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观察黄芪甲苷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氧化应激损伤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线栓法制备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黄芪甲苷小(10 mg/kg)、中(20 mg/kg)、大剂量组(40 mg/kg)和银杏叶提取物组(200 mg/kg),各20只,另取20只同龄大鼠作为假手术组;各治疗组于再灌注30 min前腹腔注射给药。再灌注24 h后,行神经功能评分,测定脑组织含水量和脑梗死体积;检测脑组织中抗氧化酶[过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测定血清中肌酸激酶(CK)、乳酸脱氢酶(LDH)含量,苏木精-尹红(HE)染色法观察脑组织形态学变化;末端标记(TUNEL)法观察神经细胞凋亡状况并计算凋亡指数(AI),Western blotting法测定NF-κB蛋白表达。结果与模型组比较,黄芪甲苷中、大剂量组大鼠神经功能评分显著降低,含水量和脑梗死体积显著降低;脑组织中SOD、GSH-Px、CAT活性显著升高且MDA含量显著降低,血清中CK、LDH含量显著降低;黄芪甲苷各治疗组大鼠脑组织病变和神经细胞凋亡状况明显好转,均以大剂量组效果最为显著,黄芪甲苷中、大剂量组AI显著降低,脑组织中NF-κB蛋白表达显著下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黄芪甲苷具有抑制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氧化应激损伤的作用,作用机制可能与黄芪甲苷能够有效改善抗氧化酶活性、下调NF-κB蛋白表达、抑制神经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熊果酸对大鼠永久性局灶性脑缺血损伤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140只SPF级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脑缺血模型对照组、熊果酸(20、40、80和120 mg/kg)治疗组、舒血宁注射液(0.9 m L/kg)阳性对照组,每组20只。采用颈内动脉线栓法制备大鼠大脑中动脉阻塞(p MCAO)模型,插入栓线后立即尾静脉注射给药。术后6 h行盲法神经功能缺失评分,测定脑梗死体积(IV%)和脑组织含水量,采用荧光标记法测定神经细胞胞浆Ca2+浓度[Ca2+]i,并通过苏木精-尹红(HE)染色观察脑组织病理形态学改变。结果:与脑缺血模型对照组相比,熊果酸(40、80和120 mg/kg)治疗组大鼠神经功能评分显著降低(P0.05,P0.01)、胞浆[Ca2+]i浓度显著降低(P0.05,P0.01),熊果酸(80和120 mg/kg)治疗组脑梗死体积和脑组织含水量均显著降低,脑组织病理形态学改变明显减轻。结论:熊果酸对大鼠永久性局灶性脑缺血损伤具有保护作用,该作用可能与其抑制Ca2+内流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芹菜素(Apigenin,APG)对大鼠永久性局灶性脑缺血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线栓法建立大鼠永久性大脑中动脉阻塞(permanent 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pMCAO)模型。将动物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血对照组、芹菜素(10、25和50mg/kg)治疗组、金纳多4mg/kg治疗组,插入栓线后立即腹腔注射给药。术后6h,采用盲法进行神经功能评分,测定脑梗死体积(IV%)、脑含水量及观察脑组织形态学改变,采用荧光标记法测定神经细胞胞浆Ca2+浓度([Ca2+]i)。结果:芹菜素组脑缺血大鼠行为学体征显著改善、脑梗死体积显著减少、脑组织含水量显著降低,脑组织形态学改变显著减轻,胞浆[Ca2+]i浓度显著降低。其中,芹菜素25mg/kg组治疗效果最为显著。结论:芹菜素对大鼠永久性局灶性脑缺血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4.
吕文伟  张晓璐  刘芬  韩丹丹  陈霞 《中草药》2008,39(4):579-582
目的 探讨氧化苦参碱(OMT)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及其初步机制.方法 采用结扎大脑中动脉的方法制备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实验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组、路路通(31.25 mg/kg)组及OMT(35、70、105 mg/kg)组,以神经学评分及脑梗死面积作为观察指标,同时检测OMT对大鼠脑组织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及环氧酶2(COX-2)水平的影响.结果 与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组相比,OMT 105 mg/kg组可降低神经学评分(P<0.05),缩小脑梗死面积(P<0.05);与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组比较,OMT 105 mg/kg组大鼠脑组织中MPO活性降低(P<0.05),COX-2表达减少(P<0.01).结论 OMT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OMT抑制脑缺血再灌注所致炎症反应可能为其保护作用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黄芪甲苷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神经细胞凋亡及凋亡相关基因蛋白[bcl-2、Bax、caspase-3、核转录因子кB(NF-кB)]的影响。方法:采用改良的线栓法建立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48只;设假手术组,模型组,黄芪甲苷低、中、高剂量组和银杏叶提取物组(阳性药对照组),每组8只。再灌注24小时后,行神经功能评分,测定脑组织含水量和脑梗死体积;观察神经细胞凋亡状况,测定脑组织中凋亡相关基因和蛋白表达。结果:与模型组比较,黄芪甲苷中、高剂量组大鼠神经功能评分显著降低、神经功能明显改善,脑组织含水量和梗死体积显著降低(P0.05);黄芪甲苷低、中、高剂量组大鼠神经细胞凋亡状况明显好转,其中黄芪甲苷高剂量组最为显著,黄芪甲苷中、高剂量组凋亡指数(AI)显著降低(P0.05);凋亡相关基因Bax m RNA表达显著下调且bcl-2 m RNA显著上调、bcl-2/Bax值显著升高(P0.05),caspase-3、NF-кB蛋白表达均显著下调(P0.05)。结论:黄芪甲苷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神经细胞凋亡具有抑制作用,可能与调节凋亡相关基因和蛋白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姜黄素(curcumin)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载脂蛋白E(Apo lipoprotein E,Apo E)及类视黄醇X受体(Retinoic X receptor,RXR)、肝X受体(Liver X receptor,LXR)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插线法制作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MCAO)模型。将48只SD大鼠随机分为四组:假手术组(SH);模型组(IR);姜黄素剂量组(100mg/kg、300mg/kg)。再灌注24h,采用盲评法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估计;测定脑含水量;Western印迹法检测Apo E及LXR、RXR的表达;观察脑组织形态学改变及运用原位细胞凋亡检测(TUNEL法)法检测大鼠海马CA1区神经元凋亡情况。结果:姜黄素在100mg/kg、300mg/kg剂量范围内,可显著改善MCAO大鼠的行为学体征;降低脑含水量;减轻脑组织形态学改变和神经元凋亡;上调APOE及LXR、RXR的表达,姜黄素300mg/kg组治疗效果最为显著。结论:姜黄素具有脑缺血再灌注保护作用,此作用可能与上调APOE及LXR、RXR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7.
