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慢性前列腺炎病原学初步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探讨病原微生物在慢性前列腺炎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随机选择慢性前列腺炎患者101例,有慢性前列腺炎症状和(或)前列腺液WBC计数>10/HP;健康对照68例.对169例受试对象的中段尿、前列腺液(EPS)/按摩后尿病原微生物进行检测,组间阳性率比较采用x2检验.结果慢性前列腺炎组及健康对照组中段尿细菌培养阳性率分别为5.0%、4.4%,EPS/按摩后尿细菌培养阳性率分别为37.6%、39.7%,EPS/按摩后尿性病系列(STD)病原微生物检测阳性率分别为35.6%、35.3%.2组中段尿、EPS/按摩后尿病原微生物捡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且前列腺炎组不存在随EPS中WBC计数增加EPS/按摩后尿培养结果阳性率增加的趋势.结论慢性前列腺炎组与健康对照组EPS/按摩后尿培养的病原微生物种类及阳性率差异无显著性.细菌及支原体、衣原体可能不是慢性前列腺炎的病原体,而是一种移生或伴生现象.  相似文献   

2.
前列腺液白细胞计数在慢性前列腺炎诊断中的意义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目的 探讨慢性前列腺炎患者前列腺液白细胞计数在诊断中的意义。 方法 门诊慢性前列腺炎患者 75例 ,测定前列腺按摩液 pH(EPS pH)并送常规检查 ,膀胱充盈后经腹行前列腺B超检查。 结果 EPS pH 6 .4~ 7.7,平均 6 .9± 0 .4;EPS白细胞数量 (EPS WBC) 3~ 38个 /HP ,平均(18.2± 8.8)个 /HP。前列腺B超阳性率 6 0 % (4 5 / 75 )。EPS pH值和B超诊断慢性前列腺炎的阳性率与前列腺EPS WBC呈正相关 (P <0 .0 1) ,与患者年龄、病程无相关性 (P >0 .0 5 )。分组比较显示EPD pH随EPS WBC增多而增高 (P <0 .0 1) ,并逐渐接近或稍超过血浆pH。随EPS WBC增多 ,B超诊断慢性前列腺炎的阳性率先增加 ,后维持不变。EPS WBC与患者年龄、病程无相关性 (P >0 .0 5 )。 结论 慢性前列腺炎患者EPS WBC计数与前列腺超声异常和EPS pH升高呈正相关 ,对慢性前列腺炎的诊断和治疗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良性前列腺增生(BPH)合并慢性前列腺炎的发病情况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对213例已确诊为BPH患者进行前列腺按摩液(EPS)常规检查及EPS细菌培养,支原体、衣原体检测和血清PSA检测。对合并慢性前列腺炎的患者,进行抗炎治疗前后的BPH症状评分(IPSS)比较。结果:213例BPH患者中,合并慢性前列腺炎69例(32.4%),EPS细菌培养阳性27例(12.7%),EPS支原体、衣原体检测,15例阳性(7.0%)。合并慢性前列腺炎的患者中有7例PSA异常(>4μg/L)。69例合并慢性前列腺炎的患者经抗炎治疗后,IPSS由治疗前(12.2±2.6)分,降为治疗后(10.5±2.3)分,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BPH患者进行EPS检查,以明确是否合并有慢性前列腺炎,对临床上明确诊断、选择治疗药物或手术方式,提高疗效及减少并发症都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慢性前列腺炎患者前列腺液IL-1β和TNF-α的检测及意义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 :了解IL 1β和TNF α在慢性前列腺炎患者前列腺按摩液 (EPS)中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方法 :应用ELISA法对 34例慢性前列腺炎 [EPS中白细胞 (WBC)计数≥ 10 /HP为A组 16例 ,WBC <10 /HP为B组 18例 ]、10例无症状性前列腺炎、12例良性前列腺增生 (BPH)及 8例健康对照EPS中的IL 1β和TNF α进行检测。  结果 :IL 1β和TNF α在EPS中WBC≥ 10 /HP的慢性前列腺炎和无症状性前列腺炎两组检测值明显高于WBC <10 /HP的慢性前列腺炎、BPH和健康对照 3组 (P <0 .0 5 ,P <0 .0 2 )。IL 1β与TNF α有显著的数列等级相关性 (P <0 .0 0 3) ,而WBC计数和IL 1β、TNF α之间的数列等级相关性无显著性意义。  结论 :IL 1β与TNF α在伴有WBC计数增高的慢性前列腺炎患者EPS中明显增高 ,IL 1β与TNF α对传统以WBC计数为慢性前列腺炎进行分类的方法可以提供一个更准确的新分类方法。  相似文献   

5.
