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临床资料
患者,女性,50岁。主因双眼眶周围及颧部皮损20余年,于2006年9月18日就诊我科。患者于20年前无明显诱因双颧部出现丘疹,丘疹初起较少,逐渐增多, 相似文献
2.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15,(12)
<正>1临床资料患儿男,7个月。面部、颈背部和上胸部泛发密集的黑头粉刺样损害,无自觉症状6个月。患者出生1个月内,无明显诱因双颊出现白色丘疹,3个月时丘疹变红,曾用中药叶煮水擦洗(具体成分不明),用药1周后红色消退并出现黑 相似文献
3.
脓肿性穿掘性头部毛囊周围炎又称头部穿掘性蜂窝织炎,是一种少见的头部慢性化脓性皮肤病[1]。现将笔者诊治的1例报告如下。1病历摘要患者男,20岁。因头部多个脓肿伴疼痛、流脓1年余就诊。2002年11月起患者头顶左侧出现一花生米大脓肿,质软,不痛,渐增至红枣大。2个月后头顶前中部及枕后各出现类似脓肿1个,脓肿表面毛发脱落,曾在外院行手术切开引流、换药,1个月后愈合。但1个多月后头皮陆续出现大小不等的多个脓肿,有触、压痛,自行破溃后有脓液、血性分泌物溢出,遂于2004年2月5日来我院就诊。患者平素体健。体格检查:一般情况良好,系统检查无… 相似文献
4.
临床资料患者男,24岁。因头皮起疹2年余,来院就诊。2年前无明显诱因头顶部起皮疹,无不适症状,后皮疹渐增多、长大,并延及整个头顶部,局部皮损处毛发脱光。曾先后在各大医院诊断为“皮下囊肿、头癣”并用药治疗,结节未退。近1月来,结节明显长大,触摸时有微痛。体检:一般情况良好 相似文献
5.
葡萄球菌性汗孔周围炎和多发性汗腺脓肿(periporitis staphylogenes and multiple sweat gland abscesses)又称假性疖肿(pseudofurunculosis)、痱疖(furunculosis sudoriferous),俗称痱毒.是小汗腺的化脓性炎症,汗腺因葡萄球菌感染引起的炎症性皮肤病.多因夏季多汗而诱发,亦有继发于湿疹者.营养不良、皮肤不洁亦是引起本病的因素之一.国外有爆发病例[1],本文报告1例临床典型的病例. 相似文献
6.
临床资料 患儿男,2岁。因左面部发生群集红褐色丘疹、小结节1年半于我科门诊就诊。患儿出乍6个月左右左面部开始出现针尖至粟粒大红褐色斑点,无明显不适。随着患儿成长,左面部斑点逐渐增大、增多,遂来我科门诊就诊。体格榆查:心、肺、腹无异常,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皮肤科检查:左面部可见群集分布红褐色匠疹及小结节,边界清楚, 相似文献
7.
8.
9.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15,(4)
患者男,9岁。右侧颧部丘疹、结节半年,皮损为多发的褐红色丘疹、结节,融合成斑块,呈乳头瘤样。组织病理学检查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符合Spitz痣的组织病理学改变。结合临床及组织病理学改变,确诊为多发性簇发性Spitz痣。 相似文献
10.
11.
12.
13.
综合运用碘伏治愈头部脓肿性穿掘性毛囊周围炎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隋连金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01,15(2):133-134
头部脓肿性穿掘性毛囊周围炎(PCAS)是一种较少见的慢性化脓性皮肤病,至今仍较难治愈且易于复发。笔者综合运用碘伏治愈1例PCAS,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患者男,19岁。因头部出现多发性“毛囊炎”2年,脓疱、结节及肿块1年未曾治疗而就诊。查体:患者一般情况良好。面部有少许寻常性痤疮皮疹。头部可见弥漫而散在分布的炎症性丘疹和脓疱,并可见多数炎症性结节和脓肿群集成片状,约 10cm × 8cm,局部头发“补丁”状脱落(见图1)。依据病史和体征诊断为PCAS。2治疗方法剪去头发,用0.5%碘伏溶液消毒整个… 相似文献
14.
15.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17,(3)
患者男,4岁。下颌部皮肤丘疹3个月,渐增多。皮肤镜检查:苍白色及淡红色背景下可见均匀的团块状或点状血管。皮损组织病理示:表皮未见明显角化过度,棘层增生。真表皮交界处见多个痣细胞巢,其大小形态较为一致,与角质形成细胞间有裂隙。痣细胞体积较大,胞质丰富,呈嗜酸性染色,为上皮样和梭形细胞,未见细胞不典型性。真皮浅层淋巴细胞、组织细胞浸润。诊断:簇发性Spitz痣。 相似文献
16.
17.
18.
19.
20.
<正>1 病历摘要 患儿女,2岁。左侧躯干及腋下红斑、丘疹5 d,于2021年6月1日就诊于保定市第一医院皮肤科。患儿7 d前无明显诱因发热,体温在37.2℃~38.2℃之间,自行口服对乙酰氨基酚治疗(具体剂量不详),体温恢复正常。5 d前患儿左侧胸部及腋下出现红斑、丘疹,无明显自觉症状,未予重视,后皮损逐渐增多发展至腋下皮肤,伴轻度瘙痒,未予用药。既往史、个人史及家族史均无特殊。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