天舒胶囊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天舒胶囊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雄性SD大鼠80只,随机分成假手术组、模型组、天舒胶囊低剂量组(0.6 g·kg-1)、天舒胶囊高剂量组(1.2 g·kg-1).口服给药5d后采用线栓法制作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MCAO)90 min再灌注24 h模型.观察天舒胶囊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神经缺失症状、脑组织含水量、脑梗死体积及脑组织病理形态学的影响.检测各组大鼠神经细胞凋亡和血清磷酸肌酸激酶脑型同工酶(CK-BB)水平.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天舒胶囊明显降低脑梗死体积(低、高剂量脑梗死体积分别为29.11%,27.85%);血清CK-BB水平(低、高剂量分别为9.95,9.87 U·L-1)也明显降低(P<0.01),神经缺失症状和脑组织病理损害,神经细胞凋亡减少(P <0.01),脑组织含水量(低、高剂量分别为79.03%,78.89%)降低(P<0.05).结论:天舒胶囊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通过降低血清CK-BB水平、减少神经细胞凋亡,保护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8.
白藜芦醇对脑缺血再灌注后细胞凋亡及Caspase-3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任俊伟  杨琴  陈娜  范层层 《中成药》2011,33(4):570-573
目的 研究白藜芦醇(Res)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神经细胞凋亡及Caspase-3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 48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成4组,假手术组(S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Res低剂量组(15 ms/kg,I/R+R1组)和Res高剂量组(30 ms/ks,I/R+R2组).缺血2 h再灌注24 h,TTC法测鼍脑梗死体积,原位末端标记(TUNEI)法检测脑细胞凋亡水平,免疫组化法及Western blot检测Caspase-3蛋白表达,结果 与I/R组相比,Res能明显抑制缺血区脑组织Caspase-3蛋白的表达(P<0.01),减少凋亡细胞数(P<0.01),缩小脑梗死体积(P<0.01).结论 Res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神经细胞凋亡有抑制作用,其机制可能与Caspase-3表达下降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明确没食子酸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改善作用,并对其药效学进行研究。方法:将健康雄性的SD大鼠随机分为6组:假手术组、模型组、阳性组、没食子酸10mg/kg、30mg/kg、50mg/kg组。通过线栓阻断法建立大鼠右侧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从各组脑梗死体积、脑含水量、组织病理学(HE染色、尼氏染色、TUNEL染色)及脑组织氧化应激水平(MDA、SOD)等方面对没食子酸进行系统的药效评价。结果:没食子酸能够改善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且呈现剂量依存关系,高剂量组(50mg/kg)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的脑梗死面积及含水量显著降低,尼氏小体数目显著增加,TUNEL阳性细胞数显著减少,同时SOD表达显著上调、MDA表达显著下调。结论:没食子酸能够有效减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脑梗死面积及含水量,其作用机制与抑制神经元细胞凋亡,减轻尼氏小体的损伤及降低氧化应激损伤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熊果酸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120只清洁级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组、熊果酸(20,40,80,120 mg·kg-1)治疗组,每组20只。采用颈内动脉线栓法制备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术后通过尾静脉注射给药。6 h后,盲法行神经功能评分,测定脑梗死体积及脑组织含水量,测定血清中肌酸激酶(CK),乳酸脱氢酶(LDH),丙二醛(MDA)含量以及总抗氧化能力(T-AOC);检测脑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及MDA含量;通过苏木精-伊红(HE)染色法观察脑组织病理形态学改变。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组大鼠出现明显的行为障碍,血清中CK,LDH,MDA含量显著降低(P0.01),T-AOC显著降低(P0.01),脑梗死体积和脑组织含水量显著升高(P0.01),脑组织中SOD,GSH-Px,CAT活性显著升高(P0.01),并且脑组织出现明显的病理性改变;与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组相比,熊果酸(40~120 mg·kg-1)治疗组大鼠行为障碍显著好转(P0.05,P0.01),血清中CK,LDH,MDA含量显著降低(P0.05),T-AOC显著升高(P0.05,P0.01);熊果酸(80,120 mg·kg-1)治疗组脑梗死体积和脑组织含水量显著降低(P0.05,P0.01),脑组织中SOD,GSH-Px,CAT活性显著升高(P0.05,P0.01),MDA含量显著降低(P0.05);脑组织病理形态学改变明显减轻,其中以熊果酸120 mg·kg-1治疗组效果最为显著。结论:熊果酸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剂量依赖性的保护作用,该作用可能与熊果酸有效改善抗氧化酶系统活性、减轻自由基损伤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