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的治疗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是泌尿外科最常见的疾病之一。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的治疗难点在于大多数抗菌药物不能在前列腺组织及细胞内达到有效的治疗浓度。我们应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取得较满意疗效,现将治疗体会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资资料本组68例均为门诊病人,均有不同程度的排尿不畅、排尿不尽感、尿频、尿急、滴白、腰酸、会阴部坠胀感等症状。前列腺按摩取得的前列腺液镜检检查:WBC>10个/HP,或虽<10个/HP,但有成堆脓球,卵磷脂小体减少。分段尿细菌培养阳性。本组年龄24~58岁,平均年龄33.2岁。病程3~28个月,平均8.2个…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慢性前列腺炎患者症状程度及前列腺液(EPS)内微生物检出情况。方法:用症状指数(NIH-CPSI)对214例慢性前列腺炎患者进行评估,同时进行EPS标本内常规细菌培养和人型支原体、解脲脲原体和沙眼衣原体测定。结果:慢性前列腺炎症状中以疼痛不适最常见;46例患者EPS内检出病原微生物62株,其中混合感染12例。症状轻重患者EPS内病原体检出情况无明显差异。结论:慢性前列腺炎患者前列腺液中可有多种微生物,其检出情况与症状严重程度无项关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前列腺液(EPS)白细胞(WBC)计数与慢性前列腺炎(CP)临床症状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嘱260例慢性前列腺炎患者填写国际前列腺炎症状评分表(NIH—CPSI)测评症状严重程度,常规进行EPS检查并计数WBC数量。结果:将患者按EPS-WBC计数等级分为四组:A组72例(WBC0~9个/HP);B组93例(WBC10~19个/HP);C组64例(WBC20-29个/HP);D组31例(WBC≥30个/HP)。四组的总评分分别为:(19.33±5.01)、(20.24±7.89)、(18.79±6.20)和(20.68±4.43)。各组间CPSI各项评分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前列腺炎患者EPS白细胞计数与临床症状的严重程度不相关,对评估慢性前列腺炎的病情以及指导治疗意义不大。  相似文献   

8.
性传播性尿道炎后慢性前列腺炎(附86例报告)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目的 探讨性传播性尿道炎后慢性前列腺炎患者的病因学特点。 方法 对 86例性传播性尿道炎后慢性前列腺炎患者进行前列腺按摩液 (EPS)的病原体检测并分析结果。 结果 EPS细菌培养阳性 5 7例 ,阳性率 6 6 .3% ,其中以淋球菌为主要致病菌 33例 (38.4 % )。前列腺液PCR检测淋球菌阳性 37例 (43.0 % ) ,沙眼衣原体阳性 2 2例 (2 5 .6 % ) ,解脲脲原体阳性 19例(2 2 .0 % )。PCR检测出复合病原体者 12例 (13.9% )。 结论 性传播性尿道炎后慢性前列腺炎的致病菌以淋球菌、衣原体和解脲脲原体为主 ,治疗前行EPS病原学检测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性病后慢性前列腺炎(附65例报告)   总被引:21,自引:2,他引:19  
为研究性病后慢性前列腺炎病因学特点,对65例性病后前列腺炎病人进行病原体检测,并通过尿流率测定和性生活状况调查,针对给予治疗。前列腺液细菌培养阳性率为38.5%(2565)。其中以葡萄球菌为主要致病菌(占60%,1525)。前列腺液霉菌检查3例阳性。前列腺液PCR检测衣原体阳性13例,支原体阳性9例,淋球菌阳性12例。尿流率检测发现8例病人最大尿流率偏低(9.3~14.6mls)。对14例病原体检查阴性患者进行性生活状况调查,发现9例患者放弃性生活或性生活频度减少(≤1次月)。认为前列腺液病原体检查,对指导性病后慢性前列腺炎的治疗具有重要临床意义,同时还应注意患者尿流动力学改变和性病后的心理治疗。  相似文献   

10.
