疗肾复杂性结石9例。结果全组术中无大出血,无肾盂肾盏黏膜撕脱,无肾实质损伤,肾积水症状明显改善。1例患者肾盏内有小结石存留,外院行ESWL治疗后获愈。结论复杂性鹿角型和铸型结石治疗困难,肾盂切开联合气压弹道碎石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CT三维重建尿路显像术(CTU)在微创经皮肾穿刺取石术(mPCNL)穿刺定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2005年1月至2007年6月,我们应用CTU+mPCNL治疗复杂肾结石62例的情况.结果 CTU都能清楚显示肾盂肾盏结构形态和走向关系,准确地显示肾结石在肾内的确切位置.CTU+mPCNL治疗肾结石都获得成功.没有出现严重的手术并发症.结论 mPCNL术前进行CTU可详细了解肾盏颈开口方向,各分支间的角度,肾各级血管走行方向以及肾周脏器间的解剖关系,为选择穿刺路径提供有力直接的依据.提高手术取石效果,减少手术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改良气压弹道碎石杆联合肾盂切开在治疗鹿角形肾结石手术中的临床疗效及应用价值。方法对7例鹿角形肾结石患者采用肾盂切开,经肾盂切口介入改良后的气压弹道碎石杆碎石,将肾盂及各肾盏内的结石取出。结果全部病例手术顺利,3个月复查IVU,1例发现肾盏内残留约1cm小结石,其余患者未见结石残留,肾显影基本正常。结论在鹿角形肾结石开放性手术中,通过肾盂切口,利用改良气压弹道碎石杆治疗,具有损伤小、结石残留率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及出血量少等优点,是一种安全高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结合内镜检查的肾内手术(endoscopiccombinedintra—renalsurgery,ECIRS)在治疗复杂性肾结石中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自2009年9月~2012年4月期间,32例复杂性肾结石患者接受了ECIRS。在改良的斜侧卧位下,所有患者均接受顺行经皮肾镜和逆行输尿管软镜的联合治疗。术前均行静脉肾盂造影及腹部CT平扫判断结石的位置和负荷。术后行CT平扫检查评估结石排净率,残留结石〈2mm视为碎石成功。结果:患者平均结石最大直径4.8cm。多发肾结石分布于分支型肾盂肾盏内者7例;多发性。肾结石累及多个平行后组肾盏者25例。最初3例患者为经皮肾镜取石术后,存在成熟的经皮肾通道。其余29例患者均同期建立顺行及逆行通道:25例患者成功I期碎石;4例患者因肾盂黏膜轻度渗血导致视野不清改行Ⅱ期手术。平均手术时间为75(56~170)min。术中、术后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患者碎石成功率为100%,结石完全清除率为93.8%(30/32),2例患者残留结石〈2mm。结论:ECIRS提高了单通道经皮肾镜手术结石清除率,并降低了因增加经皮肾通道带来的潜在风险。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微通道经皮肾镜取石术(mPNI。)治疗上尿路结石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1999年9月~2010年12月应用mPNI。治疗上尿路结石患者4533例,其中肾盂及。肾盏结石患者3434例,部分鹿角形肾结石患者324例,完全鹿角形肾结石患者38例,嵌顿性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737例,结石大小12~103mm。采用肋上或肋下入路,经肾乳头穿刺后组肾盏建立手术通道。结果:4528例(99.8%)获得成功,手术时间30~185min,结石清除率分别为:输尿管上段结石99.2%,肾盏或’肾盂结石96.5%,部分鹿角形肾结石92.3%(联合ESWL),完全鹿角形结石86.2%(联合ESWL)。并发症为输血,占1.39%;术后出血行高选择性肾动脉栓塞占O.13%,胸腔积液占O.13%,结肠损伤占0.11%,液体吸收综合征占O.11%,术后感染性休克占O.06%,无死亡及失肾。结论:采用mPNL治疗包括部分鹿角形肾结石在内的上尿路结石可获得较高的结石取净率,手术安全性高,在减少手术出血、降低输血率和其他并发症方面具有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