前列腺液白细胞计数与临床症状的相关分析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目的分析慢性前列腺炎(CP)患者前列腺液(EPS)中白细胞(WBC)计数与症状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调查2004年9月至2005年4月CP患者1426例。年龄14~68岁,平均33岁。病程3个月~20年,平均20个月。应用国际前列腺炎症状评分表(NIH-CPSI)测评症状严重程度,EPS常规化验计数WBC数目。对EPS中WBC计数、有无脓细胞与CPSI评分的关系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426例中非炎症组(EPS中WBC<10个/HP)357例,炎症组1069例(EPS中WBC≥10个/HP),2组的CPSI总评分分别为20.55±6.17和19.89±7.26,P>0.05。炎症组1069例按EPS中WBC计数又分为4组,分别为10~20、21~30、31~40、>40个/HP,4组分别377、392、240、60例,CPSI评分分别为19.40±7.59、20.04±7.14、20.68±7.20、18.82±6.05,P>0.05。EPS中有脓细胞者CPSI评分为20.77±6.98,无脓细胞者为19.40±7.00,P>0.05。结论CP患者前列腺内炎症程度与临床症状无平行关系,CP的各种症状表现是多种致病因素、多种发病机制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以慢性前列腺炎症状评分(NIH-CPSI)为评价指标.探讨a1-受体阻滞剂联合环氧化酶抑制剂对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的治疗作用.方法:105例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患者治疗前后进行前列腺液(EPS)常规检查和细菌培养、慢性前列腺炎症状评分(NIH-CPSI)评价,应用a1A-R阻滞剂坦索罗辛+环氧化酶(COX-2)抑制剂塞来昔布进行治疗观察.结果:治疗后患者EPS常规检查WBC计数明显减少(P<0.01),CPSI评分明显改善(P<0.01).结论:a1A-R阻滞剂+COX-2抑制剂联合用药对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有较好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2.
前列腺灌注引流联合治疗仪治疗慢性前列腺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7年1月~1999年2月,我们采用三腔双囊导管前列腺灌注引流与前列腺治疗仪联合治疗慢性前列腺炎162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1资构与方法1.工临床资料本组162例,年龄24~45岁,平均32岁。慢性前列腺炎病史8个月~6年。前列腺液镜橙白细胞在10个/HP以上,伴卵磷脂颗粒减少,并有不同程度的尿频、尿急、尿不尽感或排尿刺痛,下腹酸胀,尿道口有粘液性分泌物,排尿后取前列腺液作细菌培养阳性并加药敏试验。1.2治疗方法准注液配方:选择药敏试验后的一种敏感抗生素,剂量为静脉用量的1/2。加入醋酸泼尼松龙125mg及a一糜蛋白酶2000u。…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经直肠超声诊断慢性前列腺炎的可能性。方法:2000年9月~2006年5月本中心行经直肠超声检查,同时行EPS检查诊断慢性前列腺炎3500例。结果:2279例(65.1%)前列腺内腺回声减低,呈散在低回声,有不均匀回声光点,边缘不光滑;1084例(31.0%)前列腺体积增大,包膜清晰、完整,内外腺交界处见增强斑状回声,其大小和分布不一,内腺边缘伴钙化;137例(4.0%)声像图表现不明显;391例(11.2%)同时伴有精囊炎声像改变,表现为精囊界限不清,内部回声不均匀。EPS白细胞,132例(3.8%)<10个/HP,2156例(61.6%)为10~19个/HP,1212(34.6%)例≥20个/HP。结论:经直肠超声检查诊断慢性前列腺炎操作简单,患者痛苦小,容易接受,如与EPS检查结合,可以对慢性前列腺炎的诊断提供更加明确的依据。对于部分因惧怕疼痛而拒绝行EPS检查的患者,经直肠超声可以部分代替EPS检查。  相似文献   

14.
前列腺液白细胞计数与细菌培养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前列腺液白细胞计数与细菌培养的关系。方法 对2002年9月至2005年1月间,我院泌尿外科门诊962例前列腺炎患者行前列腺液常规检查,计数白细胞。白细胞数目〉10个/高倍镜者为观察组共385例,白细胞数目〈10个/高倍镜者为对照组共577例,同时行前列腺液需氧细菌培养以及支原体、衣原体培养。结果 962例前列腺液标本中,有244例(25.4%)病原体培养阳性,共计培养出病原体285株。研究组白细胞数目为+、++、+++、++++时.细菌培养阳性率分别为19.6%、22.5%、31.0%、47.0%、89.3%,对照组前列腺液细菌培养阳性率为19.6%,两组间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随着前列腺液中自细胞数目的增加,细菌培养阳性率逐渐增高,有助于早期预测细菌培养结果。  相似文献   

15.
药物联合治疗慢性前列腺炎临床疗效观察(附153例报告)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 探讨慢性前列腺炎联合药物治疗的临床疗效。 方法 选择中重度慢性前列腺炎 15 3例 ,其中细菌性前列腺炎 2 0例 ,非细菌性前列腺炎 133例 ,按照美国国立卫生研究所 (NIH)制定的前列腺炎症状评分标准 (CPSI)和前列腺按摩液 (EPS)指标变化及细菌学检查结果评估疗效。应用敏感抗生素、α1受体阻滞剂、选择性COX 2抑制剂、中成药等联合治疗 1.5~ 5个月 ,对比分析疗效。 结果  15 3例平均随访 11.8个月 ,行两次CPSI,平均 13.4分 ,与治疗前平均 32 .6分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0 0 0 1)。依据CPSI进行疗效判定 ,治愈 15 .7% ,显效 4 9.1% ,有效 18.8% ,无效 16 .7% ,总有效率 83.6 % ;治疗后平均WBC 11.6个 /HP ,与治疗前 (32 .4个 /HP)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0 0 0 1)。 2 0例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患者治疗后两杯判定试验 (PPMT)法行细菌培养 ,14例转为阴性 ,转阴率 70 .0 %。 结论 两杯判定试验对慢性前列腺炎分类简单易行 ,CPSI是一种较好的疗效评价方法 ,合适的抗生素、α1受体阻滞剂、选择性COX 2抑制剂和中药等联合应用对慢性前列腺炎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中性粒细胞弹性蛋白酶(neutrophil elastase,NE)在慢性前列腺炎诊断中的意义.方法 试验组35例慢性前列腺炎患者及对照组35例,进行NE浓度测定、前列腺液常规检查、细菌培养及NIH前列腺炎症状评分(CPSI);进行NE浓度与白细胞(WBC)计数和CPSI评分相关性分析、CPSI评分和WBC计数以及其它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对两组的NE浓度、CPSI评分、卵磷脂小体(SPL)等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试验组35例,NE浓度与EPS中WBC数量呈较强的正相关关系,NE浓度与CPSI评分呈较强的正相关关系,CPSI评分与WBC呈正相关关系.(2)两组之间NE浓度、NIH的CPSI评分、WBC计数、前列腺培养阳性率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测定前列腺液中NE浓度,对于慢性前列腺炎的诊断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慢性前列腺炎患者血清PSA浓度改变及其对本病诊断和治疗的作用。方法 22岁~55岁的慢性前列腺炎患者60例,测定其血清PSA浓度。根据前列腺按摩液中(EPS)白细胞(WBC)计数的多少,将患者分为轻(WBC<10/HP)、中(10/HP≤WBC<30/HP)、重(WBC≥10/HP)三组,并行三组PSA的组间比较。9例重度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和PSA分别进行比较。30例行EPS细菌培养。结果 血清PSA升高比例为46.7%。其中轻组10%、中组10%,重度26.7%。轻、中、重三组血清PSA平均值分别为(2.383±2.8350)mg/ml,(3.1571±2.6432)mg/ml及(7.1557±5.9110)mg/ml。轻中组间PSA改变无明显差异,P>0.2而轻、中组与重组间PSA变化均有显著性差异,P<0.001和P<0.005。9例重度者治疗后PSA大幅度下降,治疗前后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01。非细菌性前列腺炎血清PSA升高比细菌性前列腺炎更明显,两者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 慢性前列腺炎血清PSA浓度升高比例大约为50%左右,PSA可作为衡量该疾病严重程度及判断治疗效果好坏的一个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8.
黄健 《中华男科学杂志》2007,13(11):1044-1046
目的探讨前列腺汤治疗Ⅲ A型前列腺炎的疗效.方法选择符合NIH诊断标准的Ⅲ A型前列腺炎患者46例,口服中药制剂前列腺汤,1剂/d,分2次口服,疗程30 d.以NIH-CPSI评分和前列腺液(EPS)常规白细胞计数为指标,治疗前后进行疗效比较.结果NIH-CPSI总评分治疗前后分别为(32.3±7.4)分和(17.8±4.2)分(P<0.01);疼痛或不适评分治疗前后分别为(13.2±3.6)分和(7.8±2.3)分(P<0.01);排尿症状评分治疗前后分别为(4.5±1.2)分和(1.4±0.8)分(P<0.01);生活质量评分治疗前后分别为(14.6±7.4)分和(8.6±3.5)分(P<0.01);EPS中白细胞计数治疗前后分别为(20.6±2.4)个/HP和(5.6±3.2)个/HP.治愈8例,显效11例,有效20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84.78%.结论前列腺汤治疗Ⅲ A型前列腺炎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9.
1 临床资料 2001-10/2001-12我院对78例慢性前列腺炎病人用前列安栓(珠海丽珠制药集团)经直肠用药治疗,年龄18~50岁。按美国NIH标准:CP症状评分>4分,前列腺液(EPS)中WBC 1~满视野/HP。除外合并其它疾病,如膀胱炎、腹泻、精索静脉曲张等。停用一切针对慢性前列腺  相似文献   

20.
前列安栓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综合征29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9,自引:2,他引:17  
目的 :评估前列安栓治疗慢性前列腺炎 (CP)综合征各种疼痛和不适感等症状的有效性、安全性和治疗依从性。 方法 :采用持续 1个月的病例开放自身对照研究方法。根据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 (NIH)前列腺炎症状评分表 ,对 2 9例前列腺按摩液 (EPS)进行检查 ,WBC≥ 10个 /HP、临床诊断为CP综合征的病人应用前列安栓进行治疗。并对每个病人接受前列安栓治疗前后的疗效进行观察。 结果 :本组病例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 ,其NIH前列腺炎症状评分、前列腺液的白细胞计数等均明显降低 ,其中显效 18例 ( 62 .1% ) ,有效 8例 ( 2 7.6% ) ,无效 3例( 10 .3 % )。 结论 :前列安栓治疗CP综合征安全、有效、使用方便 ,病人的依从性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